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显和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目的:探讨外显和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49名大学生被试参加实验和问卷研究,其中男生26人,女生23人,平均年龄22岁。所有被试填答了R0senberg自尊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同时使用内隐联结测验测量被试的内隐自尊。结果: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中等程度和高度的相关,而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不显著。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外显自尊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另外,结果倾向于支持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相对独立结构的假说。  相似文献   

2.
自尊对主观幸福感预测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观点出发探讨自尊对主观幸福感预测的模型。方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以及Campell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Bradhurn编制的《情感量表》,Diener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问卷》等量表对111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结果:自尊结构是双重的,存在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两种成分;主观幸福感结构也是双重的,存在外显幸福感和内隐幸福感两种成分;外显自尊预测外显幸福感,内隐自尊同时预测外显和内隐幸福感。结论: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模型为:外显自尊预测外显幸福感,内隐自尊同时预测外显和内隐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防御自尊、条件自尊、不稳定自尊三方面比较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与人格障碍筛查阴性大学生的自尊结构特点.方法:通过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2)从深圳某大学820名本科生中筛查人格障碍倾向个体,同时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社会期望量表(MCSD)、不稳定自尊量表(ISES)、条件自尊量表(CSES)测量其各型自尊,并通过内隐联想测验(IAT)考查内隐自尊.结果:①各自尊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内隐自尊除外(P>0.05);②低外显自尊组:内隐自尊与条件自尊显著正相关(r=0.682,P<0.05),与不稳定自尊正相关边缘显著(r=0.531,P=0.076);高外显自尊组:内隐自尊与条件自尊负相关边缘显著(r=-0.481,P=0.069),与不稳定自尊无显著相关(P>0.05);防御自尊与内隐自尊无显著相关(P>0.05);③人格障碍倾向组外显自尊及防御自尊低于阴性组,而条件自尊和不稳定自尊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高外显自尊特点的人格障碍倾向组与阴性组在条件自尊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各自尊变量呈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但较低,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评价系统,内隐自尊调节外显自尊与条件自尊、不稳定自尊之间的关系;②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自尊较低且脆弱,阴性组大学生的自尊较高并相对稳定,高条件自尊是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典型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一新生内隐、外显自尊状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对50名初一新生施测内隐联想测验(IAT),同时填答自尊量表(SES)和社交焦虑量表(IAS)。结果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ZIAT-ZSES)与社交焦虑有显著正相关。外显自尊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外显自尊对社交焦虑有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状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在校大学生67名,对其施测内隐联想测验(IAT),测评其内隐自尊水平;并分别采用Leary交往焦虑量表(IAS)、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评价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和外显自尊水平。结果:筛选出有效被试58名,有效率为86.6%。大学生外显自尊与社交焦虑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27,P0.01),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无显著相关,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ZIAT-ZSES)与社交焦虑水平之间有显著正相关(r=0.375,P0.01)。结论:大学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外显自尊对社交焦虑有缓冲作用。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外显自尊水平对社交焦虑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的关系。方法对40名大学生施测内隐联想测验,同时填答自尊量表和多维度一多归因因果量表。结果①大学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②外控总分与大学生外显自尊呈显著负相关;在成功事件上内控总分与其内隐自尊呈显著正相关;③高、低外显自尊大学生在外控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高内隐自尊组大学生在能力、努力因素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内隐自尊组。结论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外显自尊、相对内隐自尊和整体内隐自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三种方法测量自尊,并比较三者的关系。方法:外显自尊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的中文修订版,内隐自尊采用inquisit 3编制两个实验程序:我-他人IAT(实验1)和我SC-IAT(实验2)。结果:①被试整体外显自尊水平比较高,我-他人IAT和我SC-IAT实验的内隐效应显著,并且都显示在内隐层面被试对自己有较高的评价。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均不存在性别差异。②外显自尊与我-他人IAT不相关,但与我SC-IAT呈显著负相关。我-他人IAT与我SC-IAT之间相关不显著。结论:我-他人IAT测量的是相对内隐自尊,而我SC-IAT测量的是整体内隐自尊,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大学新生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SES,内隐联想测验(IAT)以及社交焦虑量表(IAS)对8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大学新生社交焦虑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均有显著关系;外显自尊和独生子女状况对社交焦虑有更好的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新生社交焦虑和自尊有关,在咨询和治疗中更应帮助来访者重建自信,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体内隐自尊及外显自尊对攻击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自尊调查表(SEI)、Novaco愤怒问卷、攻击问卷及内隐联想测验等对来自江西2所大学的被试进行施测。结果①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分别能预测个体的敌对反应(t=-2.098,P=0.043;t=-1.912,P=0.05);②外显自尊水平高时,个体的内隐自尊与Novaco愤怒问卷总分、身体攻击、口头攻击、愤怒、敌对各因子呈负相关,且与愤怒、敌对相关显著(P<0.05);③外显自尊水平低时,个体内隐自尊水平与口头攻击相关显著(P<0.05);④4组被试在口头攻击方面差异极为显著(F=10.907,P<0.001),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不一致的两组在口头攻击上显著高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相一致的两组(P<0.05),同时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都低的被试组又显著高于两者都高的被试组(P<0.05)。结论个体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两者均与个体攻击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目的:研究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以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不同组合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先通过大规模测试筛选出抑郁状态组,再把抑郁状态组和正常组被试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分别进行调量,并对两者及其关系进行对比。结果:(1)抑郁状态下个体外显自尊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个体;(2)抑郁状态下个体内隐自尊水平和正常个体无显著差异;(3)对处于抑郁状态的个体而言,有内隐自尊高于外显自尊的倾向;对于正常个体而言,有外显自尊高于内隐自尊的倾向;(4)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状况在正常个体和处于抑郁状态的个体的身上显著不同。结论:抑郁状态的个体外显自尊水平低于正常个体,在内隐自尊上二者差异不显著,但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状况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察海洛因依赖者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特点。方法:采用外部情绪性Simon任务(EAST)和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对41名海洛因依赖者和正常对照组36人的内因自尊和外显自尊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①海洛因依赖者的外显自尊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1)。②海洛因依赖者和对照组的内隐自尊无显著差异(P>0.05)。③海洛因依赖者和对照组的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相关不显著。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具有低外显自尊而相对正常的内隐自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个体自尊、集体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自我概念量表、个体自尊量表、集体自尊量表对233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大学生的来源影响着主观幸福感,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比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体验到较高的生活满意度(P<0.01)。②自我概念、个体自尊、集体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P<0.01)。③自我概念、个体自尊、集体自尊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作用显著(P<0.001)。结论:自我概念、个体自尊、集体自尊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人际归因的关系。方法使用内隐联想测验(IAT)程序、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及MMCS量表中的人际关系分量表对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相关不显著;无论人际关系成功或者失败,外显自尊水平高的男大学生更倾向于进行外归因;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女大学生倾向于将人际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个人的努力,而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女大学生则倾向于将成功归结为个人的能力。结论自尊水平不同的男女大学生在对人际关系归因方面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家庭状况对大学新生自尊水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庭状况对广州地区大学新生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SES测量大学新生的外显自尊水平,同时用内隐联结测验测量内隐自尊,并自编一般家庭状况问题.结果 男女生外显自尊差异显著(P<0.01),而内隐自尊差异不显著[P>0.05(F1),P>0.05)(F2)];家庭收入与外显自尊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年龄,性别和成长地则对外显自尊交互作用显著(P<0.05);成长地与家庭收入对不相容IAT1交互作用显著(P<0.05);年龄与成长地对不相容IAT2也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 家庭状况对大学新生自尊水平有一定影响,人格在两者之间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个体自尊、集体自尊与行为抑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个体自尊、集体自尊与行为抑制的关系。方法采用个体自尊量表、集体自尊量表、行为抑制量表对27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个体自尊与行为抑制及其3个维度:求助、支配、自信心呈显著负相关;2集体自尊与求助抑制、自信心抑制、亲密关系抑制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拒绝抑制、疏远抑制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个体自尊与集体自尊预测不同维度的行为抑制。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患者的内隐自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与抑郁症康复者之间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的差异。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和康复者各30名,分别用Rosenberg自尊量表测量被试的外显自尊,用内隐联想测验(简称IAT)测量内隐自尊,对两个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抑郁症组的外显自尊水平显著地低于康复组,抑郁症组的内隐自尊水平与康复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抑郁症组外显自尊有低于内隐自尊的倾向,康复组外显自尊有高于内隐自尊的倾向。结论抑郁症组的外显自尊水平低于康复组,在内隐自尊上差异不显著;抑郁症组与康复组在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水平有着不同的组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方法随机招募110名研究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和硕士研究生学业拖延倾向的测试。结果①研究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t=15.13,P=0.00);②高、低外显自尊组在学业拖延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t=2.25,P=0.03),高、低内隐自尊组在学业拖延倾向上差异不显著;③外显自尊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r=-0.23,P<0.05),内隐自尊与学业拖延相关不显著;④外显自尊能够显著预测学业拖延(t=6.91,P=0.00),内隐自尊不能预测学业拖延。结论学业拖延与外显自尊关系密切,与内隐自尊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