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暨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方法13例经皮血管内球囊成形术,6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6月血管造影复查。结果19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者下肢动脉血供均得到良好改善,通过控制血糖、局部换药等治疗措施,糖尿病足部溃疡愈合较快,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血管阻塞部位及程度,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满意,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经皮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足坏死,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者需要截肢甚至死亡。据统计糖尿病足住院人数占全部糖尿病住院人数的10%。除了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外,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开展,经皮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基本手段,其成功率95%~100%。具有创伤小、低病死率、低致残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金平 《医学综述》2009,15(14):2166-216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因素,随着医学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小口径、长球囊的临床应用,降低了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前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准确了解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范围、程度,对明确诊断、制订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及预后等至关重要。现就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介入治疗糖尿病足1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鹏  谢春明  杨敏玲  庞宁东 《当代医学》2009,15(35):650-651
目的评价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13倒患者,累及血管包括股浅动脉、胭动脉和胫、腓动脉,其中7例行血管内球囊成型治疗,6例行腔内支架植入术,同时结合控制血糖,局部换药等治疗措施。结果所有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肢体血供明显改善,有效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结论DSA血营造影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程度、范围。介入治疗能改善患足的血供,从而预防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糖尿病足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在DSA下行双下肢血管造影,参照泛大西洋协作组共识(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股·动脉的分级标准,符合其中的A、B级;按照Wagner分级3级以下,共62例糖尿病足患者,在每一级中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介入治疗组32例和传统治疗组30例。介入治疗组根据血管状况采取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等方法进行治疗,传统治疗组给予静脉改善微循环、口服抗凝等药物治疗。观察溃疡处颜色、肉芽生长情况、溃疡深度变化,观察足部感觉变化和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情况,测定踝臂指数(ABI)和经皮氧分压(TcPO2)。结果介入治疗对糖尿病足恢复有效率为87.5%,传统治疗组有效率为60%,介入治疗能够明显改善ABI和TcPO2。结论介入治疗对糖尿病足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作为长期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另一个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是截肢的主要原因,而引发糖尿病足截肢的重要原因是PAD,因此必须有效治疗PAD,避免肢端缺血坏死,减少截肢。介入治疗具有微创、高效的优点,可显著降低其对患者机体的刺激,对患者的机体创伤小,可反复操作,安全性高。目前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已经成为PAD合并糖尿病足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对介入的深入研究,其运用价值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糖尿病足病人进行下肢血管DSA或M RI检查,其中17例进行下肢血管狭窄处介入治疗,与对照组19例常规治疗进行比较,并术后给予抗凝等。结果:糖尿病足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溃疡及感染等经介入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踝/肱动脉压比值(ABI)、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足部皮肤温度、血供、足背动脉等结果表明介入治疗有明显优势。结论:经DSA检查确定下肢血管狭窄程度及部位后给予介入治疗是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措施,效果满意,同时可降低病人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股动脉介入治疗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芳 《华夏医学》2009,22(6):1091-1092
糖尿病足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波及到大中小及微血管、神经、肌腱、骨骼等部位的病变,是由局部感染及多种诱因诱发所致的常见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治疗费用昂贵,也是导致患者截肢残疾的主要原因.以往的全身治疗、手术治疗效果有限,介入放射学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经导管股动脉溶栓药物灌注手术,为糖尿病足患者保肢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科从2002~2008年开展25例糖尿病足股动脉介入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卫东  刘伦琴  邢林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548-2551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介入治疗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双下肢血管造影,参照泛大西洋协作组共识(TASC)股、腘动脉的分级标准,符合其中的A、B级;按照糖尿病足Wagner分级4级及以下,共收治85例糖尿病足患者,将患者分为介入治疗组(45例)和传统治疗组(40例).介入治疗组根据血管状况采取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等方法进行治疗,术后给予前列地尔40 μg静脉滴注,1次/d,治疗3周.传统治疗组给予静脉改善微循环、口服抗凝等药物治疗.观察溃疡处颜色、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溃疡深度变化,观察足部感觉变化和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情况,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介入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88.9%(40/45),传统治疗组有效率为62.5%(25/40),两组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介入治疗组患者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与传统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介入治疗能提高糖尿病足治疗有效率,扩大足背动脉内径,加快足背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血栓消融术配合小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疗方法配合内科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及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患者共60条肢体在内科综合治疗如抗感染、扩血管、改善循环、抗凝的前提下行超声血栓消融术与小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疗.结果:47例60条患肢术中下肢动脉通畅率达93.3%;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测定的下肢动脉MRI、超声、踝/肱指数(ABI)、下肢皮肤温度以及肢体凉、麻、痛,皮肤苍白或发绀的缺血状况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足伤口愈合时间缩短.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合并足坏疽的患者,在传统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将先进的超声血栓消融技术与小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疗的手段相结合,可以使闭塞的大血管再通,明显改善血供,为糖尿病足坏疽的治愈提供良好的血液循环条件.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增加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率,在临床上呈增加趋势。与既往的标准治疗或单一的专科医师治疗方法相比,多学科协作能较好的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足病。多学科协作团队应该包括糖尿病专科医师、糖尿病教育护士、血管外科医师、骨科医师、矫形外科医师、普通外科医师、创面外科医师、足踝外科医师、血管影像医师及感染科医师、心理学科医师、社会教育工作者、糖尿病足治疗鞋定做者和康复治疗小组。通过糖尿病教育、适当的足部护理、早期发现导致足病的危险因素以及早期干预可以预防足病的发生和防止截肢;对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足病患者,及时且积极的多学科协作治疗方案如控制代谢异常、感染控制、溃疡清创、下肢血循重建、创面覆盖等能够防止病情恶化甚至截肢的发生。因此,应该加强多学科协作团队建设,对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和足病患者,提供更好的综合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正颗粒对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治疗后疼痛症状、溃疡愈合、下肢供血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足行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舒正颗粒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2组都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舒正颗粒,观察在疼痛症状积分、溃疡愈合程度、踝肱指数(ABI)、动脉流速、动脉内径方面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舒正颗粒治疗组明显改善疼痛症状积分、溃疡深度、溃疡面积、踝肱指数、动脉血流速度、动脉内径、血液流变学等(P<0.05~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舒正颗粒联合基础治疗对于促进糖尿病足介入术后患者溃疡愈合、疼痛及下肢供血的改善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介入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静  童强  徐梓辉  徐静  郑宏庭  严峻 《西部医学》2009,21(10):1657-1658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同时行PTA并支架植入治疗。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跟踪随访3月。结果治疗大动脉3支,全部成功;中动脉5支,成功4支;小动脉16支成功12支。介入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肢缺血,缓解糖尿病足患者的疼痛、乏力等症状。结论下肢动脉介入治疗近期效果令人满意,术后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及降低患者截肢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下肢血管影像特征及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术前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其中19例患者分别或同时采用经导管局部尿激酶溶栓术、经导管血栓抽吸术、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等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结果糖尿病足下肢动脉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闭塞,尤其是膝下动脉的狭窄、闭塞;综合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供,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CTA检查可以准确显示下肢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对选择合适介入治疗方案可以提供有效的信息;对糖尿病足的综合介入治疗疗效满意,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皮动脉穿刺导管药盒系统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64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行经皮穿刺动脉药盒系统埋植术,并经动脉导管系统行前列地尔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灌注治疗。对照组静滴上述药物。14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治愈20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6例,有效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7.2%;二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动脉动脉导管系统灌注药物对糖尿病足有明显治疗作用,且微创、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2型缺血性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CTA及DSA检查。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15例患者行介入治疗(15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其中8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3例运用溶栓导管插管溶栓)。术后3~6个月后血管超声复查。结果术后14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溃疡坏死创面在1~2个月愈合。1例无改善,于3月后截肢。获得随访8例患者中7例治疗部位血管彩超示保持通畅。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对缺血性糖尿病足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郑里  谢春明 《当代医学》2009,3(5):32-34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足下肢的DSA改变及治疗方法,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及DSA检查,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5例7条下肢节段性狭窄动脉行介入治疗(5例5支血管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5例6支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3到6个月后血管造影或血管超声复查。结果5例患者中6条患肢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溃疡面治愈,1条患肢在外科拉栓术后截肢。结论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阻塞部位及程度,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血管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介入方法治疗糖尿病足(D F )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DF患者,在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扩张血管、控制感染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对患侧相关动脉进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介入治疗,观察介入治疗后患肢的病情变化。【结果】所有患者介入操作均获成功,即时造影血流明显改善,未出现急性闭塞或血管破裂出血。治疗后5~7 d ,15例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52±0.16增加为0.95±0.25;趾/肱指数(TBI):由术前的0.39±0.11增加为0.56±0.12。其中1例术后突发心梗死亡,1例发生血栓急性阻塞再次行介入治疗恢复;随访28例患者1年后再狭窄12例(42.9%)。【结论】对糖尿病足进行介入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症状,延缓截肢时间,近期效果较好。但介入治疗的开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须全面考虑选择适宜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