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某、女、48岁。患者自1987年起出现左眼下方肌肉阵发性抽搐,经针灸,理疗及中西药物治疗均不见好转。从1990年开始病情逐渐加重,面肌抽搐延及左口角及全部左侧面肌。在大连403海军医院采用茎乳突孔处面神经干封闭术治疗,造成面肌瘫痪,抽搐得到控制。但数月后随面神经功能恢复,面肌抽搐再次出现,症状无减轻。查体为左侧全部面肌阵发性快速抽搐,以眼角四角为重,各顿神经正常,各深浅及复合感觉正常,于1993年2月入院治疗。口服苯妥英钠及鲁米那一个月后面肌痉挛仍无改善,因此决定行左侧面神经做血管减压术,术中显微镜下见左面神经…  相似文献   

2.
Madelung病头颈部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Madelung病头颈部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7例经临床证实的Madelung病患者的头颈部CT表现,7例均行CT平扫,其中3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结果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头颈部区域皮下和(或)颈阔肌深面及肌肉间隙弥漫性脂肪蓄积增厚,没有包膜,边界不清,左右对称,病变较多分布于颈前舌骨上区、颈前舌骨下区、颌下、项部皮下及双侧胸锁乳突肌深面。结论 Madelung病具有特征性CT表现,CT在定性、定量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骨化性肌炎系指肌腱、韧带腱膜及骨骼肌的胶原性支持组织的异常骨化现象而言。分为两种类型,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和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其中局限性骨化性肌炎以外伤最常见,也称外伤性骨化性肌炎,外伤后,软组织内出血可能是造成骨化的原因。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又称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有时表现为家族性疾患,较少见。本人收集我科10例均为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病例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4岁,农民。因发现左侧颈部肿块10年于1997年7月11日入院。查体:左侧颈部可扪及一10cm×7cm大小块声,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软、活动度差,肿块区无明显压痛。B超示:左颈总动脉前方有一7cm×6cm×3.4cm的异常回声区,边界清楚、有包膜,壁厚0.1cm,内呈均匀点状中低回声。彩色多普勒示其内无血流信号,考虑为囊性占位性病变。在颈丛封闭麻醉下行左颈部囊肿摘除术。术中见囊肿位于颈阔肌深面、颈动脉鞘浅面、胸锁乳突肌前方,上界为腮腺浅叶及二腹肌后腹;下界为肩胛舌骨肌前腹。囊肿壁光…  相似文献   

5.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9岁,歼击机飞行员。因反流性胃炎合并反流性食道炎,服胃复安ZOrug,3农周。服至总量14Omg时,患者突发头痛,头昏,两眼向上凝视,头颈向左后痉挛扭转,面肌颤动,四角左歪,强制性张口摇舌,言语不清。但神志清醒,惊恐不安。发作呈阵发性,每次持  相似文献   

6.
骨化性肌炎是脂发生于肌肉或其他软组织内的异常骨化性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和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又可分为外伤性骨化性肌炎和非外伤性骨化性肌炎即职业病所致的骨化性肌炎。其中以外伤性骨化性肌炎较常见,为本文讨论的重点,且本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很重要的原因是骨伤后治疗和活动不当所致。部分外伤性骨化性肌炎因轻微外伤或外伤史不明显,X线表现呈肿瘤样生长,术前常难与某些骨恶性肿瘤相鉴别,故提醒注意并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阵挛,表现为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发作性、反复性不受意识支配地收缩,多数为小脑桥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处面神经根部受压产生,在除外习惯性眼肌痉挛、面部痛性抽搐、局限性运动性癫痫所存在的面部抽动后,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  相似文献   

8.
有关胺碘酮用于治疗面肌抽搐的报告尚未见到,本例情况如下:陈××,女,57岁,以冠心病、心律失常(频发早搏)之诊断收入。15年前曾有右侧面瘫治疗后继发面肌抽搐至今病史。入院给予静点;生脉注射液、口服维奥欣、丹参片、胺碘酮等治疗,从口服胺碘酮第2日始,原有面肌抽搐症状明显减轻,治疗七天后因心率减至60次/min而渐停胺碘酮,面肌抽搐症再次加重。五十年代有学者设想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与癫痫发作有类同处,即刺激都来自正常区与病变坏死区的交界处,后经动物实验证明。1958年用苯妥英纳治疗耐奎尼了及普鲁卡因酰胺的…  相似文献   

9.
肌纤维抽搐常发生于面肌,是一种具有特征性临床和电生理变化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常为不随意的,连续性的、跳动性的、细微的肌收缩;电生理主要为运动单位强直性发作,呈节律型或半节律型,每秒钟数次。近年来曾有面部肌纤维抽搐发生于G—B综合征的数例报告,而肢体肌纤维抽搐则可见于周围神经病、神经丛和肌病。本文对成年人G—B综合征发生的面部和肢体肌纤维抽搐进行了研究与报告。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 患者为男性,26岁,主因咀嚼无力7个月,乏力伴肌肉萎缩5个月入院。7个月前出现咀嚼困难,进行性加重,伴言语不清、抬头困难、双上肢乏力,右侧面颈肌萎缩。4个月前在某院新斯的明试验阴性,肌电图见右三角肌肌源性损害,右眼眼轮匝肌、鼻旁肌、斜方肌重复电刺激低频衰减。诊断为重症肌无力,予溴吡斯的明和激素治疗。2个月前只能进流食,抬头困难,双上肢不能提重物、洗头洗脸困难,易疲劳,休息后无缓解。后渐活动后气短,面肩肌明显萎缩。  相似文献   

11.
胸膜间皮瘤伴膈肌翻转造成CT误诊两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两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引起膈肌翻转误诊为腹内及胸膜联合病变的病例,通过误诊原因分析认为:如果膈肌附近病变不易判定其起源时,应想到膈肌翻转的可能性,采用矢状面重建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膈肌以及病变和膈肌的关系,如发生于左侧,还可通过胃底气钡双对比造影显示膈肌,从而判定病变的起源。  相似文献   

12.
陈玉妹  孟晓落  乔明 《人民军医》2008,51(4):214-214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环指及小指麻木1年,症状逐渐加重,左手乏力、疼痛、肌肉萎缩、精细动作受限。查体:左手爪形手,骨间肌及外展小指肌萎缩(++)、肌力2级,手指外展及内收均明显受限,外展拇短肌、尺侧腕屈肌、掌长肌、桡侧腕屈肌等肌力均正常,屈腕正常。左手环指及小指尺侧半掌面皮肤刺痛觉减退,尺神经背支支配区感觉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视觉和支撑面顺应性对人体站立平衡过程中大脑β波脑电与下肢肌肉肌电相干性(cortical-muscular coherence,CMC)的影响。方法:选取15名健康成年受试者(8男、7女,年龄22.8±1.7岁)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在软硬支撑面(2水平:软支撑面和硬支撑面)×视觉(2水平:睁眼和闭眼)×肌肉(2水平:左右胫骨前肌)共8种组合条件下,其脑电-肌电相干性的变化。实验中,每种动作组合重复做3次,每次持续30 s。结果:15人在6种组合条件下均出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CMC,13人在其余的2种组合中出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CMC。睁眼与闭眼状态相比,CMC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睁眼状态下,硬支撑面与软支撑面相比,CMC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它条件下CMC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人体静态站立平衡过程中对侧感觉运动皮质区β波脑电信号与胫骨前肌肌电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干性,同时大脑感觉运动皮质区的β波CMC受视觉和支撑平面力学特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查模拟失重对大鼠比目鱼肌肌梭钙结合蛋白D-28K样免疫反应阳性物质(CaBP-LI)的影响,探讨模拟失重所致肌梭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过氧化酶反应ABC法观察尾吊7d、14d与对照组大鼠比目鱼肌梭内肌纤维CaBP-LI的差别。结果:梭外肌纤维和神经纤维不显示CaBP-LI免疫反应性。每个肌梭都有某些梭内肌纤维上发现CaBP-LI。悬吊14d后,梭内肌纤维的CaBP免疫反应性明显降低。结论:模拟失重可致大鼠比目鱼肌肌梭的CaBP免疫反应性发生改变,可能与肌梭的退行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重度右肝外伤患者出血快,病情危重,应迅速手术争取控制出血。除了已公认的单纯缝合、清创性肝切除,肝动脉结扎和纱布填塞法外,笔者自1995年2月至2005年2月用膈肌缝合覆盖压迫法治疗重度(Ⅲ-Ⅳ级)右肝后叶膈面破裂患者13例,并进行了近远期观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三种活血类中药对蟾蜍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几种常用的活血类药物进行筛选,以寻找能兴奋肌梭,使肌梭传入放电增加的活血类药物,从而为预防和治疗失重性肌萎缩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蟾蜍缝匠肌分离制备单一肌梭标本,使用空气隔绝法记录离体单一肌梭的传入放电,比较几种活血类药物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结果川芎嗪能显著兴奋肌梭,并呈现出良好的量效依赖关系。红花与丹参注射液则均无这种作用。结论川芎嗪是已知具有扩张血管、促进微循环的药物,其对肌梭的兴奋作用,使其有可能成为缓解失重性肌萎缩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肌肉注射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是护理人员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在操作过程中,若某一环节注意不好或掌握不当,则可能发生某些并发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注射性肌挛缩症此症是肌肉注射引起的局灶性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的发生与局部反复接受肌肉注射有密切关系。肌肉注射既存在针刺创伤引起局部渗血、血肿,也存在药物的局部刺激和吸收不良。这种创伤性、化学性刺激可使局部肌膜、肌肉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肌膜增厚、肌肉纤维化及疤痕挛缩,造成局部功能障碍。局部硬结此症可发生于各个年龄组,多见于长期反复进行肌…  相似文献   

18.
卢海清 《民航医学》1997,7(2):44-44
面肌痉挛乃面神经受内外因素刺激而引起脉络瘀阻、经筋失养所致。现代医学对本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通常认为可能是老年人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或外伤等影响而挛缩,导致神经缺血、水肿而引起面肌痉挛,表现为面肌呈阵发性、不规则的抽搐,常局限于眼睑或颊部等,严重时可波及整个面部。笔采用耳穴贴压治疗老年人面肌痉挛10例,获得较好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例1,男,37岁,维吾尔族农民。因左颈部无痛性肿块3年入院。查体:左颈部包块性隆起,可触及一8×6cm椭圆形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质地柔软,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囊性感,活动度大。颈活动不受限,周围淋巴结不肿大。术中见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与肌肉组织粘连,完整摘除。病理报告:颈部原发性包虫囊肿。  相似文献   

20.
霉变甘蔗中毒合并脑出血少见,本院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9岁。食霉变甘蔗3h后,恶心、呕吐、腹疼、腹泻。12h后出现阵发性抽搐入院。抽搐发作时,头后仰,牙关紧闭,面肌颤动,四肢颤抖,肌张力增强,大小便失禁。抽搐后即进入昏迷状态,体温38℃。血尿,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