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手术切除大肠癌合并肝转移癌的34例(转移组)及无肝转移大肠癌的40(对照组)的资料,依据日本“临床,病理大肠癌处理规约”进行了临床病理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N)、元处转移(P)和转移因子的分级转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浆膜浸润(S)、静脉浸润(V)、淋巴管浸润(L)各浸润因子分级转移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转移组浸润方式infγ占79.4%,两组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侵犯胆管39例的临床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侵犯胆管病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原发性肝癌侵犯胆管病人39例,对其临床、是学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 此类病人占本院收治肝癌病人的6%,全组病人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术前误诊率为67%,B型超声及CT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88%和80%,合并门静脉癌栓者为49%。结论 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影像学检查结果;主要手术方式为肝叶切除及胆管引流。 相似文献
3.
4.
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胆囊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手术切除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胆囊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为68%(23/34),其中PT10(0/3),PT243%(3/7),PT385%(11/13),PT482%(9/11),按淋巴结部位转移率分别为:胆囊管淋巴结29%(10/34),胆总管旁淋巴结44?5/34),肝门淋巴结18%(6/34),肝动脉旁淋巴结24%(8/34),门静脉旁淋巴结21%(7/34),胰十二指肠后上淋巴结38%(13/34),腹主动脉旁淋巴结4/6。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淋巴结清扫范围应根据术中探查和冰冻病理提供的资料确定。 相似文献
5.
6.
7.
重视转移性肝癌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振龙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5):259-259
重视转移性肝癌的治疗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10003)夏振龙转移性肝癌又称继发性肝癌,其发生率远远超过原发性肝癌。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前者为后者的20倍。肝脏是周身各种癌瘤转移的好发部位,经统计各部位发生的癌瘤转移至肝脏者占30%~50%。转移性... 相似文献
9.
胃癌的解剖和病理学特点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8~1997年间共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572例。为探讨胃癌的解剖和病理学特点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帮助术中确定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我们对572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438例,女134例,男∶女=33∶1。年龄17~84岁,平均564岁。其中胃窦癌273例(477%),胃体癌122例(213%),胃底贲门癌177例(309%)。术中淋巴结清扫至第2站(D2)455例,第3站(D3)108例,第4站(D4)9例。行远端胃切除305例,近端胃切除173例,全胃切除94例。另联合脾切除93例,胰体尾切除24例,横结肠切除12例,部分肝切除9例。全组仅有早期胃癌14例(24%),… 相似文献
10.
心腔内转移性肝癌2例潘守敬,张剑平心脏肿瘤甚为少见,而转移性心脏肿瘤中因肝细胞癌转移至心腔者更为罕见。于1987年至1993年分别收治了两例肝细胞性肝癌心脏转移病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边△△,男,56岁。活动后心悸气促12天,因晕厥和剧烈胸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混合性肝癌(cHCC-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1992 年1 月至2010 年6 月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混合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48 例,其中40 例随访资料完整者被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40 例cHCC-CC 肿瘤合并卫星灶者10 例(25%),血管侵犯6 例(15%),淋巴结转移5 例(12.5%),周围器官侵犯10 例(25%).10 例(25%)病理学检查见低分化癌细胞,HEP/AFP 及CK 染色均阳性.术后总中位生存期12.5 个月,1 年、3 年、5 年生存率分别为60.9%、39.1%、29.9%.29 例(72.5%)术后出现复发、转移,其中23 例(79.3%)发生在术后1 年内.多因素分析结果 提示低分化cHCC-CC 及血管侵犯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因子.结论 混合性肝癌手术疗效差,低分化cHCC-CC 及合并血管侵犯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FA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87例行RFA治疗的消化系统肿瘤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结肠癌肝转移34例,直肠癌肝转移33例,胰腺癌肝转移12例,胃癌肝转移8例。采用生命质量评分和KPS评分分析患者情况。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术后6个月每月行超声造影或CT检查、复查肝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等。6个月后每2个月复查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1月。计数资料采用矿检验或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87例患者中84例成功施行RFA治疗,3例因患者无法耐受疼痛放弃RFA治疗,其中结肠癌2例、胃癌1例。84例患者中,共存在129个转移癌;经过RFA治疗后,107个转移癌经1次RFA后超声造影显示完全无强化,转移瘤1次完全毁损率达82.95%(107/129);另22个转移癌因第1次RFA后有残留,均接受2次RFA治疗后被完全毁损。患者住院时间为(10.7±2.3)d(4~29d)。治疗前生命质量评分:60.7%(51/84)良好,22.6%(19/84)较好,10.7%(9/84)一般,6.0%(5/84)差;KPS评分:63.1%(53/84)改善,29.8%(25/84)稳定,7.1%(6/84)下降。治疗6个月生命质量评分(排除15例死亡患者):78.2%(54/69)良好,11.6%(8/69)较好,5.8%(4/69)一般,4.4%(3/69)差。KPS评分:73.9%(51/69)的患者改善,21.7%(15/69)稳定,4.4%(3/69)下降。治疗前后患者生命质量及KP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9.760,17.140,P〈0.05)。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RFA治疗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8.8%、21.9%、6.3%,中位生存时间为21.5个月;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RFA治疗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6.7%、27.3%、12.1%,中位生存时间为19.5个月;胰腺癌肝转移患者进行RFA治疗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1.7%、0和0,中位生存时间为8.5个月;胃癌肝转移患者进行RFA治疗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1.4%、14.3%和0,中位生存时间为16.5个月。胰腺癌肝转移与胃癌肝转移患者接受RFA治疗后生存率显著低于结直肠癌患者(X2=9.169,P〈0.05)。结论对无法手术切除或者肝转移癌较小的患者,RFA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彤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4,14(8):451-452
胰岛肿瘤的病理学特点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100730)刘彤华胰岛肿瘤来自胰腺内分泌细胞。胰腺的内分泌细胞除集中构成大量胰岛外,还有不少散在分布于大小胰管上皮内和胰腺腺泡内。因此.胰岛肿瘤确切地应称为胰腺内分泌肿瘤或内分泌胰腺肿瘤。成人胰腺主要的内分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侵犯胆道后的超声影像特征及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34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肝癌侵犯胆道病人在术前分别进行了一次或多次B型超声检查,其手术切除标本均进行了病理学检查,对B超检查时出现的“双简枪征”、“乳头征”及病理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 术前发现肝脏占位的例数为26例(76.5%),肝癌直径在2—13cm之间,胆总管扩张、胆道内异常回声、肝内胆管扩张及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比例分别为70.6%、58.8%、52.9%和44.1%,病理学检查发现浸润型及弥漫型肝癌易发生胆道转移。结论 B型超声检查是诊断肝癌侵犯胆道的较好方法,配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将进一步提高术前确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11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施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2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临床病理因素,再对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肝硬化、ALT、AST、ALP、GGT、AFP、肝炎、肿瘤肝叶分布、肿瘤直径、肿瘤大体分型、肿瘤数目、卫星病灶、包膜状况、局部肝被膜受侵犯、脉管癌栓、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指标进行分析.术后每3个月于门诊复查血清AFP和肝脏B超,每6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对复发可疑患者进一步行腹部CT扫描和(或)DSA检查以证实.如有必要,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2月30日或患者死亡.生存时间为手术日期到死亡或末次随访日期,以月为单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2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2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肝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7.93% (13/164),胆管细胞癌为15.00%(9/60),混合型肝癌为8.33% (1/12);213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部位:肝十二指肠韧带10例,肝蒂6例,胰腺后4例,多个部位转移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型、ALP、肝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F =3.386,4.064,2.857,22.988,4.08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混合型肝癌、ALP> 120 U/L、TNM分期为Ⅲ期和淋巴结转移阳性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533,1.592,2.032,4.086,95%可信区间:1.008 ~2.331,1.019 ~2.489,1.214 ~3.399,1.996~8.363;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无失访,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随访率为89.67%(191/213),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1~ 117个月).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2个月(1.0 ~49.0个月),其中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分别为7.6个月(3.0 ~49.0个月)、2.8个月(1.0 ~6.0个月)和3.5个月(3.5 ~3.5个月);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2.7个月(1.0 ~117.0个月),其中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分别为60.6个月(1.0 ~ 117.0个月)、37.9个月(4.0 ~39.0个月)、25.2个月(3.0~36.0个月).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生存情况优于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x2=71.893,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3种不同类型肝癌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34,P <0.05);分别与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比较,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更具优势(x2=16.144,6.000,P<0.05),而胆管细胞癌患者与混合型肝癌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0,P>0.05).结论 混合型肝癌、ALP> 120 U/L、TNM分期为Ⅲ期和淋巴结转移阳性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与肿瘤肝叶分布、卫星病灶、局部肝被膜受侵犯相关;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不同病理类型肝癌患者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16.
由于深冷冻技术的不断完善,我院肝胆外科于1995年6月引进了美国生产的LCS-2000型快速深冷冻治疗机,运用该项技术,为5例不能切除的肝癌病人进行治疗,现将该组病例的治疗情况和初步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直肠癌向直肠系膜远端微转移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为直肠癌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直肠癌术后标本42例,沿肿瘤下缘纵向切取宽约2cm的远端直肠系膜组织,用脂溶法处理后,计数其中淋巴结,随后按每1cm距离切成组织块,行HE染色,取HE检查阴性的切片,再用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20为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观察肿瘤远端直肠系膜中微转移的情况。结果直肠远端系膜中共检出8例有淋巴结微转移(其中2例合并有癌结节播散),1例仅有癌结节播散,远端系膜总转移率为21.43%(9/42);转移最远距离为4cm。直肠癌系膜远端微转移在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大小等因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系膜远端的微转移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的微转移和癌结节的形成;微转移发生与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因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发或转移性肝癌微创治疗的指征与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2008年1月~2015年1月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或转移性肝癌微创治疗112例患者临床资料,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36例,微波消融治疗(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MCT)34例,B超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12例,B超导向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PEIT)14例,TACE联合经皮MCT(PMCT)治疗16例。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治疗有效。结果胸腔积液发生26例,不同程度发热82例,肝脓肿6例,腹水14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出血、胆漏、邻近脏器损伤和死亡。每一种微创治疗有效率50%以上,尤其肿瘤热消融治疗达到80%以上,3年生存率达到50%。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组3年、5年生存率(50%、31%)显著高于单一TACE治疗组(16.7%、2.8%)(χ2=4.676,P=0.031;χ2=6.229,P=0.013)。结论严格掌握各种微创治疗指征,依据患者肝功能和肿瘤特点采用个体化的微创治疗方案,适时选择多种微创技术联合治疗,是提高微创治疗复发与转移性肝癌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癌根治术后转移性肝癌的可能原因和防止对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 10 2例转移性肝癌进行临床分析 ,探讨转移的可能原因及防止对策。方法 分析转移性肝癌原发灶来自何脏器 ;术后何时发现肝转移 ;合并慢性肝病和胃病情况 ;家族癌症史情况。结果 2 9.4 %来自胃癌 ,19.6%来自贲门癌 ,来自结肠癌 11.7% ,来自直肠癌 19.6%。术后半年内发现肝转移者 2 2例 ,一年半内者 3 6例 ,二年内者 3 0 % ,即 86%肝转移发生于二年内。并有乙肝者 13 .7% ,并有胃炎或胃溃疡者 2 2 .5 %。结论 胃肠道癌根治术后二年内容易发生肝转移 ,并有肝硬化或慢性胃炎者或有家族中三代癌症史者 ,可能为发生肝转移的高危人群。胃肠道癌根治术后防止肝转移的对策 ,认为术前用中西药限制癌细胞转移 ;术中遵守肿瘤外科手术无瘤技术原则 ,防止播散 ,防止种植 ;术后应用中、西药清除体内可能残存的癌细胞 ,并促进患者免疫功能及生理功能的迅速恢复 ,术后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20.
吴志明 Nick O'Rourke Lan Shaw Les Nathanson Lan Martin George Fielding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08,2(3):42-44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的腹腔镜肝切除术经验。方法对1997年至2004年度布里斯班医院所进行的所有肝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有84例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肝切除,其中33例(39%)为恶性肿瘤。33例中28例为转移性,其中22例为结直肠癌转移。13例患者进行左肝外侧叶切除,9例患者进行了右半肝切除,其余6例行肝段或不规则切除。67%失去随访,追踪随访12例患者2年存活率和无瘤生存率为75%和67%。结论在高度选择过的恶性肿瘤患者中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可行的。但要求术者有丰富的开腹肝切除术经验和腹腔镜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