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化疗病人,它具有减轻患者因反复的静脉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和避免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组织渗漏甚至组织坏死等优点、针对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化疗分阶段、多疗程、间歇用药以及维持时间长的特点,为了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更有效地发挥PICC管的优点,我科对10位维持化疗阶段的共21例次带留置PICC管出院的患儿,进行必要的家庭护理指导和随访,结果显示:急性白血病患儿带留詈PICC管出院是可行的、安全的,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又减轻了其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早产儿静脉营养输液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将100例早产儿分为PICC和外周留置针两组,分别采用PICC置管50例(试验组),外周静脉留置针50例(对照组)输液的早产儿,进行对患儿的输液的留置时间及外渗率对比观察。结果试验组留置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PICC留置时间长、可以减轻患儿在住院期间反复穿刺的痛苦、外渗引起皮肤坏死的危险,保护了外周静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择60例肿瘤患者,给予PICC置管静脉化疗,观察其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6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化疗。导管留置时间35~182d。导管留置期间发生静脉炎4例,穿刺点出血5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移位2例。结论PICC置管具有创伤小、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维护简便和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静脉化疗通道。  相似文献   

4.
董冬梅  李雪梅 《医学信息》2010,23(6):1623-1624
目的 PICC导管在化疗中的疗效.方法 85例患者分为两组, A组为接受PICC途径输注者,B组为接受浅静脉留置针途径者.结果 A组在静脉保护方面和患者自我感受方面明显优于B组.结论 PICC置管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患者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38例危重症新生儿采用PICC导管进行输液,选择大隐静脉或肘部静脉进行穿刺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留置时间最长71d,最短2d,平均(19.50±6.73)d。置管前、中、后要严格护理并详细记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果重症监护的新生儿能正确应用PICC,可减轻患者痛苦,穿刺成功率高,留管时间长,操作安全、简便,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而且能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结论 PICC具备创伤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优点,但是存在一些危险和并发症,需要加强日常护理和穿刺技巧,能明显减少并发症。 PICC留置时间长实用于需要长期输液的危重患儿,避免发生组织坏死、药液外渗,发挥了PICC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相关性感染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医院2009年8月至2015年6月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00例实体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分析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原因。结果:100例急性白血病发生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患者21例,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21.00%,其中局部感染12例,占12.00%,全身性感染9例,占9.00%;明显高于实体肿瘤患者10.00%(10/100),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急性白血病类型、选择静脉、置管长度无显著相关。而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粒细胞缺乏时间≥7 d,CD4/CD8<1.00、置管留置时间≥60 d患者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明显高于实体肿瘤患者,其中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粒细胞缺乏时间,CD4/CD8比值、置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要严格执行PICC操作流程及无菌操作以减少患者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儿童与成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为不同类型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策略.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医院52例儿童及100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观察两组PICC置管后不同并发症及其发生率,探讨儿童与成人急性白血病PICC并发症的不同.结果:在儿童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5.8%,显著高于成人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39.0%(x2=3.89,P<0.05).其中感染发生率36.5% vs.21.0%(x2=4.26,P<0.05)、导管阻塞发生率23.1% vs.11.0%(x2=3.89,P<0.05);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19.2% vs.5.0%(x2=7.79,P<0.05).平均置管日儿童[(98.7±58.7)d]显著低于成人[(130.6±71.8)d](t=2.76,P<0.01).非计划拔管率儿童为17.3%,显著高于成人的5.0%(x2=4.81,P<0.05).结论:PICC置管后儿童与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置管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配合程度及年龄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实体肿瘤与急性白血病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为更好的应用于患者提供治疗策略。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医院2009年8月至2015年6月100例实体肿瘤与10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观察两组PICC置管后并发症及其发生率,探讨实体肿瘤患者与急性白血病PICC并发症的不同。结果: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9.0%,明显高于实体肿瘤患者26.0%,χ2=3.85, P<0.05。其中静脉炎发生率27.0% vs.23.0%,χ2=0.43,P>0.05;感染发生率21.0% vs.10.0%,χ2=4.62,P<0.05;血栓发生率15.0% vs.23.0%,χ2=2.28,P>0.05;导管堵塞发生率11.0% vs.13.0%,χ2=0.19,P>0.05;出血发生率16.0% vs.3.0%,χ2=9.83,P<0.01。血常规参数显示,急性白血病组出现感染并发症时白细胞明显低于实体肿瘤组,出现血栓时白细胞明显高于实体肿瘤组,出现出血时血小板明显低于实体肿瘤组。结论:PICC置管后急性白血病患者与实体肿瘤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可能与血常规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1例PICC常规置管失败、锁骨下静脉留管的特殊病例的成功护理经历,给由于某些原因导管尖端始终无法到达理想位置,导管尖端只能到达锁骨下静脉的PICC穿刺失败病例一点启示,表明只要防护措施得当保留导管、延长留管时间亦有可行性,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麻烦、减少经济浪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不是不可实现。方法1例肺癌患者按常规操作程序操作,X线示院导管在锁骨下静脉处反折,多次尝试,导管末端始终无法进入头臂静脉,患者要求中长度留管,汇报医生,鉴于Angle JF等[4]等剪短导管使尖端被放置在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时,对非刺激性的物质如生理盐水及血液输注依然适用,考虑患者的治疗为姑息性、外周血管条件差等原因,将导管末端留置于锁骨下静脉。我科护士经过耐心的心理护理、细致的观察、切实有效的沟通和健康宣教、结合有效护理、到位的出院维护等综合防护措施,患者静脉炎、导管内回血得以有效控制,未见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携管出院期间预防措施落实得当,无特殊情况的发生,生命末期输液治疗得以安全、顺利进行。结果导管留置5月余未出现明显不良并发症,至患者疾病不治身亡,导管仍有效发挥输液作用,为患者在生命末期保留了一条生命通道、减轻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麻烦、减少了经济浪费、提高了生活质量,获得了床位医生、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肯定。结论此次护理经历为我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穿刺水平、提升PICC护理质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希望也能给PICC穿刺和护理的同仁们一点点启示。让我们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的指导下,以高度的责任心完成PICC各项工作,努力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从而真正体现PICC护理的工作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静脉血栓栓塞(VTE)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儿科血液病中心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儿90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予以PICC置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进行VTE诊断,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PICC相关VTE发生的影...  相似文献   

11.
PICC系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因其具有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量等特点而广泛运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但是由于肿瘤患者化疗疗程长,PICC留置时间长,穿刺点局部皮肤反复受碘伏、乙醇刺激,经多次化疗后机体抵抗力降低,皮肤黏膜保护屏障能力下降[1],加之敷贴透气性不良,导致患者发生水泡、湿疹等过敏症状,我科自2006年推广PICC置管术以来,穿刺点周围皮肤湿疹时有发生,特别是夏季及化疗间歇期院外携带PICC管患者,表现为红斑、散布或成群的红色丘疹、肉眼难见的水疱,有继发感染时可起脓疱,严重时渗液较多,露出红润潮湿的糜烂面。在造成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采用地塞米松外涂加德莫林换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皎  余婷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6):990-991
目的:提高经外周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专科护士对并发症的认知及处理能力.方法:通过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后渗液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提出相应整改方案.结果:通过原因分析,妥善处理,保留导管.结论:穿刺点渗液的原因很多,系统化的培训,规范化的操作,降低渗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经锁骨下静脉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VAP)两种不同方法在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160例采用PICC(80例)和TIVAP(80例)两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IVAP组导管阻塞率、导管感染发生率和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PICC组(P0.05)。结论 TIVAP并发症低,留置时间延长,并且对患者带管期间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PICC(peripheral 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入中心静脉置管作为静脉输液安全可靠的通道,此项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可以保护穿刺静脉防止液体外渗。尤其适用于肿瘤化疗患者[1]。但在近几年临床使用中发现其导致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静脉药物治疗及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其中静脉血栓将会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甚至肺栓塞。我病区于2014年7月收治了1例右肺上叶肺癌伴两肺多发转移并发脑骨多发转移的患者,该患者在住院期间留置PICC导管2w后并发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肱静脉血栓,经积极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并现仍带管接受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ICC导管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经患者健侧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进行化疗。结果60例患者全部置管成功,行大剂量化疗,导管留置20周以上,无1例发生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皮肤损伤及导管护理并发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行PICC置管化疗并进行正确的导管护理,可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操作方便,保留时间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分析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注意事项。结果减少了护士工作量,避免了传统反复封管将接头的微粒带入空管而引起热源反应。结论通过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技巧减轻了患儿每天穿刺的痛苦及恐惧,提高护理质量及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黄晓燕  钟伟琼 《医学信息》2005,18(11):1559-1560
目的探计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采用两种途径分别用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结果头皮静脉比四肢静脉留置静脉留置针效果更佳。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病房应用: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静脉留置针与PICC两种方式化疗所致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08年4 月-2010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肿瘤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PICC途径输注和静脉留置针途径输注.比较两组的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进行卡方检验,PICC组的静脉炎与药物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留置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ICC能明显减少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ICC置入及带管过程中出现的心律失常情况,以便及早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针对我科一例白血病患儿在带管过程中因病情变化导致PICC异位,引致心律失常原因分析及处理。结果:腹胀导致心脏上抬,PICC导管进入右心房-右心室触发心律失常,将导管尖端后退至上腔静脉中下段,使心律失常得到及时纠正。结论:PICC是血液肿瘤科最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但心律失常却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只要护理人员熟悉心律失常的表现及原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就可以将伤害降至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20.
邓朝辉  潘曙  尹小红 《医学信息》2009,22(6):1061-1062
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最常见_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减少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成功保留留置针,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对于危重患儿的抢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