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冠心病发病率近年来急剧上升,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作为最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并影响其以后的生活质量,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AMI治疗的关键是实现心肌的再灌注,以限制梗死  相似文献   

2.
苗丽  刘黎霞  柳森 《吉林医学》2014,(35):7920-7920
目的:分析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对心脏再同步化(CRT)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拟行CRT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28例患者,根据左室电极位置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6 min步行距离、LVEF、LVEDd指标参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可有效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性别差异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 1999年 1月~ 2 0 0 3年9月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2 5例 ,按性别分为女性组 (84例 )和男性组 (2 4 1例 ) ;其中 172例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CI组 ) ,15 3例进行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组 ) ,记录住院期间所有死亡原因、非致死性再梗死及其复合终点事件以及 6个月随访期间心脏事件的情况。结果 女性组的平均年龄为 (6 9.3± 10 .2 )岁 ,明显高于男性组的 (6 0 .7± 12 .6 )岁 (P <0 .0 1) ,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明显增高 (P <0 .0 5 )。对年龄作校正后 ,住院期间女性的死亡率与男性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其他各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差异均无显著性。静脉溶栓组中 ,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 (P <0 .0 5 ) ;PCI组中 ,男、女患者死亡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尽管女性较男性高龄且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也较高 ,但接受直接PCI治疗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与男性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4.
再灌注治疗(reperfusion treatment)是指用溶栓剂或球囊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和重新恢复血流.再灌注治疗已成为当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键性措施,并使AMI的预后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再灌注治疗方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预后。方法:119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57例行静脉溶栓、14例行冠状动态内容栓(PTCR)、12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率为52.6%,其中,AMI发生〈6h者再通率为67.6%,〉6h者再通率仅为20%。PTCR再通率为50%。急诊PTCA手术成功率为91.7%,2例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成功。  相似文献   

6.
钾离子通道是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系统中的最为复杂的一大类离子通道,其种类繁多.近年来,关于钾通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的报道很多,但结果不甚一致.并且大多数工作是围绕心律失常和心功能方面进行的,关于钾通道与心肌细胞损伤方面的报道较少.众所周知,心电变化、心功能改变及心肌细胞损伤可从不同侧面反映心脏状况,但影响因素各异.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急性闭塞导致前向血流中断,心肌严重持久缺血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再灌注治疗的开展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尽早并最大程度地开通,恢复再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限制左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再灌注治疗包括介入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增强CT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发生再灌注损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情况将80例患者资料分为损伤组(28例)与未损伤组(52例),所有患者均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接受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增强CT检查。对比两组心肌灌注成像及增强CT指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心肌灌注成像、增强CT单独及联合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的价值。结果 损伤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高于未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对比,损伤组小于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心肌血流量、心肌血容量均小于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达峰时间对比,损伤组长于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心肌灌注成像指标、增强CT指标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心肌灌注成像...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再灌注治疗 ,可挽救濒死的心肌 ,缩小梗死面积 ,改善左室功能和降低病死率。近年来关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RI)的基础研究较多 ,多数学者认为MRI与大量自由基产生 ,脂质过氧化导致心肌进一步损害有关。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以了解MRI的临床特点及对左室射血功能和梗死后心绞痛的影响。1 临床资料临床资料 :98例AMI均为收治CCU的患者 ,MRI组 3 9例 ,男 3 3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5 5 68±8 77岁 ,前壁心梗 1 5例 ,下壁、后壁心梗 1 0例 ,下、后壁、右室心梗 1 4例。无MRI组 41例 ,男 3 1例 ,女 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局部心肌等容收缩期运动指标评价存活心肌及心肌存活程度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胸DTI技术结合硝酸酯类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正常人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等容收缩期局部心肌运动系列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应部位相比,DIVC、Vs、VIVC1减小(P<0.05),VIVC2、TIVC2、VTIIVC2增大(P<0.05),OMI组非梗死部位变化不显著(P>0.05)。纵向DIVC值与VF呈直线相关关系,与LVEDD、LVEDP、LVEF及FS不相关。结论:静息状态下,DIVC可作为区分存活心肌节段与非存活心肌节段的有效指标并且对评价存活心肌的存活程度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组织多普勒变化特征.方法 以31例首次发病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发病24h内获取其标准心尖二腔、长轴、四腔二维彩色组织多普勒图像,描记心肌各节段的组织速度图(TVI)、组织位移(TT)曲线,测量基底段、中段收缩相峰值,并与40例正常人对照分析.结果 前壁AMI患者的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峰值(Sm)和组织位移峰值(D)与正常人比较,梗死相关动脉(IRA)非完全闭塞组前壁中段和前间隔基底段、中段D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IRA完全闭塞组连同前壁基底段Sm和D减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峰值低于非完全闭塞;下壁AMI患者只有完全闭塞时下壁基底段和侧壁中段表现出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P<0.05).AMI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NIRA)的Sm和D与正常人比较,前壁AMI所有侧壁、下壁、后壁和室间隔基底段、中段的Sm和D减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下壁AMI只在后壁、侧壁部分节段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前壁AMI患者的Sm和D与正常人比较能够在急性缺血早期无创、定量、准确、敏感地区分正常及缺血、坏死心肌病变程度加重,敏感性增加.在下壁AMI患者的Sm和D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复流面积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Sham)组、手术(R/I)组和缺血后适应(IPC)组,每组各10只,制备AMI再灌注和缺血后适应的模型。采用心肌病理染色确定缺血区、无复流区及梗死区面积;分别于结扎冠脉前5min、1h末及再灌注2h末,于颈动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结果 IPC组的无复流范围及梗死范围明显小于R/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前5min各组血清中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1h末及再灌注2h末R/I组、IPC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扎1h末IPC组与R/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再灌注2h末IPC组与R/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可以减轻AMI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发生,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组织追踪成像(TTI)技术及MRI评价犬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探讨左室局域梗死心肌的运动幅度及舒缩功能变化。方法:利用QTVI及TTI技术对8只急性心肌梗死犬冠脉结扎前、后2h扫查心尖左室长轴、心尖二腔、心尖四腔切面,将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左心室基底部(Bas)、二尖瓣环水平(Mv)、中部乳头肌水平(Mid)及心尖部心内膜下(AP),同步获取上述水平各取样点在左室前壁、后壁、侧壁下壁、后室间隔及前室间隔的心肌沿长轴方向运动组织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观察各节段收缩期的运动速度及位移,记录各取样点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位移(D)及舒张早期速度峰值(Ve)变化,并对心肌梗死犬进行MRI检测,观察梗死节段心肌室壁厚度及运动幅度变化情况。将两种影像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冠脉结扎后急性心肌梗死犬受累节段纵向上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位移(D)均较结扎前减低(P<0.05或P<0.01),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减低,Ve丧失正常时由心底到心尖逐渐减低的规律。MRI结果显示,广泛左心室前壁、前间壁及部分侧壁运动减弱且厚度变薄。运动减弱及心肌厚度变薄区域与左前降支供血区域一致。结论:QTVI及TT能敏感、直观、定量评价左室局域梗死心肌节段性运动情况的及舒张、收缩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与MRI所显示梗死节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吴媛媛  王玲 《安徽医学》2009,30(12):1405-1407
目的应用三平面组织追踪技术(Triplane-TTI)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与不同步运动。方法对30例正常人和30例心肌梗死患者,通过Simpson法测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取左室6个壁的基底段和中间段,总共12个节段,应用Triplane-TTI测量各节段收缩最大位移(D)及达位移峰的时间(Td),计算最大差值(Td-maxD)和标准差(Td-sD)。结果心肌梗死组与正常组比较,LVEF减低,12个心肌节段位移峰D值均明显减低,不同步指数Td-maxD,Td-sD显著延长(P<0.05)。LVEF与Td-maxD,Td-sD呈负相关性(r值为-0.671,-0.559,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普遍存在左室收缩功能损害及不同步运动,且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负相关性,三平面组织追踪技术为准确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及不同步运动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等容收缩期速度波(IVC)的选系列指标,探讨其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DTI技术检测30例正常人和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二尖瓣环心肌长轴等容收缩期速度波的系列指标,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上的二尖瓣环间隔壁、侧壁、前壁和下壁,测量等容收缩期正向波的峰值速度(VIVC1)、负向波的峰值速度(VIVC2),计算正负向峰值速度的差值(DIVC)及各点均值。结果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各点的VIVC1均较对照组减小(P〈0.05),VIVC2较对照组增大(P〈0.05),以前壁、间隔壁为著。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二尖瓣环各点IVC1的均值(VIVC1—M)、DIVC的均值(DIVC—M)与应用Simpson法所测左室射血分数有良好的相关性(r=0.68,P〈0.05;r=0.75,P〈0.01)。结论 DTI技术所测二尖瓣环等容收缩期的系列速度指标可作为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介入球囊堵闭冠状动脉的方法建立中国实验用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中国实验用小型猪11只,在麻醉状态下通过介入球囊堵闭前降支远端90min,然后撤出球囊形成AMI再灌注模型。通过心电图(ECG)、磁共振成像(MRI)进行活体评价,并与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对照分析。结果:8只猪模型制作成功,其余3只死于室颤,成功率72.73%。ECG显示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图形。MRI显示梗死心肌均位于心尖部、左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前部,其体积百分比为(21.6±6.1)%。TTC染色所示梗死心肌部位与MRI一致,体积百分比为(21.1±6.2)%。两者问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球囊堵闭冠状动脉的方法可成功建立AMI再灌注模型,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不同模式和血流频谱多普勒评价正常人心房收缩功能的特点及不同方法间的相关性。方法在28名健康者的心腔四腔切面房室瓣环水平和心房壁中份水平,采用TDI脉冲频谱模式和速度曲线模式分别测定心房收缩期左心房侧壁、室间隔/房间隔和右心房侧壁运动的起始时间、达峰时间和峰值速度,采用血流频谱多普勒检测二尖瓣和三尖瓣心房收缩A峰的起始时间、达峰时间和峰值速度,对比分析上述参数,并对不同方法的测量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DI两种模式均显示,在房室瓣环及心房壁中份水平,右心房侧壁收缩峰值速度均明显快于室间隔/房间隔及左心房侧壁(P值均<0.01)。血流频谱多普勒显示,二尖瓣口心房收缩A峰的起始时间、达峰时间均较三尖瓣口明显延长(P值均<0.01),A峰速度亦明显增快(P<0.01)。TDI速度曲线显示心房收缩峰值速度均明显快于心房壁中份(P值均<0.01)。TDI脉冲频谱模式房室瓣环水平的左心房侧壁和右心房侧壁心房收缩运动的峰值速度均较TDI速度曲线模式的心房壁中份对应部位明显增快(P值均<0.05),心房收缩起始时间及达峰时间明显延长(P值均<0.01)。TDI脉冲频谱模式与TDI速度曲线模式在房室瓣环水平的心房收缩起始时间、达峰时间及峰值速度均呈弱相关:二尖瓣环处,两种模式的r值分别为0.52、0.39和0.47(P值均<0.01);三尖瓣环处,两种模式的r值分别为0.37、0.47和0.63 (P值均<0.01)。二尖瓣环处,TDI脉冲频谱模式与房室瓣口血流频谱多普勒的心房收缩起始时间和达峰时间均相关(r=0.77、0.76,P值均<0.01),但收缩峰值速度不相关(P>0.05);三尖瓣环处,两种方法的r值分别为0.59和0.66(P值均<0.01)。结论TDI脉冲频谱模式和速度曲线模式均能简便、快速地评价心房收缩的时间和速度。正常人心房收缩的特点是右心房收缩早于房间隔,左心房最后;右心房收缩速度明显大于左心房,心房收缩速度由下至上呈递减趋势;TDI脉冲频谱模式所测得的心肌运动速度较速度曲线模式高。TDI脉冲频谱模式和房室瓣口血流频谱多普勒均可用于评价心房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室壁运动技术(CK)与多普勒组织成像(DTI)联合应用对心肌梗塞局部室壁运动异常(RWMA)的诊断价值。 方法:应用CK和DTI技术对67例确诊为心肌梗塞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的左室壁节段运动进行检测。CK指标为收缩期内心内膜位移(CK),DTI指标包括:收缩期波峰值(Vs),舒张早期波峰值(Ve),舒张晚期波峰值(Va)。 结果:心肌梗塞患者CK检测的室壁运动幅度及DTI检测的室壁沿长轴运动速度均减低,有梗塞节段室壁运动减低更明显,单独CK与DTI指标诊断室壁运动异常和判定梗塞节段的敏感度均较低,CK和DTI对RWMA的敏感度分别为85.07%,86.56%,CK和DTI对梗塞节段的敏感度分别为87.62%,85.33%,而CK与DTI指标相结合后,对RWMA的敏感性达99.51%,判定梗塞节段的敏感性达99.11%。 结论:CK和DTI联合应用能更准确地诊断心肌梗塞患者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判定梗塞节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氟碳微泡声学造影剂及间歇二次谐波技术 ,评价心肌声学造影 (MCE)在缺血、梗死心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建立开胸犬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 ,左前降支 (LAD)结扎 3h后 ,经静脉注射全氟显进行 MCE。于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测定正常灌注区与缺血低灌注区心肌视频密度时间 -强度曲线参数及灌注缺损心肌范围。实验结束后心脏行组织学染色 ,比较两种方法所测的左室梗死心肌占左室心肌总面积百分比。结果 :心肌造影时间 -强度曲线中 ,正常灌注区与低灌注区的峰值强度 (PI)、强度减半时间 (T1/ 2 )、曲线下面积 (AUC)参数差异有显著性(13.5± 1.9vs2 2 .5± 2 .4 ;16 .6± 0 .9vs9.7± 0 .5 ;2 31.6± 14.9vs4 0 5 .6± 12 .3,P≤ 0 .0 1)。MCE所测定的左室梗死心肌占左室心肌总面积百分比与组织学染色所测定的实际百分比呈正相关 (r=0 .89,P=0 .0 1)。结论 :经静脉注射氟碳微泡声学造影剂 ,运用间歇二次谐波 MCE可定量心肌血流灌注 ,诊断心肌缺血 ,准确测定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