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Ezrin蛋白和CD44v6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探讨两者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zrin蛋白和CD44v6在39例口腔鳞癌和28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结果1) Ezrin蛋白和CD44v6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P<0.01或 P<0.05);2)Ezrin蛋白的表达水平随口腔鳞癌的病理分级增高而增高( P<0.01),CD44v6在口腔鳞癌各病理分级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中,Ezrin蛋白和CD44v6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或 P<0.05);4)Ezrin蛋白和CD44v6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5)Ezrin蛋白和CD44v6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Ezrin蛋白和CD44v6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Ezrin蛋白和CD44v6的表达可作为评估口腔鳞癌恶性程度及转移潜能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Ez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53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应用RT-PCR检测Ezrin mRA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 检测Ezrin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Ezrin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73.6%,显著高于其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阳性表达率20.8%(P<0.05);Ezrin蛋白的表达定位于细胞质;Ezrin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食管鳞癌的患者的性别,肿瘤的长度、位置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 Ezrin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检测Ezrin的表达可作为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一项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zr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6例胰腺癌组织及13例正常胰腺组织中Ez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Ezr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89.1%vs 53.8%,P<0.01)。胰腺癌组织中Ezrin强阳性表达率为45.7%(21/46),强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Ezrin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Ezrin强阳性表达组术后生存时间为9~36mon,中位生存时间为16 mon;Ezrin呈弱阳性及阴性表达组术后生存时间为8~50 mon,中位生存时间为24 mo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zrin在胰腺癌组织中存在过表达,且其表达与胰腺癌不良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判别胰腺癌预后的一种有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MMP-2和CyclinD1的表达水平,阐明其在口腔鳞癌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0例口腔鳞癌标本和10例正常对照组标本中MMP-2、CyclinD1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的MMP-2和CyclinD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MMP-2与CyclinD1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高~中分化患者的MMP-2阳性表达率较高(P<0.01),而低分化患者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P<0.01);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MMP-2与CyclinD1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的患者(P<0.05或0.0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MMP-2和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MMP-2和CyclinD1的表达呈负相关(rs=-0.56,P<0.05)。结论 MMP-2和CyclinD1联合检测可作为OSCC早期诊断的指标,为尽早抑制口腔鳞癌侵袭、转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Ezrin和CD44-v6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检测Ezrin和CD44-v6蛋白在60例肺鳞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zrin和 CD44-v6在肺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显著性(Hc=35.447、65.103,P<0.01);Ezrin和CD44-v6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32.646,P<0.01),且均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Hc=11.013~35.447,P<0.01),TNM分期越晚、分化越低、有淋巴结转移者,Ezrin和CD44-v6表达的强度越强、阳性率越高.结论 Ezrin与肺鳞癌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D44-v6相关;Ezrin基因蛋白检测可能作为肺鳞癌进展程度及其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蛋白Ezrin在胃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Ezrin蛋白在385例胃癌包括淋巴结未转移的胃癌(n=114)、淋巴结转移的胃癌(n=271)及40例距肿瘤7厘米的正常胃组织中的Ezrin蛋白的表达情况。所有病人均经外科手术治疗,病理诊断明确,术前未经放、化疗。结果:Ezrin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为64.9%(211+39/385),而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2/40);胃癌淋巴结未转移者为16.6%(57+7/114),淋巴结转移者为48.3%(154+32/271)。Ezrin蛋白在淋巴结转移性胃癌中的表达高于非转移性胃癌(P<0.05);与胃癌仅侵犯至肌层者相比,胃癌侵犯至浆膜及浆膜外者Ezrin蛋白呈高表达(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Ezrin蛋白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并与胃癌的浸润及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NF-kappaB/p50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7例口腔鳞癌(包括39例不伴、28例伴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28例淋巴结转移灶及23例口腔粘膜白斑、12例癌旁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NF-kappaB/p50的表达情况.结果:67例口腔鳞癌组织中21例有NF-kappaB/p50的异常表达;而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无表达,口腔粘膜白斑中仅有少量表达.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相比,NF-kappaB/p50的表达明显增高(16/28∶5/39);而其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进一步增高(23/28).NF-kappaB/p50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pTNM分期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NF-kappaB/p50在口腔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异常高表达,提示:NF-kappaB/p50很可能是口腔粘膜上皮癌变及恶性进展进程中一重要的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ta-1与Ez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2例BTCC组织和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ta-1及Ezrin的表达,分析两者与BTCC的分级、分期、侵袭转移及复发间的关系及Mta-1表达与Ezrin的相关性。结果 82例BTCC组织中Mta-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χ2=11.39,P0.01),Ezr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χ2=5.62,P0.05);随着BTCC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Mta-1的阳性表达率增高,肿瘤复发、肿瘤转移组的Mta-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无复发组和无转移组(P0.01);Ezrin蛋白与BTCC临床分期、复发、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82例膀胱癌标本中Mta-1与Ezr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853,P0.05)。结论 Mta-1及Ezrin可以作为BTCC预测转移和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两者的表达增高在BT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和水通道蛋白3(AQP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65例皮肤SCC(患者中男36例,女29例;高分化24例,中分化23例,低分化18例;有颈淋巴结转移9例;均无合并症且未经治疗)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Ezrin和AQP3的表达情况。结果:SCC组织中Ezrin、AQP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53/65)和86.2%(56/65),2者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5.0%(1/20),SCC组织中Ezrin和AQP3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χ2分别为38.669,45.598,P均<0.001)。Ezrin的表达与SCC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阳性表达率越高(P=0.024);且与淋巴结转移无关(χ2校正=0.022,P=0.881)。AQP3蛋白的表达与SCC的分化程度有关,随SCC分化程度的增高而升高(P=0.012);与淋巴结转移无关(χ2校正<0.001,P>0.999)。SCC组织中Ezrin和AQP3的表达呈正关联(rP=0.446,P<0.001)。结论:Ezrin和AQP3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皮肤S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并与其恶性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与口腔鳞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口腔鳞癌组织中HHV-6 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口腔鳞癌和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HHV-6 m RNA的表达率分别为83.3%和13.9%(P<0.05);其蛋白在口腔鳞癌和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6.1%和0(P<0.05),由此表明,HHV-6 m RNA及其蛋白在口腔鳞癌和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差异。结论:HHV-6感染与口腔鳞癌疾病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Ezrin和c-Me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胃癌、25例胃腺瘤、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zrin和c-Met的表达水平,分析Ezrin和c-Met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Ezrin和c-Met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腺瘤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Ezrin和c-Met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两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03,P<0.001)。结论 Ezrin和c-Met与胃癌的发生、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Ezrin和c-Met的表达水平可能为胃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TWIST基因在宫颈癌组织和宫颈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在宫颈癌诊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56例宫颈癌组织和35例宫颈正常组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WIST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TWIS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TWIST 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高危型HPV病毒载量相关性?结果: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TWIST mRNA表达高于宫颈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Western blot在蛋白质水平上证实了这一点(P < 0.01)?宫颈癌组织中TWIST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22),但与年龄?FIGO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均>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TWIST mRNA表达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P < 0.05)?而TWIST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与高危型HPV病毒载量无相关性(r = 0.205,P > 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TWIST的表达上调,且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相关,TWIST的表达可能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4,PDK4)在结肠癌组织及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本院收治的172例结肠癌患者术后组织标本及86例癌旁肠黏膜组织中PDK4蛋白的表达,对结果及临床病理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K4在172例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率显著高于86例癌旁肠黏膜组织(57.0% vs 26.7%,P<0.01),PDK4蛋白表达高低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预后等密切相关(P<0.05),且PDK4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1).在临床分期低的结肠癌患者中,PDK高表达者预后较差(P<0.01);而在临床分期高的结肠癌患者中,PDK表达高低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K4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肠黏膜组织,其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实验对比口腔鳞癌(OSCC)和口腔正常黏膜中乙酰肝素酶(Hp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actor,bF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从而了解OSCC中Hpa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为OSCC的研究及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正常人口腔黏膜组织10例,经手术切除及活检的OSCC标本4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Hpa、bFGF的表达,用CD31抗体进行血管内皮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分析Hpa、bFGF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其相互关系及二者与MVD和OSCC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在OSCC组织中Hpa、bFGF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5例(72.92%)、38例(79.17%),均显著高于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P<0.05);(2)Hpa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 0.05), bFGF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3)Hpa、bFGF阳性表达的OSCC组织中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Hpa和bFGF的表达显著相关(P<0.001),且两者的表达都与MVD呈显著相关(P均<0.001).结论:Hpa与bFGF在OSCC中同时表达,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OSCC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促进作用,Hpa可作为反映OSCC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癌旁组织及OSCC组织中CD44的表达强度,为确定CD44作为OSCC基因治疗的参考指标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OSCC患者OSCC组织、20例OSCC患者OSCC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中CD44的表达强度。结果:CD44在O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其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及OSCC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 (P<0.05); CD44表达率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增高;CD44在有淋巴结转移的OSCC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在临床分期为晚期的OSCC组织中表达高于早期(P<0.05);CD44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无明显关联。结论:CD44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OSCC癌旁组织和OSCC组织中表达强度不同,提示CD44的高表达可作为判定OSCC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Galectin-3和E-cadheri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Galectin-3和E-cadheri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60例胃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Galectin-3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选择60例正常胃黏膜检测Galectin-3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作为对照。结果胃癌组织Galectin-3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分化程度越高、浸润程度越浅、淋巴结无转移的胃癌组织E-cadherin蛋白阳性率越高(P〈0.01)。浸润程度越深、淋巴结有转移的胃癌组织Galectin-3的阳性表达率越高(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Galectin-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而Galectin-3表达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Ezrin蛋白与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以3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ESCC组织标本中Ezrin蛋白与E-cadherin的表达.结果:ESCC组织中Ezrin蛋白与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8.95%和59.21%;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异常表达率分别为26.67%和6.67%,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zrin蛋白异常表达在ESCC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P<0.01),E-cadherin异常表达在ESCC组织的浸润深度、ESCC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Ezrin蛋白与E-cadherin在ESCC中的异常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E-cadherin异常表达组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E-cadherin正常表达患者(P<0.05).两者同时异常表达的40例中淋巴结转移高达70%,而两者同时正常表达的11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zrin蛋白与E-cadherin在ESCC组织中均异常表达,且呈正相关.联合检测Ezrin蛋白和E-cadherin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ESCC的浸润、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影响颊黏膜鳞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颊黏膜鳞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和Cox模型分析颊黏膜鳞癌50例,确定TNM分期、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微血管数、核分裂数等指标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1)随着肿瘤的增大、区域淋巴结的转移、临床分期的增大、分化程度的变差,颊黏膜鳞癌出现术后复发转移者明显增加。(2)随着肿瘤的增大、临床分期的增大、分化程度的变差,颊黏膜鳞癌易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3)复发转移分析中,临床分期进入回归方程;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分析中,肿瘤浸润深度和年龄2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4)经Cox模型分析,证实复发转移是影响颊黏膜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5)复发转移组颊黏膜鳞癌的浸润深度为5.90mm,明显高于未复发转移者的4.82mm(t=2.369,P<0.05)。(6)N0期与N+期颊黏膜鳞癌的肿瘤浸润深度分别为4.24mm和6.36mm(t=5.778,P<0.01)。结论颊黏膜鳞癌的预后与TNM分类、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等因素有关。临床分期与复发转移有关;浸润深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颊黏膜鳞癌生存率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组织蛋白酶D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口腔鳞癌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D(CD)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类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OSCC组织与20例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的CD与MMP-9水平. 结果 CD和MMP-9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6%和77.6%,显著高于癌旁正常口腔黏膜(P<0.01).两者均与OSCC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浸润越深,其表达越强(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MMP-9表达还与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分化程度越低,其表达越强(P<0.05).OSCC组织中CD和MMP-9表达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结论 CD和MMP-9的阳性表达与OSCC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