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相关文件精神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医院于2010年底组织实施江阴市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方案,创新预防保健服务模式,突出中医药特色服务内涵,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是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对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系的构建做了深入阐述,以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框架为目标,坚持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以个体健康为中心,与多家“治未病”试点单位进行交流,尽可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中医药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7月9日讯:为加强中医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天津市日前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鼓励民营资本兴办中医医疗保健机构,鼓励退休中医师到“国医堂”执业,同时,引入中医药到养老机构,推动医疗机构提供中医体质辨识、亚健康调理、季节养生和预防保健等服务,满足市民多元需求。  相似文献   

4.
《双足与保健》2013,(2):46-47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基本标准(试用稿)》(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1]145号)等文件要求,为规范全国养生保健服务市场,加快推进我国养生保健从业人员相关资质今后从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应资质证书。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精神,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要求,中山市卫计局联合中山市中医院于2013年初组织实施中山市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工程,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理论指导,通过搭建中医药特色的预防保健体系,实现区域性分级管理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模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医古文知识》2009,(3):14-14
国务院目前下发《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丈件内容主要包括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积极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民族医药发展、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和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保障措施等10部分。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中药》2012,(10):22-22
近日,国务院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在基本原则中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并在七项重点工作中,"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单列一节。这一节说,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开展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与研究。积极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大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加强中  相似文献   

8.
杨柳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1):1845-1845
《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11月5日讯: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制定《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鼓励社会力量发展中医类别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专科医院,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纲要要求,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以积极、科学、合理、高效为原则,做好中医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不断完善中医医疗机构、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机构和其他中医药服务提供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探讨了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其次探讨了在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优势;最后提出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发挥中医药调治亚健康优势,积极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必须以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为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0.
胡彬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10):1132-1132
2013年10月9日讯: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试用稿)》,指导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开展,推进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该指南为我国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发展中的首次尝试,将在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地区中试用。《指南》分为区域中医预防保健工作政策措施、服务提供平台建设、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主要内容与方法、区域中医健康文化传播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胡彬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0):1666-1666
2014年10月13日,北京市政府发布《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要发展中医药医疗养生保健服务,大力发展各类中医药医疗、养生、保健服务机构,推广科学有效的中医药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意见》提出大力支持社会办医、积极发展健康保险、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加快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刚要(2016-2030年)》指出:"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实现集团化发展或连锁化经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年一号文件《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是运用中医药(民族医药)理念、方法和技术,开展的保养身心、预防疾病、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活动,包括非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提供的相关服务"。国务院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大健康、中医药和  相似文献   

13.
向往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5):F0004-F0004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开幕,浦东新区“中医中药世博行”系列活动暨“中医预防保健工程”正式启动。旨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宣传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完善中医服务体系及推进中医预防保健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4.
2013年9月4日讯:为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7年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经过六年的试点,形成了“治未病”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据了解,“由点到面”开展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将成为下阶段工作重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加强对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向百姓提供特色突出、管理规范、形式多样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湖北省襄阳市中医院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让群众直接感受中医药的特色和魅力。一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服务流程和运行机制,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评估、咨询和指导等区域化服务格局;二是发挥医院中医药人才与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6月6日讯:山东省人民政府日前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意见明确,推进医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保健、康复方面的优势,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发展中医药老年保健康复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为了总结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所积累的好的经验和创新做法,并从中提炼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的实践经验。文章阐述了通过《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的编写过程到中医健康档案及信息化、社区卫生诊断(含中医专题项目)、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中医医疗、中医康复、社区慢性病中医药服务、中医健康教育、孕产妇中医药保健、中医家庭服务、中医药适官技术推广及应用、中医药科室布局、中医药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与中医医院建立协作关系、社区中医药服务评价和《指南》应用说明及参考资料,从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执业医师行为,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欧阳波 《中医药导报》2006,12(10):12-12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近日发布,勾勒出了今后5年的中医药发展蓝图。规划提出的“十一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目标为:一是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二是中医药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针灸》2008,28(6)
为在四川汶川“5·12”地震后的疫情预防和疾病治疗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指导有关人员正确应用中医药方法,我局组织有关中医药专家,制定了《关于在震区灾后疾病防治中应用中医药方法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根据工作实际,参照指导意见积极做好有关疾病的防治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灾区人民群众和抗震救灾人员。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8月7日讯:近日,辽宁省省长陈求发主持召开辽宁省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社会办医,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等工作。会议通过《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医疗、特色康复、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等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