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末清初,以张志聪为代表的钱塘医派,在杭州吴山以侣山堂为基地,讲学论道,著书立说,不但培育了一大批医治疑难病的医家,且所撰的《侣山堂类辨》、《素问集注》、《灵枢集注》等多种论著,在中医电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钱塘医派“气化学说”的学术精华和“遇难不默,注意创新”的治学态度,对今日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8年3月30日,在杭州“吴山天风”石刻的左侧山坡上,举行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讲习场所,钱塘医派主要的学术活动场馆——“侣山堂”纪念亭碑揭幕仪式,杭州又添中医药文化新景观。  相似文献   

3.
舞阳  文竹  彦知 《光明中医》2008,23(7):1044-1044
中医文人景观对弘扬中医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杭州又添中医人文景致。今之杭州,古称钱塘,历代名医纷呈,尤其明末清代,形成了以卢之颐、张遂辰为开山鼻祖,以张志聪、张锡驹为中坚力量,以高世拭与仲学铬为传承人物,以侣山堂为主要活动场所,集诊疗、讲学与研究为一体的历时近四百年的“钱塘医派”。侣山堂原址在杭州市内著名的风景名胜——吴山西北山脚粮道山路,其建筑毁于清乾隆年间。  相似文献   

4.
论中医人才培养与钱塘医派的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新苗 《中医教育》2010,29(2):59-62
阐述了明清时代自发形成的极具中医特色的,由钱塘医派举办的侣山堂中医教育的过程。分析了传统中医教育的不足,及其对后世中医教育、教学的影响。同时体现了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特色,提出了值得今天中医教育、教学、学习与借鉴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钱塘医派”作为概念最早见于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大作者,推钱塘”,首次提出则是胡滨在1985年发表的《试论钱塘学派》中。钱塘学派集医、教、研三位为一体,培养了一大批名医,开清代医林盛世。钱塘学派早期人物有卢之颐、张遂辰,中期代表人物为张志聪、张锡驹、高世拭,晚期有仲学辂,发展至张志聪已至大成。“外郡人称武林(杭州)为医薮。”“读歧黄之学者咸归之。”这里称武林(杭州)为“医薮”,主要是指钱塘医派的形成和发展。卢之颐则是钱塘学派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潜心研究钱塘医派代表人物如张卿子、张志聪、高士宗等医家妇科相关论文,从“经典医籍是根本”、“脉证合参辨病机”、“胎产疾患宗温补”三个方面分析钱塘医家妇科学术特色,并以两则医案为例,洞察钱塘医派妇科临证水平.认为“钱塘医派”诸医家们重理论,精临床,并善讲学,这种独特的集思广益式的医学模式,对中医妇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总结钱塘医派医家的妇科理论与病案,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钱塘医学思想的认识,弘扬和发展地方医学学术水平,并能以此管窥明清妇科医学发展的盛况.  相似文献   

7.
论张志聪《本草崇原》的学术成就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草崇原>(下简称<本>),是由清初医家张志聪及其弟子所著.张志聪,字隐庵,浙江钱塘(今杭州市西)人,生于明万历38年(1610年),卒于清康熙13年(1674年),为明末清初名医,曾从当时的伤寒大家张遂辰学医,又受名医卢之颐的影响,颇为重视中医理论的研究,曾在侣山堂集同学及门弟数十人开堂讲学,他们以集注的形式著书,开集体创作之先河.  相似文献   

8.
<正>高世栻,明末清初医家,钱塘医派代表人物之一,其现存著作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直解》《医学真传》,以及与张志聪合著的《本草崇原》《伤寒论集注》。张志聪病逝后,高世栻秉承师训,继承老师的讲学事业,在主持侣山堂事务的同时不忘撰著医书,诊病疗疾。高氏是医学经典注释名家,其临床案例现存不多,但从其对经典医籍独到的见解和《医学真传》所载病案对疾  相似文献   

9.
高士宗生于1636年,钱塘医派代表人物之一。少时家贫,又因科举不中而学医,年二十三便悬壶济世。后因患病久治不愈,幡然悔悟,时闻张志聪开讲经论,便前往侣山堂学习。其学术思想可概括为推崇经典,全解《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创"药气理论",临床重视温补之法,倡导格物致知用药思想。通过对高士宗书籍和相关文献的研究,探讨其学术思想,其学术思想的形成除了早年从医的经历,与在侣山堂跟随其师张志聪研习经典、著书讲学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永嘉医派是指南宋淳熙至淳祐(1174~1244)年间,在浙江温州地区形成的以陈无择为主,以陈氏弟子王硕、孙志宁、施发、卢祖常、王(日韦)为骨干,以<三因方>为理论基石,以<易简方>为学术中心的地方医学流派.这一医学学派,围绕编著、增修、校正、评述、批评<易简方>,开展热烈地学术研究和论争,与河间、易水学派,一南一北,同时活动,兴旺一时,共同开创了宋金元时期医学学派争鸣、学术繁荣的局面,因而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