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Technique,FISH)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运用随机引物法标记第3号、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对66例疑似膀胱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并行膀胱镜活检或手术后病检,确诊是否患有膀胱肿瘤及其分期、分级,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杲:FISH技术诊断膀胱肿瘤的灵敏度为72.4%,特异性为62.5%,58例确诊的膀胱肿瘤患者中,第3、7号染色体变异率分别为67.24%(39/58)、68.96%(40/58),畸变程度与膀胱肿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性(P〈0.05),但与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尿脱落细胞学的灵敏度为13.79%(8/58),特异性100%。结论:运用FISH技术诊断膀胱肿瘤是一种无创、有效的诊断技术,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在特异性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3、7、9、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诊断国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21区带探针对140例患者尿液脱落细胞核行荧光原位杂交,并同时行经腹部超声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以膀胱镜病理检企确诊,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①肿瘤组8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全部经病理检杏确诊,其中68例FISH结果阳性,26例尿脱落细胞学阳性,71例经腹部超声诊断为膀胱癌.②非肿瘤对照组30例,其中29例FISH结果阴性,1例假阳性;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全部阴性;绛腹超声检查23例阴性,7例假阳性.FISH、尿脱落细胞学、经腹部超声的灵敏度分别为85.00%、32.50%、88.75%,特异度分别为96.67%、100.00%、76.67%.结论 使用FISH技术检测尿脱落细胞3、7、9、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并具无创性,对国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早期诊断膀胱肿瘤,提高患者的预后一直是泌尿外科医师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分子细胞遗传学快速发展,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Technique,FISH)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检验。其在膀胱肿瘤诊断中以快速、无创、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而引起广大研究者极大的兴趣。现在的研究证明,膀胱癌复发与染色体畸变及相应的基因变化有关,是由确定的分子事件促发的。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胡婷  张雪梅  刘珊玲 《西部医学》2014,(5):543-545,550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诊断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FISH技术对770例自然流产胚胎绒毛组织13、16、18、21、22、X及Y染色体数目进行检测.结果 770例标本FISH检测全部成功,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342例(44.42%).异常标本中非整倍体259例(75.73%),三倍体67例(19.59%),四倍体12例(3.51%),嵌合体4例(1.17%).检出最多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类型为16三体(29.54%),其次为X单体(15.51%),其他比例较高异常类型为22三体(14.05%)、69,XXY(9.94%)、69,XXX(9.65%)、21三体(7.32%)及13三体(4.39%).孕妇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孕妇年龄与染色体数目异常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之一,FISH技术是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有效方法,对自然流产病因诊断、再次妊娠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临床疑诊膀胱肿瘤患者的尿脱落细胞进行FISH检测、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设20例正常对照,计算FISH及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93例膀胱...  相似文献   

6.
膀胱肿瘤是常见病 ,占泌尿系肿瘤的首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好发年龄 5 5~ 75岁。我科自 1997~ 1999年共收治膀胱肿瘤病人 3 7例 ,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3 7例中男 3 0例 ,女 7例 ,年龄 5 0~ 70岁 ,平均年龄 5 5岁。临床均有不同程度的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 ,其中膀胱部分切除或粘膜下切除者 3 3例 ,膀胱全切肠道代膀胱者 4例。2 护理2 .1 心理护理 因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血尿 ,易恐惧 ,焦虑不安 ,担心愈后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要注意观察 ,及时发现 ,给予关心体贴和必要的教育 ,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说 ,给予开导 ,主动热情地为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染色体的核型异常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经随访3年以上病理证实的42例复发和24例未复发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7号和17号染色体的拷贝数.绿色和红色荧光素探针分别标记7号和17号染色体.结果 7号、17号染色体异倍体率分别为48.5%(32/66)和50.0%(33/66),两者同时异常表达25.8%(17/66).在G2/3膀胱癌中,复发肿瘤17号染色体异倍体率(64.3%)明显高于未复发肿瘤(22.2%,P<0.05),而G1膀胱癌中,复发与未复发肿瘤7号、17号染色体异倍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pTa和Pt1膀胱癌中,未发现肿瘤复发与7号和17号染色体异常有关,但Pt1膀胱癌中,复发肿瘤7号和17号染色体同时异常表达(47.8%)明显高于未复发肿瘤(12.5%,P<0.05).在14例复发后进展的膀胱癌中,7号和17号染色体异倍体率(78.6%、92.9%)显著高于未进展膀胱癌(42.9%.46.4%,P<0.05).结论 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染色体的异常有助于判断其术后复发和临床进展.基于FISH技术检测尿脱落细胞有可能成为简便、有效的膀胱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通过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FISH)检测3、7、9、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情况与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 Cell Carcinoma,BTCC)临床分期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21区带探针对46例BTCC尿脱落细胞进行M-FISH检测,得出其敏感性,并分析染色体畸变与BTCC生物学特性的相关关系.结果 ①M-FISH的灵敏度为73.90%(34/46).②M-FISH在肿瘤Ta~T1、T2~T4的阳性率分别为50.00%和84.38%,其阳性率与BTCC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P<o.05).③M-FISH在肿瘤G1、G2、G3的阳性率分别为42.86%、80.00%和100.00%,其阳性率与BTCC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性(P<0.05).④M-FISH在复发性BTCC的敏感性为83.33%(10/12).结论 使用M-FISH技术检测尿脱落细胞3、7、9、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在无创性辅助诊断BTCC,分析其浸润深度和恶性程度及对预后复发的监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套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针组合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常见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42例初诊MDS患者同时应用EGR1/D5S23,D5S721(5q31)、CSF1R/D5S23,D5S721(5q33)、D7S486/CSP7(7q31)、D7S522/CSP7(7q31),D20S108/CSP8(20q12/CSP8)以及X/Y共6组探针进行间期FISH检测,分析MDS患者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并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CC)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42例MDS患者中有23例发现有染色体异常(54.76%),其中21例为单条染色体异常,1例为2条染色体异常,1例为3条染色体的复杂异常。按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5q-9例(21.43%),+8 8例(19.05%),7q-4例(9.52%),20q-3例(7.14%),-7 2例(4.76%),未检出-5和-Y。同时进行的核型分析发现染色体异常的阳性率为45.45%(15/33例),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1,P=0.424)。在18例正常核型的患者中,间期FISH组合分别检出1例+8和1例5q-。结论成套FISH探针技术能够快速、敏感地检测MDS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可以成为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联合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FISH技术联合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100例经骨髓常规涂片及骨髓活检确诊的MDS患者的染色体异常情况,并对此10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00例MDS患者中FISH检测出48例有染色体异常,总异常检出率为48%,其中-5/5q-检出率最高,为16%,其余异常阳性检出率依次为20q-(15%),+8(12%),-7/7q-(11%),-Y(5%)。而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异常检出率仅为11%。FISH检测MDS分子遗传学异常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染色体分析(P<0.01),且两者结合可将检出率提高至49%。随访结果显示FISH结果正常的患者预后明显好于FISH结果异常的患者,其中存在-7/7q-的患者预后最差,转白血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染色体异常者。而存在20q-及+8的患者预后中等,存在-5/5q,-Y及正常核型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49%的MDS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5/5q-,20q-,+8及-7/7q-是MDS患者较常见的染色体异常,-Y 相对较少。FISH比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检查更敏感可靠,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FISH结果可作为MDS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肺癌EGFR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2004年至2006年期间本院病理科常规病理诊断中确诊为啼腺癌和BAC的病例按照2004年WHO最新肺肿瘤分类标准重新分类,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和FISH技术对总计89例肺癌进行EGFR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的检测.结果经典型肺腺癌EGF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6.52%,基因扩增率为45.45%;混合亚型肺腺癌EGF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0.51%,基因扩增率为22.58%;BAC病例中的EGFR蛋白的表达率为3.85%,扩增率为14.81%。经典型肺腺癌EGFR的蛋白表达阳性病例和基因扩增病例均明显多于BAC和混合亚型肺腺癌,(P〈0.05)。EGFR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之间存在正相关(P〈0.005):结论EGFR基因的扩增及蛋白的表达在肺腺癌病例中均高于BAC,EGFR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近期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全膀胱切除术后两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回顾分析57例膀胱癌患者,其中行回肠膀胱术35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22例,对两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回肠膀胱术组的手术出血量l000(650,1400)ml较原位回肠薪膀胱术组500(300,6001ml为多,而在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方面,回肠膀胱术组则少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分别为25d和39d,21078.74(18840.13,28140.02)元和36483.13(33496.01,45464.16)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在手术时间[(393±74与416±113)min】、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62.9%与63.6%)、围手术期死亡率(2.9%与4.6%)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都是目前较好的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二者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尿脱落细胞VEGF表达与膀胱癌的关系,探讨其作为膀胱肿瘤诊断标记物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膀胱癌患者和20例非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VEGF在非肿瘤组尿脱落细胞无表达,而在肿瘤组尿脱落细胞表达率为40%,联合常规HE染色检测可提高肿瘤检出率达86.2%。复发组膀胱癌尿脱落细胞VEGF表达率70%,明显高于初发组的30%(P<0.05)。VEGF在膀胱癌的表达率与肿瘤分期有相关性,而与肿瘤分级程度无相关性。结论:检测尿脱落细胞VEGF表达,可作为膀胱肿瘤诊断、监测复发的良好指标,可提高尿脱落细胞检测膀胱癌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Li TY  Xue YQ  Wu YF  Pan JL  Liu DD  Gong SL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9):732-735
目的 探讨7例以i(20q-)异常为特征的髓系疾病的临床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短期培养法按常规制备染色体,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以20q亚端粒探针和20q12单一序列DNA探针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FISH)检测。结果 7例患者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例。3例现尚存活,其余4例均已死亡,他们的生存期分别为6个月(例1),7个月(例2),17d(例4),28d(例5)。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7例均丢失1个正常20号染色体而代之以1或2个比20号染色体还小的中着丝粒等臂染色体,其中6例经FISH检查证实它是伴有20q12中间缺失的20q等臂染色体ider(20)(q10)del(20)(q11q13),即i(20q-)。结论 i(20q-)核型是一种新的少见的再现性染色体异常,它可能和髓系疾病及不良预后有特别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环氧化酶-2基因(COX-2)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有相关性,多态性可影响其表达水平,本文探讨COX-2的两个功能性单核甘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50例经组织学确诊的膀胱癌病例和275例相匹配的无肿瘤史的正常人群。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CP)测COX-2基因-1195G/A和-765G〉C多态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膀胱癌的关系,并分析其与分期、分级、吸烟之间的关系。结果 COX-2基因1195GG、GA和AA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频率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195AA基因型与膀胱癌发生的风险升高相关,OR值分别为(SNP-1195 GA+AA:OR=2.15,95%CI=1.25--3.70),含有A等位基因的GA+AA基因型相对于GG基因型,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吸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基因启动子区的-1195G〉A单核苷酸多态与可能膀胱癌遗传易感性相关,且可能与膀胱癌的肿瘤分化和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国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分子遗传学特性及其在CLL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组合探针(LSI D13S319、LSI p53、LSI ATM、CEP 12、LSI MYB、LSI IGHC/IGHV)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前瞻性研究106例CLL患者的的分子遗传学特征.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结果 106例患者中79例(74.5%)存在一种及以上细胞遗传学异常,35例(33.0%)同时检测出2种及以上的异常.其中del(13q14)异常最常见(45.3%),其他依次为+12(25.5%)、IgH基因重排(23.6%)、del(17p13,16.0%)、del(11q23,10.5%)和del(6q23,4.7%)异常.del(13q14)异常的发生率在年龄<60岁的患者中明显高于≥60岁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患者性别、Binet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伴有del(17p13)或del(11q22)异常组患者的生存期最短,单纯具有del(13q14)异常组的生存期最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中国人CLL的分子遗传学特性与西方国家的相似,组合探针FISH技术提高了CLL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del(13q14)异常是CLL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测膀胱癌血流及其与CD105标记的血管密度的关系,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12例膀胱癌患者,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计算阻力指数(RI),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探讨RI及MVD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意义及RI与MVD表达的关系。结果 RI与MVD值均与肿瘤的浸润程度及肿瘤的分级有关;RI与MVD值在膀胱癌中表达呈负相关。结论手术前检测RI值可以反应膀胱癌的血管形成情况,且与肿瘤的浸润及分级相关,手术前检测RI对于判断肿瘤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present the protocol and the early results of a urothelial carcinoma (UC) screening analysis performed in a risk population of coke workers. Methods Between June 2006 and October 2008, 171 male workers (mean age 43 years), employed in a Ligurian coke plant (Italiana Coke S.r.l) and exposed to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for a median period of 16 years, underwent screening for UC. Urological evaluation included medical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 routine laboratory tests, urine analysis, urinary cytology and uCyt+ assay. In the event of signs and symptoms suggestive of UC or positive urinary tests, the workers were also subjected to urinary ultrasonography and cystoscopy with biopsy of any suspicious lesions. Results Regarding the laboratory tests, 19/171 (11%) uCyt+ samples were considered inadequate and were excluded from the outcomes assessment. Overall, urine analysis, cytology and uCyt+ were positive in 18/152 (12%) subjects who showed no evidence of UC at the scheduled check-up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identified between marker positivity and occupational activity. Conclusions Our results fail to show an increased risk of UC among the coke workers evaluated. However, they will need to be confirmed in the future by a larger enrollment and a longer follow-up in order to assess the definitive risk for UC after exposure to coke.  相似文献   

19.
Zhang YH  Xie D  Luo JH  Chen W  Chen LW  Xu QC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6):2556-2559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FGF3)基因的表达与扩增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FGF3在10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30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与扩增情况,结合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全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均呈FGF3蛋白阴性反应;在89例有效检测的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有20例(22%)出现FGF3阳性表达,而且明显多见于分化程度低(G3级)、浸润中晚期(T2-4期)或瘤体直径≥3cm的肿瘤(均P〈0.05)。本组FISH检测发现,在63例有效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有10例(16%)被检测到FGF3基因扩增,而且与肿瘤的大小和临床分期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均P〈0.05)。另外,10例FGF3基因扩增的膀胱癌均呈FGF3蛋白阳性表达;而剩下的53例无FGF3扩增的肿瘤中,只有3例(6%)出现FGF3蛋白阳性反应。结论FGF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上调与该肿瘤的恶性临床病理学表型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部分肿瘤的恶性发展进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FGF3基因扩增是其编码的FGF3蛋白表达上调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Dai QS  He HC  Cai C  Chen JH  Han ZD  Qin GQ  Liang YX  Zhong WD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4):2407-2410
目的 调查吸烟与中国人膀胱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期间运用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调查432例膀胱癌患者和392例对照者(非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吸烟方式、开始吸烟年龄、戒烟时间、吸烟量、烟雾吸入深度等项目进行调查,评估所有关联因素导致膀胱痛发生的危险性及所对应的95%可信区间。结果 主动、被动吸烟者均会增加膀胱癌的危险性(P<0.05),现吸烟组的比例高于对照组(40. 7%和28. 1%),与非吸烟者相比主动吸烟的膀胱癌危险相关性增加1.89倍。吸烟数量增加与膀胱癌发生的风险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膀胱癌发生的危险性随着烟龄的延长而增加(P<0.05),但与最初开始吸烟的年龄无关(P>0. 05),而将烟雾吸入口或喉会明显增加膀胱癌的危险性(P<0.05)。结论 吸烟是中国人膀胱癌的明显致病因素,且主/被动吸烟、烟龄、吸烟的数量及烟雾吸入位置均与膀胱癌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不吸烟是预防膀胱癌发生最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