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种苗级别对金线莲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线莲种苗的株高、地径、叶片数、全株鲜重和高径比5个形态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分级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聚类分级;进行不同等级种苗盆栽试验,对植株生长指标,药材产量和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可以选用株高和地径为种苗分级的质量指标,并初步制定了金线莲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不同级别金线莲种苗对植株生长发育,药材产量有影响,Ⅰ级苗的株高和地径要比Ⅱ级、Ⅲ级苗高,且药材产量也显著高于Ⅱ级、Ⅲ级苗药材产量,而对药材内在品质无明显影响,为金线莲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知母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知母药材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知母主产区基地以及药材市场销售的种苗进行质量指标调查,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并结合生产实践确定知母种苗的质量分级指标,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将知母种苗分为3个等级,并以不同等级种苗为处理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连续2年观测植株生长、药材产量及质量指标。结果:确定种球直径和百株质量作为知母种苗的质量分级指标,将种苗分为3个质量等级,Ⅰ级种苗:种球直径≥1.2 cm,百株质量≤2.0 kg;Ⅱ级种苗:种球直径≥0.8 cm,百株质量≤1.5 kg;Ⅲ级种苗:种球直径≥0.5 cm,百株质量≤1.0 kg且≥0.5 kg。不同等级种苗对植株根系生长、药材产量有显著影响,均表现为:Ⅰ级>Ⅱ级>Ⅲ级。不同等级种苗种植后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标准。结论:本研究制定的知母种苗质量标准即具科学性,也更符合生产实际,可为知母药材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定欧李扦插苗质量分级标准,为郁李仁(欧李)药材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采集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一年生欧李扦插苗30份,每份15株,总共450株,测定株高、地径、分枝数、主根长、主根直径、侧根数,利用Excel 2010和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分级的主要指标,并制定扦插苗分级标准。结果:株高、地径和分枝数是欧李扦插苗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结论:制定欧李扦插苗的3个等级,一级苗:株高≥52 cm,地径≥5.0 mm,分枝数≥2.9;二级苗:52 cm株高≥15 cm,5.0 mm地径≥3.3 mm,2.9分枝数≥1.5;三级苗:株高15 cm,地径3.3 mm,分枝数1.5。  相似文献   

4.
收集重庆、四川、湖南、江西等枳壳主产地43份一年生枳壳嫁接苗,测定株高、砧木粗、地径、根长、根粗、侧根数、根幅、分枝数、分枝长、绿叶数、叶长、叶宽、是否有刺等指标。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K-均值聚类法分析获得分级标准,结合生产实际,将株高、地径、分枝数作为枳壳种苗(一年生嫁接苗)质量分级指标。制定3个等级分级标准,一级苗:株高不小于80 cm,地径不小于9.0 mm,分枝数不少于5枝;二级苗:株高60~80 cm,地径8.0~9.0 mm,分枝数3~5枝;三级苗:株高不小于40 cm,地径不小于6.0 mm,分枝数不少于1枝。不满足三级标准则为不符合规定苗,不能作为种苗使用,生产上建议使用一、二级苗。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9,(3)
目的:为三叉苦营养袋种苗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广东不同地区三叉苦营养袋种苗,通过测定种苗的地径(D)和株高(H)等形态指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主要分级指标,从而制定种苗分级标准。结果:三叉苦营养袋种苗的分级标准为:Ⅰ级种苗,D≥0.55 cm、H≥40 cm;Ⅱ级种苗,0.55 cmD≥0.45 cm、40 cmH≥30 cm;Ⅲ级种苗,D0.45 cm、H30 cm;平远和五华Ⅱ级以上的种苗占比分别为93.5%和93%,其生长最好,而高州种苗几乎均为Ⅲ级,占比高达92.5%,其素质最差。结论:建立了简单、方便、可行的三叉苦营养袋种苗分级标准,可为三叉苦药材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阳春砂种子苗和分株苗的质量分级标准,规范阳春砂种苗生产流通,保障阳春砂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方法:在全国砂仁主产区收集砂仁种子苗和分株苗,测定各种苗的株高、叶片数、丛芽数、球状茎粗、匍匐茎粗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K类中心聚类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完成砂仁种苗分级。结果:阳春砂种苗可分为2个种类,每个种类2个等级。Ⅰ级种子苗:苗高≥40 cm,丛芽数≥3个;Ⅱ级种子苗:15 cm≤苗高<40 cm,1个≤丛芽数<3个;Ⅰ级分株苗:60 cm≤苗高<110 cm,5片≤叶片数<10片;Ⅱ级分株苗:110 cm≤苗高<180 cm,10片≤叶片数<20片。结论:阳春砂种苗质量分级标准适用于该药材的规范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动态聚类法确定黄连种苗分级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定黄连种苗质量分级标准。方法:测量19个不同产地黄连种苗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重及根重等指标,通过对各指标数据的相关性统计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确定黄连种苗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采用动态聚类确定黄连种苗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叶数是黄连种苗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株高作为质量分级的低优指标。结论:黄连种苗分为3级,Ⅰ级种苗:叶数≥8片,14≥株高≥12 cm;Ⅱ级种苗:8≥叶数≥6,12 cm≥株高≥9 cm;Ⅲ级种苗:6≥叶数≥4,株高≥9 cm;达不到3级种苗标准的为不合格种苗。  相似文献   

8.
甘草种苗等级与植株生物量积累及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甘草种苗等级与植株生物量积累、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关系,为制定种苗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单根重量为分级指标对甘草种苗进行分级,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种苗聚类分级为3个级别,以级别为处理进行田间试验,连续两年于生长期测定甘草植株鲜重和根干重,实验室测定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结果:一级、二级种苗(单根重10.0 g以上)生长期植株的总生物量、根干物质量及产量均大于三级种苗。3年生药材的甘草酸、甘草苷、芹糖基甘草苷和甘草素的含量,一、二级种苗高于三级种苗;不同等级种苗药材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均高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标准。结论:种苗等级对甘草药材的质量及产量均有影响,生产上建议选用单根重在10.0g以上的种苗。  相似文献   

9.
当归种苗等级与植株生物量积累及药材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当归种苗等级与植株生物量积累、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关系,为制定种苗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广泛收集产自甘肃当归主产区岷县、漳县、宕昌、渭源的当归种苗30份,以单根重为指标对所有样品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依据聚类中心值将种苗划分为3个级别,以级别为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实验室检测药材质量.结果:二级种苗(单根重0.74~1.38g)成药期植株的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全株干重等生长指标均超过其他处理及对照;田间抽薹率低,药材单根重大,产量位居第一;所成药材的外部性状优,阿魏酸含量高于药典(2010年版一部)标准.结论:二级种苗的植株生长量大、产量高、质量优,可作为生产用种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对全国玄参主产区子芽的长、粗和重3个形态指标进行检测,使用SPSS统计软件,通过聚类分析制定玄参子芽的质量分级标准。田间试验观测不同等级子芽玄参的植株生长情况及产量。田间试验表明,Ⅰ级玄参长势最好,产量最高,Ⅲ级玄参长势最差,产量最低。玄参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的子芽对药材的内在品质无明显影响。为保证高产及减少成本,玄参生产用子芽应控制在Ⅱ级以上。此方法制定的质量分级标准科学、可行,可作为玄参子芽的质量控制标准,为玄参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人工栽培川贝母种苗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人工栽培川贝母幼苗形态进行研究,建立幼苗质量分级标准.方法 测定1~3 年生川贝母植株形态指标,将株高、叶长、叶宽、鳞茎高、鳞茎直径、根数与鳞茎单粒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极显著相关因子,采用快速样本聚类法(K-means cluster)进行分级.结果与结论 1年生川贝母鳞茎单粒重与株高等相关性不显著;2~3...  相似文献   

12.
金钗石斛种苗分级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ang L  Zhang LX  Wang YQ  Yang CY  Tang DY 《中药材》2012,35(1):12-15
目的:制定金钗石斛的种苗质量标准。方法:采集贵州赤水石斛种苗基地不同类型的金钗石斛种苗(组培苗、扦插苗),测定苗高、茎粗、节数等指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种苗分级的主要指标,并制定不同类型种苗质量标准。结果:苗高、株数/丛是评价金钗石斛组培种苗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苗高、芽点数是评价金钗石斛扦插种苗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结论:组培苗中,Ⅰ级种苗的苗高不低于17 cm,株数不低于3;Ⅱ级种苗的苗高不低于11 cm,株数不低于2;达不到Ⅱ级种苗标准的为不合格种苗。扦插苗中,Ⅰ级种苗的苗高不低于12 cm,芽点数不低于3;Ⅱ级种苗的苗高不低于6 cm,芽点数不低于2;达不到Ⅱ级种苗标准的为不合格种苗。  相似文献   

13.
素花党参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制定素花党参种苗质量分级标准。方法:以甘肃省素花党参道地产区不同产地征集的30份素花党参种苗为研究材料,在测定种苗单株鲜重、含水率、苗长、苗粗、芽体长和芽体个数等质量指标基础上,采用K均值聚类法划分种苗类别,制定分级标准。结果:不同产地来源素花党参种苗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苗单株鲜重不小于14.1 g,苗长不小于24.0cm,苗粗不小于1.17 cm;二级种苗单株鲜重3.5~14.0 g,苗长21.6~23.9 cm,苗粗0.68~1.16 cm;三级种苗单株鲜重1.9~3.4 g,苗长13.5~21.5 cm,苗粗0.54~0.67 cm。结论:征集的30份素花党参种苗样品中,一、二级种苗占66.7%,建议规范化生产中采用一、二级种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甘草种子、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甘草药材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全国主产区所流通的甘草种子、种苗为样本,通过收集种子的发芽率、净度、含水量、千粒质量,种苗的根长、芦头直径和百株质量等指标信息,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标准差法、平均值法并结合生产实践对甘草种子、种苗进行分级,并开展田间栽培比较试验,对等级划分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甘草种子质量等级划分为3个等级,各级甘草种子的千粒质量不低于8 g,含水量不低于10%,一级种子:发芽率≥90%,净度≥90%;二级种子:90%>发芽率≥85%,90%>净度≥85%;三级种子:85%>发芽率≥80%,85%>净度≥80%。甘草种苗质量等级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苗:根长≥45 cm,芦头直径≥0.8 cm,1.3 kg≤百株质量<0.8 kg;二级种苗:45 cm>根长≥35 cm,0.8 cm>芦头直径≥0.6 cm,0.8 kg≤百株质量<0.4 kg;三级种苗:35 cm>根长≥25 cm,0.6 cm>芦头直径≥0.4 cm,0.4 kg≤百株质量≤0.2 kg。结论:经验证,甘草种子、种苗质量等级划分合理,便于生产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5.
党参种苗等级与药材产量及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广泛收集产自甘肃省渭源县、漳县、岷县、宕昌县、陇西县等地党参种苗30份,测定其根长、根粗、单根重,然后K聚类分析,依据聚类结果将种苗划分为3个等级,以不同等级为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等级党参种苗与药材产量及质量的关系,为制定党参种苗质量标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一级苗出苗最快,产量最高,且显著的高于二级苗和三级苗(P0.05);一级苗炔苷含量最高,显著高于三级苗(P0.05);三级苗多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二级苗和一级苗(P0.05)。因此从党参药材产量、质量及投入成本综合分析,党参移栽应选择根长15.6 cm,根粗2.7 mm,单根重0.56 g的种苗为宜。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冬季育苗抑制当归早期抽薹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内冬季育苗对抑制当归早期抽墓的效应.方法:设播期单因子4水平,随机排列,3次重复.结果:冬季育苗的播种期对当归苗的生长、成苗,及定植后的生长、抽薹、产量形成和品质都有重要影响,其中极显著影响产量.冬季育当归苗7月中旬茎节开始伸长,比传统苗推迟约50 d;7月下旬为抽薹高峰期,比传统苗推迟约40 d.冬季育当归苗早期抽薹率最高为1%,最低为0.11月28日播种的当归苗,成药产量、根折干率、醇溶性浸m物、挥发油和阿魏酸含量5项指标最高.综合认为,当归冬季床播育苗最佳播种期应选择11月末至12月中旬.结论:冬季育苗可明显抑制当归旱抽薹,最佳播种期应选择11月末至12月中旬.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时期和育苗密度对当归种苗质量及成药产值的影响。方法:以岷归2号为实验材料,播种当年采挖种苗,测定根长、芦头粗度、侧根数、百苗质量;次年种苗移栽后,调查返青率、早薹率;药材采收后测定产量,计算一等品出成率及产值。结果:在保护地条件下,7月15日播种,播种量15 kg/亩(1亩≈666.67 m^( 2)),100 d后采挖,种苗的根长为16.63 cm、芦头粗度为0.47 cm、侧根数为0.51个、百苗质量为222.97 g,种苗均一。移栽后,苗子返青率为70.5%、早薹率为5.5%、亩产量为851.4 kg、亩产值为13055.57元,产值较对照组增加13.90%。结论:在较低海拔保护地条件下,通过控制当归的播种时期和育苗密度,能达到优质种苗的低成本供给和成药期当归的增产增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