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房颤射频消融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服用华法林拟行射频消融的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后使用华法林抗凝依从性问卷、华法林抗凝知识问卷,对两组患者在入院第1天、出院前1d和出院后3个月健康教育对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出院前1d及出院后3个月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及知晓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房颤射频消融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医护辅助下实施家庭干预对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和相关干预;在出院后1年内每月通过电话回访、门诊复诊等方法,评估两组依从性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凝血功能检测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评分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护辅助下实施家庭干预,能提高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疾病管理计划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长期抗凝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34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71例和观察组177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疾病管理计划干预。观察出院第12月及第18月两组患者服用华法林依从性,记录出院7~36月患者抗凝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服用华法林依从性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抗凝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结论疾病管理计划能够提高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长期抗凝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专科-全科-医护指导下家庭干预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2组给予相关的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出院后采用专科-全科-医护指导下家庭护理模式进行服药、饮食干预。比较2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国际标准化率检查依从性与合格率、生活质量。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华法林服用依从性、INR检测依从性、INR合格率、生活质量评分4个方面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全科-医护指导下家庭干预能提高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知识、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及抗凝并发症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和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院2018年1月—12月164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凝知识宣教和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的抗凝知识、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及抗凝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在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的抗凝知识、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在抗凝并发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机械瓣膜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并降低抗凝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按入院的奇偶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措施。采用华法林治疗依从性测评表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比分析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评分中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各方面和总评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服药治疗,饮食控制,INR监测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观察组给予定期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比较两组出院1年后服药依从性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在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服用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及抗凝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饮食控制依从性、检查复诊依从性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和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服用期间采取延伸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院外遵医行为及治疗依从性,降低了出血、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心脏瓣膜术后口服华法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心脏瓣膜术后口服华法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治疗依从性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提高心脏瓣膜术后口服华法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对颈动脉狭窄出院患者就医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347例颈动脉狭窄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5例和对照组172例,观察组给予门诊随访,对照组给予电话随访,比较两组就医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就医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随访可提高颈动脉狭窄出院患者的就医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追踪随访教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院外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我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出院的DVT患者85例,根据病情需要院外继续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追踪随访教育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追踪随访教育组于患者出院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一次电话随访,通过随访了解患者院外抗凝治疗监测的依从性以及抗凝治疗不足或过度引起的相关并发症,随访中针对患者存在问题予以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于出院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随访内容同上。比较两组出院6个月内DVT再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追踪随访教育组遵医嘱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追踪随访教育组遵医嘱监测凝血功能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追踪随访教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外追踪随访教育可以提高DVT患者院外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340-2342
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脏换瓣术后病人出院后服用华法林的依从性的影响。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心脏换瓣术出院后服用华法林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每组7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强化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心理护理干预,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评估依从性,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服用法华林的依从性、不良血液系统事件发生情况。强化组患者服用法华林的依从率和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强化组患者不良血液系统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心脏换瓣术后患者出院后服用法华林的依从性,有利于避免不良血液系统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房颤患者服用法华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电话随访;干预组按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管理模式实施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出血及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管理模式对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院外抗凝治疗依从性,降低出血和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出院患者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可行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修订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8(MMAS-8)、中文版服药信念问卷(BMQ)及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对101例DVT出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患者华法林治疗依从性评分为(6.43±1.50)分;服用华法林依从性与服药信念总分、自我效能得分呈正相关(P0.01);服药必要性信念和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为患者华法林治疗依从性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DVT出院患者服用华法林依从性总体水平较低,但在体重正常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患者中总体水平较高,提示在进行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患者的服药信念及自我效能,从而提高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癌痛患者止痛药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中重度癌痛并且正在口服止痛药的住院癌症患者,在出院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进行止痛药物知识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出院后电话随访,指导患者坚持定时、定量服药。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两个月后对止痛药服药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止痛药服药依从性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话随访能提高癌痛患者止痛药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血管外科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出院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在出院前接受系统的出院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健康教育指导的基础上,于出院1周后进行电话跟踪随访,电话回访频率为第1个月1次/周,第2个月后1次/月。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随访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的频率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压力袜使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伤口造口门诊治疗的78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失访1例)和对照组39例(失访3例)。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健康教育,创面愈合后均使用压力袜预防溃疡复发,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在创面愈合后1周进行电话随访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月电话随访1次。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压力袜使用的依从性、溃疡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对压力袜使用完全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复发率15.8%与对照组复发率47.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增加电话随访频率能促进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压力袜使用依从性及遵医行为,有效降低下肢静脉溃疡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患者自我管理本"在抗凝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记录和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患者自我管理本";两组患者出院前1 d填写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知识问卷,出院6个月复诊时,采用修订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测量服药依从性;出院1周后至出院1年后复诊,统计期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抗凝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口服华法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NR值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患者自我管理本",有利于掌握抗凝知识,提高口服华法林依从性,控制INR值在正常范围;有助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抗凝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微信平台信息支持对改善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出血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医院住院的60例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1例。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指导,对照组出院时发放华法林抗凝治疗手册,观察组出院后由研究者每周通过微信发送华法林抗凝治疗相关健康教育内容,并给予个性化指导信息。在出院时、干预后8周比较两组的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是否在有效目标范围,有无发生出血等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出院时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INR值出血或血栓等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干预8周后两组上述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教育能提高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对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实施电话随访干预对改善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连续收住院的264例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1例在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而研究组133例除常规健康指导外,出院后还进行每月2~3次电话随访。出院3个月时调查两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抗高血压药物、调脂药物和糖尿病药物的服用率。结果:完成电话随访且资料完整者共212例,其中对照组104例,研究组108例。研究组患者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胰岛素类药物的服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抗高血压药物服用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话随访可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发挥一定的作用,通过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可以改善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