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诗 《医疗卫生装备》2007,28(2):64-64,66
对50例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做好呼吸道的管理,确保病人机械通气疗效。结果:50例病A-3~5天脱离呼吸机、呼吸功能恢复,1~2周拔除了气管套管。结论:具体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及病人生活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曹微微 《医疗装备》2020,(5):187-188
目的探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间断性气道湿化护理,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42%)较对照组(38.8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4年以来,应用持续药物湿化疗法治疗气管切开及应用呼吸机的危重患者38例,有效地防止了痰液粘稠,痰痂形成,保持了呼吸道通畅,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共观察76例,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重症有机磷中毒41例,脑出血12例,颅脑外伤6例,乙型脑炎4例,格林巴氏综合征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根据气管切开及应用呼吸机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1.2 方法 湿化液均选用0.9%盐水200ml内加庆大霉素16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病人应用机械通气的呼吸道管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做好呼吸道的管理 ,确保气管切开病人机械通气疗效。方法 实施舒适的半坐卧位 ,固定气管套管的系带以能通过 1指为宜 ,套管与呼吸机螺纹管接口密闭连接 ,套管气囊 4h放气 1次 ,监测呼吸机性能及患者生命体征 ,视血气情况调节呼吸机各参数 ,充分雾化吸入湿润气道和稀释痰液 ,勤体疗翻身叩背 ,鼓励并及时协助深呼吸、咳嗽排痰 ,帮助训练呼吸肌功能 ,按需电动吸痰 ,预防院内感染。结果  5例病人 3~ 5d脱离呼吸机、呼吸功能恢复。 1~ 2w拔除了气管套管。结论 具体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及病人生活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003年1月~12月间我科收治的24例气管切开或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与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在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40例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方式不同分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PDT组)和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组(0T组),每组2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DT组手术时间平均为(7.9±5.4)rain,OT组为(30.0±12.5)min,PDT组较OT组明显缩短;PDT组出血量(4.2±2.8)ml,OT组(13.7±4.1)ml;PDT组切口大小(1.5±0.7)cm,0T组(5.6±1.2)cm.PD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OT组的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DT具有操作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围术期并发症少等优点,利于神经外科需要气管切开的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危重症机械通气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对危重症机械通气病人营养状态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81例危重症病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病人于机械通气后48 h内开始行EN支持治疗,对照组38例病人应用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并在肠功能改善后,逐渐过渡至流食和软食.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并监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和第14天的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免疫球蛋白(IgA)、血红蛋白(Hb)、氮平衡(NB)以及APACHEⅡ评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周内撤离呼吸机的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入住ICU时间. 结果:治疗组病人治疗第14天后,血清PA水平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LB、IgA、N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人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周内撤呼吸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EN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危重症机械通气病人的营养状况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便捷吸痰器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4年5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气管切开插管,观察组使用气管插管便捷吸痰器。分别对两组患者口鼻处、气管切开处外溢物、套囊放气吸痰、口鼻吸痰、呼吸窘迫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口鼻处、气管切开处外溢物、套囊放气吸痰、口鼻吸痰、呼吸窘迫发生率分别为75.0%、85.0%、80.0%、85.0%、60.0%,观察组分别为10.0%、30.0%、15.0%、15.0%、1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289、12.379、16.942、19.600、8.640,均P0.05)。结论气管插管便捷吸痰器设计更合理、更实用、更有效,操作简便,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还有利于临床抢救与护理,可降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成本以及护理工作的难度,提升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自制吸氧罩与传统内套管吸氧的优缺点,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27例,行罩内吸氧,对照组27例,经内套管吸氧,比较吸痰时SaO2和肺部感染率,并监测罩内湿度与温度。结果吸痰不同时间的SaO2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率试验组为7.4%,对照组为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罩内湿度为95%~100%,罩内温度为32℃~34℃。结论使用自制吸氧罩为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行罩内吸氧,能有效地减轻吸痰时SaO2降低程度,且能使吸入气自动加温、湿化,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后感染源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机械通气时以气管切开为最常用,但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屏障被破坏,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通过对21例气管切开后头施机械通气的观察,采用气管内局部用抗生素和气管内灌洗方法。绿脓杆菌培养阳性率为14.3%,无一例发生绿脓杆菌肺部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2.
曹雪琴  许晓红 《医疗装备》2023,(24):124-126
目的 探讨呼吸过滤器持续气道湿化过滤在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医院收治的84例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通气方法进行持续气道湿化过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过滤器进行持续气道湿化过滤。比较两组干预后呼吸力学指标[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平均气道压和气道峰压]、气道湿化满意度、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护理工作量。结果 干预6 h后,两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平均气道压和气道峰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5 d后,观察组气道湿化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5 d后,观察组痰痂形成、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过滤器持续气道湿化过滤用于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中,在不影响呼吸力学的前提下,可改善气道湿化效果,减少痰痂形成,并降低痰液黏稠度和VAP发生率,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自制吸氧罩与传统内套管吸氧的优缺点,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27例,行罩内吸氧,对照组27例,经内套管吸氧,比较吸痰时SaO2和肺部感染率,并监测罩内湿度与温度。结果吸痰不同时间的SaO2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率试验组为7.4%,对照组为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罩内湿度为95%~100%,罩内温度为32℃~34℃。结论使用自制吸氧罩为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行罩内吸氧,能有效地减轻吸痰时SaO2降低程度,且能使吸入气自动加温、湿化,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危重症患者的能量消耗常用Harris-Benedict公式估算值乘以应激系数估算,但由于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治疗特殊,公式法常不能准确地估算每日实际能量消耗情况。间接测热仪因其对人体无创、安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原理是通过氧耗量、二氧化碳产生量测算机体能量消耗。本研究采用间接能量测定法测定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的能量消耗情况,以了解机械通气患者的能量代谢特点,分析与危重症患者静息能量消耗相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捆绑措施应用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郑州市某医院收治的62例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给予对照组患儿气管插管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捆绑措施。比较2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02±0.87)d和(22.41±10.25)d,短于对照组的(9.11±3.42)d和(34.27±8.4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32,5.418;P0.05)。研究组患儿非计划性拔管(UEX),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口腔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69,6.613,9.807,10.145;P0.05)。结论捆绑措施应用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中,可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能降低UEX,VAP,口腔感染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危重症营养风险评估(Nutric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入选的189例病人于住院当天分别测量并记录体重和身高,以计算病人的体重指数.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等营养指标.记录病人住院时间以及28 d内病人好转出院或死亡等病情转归情况.分析比较营养评分与营养指标(ALB和PA)、病人病情转归(4周后死亡/生存率、脱机率)以及与营养支持方式的关系. 结果:入院时,Nutric评分低分与高分的病人入院时血清ALB、PA、Hb和转铁蛋白(TF)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营养支持1周后,营养评分低分组与高分组病人间血清ALB、PA、Hb、TF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高分组病人比,低分组病人的病死率明显较低,脱机成功率明显较高(P<0.05). 结论:营养风险评估可对COPD合并机械通气病人营养支持的热量供给起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机械通气的外科危重症患者测定的静息能耗(MREE)与校正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的静息能耗(CREE)之间的差异,评估静息能耗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外科危重症患者21例.收集患者相关数据,计算急性生理与既往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器官功能不全评分(Marshall评分).采用美国MedGraphics CCM/D系统间接能耗测量仪测定MREE,采用校正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CREE.结果营养支持1周内,21例患者的平均CREE明显高于平均MREE[(8305.09±1392.76)kJ比(6544.84±2079.65) kJ,P=0.000].营养支持当日和第1、2(P均=0.000)、4天(P =0.003)的CREE明显高于MREE.CREE与MREE之间无相关性(r=0.064,P=0.408),MREE与APACHEⅡ评分也无相关性(r=-0.045,P=0.563).MREE与Marshall评分有相关性(P =0.001),但相关系数较低(r=0.263).结论基于病情校正的Harris-Benedict公式明显高估了外科危重症患者的能耗水平,间接能耗仪测定的静息能耗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例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机械通气前和机械通气后2 h、12 h、24 h的pH值、PaO2、PaCO2、SaO2等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8例(90%)患者抢救成功.机械通气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值明显改善.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有效方法,适当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应用"肺保护策略"能够迅速改善氧合,避免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9.
陶军  左红 《中国卫生产业》2012,(20):150+152-150,152
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方法.方法 对30例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上前后2、12、24h的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8例(93.3%)患者抢救成功.上机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有效方法,准确的把握上机时机,通气模式和参数的正确设定和及时调整、尽早撤机拨管是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气管切开与传统气管切开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ICU气管切开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行传统气管切开,观察组32例行经皮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伤口出血量级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II度出血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88%(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更加快捷、简单的微创急救技术,特别适合ICU的危重患者紧急气管切开的,相较于传统气管切开手术,更加安全、简便、并发症更少,可取代传统气管切开手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