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术。 方法:42例接受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5例,年龄28~73岁,平均(57.43±7.45)岁。体外循环下搭桥16例,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搭桥26例。人均旁路3.08支(1~5支),左乳内动脉(IMA)34例,双侧IMA 8例,左侧桡动脉(RA)33例,双侧RA 9例,胃网膜右动脉(GEA)1例。 结果:术后仅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2.4%),41例(97.6%)症状明显改善,康复出院。 结论:全动脉化搭桥手术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自体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 2 8例桡动脉 ( RA )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经验。2 8例中 ,男 2 6例 ,女 2例 ;年龄 3 8~ 73岁 ,平均 ( 5 3 .3 2± 8.72 )岁 ;体外循环下搭桥 6例 ,非体外循环下搭桥 2 2例 ( 75 .7% ) ;全动脉化搭桥 2 4例 ( 85 .7% ) ,双侧 RA9例 ,左侧乳内动脉 ( IMA) 2 8例 ,双侧 IMA7例 ,胃网膜右动脉 1例。人均搭桥3 .15支 ( 2~ 5支 ) ,序贯吻合 5例 ,“Y”型吻合 2例 ,室壁瘤切除 ,左心室几何成形术 1例。2 7例顺利康复 ( 96.4% ) ,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1例 ( 3 .6% )。认为自体 RA是理想的第二种动脉移植物 ,远期通畅率高 ,适合于各种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74例全动脉化CABG的患者。74例患者分别在体外循环(CPB)和非CPB下行CABG。应用左乳内动脉(IMA)1例,左IMA加单挠动脉(RA)14例,左IMA加双RA 54例,双IMA加双RA 3例,双RA 2例。人均搭桥4.7(17)支,序贯吻合66例,“Y”和“T”型吻合分别为15和6例。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本组患者随访518(平均12.2)个月,均恢复良好,无心绞痛症状再发。多普勒和16排CT示血管桥无狭窄通畅。结论:全动脉化CABG取得好的早期效果,是一种值得积极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1998年3月至2004年10月,280例冠心病(CAD)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平均年龄63.1岁.OPCA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为94.7%.合并瓣膜病变11例,合并室壁瘤9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7±14)%.5例急诊手术,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2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248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术中改施体外循环6例.其中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 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3.31个.4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CABG手术.死亡3例(1.07%).结论 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择48例高危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性32例,女性16例,对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共搭桥127支,平均2.63支.使用完全静脉桥22例,全动脉化10例.平均体外循环辅助时间55 min.5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早期死亡3例(6.25%),分别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高危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术中尽量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合理的手术设计、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灵活地使用体外循环辅助、积极应用IABP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莺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f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回顾性分析268例重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男性131例,女性137例;搭桥数2~6(4.01±0.99)支/人.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二次开胸3例(1.1%),低心排综合征9例(3.4%),应用IABP 1例(0.4%),反复发作房颤22例(8.2%),肺功能不全13例(4.9%);死亡2例(0.7%),其余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合理地选择患者、成熟的手术技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尽早应用及术后处理的加强是提高重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老年患者原位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乳内动脉 (IMA)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搭桥移植物 ,而在老年患者中使用较少 ,因为人们觉得IMA的使用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而且亚洲人比欧美人IMA细小 ,手术有一定难度 ,据此事实 ,作者总结了老年患者常规使用IMA搭桥的近中期效果、技术要点及手术指征。方法 自 1 997年 4月至 1 999年 9月 ,冠心病 1 68例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治疗 ,其中老年患者 1 1 2例 (男 1 1 0例 ,女 2例 ) ,年龄 60~ 75岁 ,平均 66 .5岁。原位IMA使用率占单纯CABG手术的 92 % ,同时行双瓣置换 2例 ,单瓣置换 8例 ,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 1 0例。结果  1 1 1例痊愈出院 ,心绞痛消失 ,围手术期发生心肌梗死 1例 ,术后死亡 1例。近中期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搭桥也应首选IMA ,而且可以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8.
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低左心室射血分数(≤0.40)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低左心室射血分数(≤0.40)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45例,女18例.所有患者采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敷2~6支/人,平均3.43±1.90支/人.对手术方法 、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二次开胸1例(1.6%),低心排综合征5例(7.9%),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例(4.8%),反复发作房颤6例(9.5%),脑合并症1例(1.6%),肝功能不全2例(3.2%),肾功能不全2例(3.2%),肺功能不全3例(4.8%),胸腔积液7例(11.1%).死亡1例(1.6%),其余患者康复出院.术后出院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心功能均有显著性改善.结论 合理的选择患者,成熟的手术技术,良好的心肌保护,停机困难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尽早应用及术后处理的加强是提高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0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例,男性462例,女性140例;应用体外循环519例,非体外循环83例,搭桥1~6(3.62±1.15)支/人.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二次开胸9例(1.5%),低心排综合征20例(3.3%),应用IABP 15例(2.5%),肝功能不全4例(0.7%),肾功能不全10例(1.7%),反复发作房颤21例(3.5%),肺功能不全12例(2.0%),脑合并症5例(0.8%),胸腔积液55例(9.1%).死亡9例(1.5%),其余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合理地选择适应证,成熟的手术技术,良好的心肌保护及术后处理的加强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胸骨下段正中较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并探讨经胸骨下段正中较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外科技术和临床经验.方法经胸骨下段正中较小切口游离左侧乳内动脉,用于冠状动脉前降支旁路移植术.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同时游离大隐静脉,用于冠状动脉其它分支旁路移植术.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单支或多支病变血管的旁路移植术.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全组22例患者采用该手术方法,其中5例为前降支单支病变,17例为多支病变.22例患者前降支旁路移植术均采用左乳内动脉.平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支数2.40±1.04(1~4)支/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靶血管包括前降支、对角支、右冠状动脉或后降支和高位边缘支.全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患者术后平均8.1±1.6天痊愈出院.结论该手术方法创伤较小,安全易行,对有手术适应证的多支病变患者是一种较好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