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12月婴儿辅食添加及相关因素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婴儿辅食添加现状及家长对辅食添加的掌握程度、态度及相关的行为。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形式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婴儿辅食添加的好坏直接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喂养知识的强化培训、家庭经济收入的高低呈正相关;鱼、肉、动物肝、血类食物添加相对不足;应继续保护母乳喂养,适当延长断奶年龄。结论实施婴儿辅食添加知识的指导与宣教项目能有效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促进儿童体格发育,减少营养不良儿的发生,应大力推广并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婴儿辅食添加现场演示交流与喂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婴儿辅食添加喂养状况及婴儿家长对辅食添加的认识、喂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况。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 171名婴儿家长进行调查 ,并定期进行各类辅食的现场制作及搭配示范的演示交流 ,指导家长采用正确有效的辅食添加和制作方法。 【结果】 婴儿辅食添加与家庭经济收入有直接关系 ,收入越高 ,对婴儿辅食添加的重视程度就越高。通过干预可使儿童家长能按正确方法添加及制作辅食 ,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辅食添加时间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婴儿辅食现场制作示范及喂养指导 ,能有效加强婴儿家长对辅食添加的认识 ,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知识水平 ,降低婴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开展辅食添加健康教育对婴幼儿语言发育的积极作用。方法:将105例行剖宫产出生的婴儿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5例),研究组开展辅食添加健康教育,对照组由母亲自行喂养,比较两组婴儿家长辅食添加知识知晓情况及各种语言表现时间。结果:研究组家长对辅食添加知识点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婴儿添加辅食时间及各种语言表现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开展辅食添加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使婴儿得到及时合理的辅食添加,从而促进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4.
婴儿辅食添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  张继翠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202-4203
目的:为了解酒仙桥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60例婴儿体检表中的辅食添加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在婴儿辅食添加过程中,未及时添加饼干类、鱼泥、肝泥、肉末、豆制品的婴儿百分率较高;婴儿辅食添加情况与母亲文化程度、职业均无关。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并注意纠正辅食添加中的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陕西省某县城父母对婴儿辅食添加知识的掌握状况。方法随机选择母亲对婴儿辅食添加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6月龄婴儿平均添加辅食2.33种,其中在5~6月龄的婴儿中,添加谷类、奶类、动物蛋白、植物蛋白和蔬菜水果类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86.1%、54.7%、40.7%、14.0%和34.9%。结论陕西省某县城的大多数家长能及时给婴儿正确添加辅食,问题主要在于添加过早,以及辅食添加的结构不完善。因此应加大对婴儿辅食添加营养健康知识的教育宣传力度,使大家能正确掌握喂养知识,改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婴儿期的合理喂养及辅食添加直接影响儿童体格发育、身体健康,为了解目前本地段婴儿辅食添加状况,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营养门诊于2003年1~12月对800名0~12个月婴儿的父母进行了婴儿辅食添加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参加0~3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的0~12个月婴儿家长800名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曾在本院保健部家长学校接受过辅食添加知识培训的母亲400名;对照组为未接受过辅食添加知识培训的母亲400名。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0~12个月婴儿喂养状况回顾性调查表,包括婴儿一般…  相似文献   

7.
合肥市婴儿辅食添加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合肥市婴儿辅食添加状况.[方法]采用问卷式调查婴儿母亲120人,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婴儿辅食添加率:婴儿小于4个月、4~6个月、大于6个月开始添加一种及以上辅食的为26.7%、61.7%、6.7%,未添加任何辅食的为5.0%;婴儿母亲对6种辅食的添加尚缺乏科学性(P<0.005).[结论]目前婴儿辅食添加还存在一些问题,儿童保健医师应进一步加强婴儿辅食添加知识的宣传,对添加辅食的年龄、次数及种类都应系统地、正确地进行指导,使母亲能够科学地、合理地为婴儿添加各种辅食.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婴儿辅食添加知识及喂养行为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成都市婴儿辅食添加知识及喂养行为现状,为开展婴儿营养改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成都市3~12月龄婴儿580名,对其看护人相关婴儿辅食添加知识及喂养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婴儿看护人辅食添加知识得分不及格率为39.9%,优秀率为12.3%;获取辅食添加知识的实际和期望来源均主要是儿保医护人员(70.7%、63.8%);6月龄婴儿谷类、水果/蔬菜类、蛋类、鱼/肝脏和其他肉类的添加率分别为95.7%、83.6%、84.5%、31.9%、30.2%;各类辅食首次添加时间集中在4~6月龄。【结论】目前成都市婴儿看护人辅食添加知识水平较低,婴儿辅食添加不尽合理,建议通过儿保医护人员加强婴儿辅食添加知识普及和技能指导。  相似文献   

9.
曹春兰  张晓萍  文红  李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61-2662
目的:为了解婴儿辅食添加过程中喂养行为是否合理,特别是父母不同文化素质对婴儿喂养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家长问卷的形式进行辅食添加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组更注意婴儿喂养环境的优化,在喂养过程中父母较高组实施合理行为的好于文化程度低组,而无论文化程度高低家长们普遍缺乏给婴儿示范及与婴儿进行目光交流等的适宜行为。结论:重视婴儿喂养中的行为问题,尤其关注父母文化程度低的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成都市城区婴儿辅食添加情况,比较不同辅食添加时间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12月出生并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定期体检的婴儿资料,纵向监测其体重、身长等各项指标及辅食添加情况。【结果】 91.78%的婴儿在4~6月龄时添加辅食;78.6%的婴儿家长选择了谷类食物为添加的第一种辅食; 4~6月龄添加辅食组婴儿的身长、体重指标在4、6、12月龄时均高于小于4月龄添加辅食组,小于4月龄添加辅食组婴儿在生后4个月内身长、体重的月增值小于4~6月添加辅食组。【结论】 成都市城区婴儿存在部分婴儿辅食添加时间和第一种辅食选择不正确的问题,辅食添加时间与体格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1.
2000年中国婴儿辅食添加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7,自引:9,他引:28  
目的:了解全国婴儿辅食添加情况。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中全国的42个市县中的1356名婴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全国6个月婴儿动物蛋白、植物蛋白、水果蔬菜和谷类的添加率分别为64%、41%、71%和83%,较10年前全国调查有明显提高,但城乡之间差异仍很明显。婴儿按时添加辅食,与父母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把育儿知识教给家长,特别是对边远贫困地区及不同受教育人群的分层次指导,是解决我国婴儿辅食添加问题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贫困农村地区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15年8月在湖南省武陵山区和罗霄山区30个贫困县按乡级概率规模抽样(PPS)方法抽取1449名农村6~8月龄婴儿,采用问卷调查婴儿过去24 h喂养情况、基本信息和家庭情况等,按WHO《婴幼儿喂养评估指标》要求计算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的相关因素。结果 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率为95.4%(1382/1449)。多因素分析显示,婴儿民族为土家族(OR=2.32,95%CI 1.55~3.47)以及主要看护人喂养知识不合格(OR=1.39,95%CI 1.10~1.75)是影响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的危险因素。结论多数湖南贫困农村地区婴儿在6~8月龄时即添加了辅食;土家族、主要看护人辅食喂养知识不合格的婴儿是6~8月龄仍未添加辅食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婴幼儿喂养现状和影响家长喂养行为的因素,为进一步进行营养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陕西省商南县,应用自编问卷对2个乡镇的504名儿童及家长进行现况调查;并对35名儿童家长进行访谈及专题小组讨论.结果 63.6%的家长认为婴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好;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65.3%;46.4%的家长了解正确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结论 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和适时添加辅食率低于同期其他农村地区水平.建议加强对农村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更新相关知识,提高健康教育技能;开发适合农村家长的科普书报、杂志等健康教育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惠东县4个月婴儿喂养的现状,为指导婴儿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75名婴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个月时婴儿母乳喂养率为59.2%;纯母乳喂养率为28.3%.375例婴儿中有25.3%的婴儿在3个月前已添加谷类食物.结论 惠东县4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偏低,过早添加辅食现象较突出,家长缺乏婴儿早期科学喂养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本地区家长掌握喂养知识的现状及需求.方法 根据自愿原则随机抽样,医务人员对被调查者采取一对一填写问卷的方法 ,调查1~12个月龄婴儿家长320人. 结果 家长在婴儿喂养知识方面知晓率不高.4个月以下的婴幼儿纯母乳喂养率只有43%. 结论 必须全面加强婴幼儿合理喂养和辅食添加方面的宣传与指导.  相似文献   

16.
佛山市婴儿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现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儿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现况. [方法]于2007年3~7月随机对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健康体检的0~12月婴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本地区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81.1%,平均断奶年龄4.9个月,影响断奶的主要因素为:母乳不足、母亲忙于工作、母亲身体不适.婴儿谷类添加率4个月内37.1%,6个月92.5%;婴儿蔬菜水果类添加率4~6个月62.9%,7~9个月89.3%,1岁时100%;蛋类添加率4~6个月52.7%,7~9个月82.7%,1岁时96.9%;肉类添加率6个月71.5%,9个月90.7%,1岁时100%.父母(57.5%)及(外)祖父母(34.2%)是婴儿的主要看护人.母亲文化程度与婴儿断奶时间、谷类食物开始添加时间无关,但与婴儿三类主要辅食添加率有关.足否接受育儿指导与婴儿三类主要辅食添加率有关.家庭经济情况与肉类食物添加率无关. [结论]本地区尚需深化对母乳喂养好处的宣传,加强妇女产后保健工作,加大对年轻父母及(外)祖父母在辅食添加有关知识方面的培训,以确保本地区婴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南京市秦淮区母乳喂养现状、婴儿辅食添加现状及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 ,以2009年秦淮区儿童体格发育调查中1~12个月的婴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询问获得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信息.结果 ①秦淮区1~3、4~5、6~12个月婴儿的母乳喂养率城区分别为89.3%、83.1%、35.7%;②婴儿5个月内以完全母乳喂养为主,6~8个月以混合喂养为主,8个月后人工喂养成为主要喂养方式;③1~3、4~5、6~12个月婴儿辅食添加率分别为9.6%、80.0%、96.53%,蛋类、水果、粥的添加时间最早,肉、鱼、面食次之,豆制品添加最晚;④4月龄以上添加多种辅食组体格发育指标高于添加单一辅食组,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长的Z分值在4~5、6~12个月婴儿辅食添加种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19、2.11、0.62、1.13,均P<0.05).结论 ①秦淮区1岁内婴儿的主要喂养方式为母乳喂养,母乳是5个月内婴儿的主要食物来源;②多数家长均能按照国内推荐的喂养建议进行辅食添加;③辅食添加种类与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8.
南京城区婴儿辅食添加指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家长或抚养人进行针对性辅食添加指导,改善添加辅食的质量,对辅食添加指导满1岁婴儿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儿保医生对干预组婴儿在出生4、5、6、8、10和12个月时进行喂养情况调查、24 h膳食回顾调查,计算摄入辅食的能量与营养素摄入量。根据婴儿辅食添加的情况,给予家长应添辅食种类、量、次数和喂养行为的指导。【结果】两组婴儿在出生和6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和头围无明显差异,12个月时干预组婴儿平均身长明显高于对照组及1995年九市城市男童身长评价标准的均数水平,而对照组低于均数水平。6个月时干预组婴儿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12个月时两组婴儿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锌水平无差异,但干预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婴儿1岁时膳食中热能和蛋白质摄入均高于每日推荐膳食供给量(RDA),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维生素A、维生素B1摄入达到RDA的80%以上,对照组低于RDA的80%;干预组维生素B2、维生素C、钙摄入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城市婴儿定期健康检查,家长已具有较好的喂养知识和方法,为了保证婴儿健康生长,对婴儿进行膳食调查、营养计算及针对性辅食添加指导,是改善添加辅食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衢州市城镇婴儿辅食添加状况。方法:对衢州市政府所在地柯城区系统保健的332名婴儿进行问卷调查,并作相关检查。结果:衢州市婴儿2个月未添加蛋类、鱼肉类、植物蛋白和蔬菜,谷类与水果的添加率为2.3%和10%,9个月奶类添加率为61%。辅食按时添加与母亲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关。未按时添加辅食的婴儿贫血和佝偻病的患病率高达24.43%和57.08%。结论:衢州市婴儿辅食添加时间较适宜,奶类的添加需加强。及时正确添加强化辅食,可以减少婴儿贫血和佝偻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0.
刘慧 《中国校医》2009,23(5):499-501
目的探讨6~12个月婴儿缺铁性贫血(IDA)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济宁市某医院母婴中心2007~2008年注册1078位母婴体检资料及个体因素进行调查,对符合纳入条件527对符合两条件母婴的孕妇、乳母IDA、新生儿体质量、添加辅食时间、家长受教育程度、婴儿患腹泻病情况与婴儿IDA发病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妇、乳母IDA、添加辅食不及时、婴幼儿患腹泻是IDA发病危险因素,新生儿低体质量、家长受教育程度低、性别与婴儿IDA发病无相关。结论0~1岁为IDA预防重点阶段,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