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范佳莹  王晖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866-867
王晖一直注重体质学说和气化理论,提出了“人以气机调畅,气化有序为本”的体质特性的学术观点,进而创立“调畅气机,推进气化,改善体质”的治疗观和养生观。并通过中医体质学说、气化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在大量临床实践中,运用辨体、辨病、辨证、实证指标四结合的辨治原则,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作者总结了王老针对气虚痰浊体质所创立的“降浊合剂”治疗气虚痰浊体质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气虚痰浊证的临床思路与经验。  相似文献   

2.
卢依平  赵璐 《光明中医》2009,24(8):1428-1429
"辨病-辨证-辨体质"是符合现代临床实践的、能够代表现代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证特点的诊疗模式,在糖尿病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辨病指首先明确糖尿病的诊断,全面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并发症的筛查及严重程度的评估;辨证施治则是发挥中医药对糖尿病的多层次、多靶点干预作用;辨体质用以指导中老年糖尿病无明显症状者的辨治以及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如此以病统证,病证结合,辨证辨质,谨守病机,能够加强耱尿病的诊疗规范化,提高诊治效率,使中医药在糖尿病的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体质是决定疾病易感性和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湿热体质成因和特点的分析、湿热体质到湿热证转变,以及湿热体质与糖尿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认为湿热体质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湿热证伴随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始终,并提出生活方式干预及分消走泄、养阴通络、随症治之的治法,对湿热体质早期干预、辨体施治,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态靶结合”辨治是将中医传统宏观理念与现代研究的微观标靶相结合的辨治模式,为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中风病分为缺血中风和出血中风两大类型,根据病程发展的先后顺序,缺血中风可分为“郁”-“闭”-“虚”三个阶段,出血中风可分为“亢”-“火”-“虚”三个阶段。在明确各阶段的“态”后可结合临床证候、中医证型、药理学研究成果找到“态靶同调”的方药,实现精准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的常用治疗方法,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发生胸痛,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三辨”诊疗模式是国医大师王琦院士以辨体论治为切入点,将辨体、辨病、辨证结合起来而构建的一种新诊疗模式。从“三辨”诊疗模式探析冠心病PCI术后胸痛,综合患者的体质特点,可以更好地分析其证型演变及证治规律,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国医大师王永钧临证六十五载,为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提倡“审病-辨证-治病/证”,主张辨证当结合宏观的“外景”与微观的“内景”,并建立了中医微观辨证体系;他创新了“风湿致肾病”理论,并通过证候学调研构建了IgA肾病五型辨治新方案。文章介绍了王师论治肾病相关经验,详解巴黄饮、复方积雪草方、加减防己黄芪汤等常用处方并择附验案,以窥其治肾法度。  相似文献   

7.
介绍刘嘉湘教授辨治大肠癌的经验。临证分湿热蕴结、瘀毒内阻、脾虚气滞、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证型辨治,同时适当结合“下”“举”“敛”等治法。  相似文献   

8.
李云海 《光明中医》2009,24(11):2065-2066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故篇名分别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金匮要略》是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其篇名却非“辨心病脉证并治”、“辨肺经病脉证并治”等,除第七、九、十一及十八篇篇名分别涉及“肺”、“心”、“五脏”及“肠”而外,都以体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痉湿病脉证治》、《疟病脉证并治》的形式名篇。  相似文献   

9.
疑难杂病重脉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过程中 ,如何根据四诊证据的前后顺序进行分析 ,正确地辨证论治 ,一直是历代医家注视的重要问题。例如 :《内经》在指出辨证论治要四诊合参时 ,强调“欲知其要 ,则色脉是矣”。《难经》中又提出“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伤寒论》、《金匮要略》则提出辨证依据的前后主次序列 ,《伤寒论》六经辨证即明确提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论杂病亦强调“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均以“辨某某病脉证…  相似文献   

10.
颜芸  顾勤 《河南中医》2009,29(12):1152-1155
体质差异不但是决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与否的关键,也决定其各种质型。辨别体质结合病因病机,依据证候兼夹,确定临床立法、处方用药,即进行“辨质论治”。只有把“审机论治”、“辨质论治”、“辨病论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将治疗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中医临床辨证是中医治病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由于中医证型繁多,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其辨证思路应从复杂的证型中,梳理出具有共性特征的"基础证型";同时又"不必悉具,但求一证",以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方能正确掌握中医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1986年提出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以来,中医界对此进行了不懈探索。目的在于以现代医学客观检测指标诠释中医的证,借以把同病异证定量区别开来,进而过渡到用客观指标辨证。本文对此类研究开展了全面考察,由于开展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研究的辨证标准不规范;研究设计中适应证、参比证、客观检测指标选择、检测指标的微观程度等均存在毋庸置疑的逻辑问题;加之围绕西医疾病辨证所属症状的虚拟性广泛存在,因而导致此项研究实际上已经搁浅。明确并解决这些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思路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张维亮  李金田 《河南中医》2011,31(7):697-699
张仲景将阴阳五行学说的抽象思维、取类比象的形象思维、实践基础上形成直觉认识的"灵感"思维完美结合,形成了病证结合辨证法、排除式辨证法、假设辨证法、定量辨证法、定势辩证法、相似辨证法、体质辨证法等辨证论治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出发,对中医辨证这一关键理论基础提出思考。认为现代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应包括整体辨证、局部辨证与微观辨证。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阴疽作为一种外科性疮疡疾病,涉及临床病种较多、范围较广,历来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通过系统梳理阴疽的历史源流和病因病机,重点归纳和总结阴疽的辨证方法和治疗现状,为阴疽在现代临床上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证素辨证研究钩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阐发辨证思维规律,整合诸种辩证实质内容的基础上,创立证素辨证新方法.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成证名,形成三阶双网结构的证素辨证体系.探索出双层频权剪又算法,制定证候辨证量表、证素诊断标准、常见证诊断标准.证素辨证是中医学术的重大发展,能更准确地指导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17.
辨证标准的基本要素与构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辨证标准的建立必须对辨证的基本要素和构成进行准确的分析与把握。辨证的依据是医师收集的辨证信息,包括症状、体征、精神状态和发病时间、发病诱因、病史等其他信息。症状包括单一性症状、复合性症状、概括性症状,以及反映症状的相互关系、特点、程度、病程等。这些症状所含的辨证信息和意义是不同的,不等价的。正确分解这些症状,准确界定,对于辨证论治规范化、标准化是必须的。症状具有辨证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是单一的、多维的,或不明显的(潜值),一些具有潜值的症状共同出现时,可以形成具有明显辨证意义的“新值”。辨证主要由辨病邪、辨病性、辨病位等三个要素构成,辨证还要求辨标本缓急、辨病势和辨真伪。  相似文献   

18.
目前,针对绝经前后诸证的认识主要集中于阴虚,多数医家也采用滋阴清热法治疗绝经前后出现的烘热汗出,忽略了阳虚在绝经前后诸证的病理作用。本文整理了历版《中医妇科学》教材关于绝经前后诸证相关病机和辨证分型,及以往绝经前后诸证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突出显示了烘热汗出、健忘和性欲减退等症状发生的普遍性,纠正了绝经前后诸证中潮热汗出描述的不准确性,分析滋阴法治疗绝经前后血管舒缩症状的疗效;结合古医集对绝经前后诸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的认识,从现代药理学角度分析温肾阳中药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探究阳虚在绝经前后诸证病机中的重要性,从阳虚论治绝经前后诸证,为临床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黄开泰 《河南中医》2007,27(3):9-13
辨证是中医临床知病全过程的概括,辨症是辨证过程中对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证候结论的关键环节。症状具有标识病机意义的性质;证候病机是辨证的最终目的。中医之病是以临床辨证论治为事实依据,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抽象规范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间稳定性的病机过程,它作为证候病机的构成内容,在病证关系上表现为“线”与“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辨证是中医临床知病全过程的概括,辨症是辨证过程中对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证候结论的关键环节。症状具有标识病机意义的性质;证候病机是辨证的最终目的。中医之病是以临床辨证论治为事实依据,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抽象规范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间稳定性的病机过程,它作为证候病机的构成内容,在病证关系上表现为“线”与“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