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血清学诊断,过去主要依靠双份血清、采用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确诊。不能满足临床早期诊断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特异性IgM抗体测定,用于乙脑早期诊断已有不少报道。但对同一批、同一对象使用不同方法作综合对比的较少。为此,我们在1979年对临床上确诊的36例乙脑患者的血清,采用特异性IgM抗体测定、补体结合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三种血清学诊断方法进行了检测,并对其诊断价值加以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血凝抑制试验和酶联免疫试验在乙型脑炎实验诊断上的价值。方法:对医院送检病人血清,用两种方法做了对比。结果:共检测患者血清 70份,血凝抑制试验阳性 22份,阳性率 31.4%,酶联免疫试验阳性 26份,阳性率 37.1%。结论:两法均可测到 IgM抗体,但酶联免疫试验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登革热是东南亚地区和我国的一个重要疾病,过去血清学诊断多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HI虽敏感,但与乙脑有免疫交叉反应不易判断。本文应用ELISA检测临床疑似登革患者血清,同时与HI法进行比较,对解决这个问题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血清来源:1986年9~11月采集广西北海市医院临床疑似登革热患者静脉血,分离出血清保存在-20℃待检。6份登革阳性血清(补体结合抗体>1∶64)和2份阴性对照系收集登革非疫区的人血清。另外还采集乙型肝炎(HEP);风疹(RUV),单纯疱疹(HSV)和巨细胞病毒(CMV)抗体阳性血清;单纯疱疹、巨细胞病毒和风疹抗体阴性血清、乙脑病毒(JEV)抗体阳性血清.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血凝抑制试验和酶联免疫试验在乙型脑炎实验诊断上的价值。方法:对医院送检病人血清,用两种方法做了对比。结果:共检测患血清70份,血凝抑制试验阳性22例,阳性率31.4%,酶联免疫试验阳性26份,阳性率37.1%。结论:两法均可测到IgM抗体,但酶联免疫试验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乙型脑炎(下称乙脑)患者的血清学诊断,以往主要用补体结合(CF)和血凝抑制(HI)试验,偶尔也用中和试验,这些试验主要是以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抗体滴度增高4倍或4倍以上为诊断依据,故多作回顾性诊断,不能满足临床早期  相似文献   

6.
在1977年我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期间,应用红血球凝集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特异性IgM抗体测定三种血清学诊断方法,检测了市传染病医院收住的乙脑患者的血清,并对三种血清学方法的诊断价值加以讨论。材料和方法 1.血清采自石家庄市传染病医院收住的乙脑患者,大部分采得急性期(发病一周内)及恢复期(发病2~4周)双份血清,少部分只采得急性期单份血清,所得血清试验前均保存于低温冻箱。  相似文献   

7.
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临床诊断,过去一直以头痛、发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脑脊髓液细菌培养阳性为指标,而实验室诊断方面仍以血凝抑制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等常规血清学方法为主。虽然近年来不少学者企图应用各种检测JBEV-IgM抗体的新方法于乙脑早期诊断,但结果仍未令人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8.
<正>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乙脑的诊断除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外,尚有病毒分离与血清学检测,前者无临床诊断价值,血清学检测的方法中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特异性虽高,但早期阳性率低,或操作方法繁琐,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之用,能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之实验则是血凝抑制试验及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现结合临床实践概述其简单原理与结果判断。  相似文献   

9.
1.实验证明乙脑病人在病后4~8天大多数可查到 IgM 特异性抗体。2.17例双份血清抗体有4倍增长的乙脑患者,急性期单份血清查 IgM 抗体,可以作出诊断的有14例,占82%。3.急性期单份血清查到 IgM 抗体的有22例,其中21例双份血清血抑抗体有2~4倍增长,1例双份血清血抑抗体不增长,但补体结合抗体却有4倍以上增长。4.本文对国产2-ME 和71℃加温法代替进口2-ME 用于乙脑早期诊断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和讨论。5.实验观察到病情越重的病人,急性期血抑抗体滴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酶染色法(IEST)探讨了弓形虫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人工感染弓形虫11份家兔和间接荧光抗体(IFAT)与间接血凝(IHA)抗体均阳性的34份人血清,阳性分别为11份和32份,4份阴性兔血清和108份抗体阴性人血清阳性分别为0份和2份,其敏感性为94.10%~100.00%,特异性为98.15%~100.00%.35份其它寄生虫感染者均未有交叉反应。11份阳性血清间隔半个月进行了4次重复试验,其阳性率及几何均数的倒数(GRMT)均无显著性差异。用IEST对健康体检者、不良生育史孕妇和智力低下儿童进行了测定,阳性率分别为8.46%,16.33%和28.26%,结果与IFAT无显著性差异。该法操作简单,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用超速离心纯化的乙型脑炎病毒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检测乙脑IgG抗体。该法敏感性优于常规的血凝抑制试验(HI)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方法,特异性为93.3%。用此法调查了上海市666份人群血清中的乙脑抗体。结果<10岁儿童阳性率为50%左右,市区和郊区接近:10~19岁市区和郊区阳性率分别为30.1%和77.8%;20~60岁者市区阳性率为65.9~89.7%,而郊区几乎全部阳性。对不同年龄,市区和郊区抗体水平差别的原因及其与接种乙脑疫苗和乙脑疫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进行乙型脑炎患者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M抗体的测定。用ELISA法及二巯基乙醇(2-ME)法测定临床诊断为乙脑患者急性期血清64份,以及经血凝抑制试验确诊为乙脑患者急性期血清33份,结果表明ELISA法比2-ME法敏感。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应用血凝抑制法检测温州市近郊某工厂工人加里福尼亚脑炎及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其阳性率分别为3.85%及17.31%。血清流行病学研究首次证实我省健康人群中除乙脑病毒感染外,同时存在加脑病毒感染。对其中一份加脑血凝抑制抗体效价为1:40的阳性血清标本送加拿大鉴定,其检测结果与我们一致。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云南省大理和丽江地区乙脑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脑流行特点,为有效预防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乙脑抗体。结果检测云南省大理和丽江部分地区疑似乙脑病人血清46份,乙脑抗体阳性18份,其中10岁以下儿童占66.67%(12/18),男女性别比为11:7,8~10月阳性数占总阳性数的94.44%(17/18),1~5月和11~12月疑似病人均未检出乙脑抗体。永胜县健康人群血清乙脑病毒隐性感染率为6.54%(7/107)。结论该地区乙脑流行季节为6~10月,发病以儿童为主,应加强夏秋季的乙脑监测和灭蚊为主的防制工作,并进一步落实儿童乙脑计划免疫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血凝抑制试验(HIT)检查野鼠型EHF患者病后1个月至22年的血清标本31份,血凝抑制(HI)抗体阳性25份,阳性率为80.65%。经与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比较,两种方法检出抗体阳性和阴性的一致率为96.77%。在一些血清标本中,发现HI抗体和间接荧光(IF)抗体滴度的年度变化不甚一致。  相似文献   

16.
乙型脑炎(下称乙脑)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在我国仍广泛流行,由其它病毒引起的脑炎也时有发生,所以,乙脑的早期特异性诊断成为临床和卫生防疫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乙脑血清学的诊断,历来多用补体结合试验(FC)、中和试验(NT)和血凝抑制(HI)试验,近些年来发展了酶联免疫吸附  相似文献   

17.
作者采用抗HFHS病毒血凝素McAb和粗制血凝素抗原的ELISA间接夹心法,检测63份临床诊断为HFRS患者血清中血凝抑制抗体,同时使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比较。两者的阳性率均为74.6%,而ELISA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血凝抑制试验(P<0.01)。本法在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监测中,有实用价值,并可能取代血凝抑制试验。  相似文献   

18.
仙台病毒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检测仙台病毒在天津市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情况。方法:血凝抑制试验。结果:39份患儿血清标本中检测出12份仙台病毒抗体阳性,阳性率30.77%;结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仙台病毒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微量间接血凝试验,配合SPA吸收法和2-ME破坏法检测患急性呼吸道疾病病儿血清中RSV-IgM抗体,结果66份病儿血清中,阳性为21份,阳性率为31.8%。RSV-IgM抗体于病后第二,三天卽可检出,可达到快速诊断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 腺病毒感染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探索腺病毒感染在我地区的流行规律,为今后对其进行防治以及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做了如下的调查工作。1976年8月~10月间,采集城市儿童血清453份,农村儿童386份,共计839份。所有标本均进行常规的微量血凝抑制试验。实验结果:腺病毒血凝抑制抗体阳性者307例,阳性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