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检测核转录因子(NF-k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中的表达,探讨其与EM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NF—KB及MMP-1在35例正常子宫内膜、48例EM在位内膜及76例EM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F—KB和MMP-1主要定位于3组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其中异位内膜表达强度最强,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强度最弱(P〈0.05)。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NF—KB和MMP-1的表达强度随月经周期发生一定的变化,分泌期高于增殖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NF—KB与MMP-1之间在正常子宫内膜、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0.884和0.914(P〈0.01)。结论:NF—KB和MMP-1在EM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的高表达及二者之间的正相关性提示其在EM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雌、孕激素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23例子宫肌瘤患者平滑肌瘤、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及血清中IGF-1、IGF-1R的表达;同时用E IA方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选择30例健康妇女作为血清指标测定的对照组。结果(1)子宫平滑肌瘤组织IGF-1、IGF-1R的表达较正常子宫平滑肌高(P<0.01)。(2)子宫肌瘤组血清IGF-1表达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IGF-1R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1)。(3)观察组血清增生期、分泌期E2、P水平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平滑肌瘤组织中IGF-1、IGF-1R过度表达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生的机制之一,雌、孕激素介导IGF-1对子宫肌瘤的作用,IGF-1对雌、孕激素诱导肌瘤细胞生长、分化主要以自分泌、旁分泌方式在局部起作用,IGF-1可能是子宫肌瘤生长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患者非瘤体正常肌组织的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全层的表达,为去除子宫内膜保留子宫的术式安全有效性寻找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子宫肌瘤患者非瘤体正常组织(距离肌瘤组织2 cm以上),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研究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全层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图像分析仪进行测定,对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的表达率进行比较.结果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子宫全层中均呈梯度分布:子宫内膜层>子宫肌层>子宫浆膜层.子宫内膜层受体含量与其他各层有统计学差异(P<0.01),子宫浆膜层亦与其他各层有统计学差异(P<0.01),子宫浅肌层与深肌层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871).结论 在子宫肌瘤非瘤体的正常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在内膜层中高度表达,故与雌孕激素及受体相关的疾病如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疾病,去除了绝大多数雌孕激素受体的子宫内膜层即去除了大部分雌孕激素受体,选择子宫内膜去除术有效地治疗了疾病,从而保留了子宫,而并非选择传统的创伤大的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中的表达,探讨其与EM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NF-κB及MMP-1在35例正常子宫内膜、48例EM在位内膜及76例EM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F-κB和MMP-1主要定位于3 组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其中异位内膜表达强度最强,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强度最弱(P <0.05).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NF-κB和MMP-1的表达强度随月经周期发生一定的变化,分泌期高于增殖期,差异有显著性(P <0.05).NF-κB与 MMP-1之间在正常子宫内膜、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0.884和0.914(P <0.01).结论:NF-κB和MMP-1在EM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的高表达及二者之间的正相关性提示其在EM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雌、孕激素受体及其亚型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为育龄期妇女常见病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异位内膜的生长、侵袭主要依靠性激素的支配 ,后者与其受体(receptor)结合而起作用。激素受体水平的调控表现在性激素及有关细胞因子可使靶细胞上相关受体的数量上升或下降 ,使后者反应性增高或降低 ,即受体上调或下调。近年来 ,研究发现在细胞核中存在分子量不同的人雌激素受体(humanestrogenrecep tor,hER)和人孕激素受体 (humanprogesteronereceptor,hPR)亚型 ,分别是hER α、hER β和hPR A、hPR B激素受体 ,亚型在靶器官的分布比例、转录后活化强度及结…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检测p16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p16蛋白的表达与痛经、月经异常、不孕无明显关系,而与囊肿大小、异位内膜浸润深度及盆腔浸润情况关系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蛋白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为育龄期妇女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异位内膜的生长、侵袭主要依靠性激素的支配,后者与其受体(receptor)结合而起作用.激素受体水平的调控表现在性激素及有关细胞因子可使靶细胞上相关受体的数量上升或下降,使后者反应性增高或降低,即受体上调或下调.近年来,研究发现在细胞核中存在分子量不同的人雌激素受体(human estrogen receptor,hER)和人孕激素受体(human progesterone receptor, hPR)亚型,分别是hER-α、hER-β和hPR-A、hPR-B激素受体,亚型在靶器官的分布比例、转录后活化强度及结构上存在差异,其上调、下调可导致靶器官产生一系列生理及病理变化,因此,在研究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激素治疗及判断预后等方面有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10.
CA125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其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抗原CA125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其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9年12月经分段诊刮或宫腔镜检查获得的子宫内膜标本242例,其中正常增殖期内膜24例,分泌期内膜21例,非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24例,单纯型增生过长24例,复杂型增生过长26例,子宫内膜腺癌12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CA125在子宫内膜及其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A125在子宫内膜及其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程度不同:分泌期及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为弱阳性及中等程度阳性,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功能性息肉、复杂型增生过长组织中等以上阳性率高于单纯性增生过长,三者CA125阳性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2,P0.05);子宫内膜癌CA125阳性表达在病理Ⅰ、Ⅱ级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98,P0.05),但在Ⅰ、Ⅱ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Ⅲ级组织(χ2=11.975,P0.01)。结论 CA125在子宫内膜及其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与内膜组织的病理演变进程一致。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大多伴随基因异常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C—erbB-2(即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癌基因的表达情况是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及判断预后的主要参考指标。癌基因表达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乳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并引起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而形成多种影像学表现。因此,乳腺癌的X射线片表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ER、PR和C-erbB-2的表达情况。乳腺X射线检查因诊断病变的准确率高、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仍是临床筛查及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并成为预测乳腺癌患者ER、PR和c—erbB-2表达情况的无创手段。在无条件做免疫组化的情况下,它对乳腺癌术前评估及非手术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文主要对乳腺癌影像学表现与ER、PR和CIerbB-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评价超声表现术前预测ER、PR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对空军总医院2002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最终证实的96例绝经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超声声像图特征与术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ER、PR表达水平。结果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7%(52/96)、50%(48/96)。ER、PR双阳性、双阴性表达率分别为41.67%(40/96)、37.5%(36/96),超声表现为蟹足状或毛刺状乳癌中,ER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P<0.05),内部回声不均质及后方有声衰减组乳癌中,ER、PR单阳性及共同阳性均有较高的表达(P<0.05)。当ER、PR共同阴性表达时,肿块内血流信号增多(P<0.05)。结论绝经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可大致反映ER、PR的表达水平,联合ER、PR的表达检测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钼靶X线微钙化与癌细胞ER、PR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钼靶片中乳腺癌微钙化与ER、PR表达及临床病理关系,评价微钙化征象预测ER、PR表达的可行性。方法乳腺癌病例115例,钼靶X线片由3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阅片,明确钙化并根据钙化及相关表现分组。免疫组化采用SP法,根据癌细胞核内染色判断ER、PR表达情况。各钙化组分别与ER、PR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癌钼靶片中微钙化的有无、微钙化数目、钙化类型与肿瘤细胞ER、PR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乳腺癌微钙化多见于导管癌,占53.33%,是钼靶片中无肿块表现乳腺癌的主要X线征象。微钙化表现与乳腺癌临床TNM分期无关(P>0.05)。乳腺癌钼靶片微钙化表现常伴腋下淋巴结转移(24/47例),而钙化数目较少(<20枚)的乳腺癌更易伴有腋下淋巴结转移(16/24例)。结论微钙化在钼靶片乳腺癌诊断中,特别是在早期癌以及无肿块表现的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微钙化表现与ER、PR表达无明显相关性,尚不能作为乳腺癌ER、PR表达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的 MRI 特征及 Ki-67表达与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 UPS MRI 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平均随访3年,按局部有无复发分为未复发组(15例)和复发组(19例),并分析2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位置、MRI 特征(病灶边界、出血、坏死囊变、假包膜和瘤周特点)及 Ki-67表达。结果2组肿瘤大小(P =0.002)、位置(P=0.025)、假包膜(P =0.025)、瘤周侵犯(P =0.008)及 Ki-67表达(P =0.000)与肿瘤局部复发存在统计学相关性。结论术前MRI 可观察 UPS 的特征、邻近组织关系及局部侵袭范围,有助于临床诊断及制订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T/NK细胞淋巴瘤雌激素受体(ER)和p53蛋白(P53)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比检测30例观察组鼻T/NK细胞淋巴瘤患者、15例对照组鼻腔鼻窦鳞癌和15例正常组鼻粘膜慢性炎症组织中ER和P53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ER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和50.00%,与对照组20.00%和53.3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正常组无表达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ER在胞浆的表达率77.78%,P53全部表达于胞核,ER和P53同时表达率为20.00%,ER和P53表达缺乏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ER和P53的表达可以作为鼻T/NK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案和预后管理完全不同,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MRI是诊断子宫肿瘤的重要影像方法,尤其是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扩散峰度成像(DKI)、灌注加权成像(PWI)、MR波谱成像(MRS)、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等功能MRI及影像组学,在子宫良恶性肿瘤鉴别、病理分型分级和分子变化等方面可以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就MRI在鉴别子宫肉瘤和子宫肌瘤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雌激素受体α、β亚型在大鼠睑板腺组织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在正常雌性大鼠睑板腺组织的分布.方法 22只SD雌性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取上眼睑睑板组织,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Erα、Erβ在睑板腺组织的表达,并设正常大鼠子宫作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的浓度.结果 Erα和Erβ在大鼠睑板腺腺泡的基底细胞、过渡细胞和成熟细胞有表达.在22只大鼠中,有21只(95.45%)Erα在基底细胞呈阳性表达,有15只(68.18%)Erα在过渡细胞和成熟细胞呈阳性表达;有14只(63.64%)Erβ在基底细胞呈阳性表达,有8只(36.36%)Erβ在过渡细胞和成熟细胞呈阳性表达.Er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Erβ, 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大鼠血清雌二醇含量为22.13± 3.54pg/ml. 结论大鼠睑板腺腺泡上皮有Erα和Erβ表达,以Erα表达占优势;Erα和Erβ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三烯B4受体(BLT1和BLT2)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11至2018-10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皮肤科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30例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为银屑病组,另选取整形外科手术切除的正常皮肤30例为对照组。采用链霉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三步法分别检测两组皮肤表皮中BLT1、BLT2的表达,使用Image-Pro Plus6.0软件系统测量每个视野阳性染色区域的平均光密度(AIOD)值。分析银屑病患者皮损与正常皮肤表皮中BLT1、BLT2的表达强度差异。结果 BLT1、BLT2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表皮中主要表达于棘层,在正常皮肤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基底层。与正常皮肤相比,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中BLT1、BLT2表达均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三烯B4受体BLT1、BLT2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表皮棘层中高表达,提示二者与银屑病的表皮过度增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