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党参饮片中党参炔苷、党参多糖、药典党参项下指标性成分的影响,并建立不同产地加工方法下党参指纹图谱,为党参不同产地加工方法质量控制及产地加工方法原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不同产地加工方式处理的党参样品,考察不同方法对党参饮片中党参炔苷含量,党参多糖含量等指标的影响,采用HPLC色谱法测定党参炔苷含量,采用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党参多糖含量;采用HPLC-DAD检测法对10种不同产地加工方式处理的党参结,党参段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党参炔苷进样量在0.33~6.5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党参多糖(以葡萄糖为对照)在0.294 8~2.528 2 mg/mL的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线性关系;以党参炔苷峰为参照峰,建立不同产地加工方法下党参HPLC-DAD指纹图谱,确认13个共有指纹峰,特征明显,结果可靠。党参经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处理后品质亦有不同变化。结论:本实验所采用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符合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技术等要求,可作为合理选择党参产地加工方式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茯苓的采收及产地加工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
茯苓 ,为多孔菌科卧龙属植物 Poria cocos(schw.) wolf的菌核。野生茯苓多寄生于赤松、马尾松、云南松等松属植物较老的根部 ,喜温暖疏松的砂质壤土。主要分布在中南、华南、西南等地 ,以云南的“云苓”品质为最佳。栽培多生长于向阳。排水良好的坡地 ,以鄂、豫、皖、苏四省培育历史最悠久 ,尤以皖产量最大 ,称“安苓”。本文对野生茯苓及栽培茯苓的采集与产地加工方法做一些介绍 ,以供参考与探讨。1 采收野生茯苓一年四季均可采挖 ,以 7月至次年 3月间采挖质量较好 ,而 4~ 7月质松 ,最好不采。其寄生 8年左右后成熟 ,到 1 2年后又逐渐腐…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并比较指纹图谱的差异。方法:按《中国药典》收载的含量测定方法检测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含量;并采用HPLC指纹图谱对比加工方法的差异。结果:烤房烘干法加工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大于3.3%,木犀草苷含量大于0.10%,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能达到0.85以上。结论:烤房烘干法是金银花最佳的产地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不同采收时期金银花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的研究。方法:以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综合评分、指纹图谱为指标,对不同采收期、不同产地加工方式的样品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三青期、大白期采收样品梯度烘干法所得药材综合评分最高,二白期采收样品直接烘干法所得药材综合评分最高,三青期、大白期采收样品梯度烘干法所得药材与二白期采收样品直接烘干法所得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且相似度、主要特征峰峰面积无显著差异。结论:三青期、大白期采收的药材最佳产地加工方法为梯度烘干法,二白期采收的样品最佳产地加工方法为直接烘干法,各采收期采用最佳产地加工方法加工,所得金银花药材质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归纳泽泻采收、产地加工、炮制及质量评价方面的文献,对该药材及其饮片在以上4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进行展望与分析,以解决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泽泻的优质饮片生产、炮制机制分析、质控体系建立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产地和采收时间对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和采收时间对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采集时间栀子中栀子苷含量。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5:85),流速:1.0mL·min^-1,柱温:30℃,波长:238nm。结果:各产区同一时间采集的栀子中栀子苷含量从高到低排列:安吉〉缙云东渡〉丽水莲都〉温州泰顺〉淳安枫树岭。收集样品中栀子苷含量在9月中旬刚结果时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为评价指标,考察自然晒干、烘房烘干、微波杀青烘干、滚筒杀青烘干、硫磺熏蒸阴干5种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江苏省东海县药材种植基地金银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含量、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有显著影响,对木犀草苷含量无明显差异。微波杀青烘干、滚筒杀青烘干样品绿原酸含量较高,分别为3.67%,3.39%,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815,0.793;烘房烘干、硫磺熏蒸阴干样品绿原酸质量分数分别为2.87%,2.53%,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964,0.765;晒干样品绿原酸质量分数最低为1.92%,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40。根据研究结果,同时结合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金银花药材内控标准,东海县种植基地金银花最佳加工方法为烘房烘干法,该研究为江苏省东海县药材基地金银花产地加工方法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采收时期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  游国钧  李辉 《中医药导报》2007,13(7):102-102,127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时期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制定科学的采收时间。方法:采用RP-HPLC法,ODS柱,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8 nm。测定不同采收时期品种共5批栀子的栀子苷含量。结果:浓度在16.4~82.0μg.ml-1范围内,栀子苷的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形关系(r=0.9995,n=5),平均回收率为102.3%,RSD%=2.3%(n=5)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为栀子的采收时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栀子指纹图谱及不同生长期西红花总苷和栀子苷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全国不同产地栀子的指纹图谱,并测定了不同产地及同一产地不同采收期药材西红花苷和栀子苷的含量。结果 各地栀子药材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980,0.992,0.978,0.989,0.948,0.991,0.986,0.996,0.993,0.965。不同产地栀子的栀子苷平均含量为4.11%;西红花总苷含量最低为1.41%,最高达3.08%,相差一倍以上。而不同采收期药材测定结果显示,西红花总苷含量从8月中旬的0.009%增加到11月中旬的1.32%,之后趋于下降。而栀子苷含量则在刚结果的8月中旬最高,之后逐渐下降。结论 各产地栀子药材表现较高的相似度,说明栀子药材所含化学成分随产地变化小。西红花苷含量随着栀子的成熟而显著增加,但过度熟透的果实也不利于西红花苷的稳定。而栀子苷主要在果实形成后的短期内生成,此后由于果实的生长,其浓度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栀子临床应用广泛,且历史悠久,为更好地利用栀子资源,通过梳理历代文献与现代研究,对栀子名称、品种、产地、炮制、功效等方面进行考证,发现栀子命名主要以形态、色泽为依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栀子的特征,并且存在与水栀子混用"黄栀"之名的情况。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栀子产地最早为南阳,但产量不高,受人口迁移以及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栀子的产地主要转移到南方,且以南方产者为佳。在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入药用的栀子为山栀子,水栀子不堪入药,但在《伤寒论》等古代方书中有"肥栀子""大栀子"入药用的记载,通过后世对相应方剂的记载,确定二者应为水栀子,为水栀子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之所以与本草文献记载有所差异,应与《雷公炮炙论》和《伤寒论》的年代不同,栀子的产量及采收能力有所差距,且本草书重规范,择优入药,方书注重实用等特点有关,并且根据现代实验研究表明山栀子与水栀子化学成分组成、含量相似,具有相同的利胆作用。此外,系统整理了历代本草与方书中栀子的炮制方法和功效,并进行了分析,为栀子属资源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果形栀子药材的HPLC和IR指纹图谱,分析其差异。方法:将48批不同果形栀子药材进行产地加工,建立HPLC及IR指纹图谱,并采用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对福建、河南、江西六、七棱栀子进行分析。结果: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2个共有峰,48批样品中六棱栀子相似度在0.789~0.896,七棱栀子的相似度在0.598~0.103,六、七棱栀子果实相似性较差,所含成分差异较大;运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将六,七棱栀子分为两大类,福建六棱与河南六棱栀子归为一类,河南七棱与江西七棱栀子归为一类;不同产地相同果形归为一类。IR指纹图谱运用聚类分析,当类间距离为1.35时,栀子药材被分为两大类,六棱栀子归为一类,七棱归为一类;当类间距离为0.875时,福建六棱与河南六棱栀子归为一类;当类间距离为0.756时,河南七棱与江西七棱栀子归为一类。结论:该研究表明不同果形栀子所含化学成分差异较大,采用中药指纹图谱分析,能全面综合评价不同果形栀子药材,为不同果形栀子药材在中医药临床应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栀子超微粉和细粉中栀子苷的体外溶出度。 方法: 建立HPLC测定栀子超微粉和细粉中栀子苷在不同时间点的溶出量,计算累积溶出率,采用浆法进行体外溶出试验,色谱条件为Wond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15:8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8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 结果: 栀子超微粉和细粉45 min时累计溶出率分别为92.82%,83.36%,T0.8分别为9.92,26.35 min,超微粉中栀子苷的溶出度和溶出速率均优于细粉。 结论: 栀子微粉化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快速溶出。  相似文献   

14.
中药栀子的研究与开发概述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综述了近10年来中药栀子的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情况。栀子黄色素在食品、医药、饲料、化妆品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栀子蓝色素可与其他红黄品系的色素调和产生一系列蓝绿变化的色素。中药栀子在消化系统中具明显的胆囊收缩作用和排石利胆作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具明显的降脂质过氧化物作用和增强胰腺炎时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保护肝脏和抑制肝癌细胞作用以及对胃机能呈抗胆碱性的抑制作用;在心血管系统中具中枢降压作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抗血栓作用;还具有中枢镇静镇痛解热作用、抗炎和治疗软组织损伤作用等。栀子中京尼平苷制成的新型复方农业增产剂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栀子的U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比较全面快速的评价方法。方法:实验对26批不同产地的栀子和1批水栀子样品进行UPLC指纹图谱的检测,采用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检测波长265 nm,采用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7批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26批栀子样品的共有图谱,确定了23个共有峰,对8个峰进行了指认,26批栀子与对照图谱相似度0.96,栀子对照图谱与水栀子相似度为0.935,聚类分析在已有样本间也可以将水栀子与栀子分开,主成分分析结果江西产栀子水平较高,质量较一致。结论:该实验建立的栀子UPLC指纹图谱可以为栀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GC-MS分析比较栀子炒制前后脂溶性成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栀子在炒黄、炒焦和炒炭后脂溶性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比较栀子及炒制品的脂溶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变化.结果:栀子不同程度炒制后检测到8个新产生的成分,为醇、烯、呋喃及吡喃酮类;同时有8个酸类、酯类成分检测不到或含量降低;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发生不同变化.结论:栀子炒制后脂溶性成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炮制前后变化明显的组分50%和95%乙醇洗脱部位(简称部位)进行药效学比较研究,为阐明栀子的炮制原理和栀子饮片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抗炎、镇静、凝血及化学性肝损伤等指标,观察生栀子、焦栀子50%和95%部位作用的差别。结果:生栀子、焦栀子50%和95%部位对小鼠炎症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小鼠镇静作用不明显,对四氯化碳造成的肝损伤没有保护作用,焦栀子95%部位有明显的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结论:生栀子、焦栀子两个洗脱部位抗炎作用较好,对镇静和肝损伤作用不明显。焦栀子95%部位凝血作用明显,有较好的止血功效。  相似文献   

18.
栀子对大鼠肝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讨栀子不同化学部位的肝毒性作用。方法:灌胃给药3 d后,观察大鼠外观、行为及体重变化;称量肝脏重并计算肝指数;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对肝脏组织进行光镜的病理学观察。结果:3.08 g·kg-11的水提物、1.62 g·kg-1的醇提物、0.28 g·kg-1的栀子苷导致肝重增加,肝指数增大,与空白比较P<0.05,P<0.001;ALT,AST活性增高,TBIL含量增加,与空白比较P<0.05,P<0.001;光镜下可见明显的肝细胞肿胀、坏死,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形态改变。结论:栀子水提物、醇提物、栀子苷具有肝毒性,栀子苷是栀子肝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栀子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栀子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大部分产地栀子的栀子苷含量高于《中国药典》标准,最高含量为4.28%,最低为1.01%。结论:大部分产地的栀子为合格药材,其中湖南和江西产的栀子中栀子苷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栀子中有机酸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探讨该类成分在不同采收期内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27 nm,柱温40℃。运用相似度评价法对各样品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以建立的栀子对照指纹图谱为基准,分别对不同采收期的样品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计算样品相似度为青栀子0.94~1.00,黄栀子0.81~0.92,红栀子0.53~0.74。结论:栀子中各有机酸类成分随采收期不同而各异,不同生长期内采集的样品中该类成分的积累具有一定规律。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为栀子药材质量控制及实现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