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炜 《江西中医药》2002,33(5):33-33
周围性面瘫 ,是指各种原因影响到单侧面神经 ,造成单纯性的一侧面颊肌肉弛缓的疾患 ,多发于青壮年。中医认为 ,本病多由脉络血虚 ,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脉 ,以致经气阻滞、筋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成。现代医学认为 ,本病多因风寒使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 ,致面神经缺血、水肿 ,亦有因病毒感染引起非化脓性炎症所致者。常规治疗一般予以激素、抗病毒类药及维生素口服或肌注 ,1周后进行局部理疗 ,疗效不理想。中医一般将面瘫分为三期 :急性期、稳定期与恢复期。临床采用分期论治 ,针药并用 ,内外兼顾 ,疗效独特。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将周围性面瘫辨证分为风寒袭络证、风热犯表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治疗从经筋、经脉、脏腑不同层次取穴,主药从阳明经论治选穴。根据本病的发展规律、患者的发病时间及症状特点,将面瘫分为三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急性期治疗原则以散寒通络、疏风解表,宣通太阳、阳明之经气。恢复期为本虚标实证,针刺手法理应轻柔、和缓。后遗症期正虚尚未恢复,易余邪留恋,治宜调补脾胃,滋养肝肾以补气行血,顾护正气。  相似文献   

3.
胡艳美  朱博畅 《中国针灸》2020,(8):865-867+896
介绍张仁教授对难治性面瘫不同阶段采取不同针法治疗的经验。面瘫前期重鉴别,采用电针分别连接牵正穴与攒竹、四白、夹承浆3个穴位,通过观察面部肌肉的抽动情况,判定是否容易发展成难治性面瘫,以便积极采取预防性治疗;难治性面瘫恢复期重方术,采用针刺、穴位注射、闪罐法、耳穴贴压综合方术联合治疗,且重用透刺法刺激口三针、颊三针和额三针;难治性面瘫后遗症期重对症,在综合方术基础上,依据所出现的不同后遗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瘫的发生、发展规律显著。急性期风邪上受,面部经络亏虚,急则治其标,治疗以牵正散祛风通络、化痰止痉为首选,配合针灸面部患侧穴位,以浅刺、轻刺为主;静止期邪气渐入,正虚邪盛,治疗时桃红四物汤活血通络,佐以祛风止痉,针灸局部取穴与远端循经取穴相结合,则风邪得去;后遗症期气血亏虚,脉道不利,应用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通络,改善面肌功能,针刺多采用透刺法、深刺法,同时配合远端取穴。不同发展阶段的临床特征各异,分期治疗,针药并用,经络、脏腑通治。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瘫相当于西医学中的面神经炎,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口眼喎斜,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不能完成鼓腮、露齿、吹气、皱眉等动作,伴或不伴一侧面部额纹消失,部分患者起病前几天可有同侧耳后、乳突区轻微疼痛。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大部分为单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者极少,以冬春季、夏季发病率较高。由于病变部位主要在面部,影响患者美观及日常生活,使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常伴有焦虑情绪。在治疗方面,激素类药物疗效显著,可减少炎症反应,减轻面神经水肿,但同时不良反应亦较多,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顾虑重重。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历史悠久,配合中药口服,预后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关于本病要防治结合,将“治未病”的思想贯穿始终,不但治已病,更要防复发,这对其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证时当全面分析病情。在急性期,及时应用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扩血管等药物治疗,辅以中药、针灸治疗。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针药并用,辅助机体恢复正气,调节免疫状态,促进面部肌肉恢复。文章结合作者临证经验,介绍了从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3期辨治,针药并用的心得体会,疗效满意,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分期针刺疗法,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牵正散加减。两组治疗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3个疗程后统计比较两组疗效,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显效2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5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针药并用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认为哮喘为本虚标实之证,急性期病位在肺,以实证居多;缓解期病位在脾肾,以虚证居多.治疗时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急性期宜温宣清肃,祛痰降气,缓解期宜培土生金,健脾化痰.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我们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结合经典理论,提出了糖尿病足中医分期论治新思路,远期疗效较好,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分期论治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筠  张军平 《中医杂志》2006,47(7):541-542
从中医传统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AS)研究的观点和结果,从3个阶段认识AS的病理,并进行分期论治的探讨,即AS斑块形成期与调肝益肾健脾,斑块的稳定期与清热解毒,斑块的破裂期与活血化瘀.倡导中医药治疗AS的研究,应在现代医学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斑块形成、发展的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治法进行分期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李菊莲主任医师将周围性面瘫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李老师在面瘫急性期重用风穴,用泻法以祛风,常用穴位:风池、风府、太冲;发病初期用缪刺法针刺健侧,取穴宜少,手法宜轻,常选用双侧耳尖点刺放血以活血祛风.李老师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牵正散辨证加减治疗,常加白芷、菊花等引经药,直达病所.风寒阻络者加...  相似文献   

11.
12.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 Bell’s 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12年11月-2014年1月,笔者采用祛风散寒活血法结合化痰通络扶正法选择性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33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我们将周围性面瘫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期1~7天,恢复期7~60天,后遗症期60天以上。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辩证施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肝是女子生理功能调节的枢纽。卵巢癌亦与肝和血密切相关。本文基于“肝血温暖而性升发”的生理特性,分析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提出坎阳亏虚和中气堙郁是卵巢癌发病的基础,肝血瘀滞是卵巢癌发生和传变的关键。肾阳不足则肝血不温,中气堙郁则肝血不升,肝血不温不升则成瘀,三者相互影响,共同促成卵巢癌的发生、增殖和侵袭。基于分析的病机提出卵巢癌的分期论治,在卵巢癌初成时培补元阳,逐湿运脾,使肝血得温而能升发,卵巢癌已成时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以防卵巢癌的传变,并将扶正培本,畅达肝气贯穿始终,以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谈谈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中医分期论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梅先 《中医杂志》2005,46(6):461-462
根据慢性心功能不全(又称慢性心力衰竭,即心衰)的临床表现,可分属于中医学"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部分左心功能不全夜咳、咯血,右心功能不全瘀血性肝硬化、胸、腹腔积液则当属"咳嗽"、"血证"、"积聚"、"悬饮"、"鼓胀"等范畴.如<素问*逆调论>最早记载了心功能不全时呼吸困难、因卧位而加重的特点:"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1]<金匮要略>则描写了心病引起的水肿及咳喘的心水证:"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能卧,烦而躁,其人阴肿";至于<金匮要略>:"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肺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更是形象地描述了类似于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2].  相似文献   

16.
<正>周围性面瘫为风寒风热之邪侵袭面部经筋,使面部气血运行受到阻滞,筋脉失养。用白附子与防风1∶1制成药粉,与蜂蜜调成膏剂,涂患处。每周2次,1周为1个疗程,效果好。白附子:祛风止痉、解毒散结;防风:散风解毒、祛风胜湿;蜂蜜:营养和促进愈合。本组方具有祛风通络、抗病毒、抗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述周围性面瘫的分期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近年来通过对200余例患者临床观察,认为该病分4阶段不同刺法效果显著,而第1、2阶段是治疗的关键,并且采用多种方法治疗,任何单一的治疗恢复都比较慢,只有在各个不同时期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好发于各年龄段人群,临床表现为烧心、反流、上腹痛、嗳气等,主要病理表现为食管黏膜充血、糜烂、溃疡.该疾病的病理机制复杂,病情变化多样,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甚至会引发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Delahunty综合征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中医治疗以整体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中医从虚论治便秘的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科的疑难病、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因其无法根治而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中医学将该病归属于“久痢”范畴,其中脾虚是发病的关键,湿热瘀毒贯穿疾病始终,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可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根据不同分期、分时,应用健脾清热活血方药治疗,更契合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规律,笔者就健脾清热活血方分期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