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报道显示ROSC后患者存活率通常是10%~20%,而且其中大部分患者还遗留神经功能残疾。目前没有任何神经保护药物能特异的针对心脏骤停期间的细胞毒性事件。临床和实验室研究提示,在模拟心脏停搏后大脑受累的情况下,低温治疗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治疗性低温分为两种:亚低温,33℃-36℃,它可能是最简单有效的低温治疗方法;中度低温,28-32℃,研究认为该温度可致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如果持续这种低温还可导致血液凝固和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对颅脑损伤后脑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颅脑损伤后早期亚低温治疗对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的影响 ,阐明亚低温降低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可能机制。 方法 Wistar大鼠 90只 ,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 (10只 )、常温损伤组 (40只 )和亚低温治疗组 (40只 )。在镧示踪法电镜下分别观察亚低温及常温条件下颅脑损伤后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开放及其程度 ;用干 -湿重法测定常温损伤组及亚低温治疗组伤后不同时相脑组织含水量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常温损伤组伤后 3h紧密连接初步开放 ,2 4~ 4 8h紧密连接开放达高峰 ,72h紧密连接仍大量开放。亚低温治疗组紧密连接仅轻度开放 ;亚低温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较常温损伤组明显减少 ,伤后 3,2 4 ,72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 ,伤后 4 8h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亚低温有减轻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开放程度及减轻脑水肿的作用 ,亚低温减轻伤后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是降低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治疗重度弥漫性轴索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探讨亚低温对重度弥漫性轴索伤(DAI)的治疗作用及患者颅内压、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组观察了80例重度弥漫性轴索伤,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60例亚低温治疗。80例重度DAI患者分为亚低温和常温两组,所有患者均行颅内压监护5-7天。全部患者于伤后3个月行GOS评分判断预后。结果 在亚低温组,其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的死亡率为26.7%,而常温治疗组为55%(P<0.05)。结论 重度DAI后,不仅应及时诊断,而且要尽早应用亚低温治疗、尽早降温。亚低温治疗有明显降低颅内压的疗效。亚低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重度DAI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降低DAI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53例DAI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26例,均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BT)控制在32~33℃,持续1~7 d,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糖、血气、电解质.对照组27例,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3个月根据℃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早期的高ICP显著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及电解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DAI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重型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前后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重型脑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 5例经手术治疗后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 5例 )及常温对照组 (2 0例 ) ,亚低温组术后入NICU病房行亚低温治疗 ,动态观察免疫球蛋白水平 ,并与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进行比较。 6个月后进行GOS预后评估。结果 亚低温组患者GCS评分、GOS预后评估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 3天和第 6天 ,血清IgM ,IgG ,IgA和补体C3值均下降 ,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治疗后第 2周 ,亚低温组IgM ,IgG ,C3水平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疗法对重型脑损伤患者体液免疫功能有明显稳定和保护作用 ,并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3例)和常温组(32例)。亚低温组入院后1~5 h内行亚低温冬眠治疗,输液泵持续静脉点滴冬眠合剂,肛温控制在32~35℃,亚低温冬眠治疗3~7 d,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电解质、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除未行亚低温冬眠治疗外,其余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疗效。结果亚低温组比常温组脑氧耗及死残率明显降低,预后明显改善。结论亚低温冬眠疗法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维持在33~35℃,持续3~5 d.所有患者于入院6 h内,入院后第2,3,4,5,6天动态检测血清S-100B蛋白浓度.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GOS评估.结果 亚低温组和常规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亚低温能够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结论 早期应用亚低温能显著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亚低温能减轻S-100B蛋白介导的损伤性脑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共23例,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直肠温度33~35℃,持续5d;对照组20例(GCS3~8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监测两组患者外周血清TNF-α、IL-1β、IL-6、IL-8在伤后第1,2,3,4天的动态变化。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IL-8浓度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亚低温通过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减少了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及脑氧代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GCS≤ 8分 )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治疗组。亚低温组 6 5例 ,于伤后 4~ 12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术中将脑温探头置于硬膜下腔 ,将脑温控制在 32~ 35℃。亚低温治疗 4~ 7天 ,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及电解质变化、颅内压 (ICP)、血糖及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除未行亚低温治疗外 ,其余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 3个月根据GOS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与常温组比较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脑氧耗明显好转 ,伤后早期高颅压 (ICP)、高血糖情况分别显著下降 ,生命体征及电解质等无明显差异 ,无严重并发症 ,死残率明显降低 ,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安全有效 ,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亚低温在劳力型热射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快速亚低温处理在劳力型热射病(EHS)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9月-2009年8月间7所部队医院收治的28例EH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病后4h内将肛温降低到亚低温(35.0±0.5℃)的患者归入亚低温组(n=16),将肛温大于40℃超过3h的患者归入延迟降温组(n=12),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0、12、24、48、72h的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和升压药使用时间,分析亚低温在热射病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入院24h后延迟降温组CK值显著高于亚低温组(P<0.05或P<0.01),亚低温组LDH值在24~48h后开始下降,48、72h时显著低于延迟降温组(P<0.01).亚低温组与延迟降温组的病死率分别为0%和25.0%(P<0.05).亚低温组使用升压药的时间(68.5±39.7h)明显短于延迟降温组(228.7±139.7h,P<0.01).结论 迅速应用亚低温处理能有效减轻脏器损伤程度,改善热射病患者全身情况及预后,是治疗EHS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心脏骤停经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机体仍面临着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等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学问题,引起多脏器损伤。系统性的心脏骤停后管理和多学科联合的集束化治疗能改善病死率。这些措施包括密切监护与评估;早期血流动力学优化治疗以保证重要脏器灌注;积极的心血管系统监测,处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心律失常等;气道管理与呼吸支持,优化机械通气策略,控制性氧疗并避免过度通气;应用亚低温等预防脑损伤,积极控制癫痫;实施危重症管理方案等:以期提高神经学正常的出院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心脏骤停经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机体仍面临着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等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学问题,引起多脏器损伤。系统性的心脏骤停后管理和多学科联合的集束化治疗能改善病死率。这些措施包括密切监护与评估;早期血流动力学优化治疗以保证重要脏器灌注;积极的心血管系统监测,处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心律失常等;气道管理与呼吸支持,优化机械通气策略,控制性氧疗并避免过度通气;应用亚低温等预防脑损伤,积极控制癫痫;实施危重症管理方案等:以期提高神经学正常的出院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大会  吴开促  贾兴泽 《西南军医》2010,12(5):1006-1007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外伤后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5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入院后均行吸氧、脱水、利尿、手术、止血、抗炎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18%,对照组有效率59.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亚低温具有脑保护作用,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重视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心脏骤停是临床急症 ,必须积极抢救、及时处理 ,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我院从 1997年 6月~ 2 0 0 1年 5月对心肺复苏成功的昏迷患者 4 1例应用高压氧 (HBO )综合治疗 ,对意识和脑电图的恢复、心泵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对象 :心脏骤停患者 4 1例 ,男 2 6例 ,女 15例 ,年龄4 9~ 72岁 ,平均 (6 0 .5± 11.5 )岁。其中心脏骤停时间≤ 4 min2 2例 ,>4~ 15 min 19例。这些患者都同时进行心脏按压 ,心脏骤停到 HBO治疗时间为 30 m in~ 5 .5 h,平均为 (2 .8±1.6 ) h。心脏节律恢复时间 30 min~ 4 d。心脏骤停主要由…  相似文献   

15.
亚低温治疗急性高原脑水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高原脑水肿的疗效影响。方法:将GCS评分相同的12例高原脑水肿分为6例亚低温治疗组和6例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入院时即给予亚低温治疗,其他治疗两组相同,对两组患者进行15天以上的治疗观察。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原脑水肿的治疗在常规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血清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变化以及亚低温治疗对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46例sTBI患者随机分成常温治疗(normothermia-treated,NT)组和亚低温治疗(mild hypothermia-treated,HT)组,分别予以常温治疗和亚低温治疗。两组均于伤后6, 24 h、3,8 d等各时间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分析各时间点两组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与GCS的相关性。结果(1)伤后各时间点两组sTBI患者血清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间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在伤后6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亚低温治疗后各时间点HT组IL-1β和S -100β蛋白含量低于NT组(P<0.01)。(3)NT组于伤后各时间点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均与GCS呈负相关;HT组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于伤后24 h、3 d与GCS无相关性,6 h、8 d与GCS呈负相关;与NT组比较,出院时HT组预后较好。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够降低sTBI患者IL-1β与S-100β蛋白含量,改善预后,具有脑保护作用。其脑保护机制可能与亚低温能减轻血清IL-1β和S-100β蛋白介导的损伤性脑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22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经知情同意后按治疗方法分为HBO联合亚低温组(联合组,88例)、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60例)和HBO治疗组(HBO组,74例),以发病后1~11d为亚低温治疗时间,联合组与HB0组同时辅助HBO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3个月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GOS)及6个月后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分(KPS)比较.结果 亚低温组肺部感染发生率(41.7%)和肾功能损害发生率(25.0%)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显效率(64.8%)和总有效率(93.2%)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联合组GCS与GOS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或P<0.01).6个月后联合组KPS也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或P<0.01).结论 HBO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外伤,能明显降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探讨亚低温治疗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方法将 1 1 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分为亚低温组 (5 5例 )和对照组 (5 7例 )。亚低温组入院后或术后立即给予亚低温治疗 ,酌情运用冬眠合剂、肌松剂和呼吸机 ,肛温控制在 32℃~ 34℃ ,持续 2 4小时~ 5天。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观察颅内压 (ICP)、生命体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Ⅰ /Ⅴ波幅比值等的变化。结果 亚低温组经亚低温治疗后 ,ICP下降明显 ;1 1例血压下降 ,1 2例心率减慢 ,复温后 ,以上指标均恢复正常 ;亚低温治疗后 2 4小时及复温后 ,双侧BAEPⅠ /Ⅴ比值与对照组同时段相比差异显著。亚低温组死亡 1 3例 ,死亡率 2 3.6 % ;对照组死亡 2 6例 ,死亡率 4 5 .6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外伤后增高的ICP ,从而使死亡率及致残率明显下降。亚低温治疗中合理使用辅助药物 ,可以保障亚低温治疗的平稳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可引起患者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并加重脑的继发性损害.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代谢,减少脑耗氧量,减轻应激反应,有效保护脑组织.笔者选择我科2009年1月- 2011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对比研究亚低温治疗与常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患者血清皮质醇及血糖水平变化规律,探讨血清皮质醇测定的临床价值及皮质醇与血糖水平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皮质醇及血糖水平的影响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韩威  赵爱源  马红珊  张璐  陈镭 《武警医学》2009,20(9):790-793
 目的 研究亚低温结合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8例脑出血致NP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RT组)32例、亚低温结合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组(HP组)36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结合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两组患者在发病时及治疗后7 d检测血液中丙二醛(MD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血糖水平;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判断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各自的治疗后其MDA、ACTH、血糖以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7 d后RT组患者MDA、ACTH、血糖以及NIHSS评分高于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结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有效治疗N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