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频凸阵探头对小儿肠重复畸形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凸阵探头对28例小儿肠重复畸形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声像图特点.结果 28例小儿肠重复畸形中,小肠重复21例,结肠重复7例.其中肠外囊肿型18例,肠壁内囊肿型6例,管型重复畸形4例.临床以肠梗阻为主要症状的10例,腹部包块8例,反复肠套叠发作4例,血便4例,消化道穿孔至弥漫性腹膜炎2例.结论 应用高频凸阵探头对患有肠重复畸形的小儿进行检查,图像清晰,解剖层次分明,对本类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并发症、伴发畸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频凸阵探头对儿童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凸阵探头对78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并于术前行X-线检查.结果 78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直肠盲端距肛穴皮肤>20 mm(高位畸形)者30例,15~20 mm(中间位畸形)者13例,<15 mm(低位畸形)者35例.高频凸阵探头判定失误2例,X-线检查判定失误9例,直肠盲端与肛穴皮肤间距的超声测量与外科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在本类疾病的临床分型中,高频凸阵探头检查明显优于X-线.结论 应用高频凸阵探头对患有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儿童进行检查,图像清晰,解剖层次分明,对本类疾病的临床分型有极为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频凸阵小探头对急性阑尾炎的检查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凸阵小探头对急性阑尾炎的显示效果。方法 对89例拟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用高频线阵和高频凸阵腔内探头作超声检查,比较分析二者的显示效果。结果手术证实63例为急性阑尾炎。高频线阵和高频凸阵小探头对急性阑尾炎的检出率分别是50/63(79.3%)和58/63(92.6%)。结论高频凸阵小探头有利于急性阑尾炎的检出,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内凸阵探头在颈内动脉(ICA)疾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3例(146支)ICA进行高频线阵探头和腔内凸阵探头对比检查,观察ICA显示长度、彩色血流及血流频谱形态,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其中18例DSA检查ICA狭窄者(单侧),还测量PSVICA/PSVCCA比值,比较两种方法评估狭窄程度的准确率。结果:146支ICA高频线阵探头检测其显示长度为(2.05±0.35)cm,PSV为(89.8±20.9)cm/s;腔内凸阵探头检测显示长度为(4.41±0.32)cm,PSV值为(116.8±35.1)cm/s,两组测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1支ICA高频线阵探头检测困难者,腔内凸阵探头均获得满意二维、彩色血流及频谱图。腔内凸阵探头检出31支ICA走行迂曲呈“V”或“S”等形态,而高频线阵探头仅检出19支异常血管形态。在18例DSA检查ICA狭窄为70%~99%者,高频线阵探头评估狭窄程度的准确率为72.2%,而腔内凸阵探头的准确率为94.4%。结论:腔内凸阵探头能显著增大ICA显示长度,对ICA中远段疾病的检测具有较大价值,可作为高频线阵探头检查困难者的有效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5.
两种频率探头联合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普通凸阵探头与高频线阵探头联合应用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临床疑似阑尾炎者进行腹部扫查,利用3.5MHz凸阵探头和7.5MHz及10MHz高频探头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186例急性阑尾炎中,高频线阵探头对急性阑尾炎、大网膜移位及阑尾粪石的检出率分别为92.47%、79.61%和87.18%,明显高于普通凸阵探头的78.49%、53.40%和64.10%。两者联合应用后对阑尾炎、大网膜移位和阑尾粪石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检出率分别为97.85%、91.26%和91.72%。结论 普通凸阵探头与高频线阵探头联合应用对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对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估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108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判断狭窄的部位及程度,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相对比.结果 108例患者经DSA确诊存在颅外段颈动脉轻中度狭窄62例,共81条血管(颈总动脉33条,颈内动脉43条,颈外动脉5条);重度狭窄39例,共51条血管(颈内动脉46条,颈总动脉5条);完全闭塞7例,共7条血管(均为颈内动脉).CEUS明显改善了对血管内膜面和中膜一外膜界面的显像.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常规超声和CEUS对轻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判断符合率分别为76.5%和91.4%(P<0.05)、60.8%和94.1%(P<0.001)、28.6%和100%(P<0.05).CEUS和DSA对狭窄率计算值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0.975,P<0.001).结论 CEUS能够较为准确、无创地评估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优于常规超声,且与DSA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B-Flow)探讨肥胖症患者与正常体质量者之间颈动脉硬化病变发生的差异.方法:对50例肥胖症(BMI≥28 kg/㎡)患者与50例正常体质量者应用B-Flow技术进行颈动脉检查,记录斑块数量、位置、大小、表面形态、内部结构及内部回声,观察颈动脉血流充盈情况,并测量颈动脉狭窄率,比较肥胖组与正常体质量者组之间颈动脉斑块情况及狭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肥胖组颈动脉的软斑、混合斑等不稳定性斑块检出率及颈动脉重度狭窄(≥70%)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体质量者组.结论:应用B-Flow技术能更有效地评价宽块稳定性,更准确地诊断颈动脉的狭窄率,对肥胖症患者颈动脉硬化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型血流成像(B—flow)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及在内膜切除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方法对32例接受颈动脉血管造影(DSA)的病例进行彩色能量多普勒(PDI)和B—flow技术超声检查,并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DSA结果显示54条颈动脉可见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轻度20条,中度11条,重度18条,闭塞5条)。以阴性和阳性为判断点时,B—flow技术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1%、100%、98.4%,PD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1%、90.9%、96.9%;以重度狭窄为判断点时,B-flow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为95.7%、97.6%、96.9%,PDI分另4为95.2%、95.0%、95.3%。 结论B—flow技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性较高,它是一种更具先进性的无创检查方法。B—flow和PDI结合使用能够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及术后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频线阵探头(HFLP)与低频凸阵探头(LFCP)在椎动脉检查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分别使用HFLP与LFCP对152例住院患者,共计304支椎动脉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探头下椎动脉在颈段(V1)和椎段(V2)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并将二者检查有问题的血管即阳性结果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阳...  相似文献   

10.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硬化是引发脑梗塞的主要病因之一,对颈动脉病变的检测有助于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应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不仅能够清晰地显示颈动脉内膜、斑块,而且能测定其血流动力学参数。本组资料对41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测,并与年龄相当的正常颈动脉测值对照,以探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血流改变及两者的关系情况。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分析动脉硬化性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病变的危险因素、狭窄程度、斑块特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将1 603例首诊患者,分非狭窄组(A组:狭窄<50%)与狭窄组(B组:狭窄>50%或闭塞)对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结果及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卒中的发病与CAS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AS>50% 者占17.3%(277/1 603例).高龄、男性、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与CAS的形成显著相关(r=0.024、0.777、0.827、0.762、0.750).B组患者卒中发生率为37.5%(103/277),明显高于A组21.6%(287/1 326),P<0.001.B组中CAS 51%~69%的患者中风发生率30.4%(38/125);CAS≥70%或闭塞者中风发生率为42.8%(65/152例).斑块的发生率为64.3%(1 032/1 603),其中中风及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不规则、不均质回声斑块的比率高于非中风患者,P<0.001.结论:CAS与高龄、男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显著相关;随狭窄程度的增加卒中的危险性升高;且不均质回声斑块的形成与卒中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对 14 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介入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 2例DSA检查均能获得明确的诊断 ,主要狭窄段位于颈总动脉 14例 ,颈内动脉 12 8例。狭窄段长度 8~ 6 5mm ,平均 14 .5± 2 .5mm。 3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拟行腔内介入治疗者 ,37例成功地置入了血管内支架 ,1例患者因严重狭窄与扭曲 ,导丝无法通过而改行外科手术治疗。即刻DSA显示狭窄程度由术前的 78.7% (6 4 %~ 10 0 % )下降到约 32 .4 %(0~ 5 8% )。 2例患者在支架置入过程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平均 6个月的随访中 ,无一例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或脑梗死。结论 :腔内介入治疗是颈动脉狭窄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和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颈动脉再狭窄的价值。方法: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53例患者共62支血管颈动脉狭窄,回顾分析患者CAS或CEA术前和术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超声指标包括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狭窄处血管内径、ICA和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以及ICA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结果:经治疗后,52支血管无明显再狭窄(狭窄率50%),病变血管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宽(P0.01),PSVICA明显降低(P0.01);10支血管出现≥50%的再狭窄,术后血管内径和PSVICA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出现≥50%再狭窄血管的PSVICA、EDVICA及PSVICA/PSVCCA较无明显狭窄血管明显增高(P0.01)。以PSVICA/PSVCCA≥2作为诊断标准,其预测术后再狭窄≥5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和98.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有效地评价CAS和CEA术后颈动脉再狭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对14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介入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2例DSA检查均能获得明确的诊断,主要狭窄段位于颈总动脉14例,颈内动脉128例。狭窄段长度8-65mm.平均14.5±2.5mm。3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拟行腔内介入治疗者,37例成功地置入了血管内支架,1例患者因严重狭窄与扭曲,导丝无法通过而改行外科手术治疗。即刻DSA显示狭窄程度由术前的78.7%(64%-100%)下降到约32.4%(0%-58%)。2例患者在支架置入过程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平均6个月的随访中,无1例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或脑梗死。结论:腔内介入治疗是颈动脉狭窄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超声对颈部动脉狭窄评价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超声在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3例临床怀疑颈部动脉狭窄的住院患者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结果 以DSA作为标准对照,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颈部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91.7%。对轻、中度狭窄诊断的灵敏度为54.5%,特异度为91%。对重度狭窄诊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5.7%。 结论 超声在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B型血流图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B型血流图(B-flow)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用B-flow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CDF1),能量多普勒(PD1)三种显示模式对108例怀疑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对比性研究。22例患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B-flow技术可更清晰显示血管腔边缘,具有更高帧频、分辨力和全景显示功能。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比较,B-flow技术与其相关性明显高于CDFI,PDI。和B-flow相比较,对于中-重度狭窄患者,CDF1和PDI易高估血管的狭窄程度,而轻度狭窄血管又有低估血管狭窄程度的趋势。结论B-Flow能更有效地观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探查血流狭窄的程度在评价血管狭窄更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制三维超声重建系统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上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三维超声重建系统在人体血管重建中的准确性、可行性。方法 对 15例颈动脉狭窄病人进行三维重建 ,测定狭窄程度及狭窄比 ,再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并将两种方法测得的狭窄比作相关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所测狭窄比经统计学处理证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种方法测值呈高度正相关 (r =0 .977)。结论 自行研制的三维超声重建系统用于人体可行 ,测值准确 ;可以动态观察动脉硬化斑块的进程及转归 ;为内外科室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搭桥术前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管超声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前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拟行CABG的住院患者共104例,年龄(68.9±6.09)岁,于CABG前1周之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对颈动脉超声提示重度狭窄和/或闭塞的患者进行颈动脉造影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进行干预治疗.结果 颈动脉重度狭窄和/或闭塞患者超声和造影检查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2,P<0.001).对颈动脉超声和造影均显示重度狭窄和/或闭塞的10例患者在CABG前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这些患者在CABG围术期无1例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血管超声技术可准确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其结果与颈动脉造影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依据颈动脉超声及造影结果,对严重狭窄和/或闭塞的颈动脉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CABG围术期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各级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分析56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并与210例健康成人对照.结果高血压各级患者颈动脉IMT均比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增加,高血压病各级之间颈动脉IMT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高血压分级增加颈动脉IMT亦逐渐增厚.结论血压增高是引起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测对于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