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维生素AD胶囊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机体免疫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1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呼吸道感染,观察组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D胶囊。比较两组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期间,干预组患儿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为(2.35±0.59)次,少于对照组患儿的(4.21±0.73)次;治疗前后,干预组外周血CD4+T与CD8+T细胞变化水平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干预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以及免疫球蛋白变化水平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变化值为(25.22±7.65)nmol/L,IgA变化值为(0.91±0.21)g/L,IgM变化值为(0.72±0.13)g/L,IgG变化值为(6.03±0.95)g/L。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IgA、IgM、IgG均呈正相关。观察组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AD胶囊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能够有效促进患儿免疫功能的提高,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次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婴幼儿肺炎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3]及CD4 +/CD8+水平,探讨维生素D(VitD)与婴幼儿肺炎以及免疫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在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20例婴幼儿肺炎患者作为病例组,进一步将病例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和VitD补充组60例,VitD补充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补充VitD.同期采用随机数字法收集在本院健康体检的12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治疗前检测血清25-(OH) D3 、CD4+、CD8+、CD4 +/CD8+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治疗3个月后,病例组复查血清25-(OH)D3、CD4+、CD8+、CD4 +/CD8+水平,在不同治疗方案两组儿童中比较.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血清25-(OH)D3及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31.6,P<0.05),而病例组常中常规治疗组与补充VIT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31 ~1.52,P>0.05).补充VitD治疗3个月后,VitD补充组25-(OH) D3及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f=3.02~33.6,P<0.05).结论 婴幼儿肺炎患儿血清25-(OH) D3及CD4/CD8水平低于健康儿童.低水平25-(OH) D3与婴幼儿免疫功能和肺炎有关,提示对肺炎患儿应重视VitD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黄欣  周阳 《中国妇幼保健》2024,(8):1359-1362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98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予以低剂量维生素D(400 IU/d)治疗,研究组予以高剂量维生素D(800 IU/d)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呼吸道感染次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次数分别为(5.48±1.46)次/年和(2.87±0.51)次/年,25-(OH)D3水平分别为(23.89±5.74)nmol/L和(43.69±8.85)nmol/L;对照组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次数分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赖氨葡锌颗粒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微量元素锌含量的影响,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微量元素锌的关系。方法将5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纳入观察组。取56例同年龄段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取静脉血测定微量元素锌含量;对患儿组进行口服赖氨葡锌冲剂治疗6个月后再进行血微量元素锌测定.观察治疗前后血微量元素锌的变化。结果患儿组血锌为(43.62±3.22)μmol/L,而对照组血锌为(77.78±6.56)μmol/L,患儿组血锌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儿组经口服赖氨葡锌颗粒治疗6个月后血锌上升到(72.30±6.08)μmol/L,比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赖氨葡锌颗粒可明显升高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微量元素锌的含量,说明微量元素锌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与血清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女性Ct感染患者312例(病例组)及女性健康体检者350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感染与血清维生素D的关系。结果对照组的25-羟基维生素D [25-hydroxyvitamin D3, 25-(OH)D]浓度为(54.11±16.69)nmol/L,高于病例组的(37.36±14.04)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881,P<0.001)。病例组患者中,结局为"治愈"的患者的25-(OH)D浓度均高于结局为"未治愈"的患者,病例组各亚组的25-(OH)D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4.11±16.69)nmol/L VS.(40.99±13.87)nmol/L VS.(32.00±12.58)nmol/L](P<0.05)。病例组患者经治疗后,25-(OH)D浓度出现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7.36±14.04)nmol/L VS.(49.64±14.81)nmol/L](t=-10.629,P<0.001)。结论维生素D水平不足可导致人群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增加,维生素D的水平也可作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治疗效果的指示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江苏省0~6岁儿童维生素D(VitD)营养状况,探讨户外活动时间及体质指数与VitD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12个地区0~6岁健康儿童5 289名,常规体检,测量体重、身长/高,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 1)江苏省0~6岁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66.59±30.27)nmol/L,以25-(OH)D<75 nmol/L作为VitD 缺乏和不足的标准[1],VitD缺乏和不足者3 471例(65.6%);2岁以上儿童VitD水平[(61.65±27.57) nom/L]明显低于2岁以下婴幼儿[(70.25±32.55) nom/L]。2)在校正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户外活动时间、BMI与VitD水平相关,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达4 h以上者VitD水平最佳,随BMI增加,VitD水平呈上升趋势(F=4.168,P<0.05);以BMI>P 97th为肥胖标准,本研究中肥胖儿童409例(7.73%),肥胖儿童血清VitD水平[(65.94±29.56)nmol/L]低于正常儿童[(66.65±30.34)n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4,P=0.650)。结论 江苏省儿童VitD营养状况处于相对缺乏状态,2周岁以上儿童VitD水平显著低于2岁以下儿童;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有利于维持较好的VitD营养状况;在未达到肥胖标准时,儿童BMI与VitD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充外源性维生素A、维生素E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非急性发作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儿童予以维生素A和维生素E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服用1个疗程,随访1~3年。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儿童血清中维生素A、维生素E、IgA及IgG的含量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维生素A、维生素E、IgA及Ig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gA水平高于对照组(1.33±0.26 mg/L vs.1.06±0.17 mg/L,P=0.000),血清IgG水平高于对照组(11.52±1.42 mg/L vs.10.24±1.78 mg/L,P=0.000),血清维生素A水平高于对照组(1.71±0.10μmol/L vs.1.46±0.13μmol/L,P=0.000),血清维生素E水平高于对照组(17.92±5.1μmol/L vs.15.83±5.30)μmol/L,P=0.047)。治疗组治疗显效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补充外源性维生素A、维生素E可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发病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危险因素及与维生素D(VitD)水平的相关性,为预防儿童RRTI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6岁患儿9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 101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完成结构问卷调查,收集母孕期情况、早产、出生体重、母乳喂养时间、户外活动时间、二手烟和过敏性疾病的病史资料。测定观察组非活动感染期及对照组VitD水平、IgA、IgG、 IgM、CD4+、CD8+、CD4+/CD8+水平,对VitD缺乏(<20 ng/ml)患儿,给予VitD补充3个月后再次测定上述指标,并随访12个月,记录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结果 早产、出生低体重、母乳喂养时间、居住环境、户外活动、VitD水平、IgA水平、CD4+、CD4+/CD8+均为RRTI的危险因素,予补充Vit D 3个月后患儿IgA水平较前升高,统计1年的感染次数较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Vit D水平与IgA、CD4+、CD4+/CD8+呈正相关(r=0.56、0.73、0.68,P<0.05)与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呈负相关(r=-0.64,P<0.05)。结论 早产、低体重、母乳喂养时间、居住环境、户外活动均为RRTI患儿危险因素,RRTI患儿存在VitD水平及免疫学异常,提高VitD水平可改善RRTI患儿免疫,减少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11~13周25-羟基维生素D(25-OH VitD)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222例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患者,其中,A组(妊娠期高血压组)93例,B组(轻度子痫前期组)81例,C组(重度子痫前期组)48例和5 958名正常妊娠孕妇在孕11~13(12.7±0.5)周时血清25-OH VitD的水平,分析25-OH VitD水平与各组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孕11~13周时,正常妊娠组25-OH VitD水平为(44.4±17.0)nmol/L;A组为(40.5±12.7)nmol/L;B组为(39.5±11.9)nmol/L;C组为(37.3±11.5)nmol/L;A组与正常妊娠组的25-OH Vit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与正常妊娠组的25-OH VitD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孕妇25-OH VitD缺乏率、不足率和充足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计缺乏和不足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11~13周低水平的25-OH VitD与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的发病相关,25-OH VitD的水平越低,其病情越严重,有预测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生素D( VitD)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水平分布,研究VitD 水平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为早期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确诊的60例儿童哮喘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收集60例非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诊断试验ROC 、多元线性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VitD与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的 VitD 水平为53.32±15.75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5.70±23.99nmol/L(P<0.01);VitD筛查儿童哮喘的灵敏度为71.7%,特异度为9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前一年哮喘发作次数、IgE与VitD水平呈现负相关性,而CD4/CD8与VitD水平呈现正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itD和CD8为儿童哮喘的保护因素,而IgE则为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与VitD缺乏密切相关,应针对VitD缺乏症患者进行重点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总IgE (TIgE)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支气管哮喘组)及2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测定比较两组血清25-(OH)D3及TIgE水平.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血清25-(OH)D3为(23.64±3.89)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82±4.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血清TIgE为(208.62±32.59) k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4±18.86) 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血清25-(OH)D3与血清TIgE呈负相关(r=-0.832,P< 0.01),对照组血清25-(OH)D3与血清TIgE无相关性(r=-0.038,P>0.05).结论 25-(OH)D3的缺乏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可能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监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病情.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的变化及FT3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将155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心绞痛(UAP)、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及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3个亚组。选取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为对照组,共67例。测定各组血清FT3、rT3和CRP等。结果 ACS组FT(33.92±0.72)pmol/L低于对照组(4.59±0.65)pmol/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STEMI组FT(33.79±0.62)pmol/L、NSTEMI组FT(33.63±0.70)pmol/L低于UAP组(4.22±0.72)pmol/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与NSTEMI组之间FT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CS组血清rT(31.46±0.73)nmol/L高于对照组(0.76±0.18)nmol/L,NSTEMI组血清rT(33.63±0.70)nmol/L高于UAP组(4.22±0.72)nmol/L和STEMI组(3.79±0.62)nmol/L,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血清rT3与STEMI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CS组血清CRP(8.23±8.63)mg/L高于对照组(3.60±3.87)mg/L,STEMI组血清CRP(10.41±9.80)mg/L高于UAP组(5.46±4.93)mg/L,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TEMI组血清CRP(9.18±10.20)mg/L介于UAP与STEMI组之间,但与两组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ACS患者FT3与CRP低度负相关(r=-0.161,P0.05)。结论 ACS患者表现为低T3综合征,血清FT3、rT3水平测定对疾病严重程度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ACS患者血清CRP升高,反映炎症在A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FT3与CRP反应有低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D,25(OH)D]、血钙(Serum calcium,Ca2+)以及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偶氮胂Ⅲ法检测乳腺癌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25(OH)D和Ca2+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和瘤旁正常组织中CaSR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血清中25(OH)D水平明显低于乳腺良性病组[(34.13±14.14)nmol/Lvs(50.29±25.65)nmol/L,t=2.870,P=0.001],血清25(OH)D在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水平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30.8±9.71)nmol/LVS(43.7±23.59)nmol/L,t=2.467,P=0.021],乳腺癌组(88.9%)CaS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组织(60.0%,χ2=6.717,P〈0.01)和瘤旁正常乳腺组织(60.0%,χ2=5.628,P〈0.05)。结论血清25(OH)D浓度和组织中CaSR的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及免疫球蛋白E(IgE)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白介素4 (interleukin 4,IL-4)及白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相关性. 方法 分别对84例哮喘儿童和48例健康儿童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3、IeE浓度及IL-4、IL-12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ALP). 结果 哮喘儿童血清25-OH-D3平均浓度(62.81±26.34)mmol/L及IL-12平均水平(24.25±40.78)n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87.16±28.63)mmol/L和(43.21±62.12)ng/L,而IL-4平均水平(138.06±129.03)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100.86±88.81)ng/L;且哮喘儿童IgE与IL-4呈正相关,与IL-12呈负相关(P<0.05). 结论 维生素D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常规治疗哮喘时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更年期门诊经骨密度(BDM)测量诊断为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年龄在55~75岁之间的67例绝经后女性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口服氨基酸螯合钙1 000mg/d,阿法骨化醇0.25μg/次,一天两次;对照组口服氨基酸螯合钙1 000mg/d。两组均连续服药48周。两组治疗前、后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股骨颈、大粗隆、Ward三角区及腰椎L2-4骨密度;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25羟维生素D3[25-(OH)D3]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间股骨颈、大粗隆、Ward三角区及L2-4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部位BMD治疗后均有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仅L2-4有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各部位B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ALP、TRACP及25-(OH)D3水平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血清BALP、TRACP及25-(OH)D3水平分别为(26.52±6.07)μg/L、(2.84±0.97)U/L、(53.91±19.04)nmol/L,治疗后分别为(21.85±5.96)μg/L、(2.37±0.88)U/L、(57.87±19.24)nmol/L,BALP、TRACP均呈显著降低,25-(OH)D3有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骨代谢指标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可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转换,对治疗骨质疏松症有理论依据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单斌 《现代保健》2010,(11):48-5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使用定量气雾剂(MDI)治疗依从性及治疗前后血清学IgE水平的影响。方法26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ICS组135例,采取专项护理措施,对照组125例,采用常规的用药指导方法,评价护理干预的依从性及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血清IgE水平。结果ICS组依从性较对照组好(P〈0.01)。对照组及ICS组治疗3个月较治疗前IgE水平均下降(P〈0.05)。ICS组治疗后3个月Ig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哮喘患儿使用MDI的依从性,提高疗效。ICS糖皮质激素可使哮喘儿童血清IgE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入住濮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监测治疗开始后0、24、48、72h外周血清NSE含量;比较两组患儿生后7、14、28d新生儿NBNA评分。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0、24、48、72hNSE水平分别为(20.32±6.75)ng/L、(23.26±2.89)ng/L、(38.12±7.96)ng/L、(31.91±10.14)ng/L;对照组分别为(19.76±3.82)ng/L、(24.41±5.91)ng/L、(48.67±9.96)ng/L、(41.78±3.46)ng/L;两组血清NSE含量在0、2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8、72h亚低温治疗组NSE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d,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14、28d NBNA评分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NSE水平,具有脑保护作用,对改善患儿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