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依托社区医院开展居民院前急救知识普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居民院前急救知识普及的最佳模式。方法由社区医院对本辖区居民每月开展1次院前急救知识普及,普及形式为面授+练习+考核。采用广州市红十字会理论和技能评估工具在培训前、培训后1月对学员的培训效果及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共开展培训13期,培训学员972人。学员培训后1个月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共有929人通过考核获得初级救护员证书,通过率为95.6%,华师社区初级救护员拥有率达到1.6%。学员对课程的满意度平均为94.6%。结论依托社区医院开展居民院前急救知识普及是一种比较合理、有效、节约的培训模式,可以大大提高社区居民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2.
与学校多部门协同合作,形成以校医院为核心、以大学生急救员为先锋的急救培训体系。通过开设通识限选课《初级救护员培训》,培养大学生教辅团队,发挥同伴教育优势,对在校生实施急救培训。分析部分在校生意外伤害的统计数据,结果表明,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大学生在意外伤害现场进行首处理的能力明显高于未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确定影响社区公众院前急救培训效果的因素,探讨普及院前急救培训的最佳模式。方法对武汉市金鹤园126名社区居民进行获取急救知识渠道和现场急救技能需求的调查。将这126名居民随机分配到3个不同培训模式小组进行专业急救知识培训,并评估培训后即刻、培训后1个月、培训后6个月的效果。结果 3组受训人员在培训前所掌握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培训后即刻、培训后1个月、培训后6个月的得分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培训间隔时间、培训模式和培训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武汉市已迈入老龄化城市,迫切需要对全民普及现场急救知识;利用最佳的培训模式来提高全民的培训效果;不同年龄、学历的受训人员的培训效果不同;定期进行再次培训可强化记忆力,增强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现代新媒体广泛宣传培训,对社区居民进行实地演练,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培训等,使应急救护进入社区,提高群众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东丽区小东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愿接受培训的600例居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取实践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融入信息化培训模式,通过现场答卷的形式比较实践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社区居民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培训后的合格率为79.00%,高于对照组的6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急救过程中融入信息化培训模式,能够提高初级救护员培训质量,既能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又能保证教学效果,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系列培训对初中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效果,为在该人群中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探索科学的教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在青州市抽取3所初中学校,对全部2007级初中学生进行培训,并分析其效果。[结果]培训前调查1 112人,培训后调查1 077人。5项UN-GASS指标中,对"一个看起来健康的人可能带有HIV"的知晓率,培训前为93.62%,培训后为90.72%(P〈0.05);其他4项的知晓率及5项全部正确回答者所占比例,培训后均高于培训前(P〈0.01)。"多性伴可增加艾滋病传播几率"、"目前还没有办法治愈艾滋病"的回答正确率,培训前分别为72.03%、59.62%,培训后分别为86.63%、90.99%(P〈0.01)。艾滋病知识信息获得途径为电视、报刊书籍者所占比例,培训前分别为40.81%、36.73%,培训后分别为56.23%、39.11%。[结论]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系列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托幼机构保教人员培训后的儿童急救知识保持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1 282名保教人员统一接受儿童急救的专项培训,采取SPSS 15.0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培训后6个月及9个月学员分别抽取240名、330名学员进行了急救知识保持情况的再评估.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员急救知识进行评估.[结果]对每一特定知识题目的正确回答率,培训后6个月及9个月的学员均有明显下降,与培训后立即评估的学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培训前21.05±4.59、培训后立即32.2±3.12、培训后6个月28.5±4.35及培训9个月28.2±4.75,学员平均知识得分差异有显著性(F=1 387.791.P=0.000).培训后6个月(t=14.739,P=0.000)及培训后9个月学员(t=17.020,P=0.000)与培训后立即学员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但培训后6个月与培训后9个月学员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687,P=0.492).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培训6个月后在年轻的学员及公立托幼机构的学员知识保持水平较高,在培训9个月后年轻的学员、月收入高及为保健老师的学员知识保持得分较高.[结论]建议在培训后6个月左右时间对保教人员进行再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中美联合院前急救培训课程的培训效果,进一步优化培训方法,促进中国院前急救培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方法:联合培训组选取参加2010年度中美联合院前急救培训课程的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生共113名,采用专门编写的《浙江省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规范化培训教材》和以模拟情景教学方法为主的综合教学方法,就"理论知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方面进行授课。中美双方师资配比为1∶2,理论与技能培训时间比为1∶2。培训前后进行理论与技能考核,考核后对所有学员进行课程评估问卷调查。对照组选取同期参加其它地市急救中心举办的院前急救培训班学员共85名,培训教材选用本科教材《急诊医学》,培训师资由中方院前急救高年资医生组成,培训方法以除模拟情景教学方法以外的其它综合教学方法,培训内容、时间、考核方法等同联合培训组。t检验比较每组学员培训前后得分与两组学员培训前后得分差值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每组学员培训后理论知识与各项技能得分均明显优于培训前。联合培训组学员的理论知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气管插管等项目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心肺复苏与心律失常处理项目两组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美联合培训课程能显著提高中国院前急救医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尤其在理论知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气管插管等项目培训效果优于传统培训方法,但对心肺复苏与心律失常处理等项目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全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省级师资培训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两期全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省级师资培训班的培训效果。方法培训前、后采用同一份问卷对学员进行现场考查,同时以测评表评定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后与知识、技能相关的13个问题中,7个问题的正确率显著提高,但仍有近半数的学员未能掌握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分类。>90%的学员认为本次培训的质量好,但培训材料尚需完善、充实。结论采用互动参与式培训模式效果较好,学员的知识、技能、认知态度及应对处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今后的培训中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评价传统培训模式和参与式培训模式对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预防母婴传播知识培训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4-7月凉山州各县参加凉山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师资培训班的447名医务人员随机分为两组,223名医务人员采用传统培训模式,224名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基础上加入参与式培训方法,有角色扮演、辩论法和演示法等多种培训方法,对培训知识的考核结果和满意度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两种模式培训后测试成绩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都提升了学员对艾滋病母婴传播基础知识的掌握;参与式培训组明显提高了医务人员对艾滋病预防母婴传播的病毒检测和咨询能力(P<0.05);培训后满意度调查,参与式培训组满意度达98.8%,传统培训组满意度为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与式培训有利于学员更有效地掌握艾滋病预防母婴传播知识,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学生急救培训的现状以及参与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意愿,探讨促进大学生参与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意义与方法,为《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建立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志愿组织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市部分高校859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非概率抽样方式中的滚雪球抽样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大学生急救培训与急救医疗服务的参与意愿较高,50.3%的人已经参加过医疗急救培训,93.2%的人表示愿意学习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86.5%的人愿意到急救车上参与院前医疗急救辅助工作,主要的参与动机是学习到的急救技能得到实际的锻炼等,而主要的顾虑是参加急救服务造成的法律风险等。结论大学生群体是值得统筹利用的急救服务人力资源,重视对在校大学生的医疗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急救医疗服务中,对提高我国现场急救水平和全民健康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卫生应急管理模块化培训效果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定量评价卫生应急管理模块化培训的效果,探索卫生应急管理人员适宜的培训模式.方法 通过满意度评价、培训前后问卷调查和测试以及教师课堂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学员通过培训在测试成绩、能力自评得分、态度评价得分方面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学员对各个模块满意度均较高.结论 本次培训增强了学员的卫生应急管理知识和工作信心,改变了学员的卫生应急态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将60名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纳入该次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30名纳入参照组,剩余30名纳入研究组,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两组分别实施常规讲授式教学模式和PBL联合CBL教学模式,统计并比较两种教学模式下学员的培训成绩及其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后研究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以及案例分析考核成绩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法的满意度93.33%高于参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并可提高学员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门诊预住院系统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军队大型综合医院2013年11月~ 2014年1月实施门诊预住院管理模式后的患者为实验组(预住院组),以上年同期按常规方式住院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非预住院组),记录并计算两组患者住院人数、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费用、待住院患者流失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施门诊预住院管理模式后,可增加住院收容数量,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人均出院费用和住院患者流失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 门诊预住院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型综合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是医院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居民院前急救现状及需求,为发展农村急救医疗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甘肃省1873名18~60岁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农村居民院前急救知识极为缺乏;农村居民对院前急救知识和急救医疗服务需求迫切;98.88%的调查对象对院前急救医疗现状不满意;当家中出现危急病人时,拨打急救电话者为36.04%,就近找村医者为20.98%,直接送医院者为42.98%。结论农村院前急救现状不容乐观,对院前急救知识和急救医疗服务有较高需求,因此,需向农村居民普及院前急救知识;开展医学科普,改变思想观念并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急救技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急救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师范院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模式对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的干预效果,为制定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甘肃省陇东学院教学系2008级新生,每班各自愿参加和推荐10名男生、10名女生,进行为期2天的同伴教育培训,采用参与式互动教学模式。并对培训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前后,大部分学员知道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对一般的生活接触能否传播艾滋病和预防措施的认识比较模糊,经同伴教育后各项均有大幅度提高,与培训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学员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明显提高 学员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发生了明显改变,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正常交往的人数明显增加,并愿意把自己所掌握的预防、控制艾滋病相关知识传授给家人、亲戚、朋友等。结论同伴教育培训模式是提高在校大学生艾滋病认知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大学生群体中设置"自杀守门员",培训防治自杀行为相关知识和技能后,评价其效果。方法采取贴海报的方式招募志愿者,24名在校大学生自愿参加本次培训。采用自编的守门员培训效果问卷,培训前后分别对"自杀守门员"进行调查。结果培训后守门员在自杀行为的预警信号、自杀误解、评估技能和对自杀知识的评价4个方面的得分均有所提高。其中,提高最显著的为自杀预警信号,得分均值由4.88提高到8.29,提高幅度为69.88%;其次是对自杀知识的评价,得分由2.23提高到3.52,提高幅度为57.85%;对自杀误解知识的得分由5.96提高到8.63,提高幅度为44.80%;提高幅度最低的是评估技能,由5.46提高到7.21,提高幅度为32.05%。培训前守门员对获得自杀详细计划的知晓率较低(16.7%),培训后"自杀守门员"对自杀预防措施知识的知晓率、询问自杀意念的能力和交流技巧以及技巧的掌握均有所提高。结论通过短期培训,可以提高守门员自杀相关知识,但还需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守门员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某军队院校首批预选卫生士官学员生活满意度,为推进和保障预选士官教育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支持。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应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对某军校首批预选卫生士官学员进行横断面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①全军首批预选卫生士官学员生活满意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高,但生活环境满意度较低;②男学兵的学校、生活环境、自我和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P〈0.01);③高年龄段(即23~26岁)的学兵的自我满意度较高(P〈0.01);④低学历的学兵生活满意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偏低(P〈0.01);⑤刚入伍的一年兵对家庭、战友、学校、生活环境、自我和总体的满意度显著低于二年兵和士官(P〈0.01)。结论预选卫生士官学员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将为制定减轻预选卫生士官学员心理压力和提高其生活满意度程度的系统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大学本科生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紧急避孕节育的利用和需求情况,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方法采用匿名自填问卷的方法对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有89.3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避孕节育及生殖健康知识;有73.1%的大学生对西方流行的"性解放"观念持赞成或无所谓态度;有55.10%的学生认为选择避孕药具应最先考虑效果。结论高校应开设避孕节育教育和服务,教学内容为性行为相关的生理与心理,及避孕节育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