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应用于扁桃体摘除术+腺样体刮除术220例、单纯行扁桃体摘除术29例、单纯腺样体刮除术44例.结果有7例扁桃体摘除术+腺样体刮除术后局部水肿,气管导管拔出后呼吸道不通畅,经置入口咽通气道,静注地塞米松及吸氧后好转.3例轻度喉痉挛,经吸氧和注入地塞米松后好转.2例因术后术野出血重新麻醉后止血,其余均经过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静吸复合全麻应用于小儿OSAS手术,麻醉诱导及维持平稳,术后苏醒早,麻醉并发症少、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口径路腺样体吸切术+扁桃体剥离术治疗儿童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在鼻内镜下经口径路腺样体吸切术+扁桃体剥离术治疗的76例儿童鼾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4例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随访1~6个月完全消除打鼾或仅有轻微鼾声.结论 鼻内镜下经口径路腺样体吸切术+扁桃体剥离术是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儿童鼾症的有效治疗手段.经口径路鼻内镜下以电动吸切钻切除腺样体+扁桃体剥离术手术疗效肯定,术野暴露良好,操作清楚,切除部位、范围准确,可避免损伤圆枕等周围重要结构;全麻下扁桃体剥离术较挤切术安全,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儿童鼾症不同麻醉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对符合无麻标准的8例患儿扁桃体挤切术在无麻下进行;对表现符合局部麻醉标准的6例单纯扁桃体Ⅱ度或Ⅲ度肥大患儿扁桃体挤切术、8例单纯腺样体肥大患儿腺样体刮除术均采用局部麻醉;对符合全身麻醉标准的34例患儿,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结果三种不同麻醉方式下摘除扁桃体、腺样体,术后全身应用抗感染、止血药物,住院1~3d后,睡眠不安、打鼾憋气、张口呼吸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各有优缺点,应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4.
刘有才  蒋孟杰  李学利  王宁  刘峰  刘鹏 《医学信息》2008,21(12):2294-2296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儿童鼾症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对符合无麻标准的6例惠儿扁桃体挤切术在无麻下进行:对表现符合局部麻醉标准的6例单纯扁桃体Ⅱ度或Ⅲ度肥大患儿扁桃体挤切术、6例单纯腺样体肥大患儿腺样体刮除术均采用局部麻醉:对符合全身麻醉标准的22例惠儿,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结果 除1例有残留外,三种不同麻醉方式下,摘除扁桃体、腺样体术后全身应用抗感染、止血药物,住院1-3天后,睡眠不安、打鼾憋气、张口呼吸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各有优缺点,应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腺样体扁桃体肥大与相关疾病的诊疗.方法 180例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患儿A组合并鼾症者106例,在全麻下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B组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或流脓涕慢性鼻窦炎者74例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同时,鼓膜切开置管.结果 A组治愈90例,显效:11例.B组:治愈55例,好转17例.结论 对无免疫缺陷儿童,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或鼓膜切开置管术对治疗儿童鼾症具有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围手术期的护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15例OSAS行腺样体摘除术、咽腭成形术或改良咽腭成形术,重视心理护理,严密术前睡眠和术后呼吸监测,加强出院指导.结果 15例均手术成功,无术后并发症.良好的心理护理和术后呼吸监测是护理的重点.结论 OSAS进行手术治疗,配合优质的医疗护理,可减少OSAS晚期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扁桃体腺样肿大的患儿睡眠时有打鼾、呼吸不畅、呼吸暂停等现象,这样不但引起咽鼓管阻塞,鼻腔和呼吸道炎症,还可因长期鼻塞影响小儿口腔、鼻腔、胸腔及全身的生长发育,是引起儿童上呼吸道阻塞的重要原因之一.鼻内窥镜下行扁桃体切除腺样体刮除术是治疗儿童扁桃体腺样体肿大、肥大的消除上述症状的有效方法.而术后严格的饮食控制是促进小儿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10日,共收治62例,均在鼻内窥镜下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治疗,经系统的饮食护理干预、规范的手术期护理、正确的出院指导,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围手术期的护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15例OSAS行腺样体体摘除术、咽腭成形术或改良咽腭成形术,重视心理护理,严密术前睡眠和术后呼吸监测,加强出院指导。结果15例均手术成功,无术后并发症,良好的心理护理和术后呼吸监测是护理的重点,结论:OSAS进行手术治疗,配合优质的医疗护理,可减少OSAS晚期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电凝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劲梅  黄琦  李秋珍  王海鹤 《解剖与临床》2005,10(4):319-319,32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电凝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腺样体肥大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2例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电凝术,38例行腺样体刮匙刮除术:结果: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电凝术是治疗腺样体肥大有效、安全的方法,较传统腺样体刮匙刮除术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儿起源于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异常矫治手术的麻醉特点,为今后开展类似手术提供可行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7月本院20例小儿起源于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异常矫治术的麻醉管理方法。结果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均未出现急性心衰或心梗,CPB时间为58~204(80.6±44.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5~125(53.4±32.2)min,开放主动脉后均自动复跳,适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保证麻醉平稳,停CPB时SBP为(78.6±8.0)mmHg,DBP为(45.4±3.5)mmHg,HR为(130.8±10.5)次/min,术中无死亡及麻醉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死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死亡率为5%,其余痊愈出院。结论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矫治术以静吸复合全麻的方法 ,辅以严密监测,尽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加重心肌缺血的麻醉管理方法是正确可行的,可以推广应用于术前有心功能损害的手术。  相似文献   

11.
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及麻醉深度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纯全麻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和术后72h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数量。结果:术毕两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量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单纯全麻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2h各组各项指标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静脉麻醉均可影响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一过性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单纯全麻组明显。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明显轻于单纯全麻组。  相似文献   

12.
李军利  刘有才 《医学信息》2007,20(5):456-457
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麻醉方式多选择全身麻醉,由于手术部位特殊,及扁桃体和腺样体的病理性增生与肥大,为保持气道通畅,以采用气管内插管为稳妥。手术时间短、术后要求迅速清醒、恢复气道保护性反射、防止误吸为此类病人的麻醉特点[1]。现将一年来我院完成的32例小儿扁桃  相似文献   

13.
刘力 《医学信息》2010,23(15):2981-2981
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手术。扁桃体腺样体肿大的患儿睡眠时有打鼾、呼吸不畅、呼吸暂停等现象,这样不但引起咽鼓管阻塞、鼻腔和呼吸道炎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地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麻醉,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吸入七氟烷,试验组则在相同静吸方式下复合地氟烷进行麻醉.记录患者麻醉相关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术前与术后1 d免疫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试验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导管拔除时间及应答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降低,外周血CD8+水平及血清IL-6、CRP、Cor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时吸入地氟烷可促进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15.
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手术.扁桃体腺样体肿大的患儿睡眠时有打鼾、呼吸不畅、呼吸暂停等现象,这样不但引起咽鼓管阻塞、鼻腔和呼吸道炎症,还可因长期鼻塞影响小儿口腔、鼻腔、胸腔及全身的生长发育,是引起儿童上呼吸道阻塞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张小丽 《医学信息》2009,22(12):2783-2784
目的探讨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资料: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160例.方法两组对照,连续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利用统计结果观察效果.结果脉搏血氧饱和度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即有所下降,吸氧后改善,气腹后增大吸氧量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组则无此现象,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全麻患者术中麻醉满意,无一例患者术中知晓及不适.结论麻醉方法的选择,术中监测及麻醉处理的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胡劲杨 《医学信息》2006,19(6):1065-1066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指导临床麻醉。方法选择ASAⅡ-Ⅲ级的老年患者102例。其中临床诊断高血压Ⅱ期以上的患者49例,为Ⅰ组,其余53例为Ⅱ组。两组均采用快诱导静吸复合麻醉维持麻醉深度在Ⅲ期二级。根据血压波动情况给予不同药物。监测患者入室时、诱导后、手术中最高的血压,心率和使用不同药物控制的例数。结果Ⅰ组患者在手术麻醉过程中,较Ⅱ组患者血压波动明显。使用麻黄素,阿托品,佩尔地平,硝酸甘油等的比率比Ⅱ组明显多。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过程要求平稳,术中血压波动明显,需严密观察,及时调整后是可以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醉联合脊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我院老年宫颈癌患者74例,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n=37)、对照组(n=37).均拟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对照组予以静吸复合全醉,观察组予以静吸复合全醉联合脊椎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苏醒质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认知功能(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后MAP、HR高于对照组,气腹后、术毕MAP、H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躁动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d、术后3 d,MMSE评分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醉联合脊椎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宫颈癌患者,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认知功能损害,提高苏醒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刘宁川 《医学信息》2008,21(8):1370-1371
目的 探讨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3月~2006年10月150例施行腺样体切除术并随访6月以上的慢性鼻窦炎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150例中治愈98例(治愈率65.3%),好转41例(27.3%),无效11例(占7.3%),术中无任何并发症,总有效率为92.6%.结论 腺样体切除术是治愈Ⅰ型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庭霞 《解剖与临床》2002,7(3):100-101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分析 172例胸腔镜手术的麻醉过程 ,全组均采用快诱导双腔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结果 :全组麻醉效果满意 ,发生 5例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 ,无手术及围麻醉期死亡病例。结论 :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关键是双腔管插管位置准确 ,加强呼吸管理 ,避免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