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原发性青光眼与中医肝郁体质特征的关系,为原发性青光眼的早期预防和已发生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并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的患者265例,通过比较原发性青光眼类型、性别、年龄及肝郁程度的相互关系,探讨原发性青光眼体质及其内涵。结果原发性青光眼的类型比例分布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81.5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16.60%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1.89%,三种类型均以肝郁证为主(≥60.00%);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青光眼患病率均女性多于男性(P0.05),女性比男性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肝郁证占比更大(P0.05);PACG以老年患者多见,POAG和NTG以中青年患者多见,三种类型均以中、轻度肝郁证占比较大;90.96%符合肝郁证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从小性格急躁易怒。结论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生、发展与肝郁证密切相关,发病前既有肝郁体质,发病后也多表现为肝郁证的体质特征。肝郁证是原发性青光眼人群的主流体质。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是由于眼内压异常升高造成视神经损伤而致视野缺损的疾病。青光眼分为:原发性青光眼(开角型、闭角型)、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其主要症状(主要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在急性发作时,视力迅速减退,眼部、头部剧烈疼痛,甚至引起恶心、呕吐;检查时眼压增高,眼睑水肿,球结膜充血水肿,前房浅,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若不及时处理,视力可丧失。慢性青光眼:一般可无症状,有的人感眼胀、头痛,至晚期一眼失明,或双眼管视。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选择58例(103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噻吗心安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应用噻吗心安的同时加用中药青光眼方,对两组患者的眼压、视力和视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都有显著的降眼压作用,两组都有保护视力和视神经的作用。结论 应用中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具有较好的保护视神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理研究进展金明1赵家良2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主要损伤为眼压升高所致的视神经乳头改变及视野缺损。一般认为,视神经前段血液循环紊乱,特别是脉络膜循环紊乱,可能是引起青光眼性视神经乳头改变的主要原因〔1〕。近年来神经物理、电生理、组...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青光眼的针灸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青光眼是眼科的常见病、急重病,也是目前位列全球第二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与Qurgley的资料显示,21世纪初全球已有约7280万青光眼患者。其中670万人失明。我国原发性青光眼的患病率约为0.21%~1.75%。随着传染性眼病的逐渐控制,青光眼成为我国当前主要致盲性眼病,青光眼致盲人数占全体盲人5.3%~21%。其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发病机理。方法:对4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25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血液中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等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低切与高切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红细胞电泳、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栓素B2、β一血栓球蛋白、vWF和T/K比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6一keto一PGF1α。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并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和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的血瘀改变。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16-618
本文从原发性青光眼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探讨原发性青光眼与"血瘀"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治疗青光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是由于眼内压升高而致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严重危害视功能的常见眼病。在临床上,青光眼通常以眼内压增高、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缩小为特征。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许多青光眼病人即使眼压已降至正常,患者的视野仍不断丢失;另有一部分患者虽没有眼压升高,却已存在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因而许多学者为阻止视神经损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治疗青光眼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上,青光眼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根据导致眼压升高的原因,每一种青光眼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那些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青光眼称原发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是一类发病迅速、危害性大的眼部疾病,随时会导致失明,其发病特点是眼内压过高使眼球各部分组织和神经受损,致使视力下降。原发性青光眼疗程较长,容易使患者产生悲观晴绪,对此本文就院内的21例(34眼)青光眼患者,对其采用曲伏前列腺素治疗。测量在使用前和使用后1、6个月昼夜眼压,对照治疗后1及6个月视野的变化,注意用药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变化,从而确定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在治疗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远近配穴结合电针治疗原发性青光眼,观察患者的高眼压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3例(63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45眼),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运用远近配穴结合电针(主穴:球后穴、太冲穴,配穴:合谷、足三里,电针取穴:太冲+合谷/太冲+足三里,每次留针20 min)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眼压变化。结果治疗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16.41±1.21)mm H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23.62±0.74)mm Hg,治疗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14.42±0.63)mm H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22.67±1.62)mm 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0.001<0.05,P2=0.000<0.0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有效率79%,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效率44%,总有效率64.8%。结论远近配穴结合电针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天人相应”“三因制宜”思想的指导,《黄帝内经》所论日节律提出人体生理活动、病理状态与自然界昼夜更替密切相关,是择时治疗的重要理论依据。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进行性损失为特征,存在部分视网膜光敏神经节细胞的缺失,可造成眼部昼夜节律的紊乱,进而影响24 h眼压、眼灌注压等眼部参数,导致疾病进展。本文以“日节律”为主要根据,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存在的昼夜节律紊乱,并提出择时治疗策略,以期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对21例2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半导体激光或膜周边切除术,随访观察2-12个月,术前与术后视力相同17眼,提高7眼,眼压正常24眼,无并发症,认为半导体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可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青光眼中西医治疗与护理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青光眼是具有病理性高眼压或视乳头血液灌注不良合并视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眼科急症。其主要体征为高眼压、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等,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发病率约占全民的1%,40岁以上发病率约为2.5%。现将原发性青光眼中西医结合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血瘀"证候的出现频率及特征。方法: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40例(453眼),对其证型、性别、年龄、病程、眼部及全身"血瘀"证状体征、全血黏度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原发性青光眼"血瘀"证的出现频率及特征性证候。结果:原发性青光眼"血瘀"证候出现频率依次为球结膜血管扩张、舌质紫黯或舌体有瘀斑,伴高血压、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糖尿病者;球结膜血管扩张、舌质紫黯或舌体有瘀斑者可作为原发性青光眼"血瘀"特征性证候。  相似文献   

15.
倪合一 《养生月刊》2012,33(6):498-499
眼科专家在临床上将青光眼病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三大类型。后面两种青光眼虽然比较难治,但毕竟这种病人不多,比较常见的是原发性青光眼病,折磨着众多的患者。到目前为止,原发性青光眼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临床研究表明,病眼有解剖和生理上的缺陷,如房角狭窄或房角小梁组织变性,致使房水排出比较困难,容易引起眼压升高。但是,直接原因是患者的血管神经和大脑中枢发生调节障碍,使眼内血管收缩和扩张失常,造成眼球瘀血和房水排出困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发病机理。方法:对4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25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血液中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等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霁的低切与高切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红细胞电泳、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栓素B2、β-血栓球蛋白、VWF和T/K比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6-keto-PGF1α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  相似文献   

17.
慢性青光眼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晚期慢性青光眼患者眼血流情况及血管因素在视功能损害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测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2例(35只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53只眼)和正常组30例(30只眼)的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睫状后短动脉(shor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SPC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阻力指数显著性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的收缩期、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慢性青光眼患者血流速度尤其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阻力指数增大导致视神经局部的血流循环障碍。青光眼患者视功能损害与视神经的血供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后证候调查表》,为开展相关中医药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治疗提供证候学基础。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患者回顾性调查以及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设计《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后证候调查表》,进而总结出抗青光眼术后5个证候类型。结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后证候调查表》符合临床实际,为开展青光眼术后证候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开展中医药其他证候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其特点,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在流行病学、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过程、临床诊断方法指标、治疗和预防的策略等方面均有差异,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青光眼。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是一复杂顽固而又严重影响视力的不可逆致盲性常见眼病。据最新流行病资料表明,青光眼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第二位致盲眼病,在我国为第三位致盲眼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与Qurgley的资料提示,至2000年全球约有6680万患者罹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00万患者展患继发性青光眼,其中约有670万患者因青光眼致盲。一般情况下,青光眼患者应在眼压控制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但临床上有很多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应用多种青光眼药物不能控制眼压,如不及时治疗,往往贻误治疗时机,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在高眼压的状态下实施手术治疗。[1]为探讨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跟的临床效果,对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间我科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下实施小梁切除手术,观察术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