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法医学病理切片DNA的基因型,探讨病理切片的组织类型、保存时间与尸源年龄对STR分型的影响.方法 运用16位点Loci-STRs复合荧光标记STR-PCR技术,采用7阶重复拉丁方实验设计,取14例尸检7个年龄段的新鲜组织样本,制作脑、心、肝、肾、脾、肺、肠等7类组织病理切片,将切片随机分组保存7d、14d、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从石蜡包埋组织中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microRNA表达的可靠性和敏感性。方法:选取2005年至2010年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友谊医院收集的97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食管癌组织样本,提取组织总RNA,RT-PCR逆转录为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croRNA表达。结果:97例食管癌组织样本中,RNA提取成功90例,7例失败,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成功检测了83例microRNA表达,7例检测不准确。RNA提取成功率明显高于失败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的定量准确例数高于定量不准确例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方法是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microRNA表达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脂血、黄疸、溶血及常温储存3d和4℃保存7d对乙肝病毒D N A(H B V D N A)荧光定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阳性标本进行即时检测、室温保存3d检测、4℃保存7d后检测及高脂血和非脂血、黄疸和非黄疸、溶血血清和未溶血血清同时作HBV DNA荧光定量PCR.结果 溶血与未溶血血清标本、黄疸和非黄疸、脂血和非脂血血清标本HBVDNA含量都在同一数量级.血清标本在室温下短期贮存(3d)、4~12保存7d内分别与即时检测HBV DNA含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血、黄疸、溶血、血清标本不同储存温度及时间对HBV DNA定量结果测定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新疆阿勒泰山林区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致病之病理特征。方法 :采用从当地林区媒介分离到的螺旋体接种于 2 0天的实验小白鼠腹腔和皮下 ,于接种后 3 0天、60天、90天、12 0天分别处死实验小鼠 ,取肝、肾、肺、脑脏器做病理切片 ,光镜下观察。结果 :对照鼠 10张 (只 ) ,其肝、肾、肺脑组织切片均未见有异常。光镜下 10张 (只 )实验鼠肝、肾、肺、脑组织有异常 ,且其肝组织切片示肝组织炎症损害 ,汇管区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肾组织切片示以肾皮质的慢性炎症损害为主 ;肺组织切片示肺组织以间质性肺炎改变 ;脑组织切片示脑组织脑膜充血反应 ,神经细胞退变 ,胶质细胞增生 ,淋巴细胞浸润 ,结节形成。结论 :小白鼠感染伯氏疏螺体后可致多脏器损害 ,临床上对于上述症状体征的病畜、病人在病因的鉴别上须注意莱姆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多瘤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裸鼹鼠中多瘤病毒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方法比较NCBI中小鼠多瘤病毒(Genbank:NC_001515)的核酸序列,选择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多瘤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验证。人工感染9只1日龄KM乳鼠,21 d后采集心、肝、脾、肺、肾、脑、胸腺、盲肠内容物和血液等组织脏器,用建立的荧光PCR方法进行检测,验证方法在应用中的有效性,最后用该方法检测62份裸鼹鼠的盲肠内容物样本。结果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好,在以多瘤病毒为模板时出现明显的荧光信号,以猴空泡病毒、小鼠K病毒、小鼠微小病毒和大鼠细小病毒H-1株为模板时无荧光信号出现;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0 copies/μL;人工感染小鼠的心、肝、脾、肺、肾和盲肠内容物中均检测到多瘤病毒核酸,其中肺组织中含量最高,脑、胸腺和血液中未检出;62份裸鼹鼠的盲肠内容物样本经检测多瘤病毒为阴性。结论建立的多瘤病毒荧光定量PCR方法可有效检测动物组织中的多瘤病毒,对裸鼹鼠自然感染多瘤病毒的调查为实验用裸鼹鼠微生物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所致急性肺损伤对大鼠肺组织中核内激素受体(Nr1d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机械通气肺损伤中可能
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大鼠分成4个时间点(1:00AM,7:00AM,1:00 PM,7:00 PM),每个时间点随机分成3组(FB组、LV组、HV
组),通气3 h 后,提取肺组织RNA,应用大鼠全基因组芯片和荧光定量实时PCR检测机械通气对Nr1d1 表达的影响。结果
基因芯片结果显示HV组Nr1d1表达下调,荧光定量实时PCR结果与芯片结果吻合;余弦分析Nr1d1基因在FB组具有节律性
(P<0.05),余未见明显节律性。结论Nr1d1表达随潮气量的增大而节律消失;Nr1d1表达下降与机械通气所致急性肺损伤密切
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来检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浆循环DNA水平。方法:分别收集健康人和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血浆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血浆循环DNA。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血浆循环DNA的CT值为25.22±1.26,明显低于健康人30.66±1.52,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循环DNA可以成为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基质溶解素(MMP-7)的表达与肾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肾癌组织及其正常肾脏组织中MMP-7的表达, PCR产物的定量方法采用比较Ct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MMP-7平均模板量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肾脏组织的表达(P<0.01),且MMP-7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水平(P<0.01)。MMP-7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肾组织的表达水平(P<0.01);肾癌MMP-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肾包膜侵袭、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MMP-7基因及蛋白的高表达与肾癌分化、浸润及淋巴转移有关,有望成为评判肾癌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新的有效指标。 [关键词] 肾肿瘤 MMP-7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遗留在签字笔上的汗潜指印DNA分型的可行性及其保存时间对分型的影响。方法:119支签字笔按照使用后保存时间分为7组,17名志愿者分别使用7支签字笔,每天20min,为期1个月,分别保存1d、3d、5d、7d、14d、21d和28d,运用Chelex-100法提取签字笔上遗留汗潜指印中的DNA,应用荧光标记PCR-STR技术进行DNA分型。同时采集上述17名志愿者口腔拭子进行DNA分型对照。分析签字笔作为检材进行DNA分型的可行性,及保存时间对DNA分型的影响。结果:以基因座检出个数为指标,签字笔上汗潜指印和口腔拭子随保存时间变化进行DNA分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后签字笔保存1d、3d、5d、7d、14d、21d和28d后进行DNA分型检出的基因座个数与对应的口腔拭子DNA分型检出的基因座个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签字笔使用后保存1d进行DNA分型,可明确判读12个以上基因座的占11.8%。结论:签字笔上汗潜指印可作为一种法庭生物检材进行DNA分型,但其保存时间会影响DNA分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Cy5标记寡脱氧核苷酸(ODN)MT01在大鼠体内重要脏器组织中的分布,初步探讨其分布的规律性。方法:选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大鼠牙龈黏膜局部注射Cy5标记的MT01,对照组大鼠牙龈黏膜局部注射未经标记的MT01;于注射后15 min、1 h、4 h、8 h、16 h、1 d、2 d、3 d、4 d和5 d分别取大鼠肺、肝、脾、肾、心和脑组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大鼠重要脏器组织中MT01的荧光分布,以荧光阳性细胞率表示各脏器组织内MT01进入各组织细胞量。结果:对照组大鼠重要脏器组织中未观察到荧光阳性细胞;实验组大鼠除心、脑组织外,肺、肝、脾和肾组织细胞中均可观察到荧光阳性细胞;肾组织中荧光阳性细胞呈片状分布,荧光主要集中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中;肝、脾和肾组织的荧光阳性细胞率呈规律性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注射后4、3和4 d时,肺组织的荧光阳性细胞率未见明显规律性。结论:MT01经大鼠牙龈局部注射后可进入肺、肝、脾和肾组织,主要集中在肾脏组织中,且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干扰素-?1b(IFN-?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后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血清HBV DNA载量的变化.方法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6个月行肝穿活检术,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ICAM-1的表达及血清中HBV DNA的载量变化.结果 干扰素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与中度患者肝组织ICAM-1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肝组织ICAM-1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肝组织ICAM-1染色强度( )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载量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而肝组织ICAM-1染色强度( )与染色强度( 、 )的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载量变化有差异(P<0.05,P<0.01).结论 IFN-?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肝组织表达ICAM.1有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ICAM-1增强表达有利于IFN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在年龄、性别和民族方面的内在关联,比较不同HBV基因类型患者的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HBV-DNA载量及肝功能改变。方法:荧光定量PCR仪检测94例行肝活检的CHB患者的HBV-DNA,以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本组94例CHB患者B基因型占74.5%,C基因型占25.5%。HBV基因类型与年龄、性别无关;C基因型中壮族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基因型;C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B基因型患者(P<0.05)。CHB患者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与B、C基因型相关,C基因型在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重组所占的比例高于B基因型(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与肝功能指标相关(P<0.05),但与HBV-DNA水平无关。结论:本组CHB患者HBV基因类型呈B、C 2型,人群分布以B型为主,C型次之,未见其他类型或混合型;汉族患者以B基因型为主,壮族则以C型为主;相对于B基因型,C型患者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重,容易出现严重的肝损害和肝癌等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TaqMan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to detect Vibrio vulnificus based on the hemolysin gene (vvhA) coding cytolysin. Methods Primers and probes in the conserved region of the vvhA gene sequence were designed for the TaqMan real-time PCR to detect 100 bp amplicon from V. vulnificus DNA. Recombinant plasmid pMD19-vvhA100 was constructed and used as a positive control during the detection. Minimal amplification cycles (Ct value) and fluorescence intensity enhancement (ARn value) were used as observing indexes to optimize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of TaqMan real-time PCR. The TaqMan assay for the detection of Vbirio vulnificus was evaluated in pure culture, mice tissue which artificially contaminated Vibrio vulnificus and clinical samples. Results The established TaqMan real-time PCR showed positive results only for Vibrio vulnificus DNA and pMD19-vvhA100. The standard curve was plotted and the minimum level of the vvhA target from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DNA was 103 copies with a Ct value of 37.94±0.19, as the equivalent of 0.01 ng purified genomic DNA of Vibrio vulnificus. The results detected by TaqMan PCR were positive for the 16 clinical samples and all the specimens of peripheral blood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of mice which were infected with Vibrio vulnificus. Conclusion TaqMan real-time PCR is a rapid, effective, and quantitative tool to detect Vibro vulnificus, and can be used in clinical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septicemia and wound infection caused by Vibrio vulnificus.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探讨HIV-1是否能够侵染及整合在多种组织细胞的DNA中。②方法采用套式PCR对来自艾滋病病人的肺、脑、肾、肌肉及口腔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IV-1前病毒pol基因的检测,并根据外侧引物PCR和套式引物PCR敏感性对原始模板数量进行半定量检测。③结果采用套式引物PCR可以在艾滋病病人的肺、脑、肾、肌肉及口腔脱落细胞DNA标本中检出HIV-1前病毒pol基因,而采用外侧引物PCR仅在肺、脑细胞DNA标本中检出了该基因。④结论HIV-1可以侵染机体的多种组织器官并发生整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西藏小型猪的IGF-1基因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GAPDH基因为内参照,检测了IGF-1基因在西藏小型猪不同组织和不同生长阶段间的表达变化。结果 (1)IGF-1基因表达的时序性研究表明在0、0.25、0.5、1、2岁时肌肉组织的表达量最低,在0、0.25、0.5岁时皮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0.1、2、3岁时肝组织的表达量最高。(2)IGF-1基因在在7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0.25岁时其在表达丰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皮肤、肺、肝、肾、脾、心脏和肌肉。且在皮肤中的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织(P<0.01)。同时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达中,IGF-1基因0.25岁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均达到峰值。结论 西藏小型猪的IGF-1基因的表达呈现出明显的时空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原发性肝癌(HC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肿瘤血管形成和抵抗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集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与HCC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survivin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不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survivin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有关联(P<0.05),与肿瘤大小、包膜、甲胎蛋白(AFP)水平及HCC病理分期均无关联(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肝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癌旁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survivin基因只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无表达,其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但在癌旁组织中检测不到其基因的表达,survivin蛋白可能是通过旁分泌作用从肝癌病变处进入癌旁组织细胞中发挥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大鼠肝移植后脾脏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大鼠肝移植后脾脏功能的变化. 方法:制备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硬化大鼠模型,采用"二袖套法"进行肝移植.观察肝移植前后大鼠外周血细胞数、脾指数、门静脉压力以及脾脏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移植前后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肝移植前,肝硬化大鼠外周血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1);脾脏病理切片示白髓面积缩小(P<0.01),脾小梁面积扩大(P<0.01);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1).肝移植后,随着时间不断延长,大鼠外周血细胞数均明显回升(P<0.01);脾脏病理切片示白髓面积扩大(P<0.01);脾小梁面积有所缩小(P<0.05);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比值也有所升高(P<0.01). 结论:肝硬化大鼠肝移植后脾功能亢进明显缓解,脾脏免疫功能异常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血浆游离DNA含量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8例健康人的血浆,提取血浆游离DNA,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DNA浓度。结果 健康人血浆游离DNA水平中位数为73.70(53.49~85.03)ng/ml,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游离DNA水平为179.43(160.94~401.34)ng/m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游离DNA含量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及病理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与有无转移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浆游离DNA是一种潜在有价值的生物学标志物,可作为临床上诊断肺癌、预测疾病进展、快速评估治疗疗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开心散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开心散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开心散治疗,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对肾组织LDH用显微镜-计算机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测定血清和肾组织SOD、MDA、NO含量。结果:肾缺血1h灌注15min后,肾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肾小管LDH活性增加;血清和肾组织SOD、NO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结论:开心散具有减轻脂质量过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这可能是开心散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