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颗粒性打压植骨在股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颗粒性打压植骨技术在股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20髋合并股骨缺损患者行全髋翻修术,术中对股骨缺损采用颗粒性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钛网和结构性植骨,使用骨水泥解剖型假体进行股骨翻修,术后对其中14例(19髋)进行髋关节X线检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X线检查显示17髋股骨缺损植骨处愈合,无明显骨吸收以及假体下沉,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4.18分,术后提高到86.6分,Harris评分优良率89.5%。结论:颗粒性打压植骨是治疗严重股骨缺损的一项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翻修中股骨远端骨质缺损应用同种异体骨板的方法。方法分析自2008-2012年中15例髋关节翻修患者应用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AAOS分型:Ⅱ型8例,Ⅲ型7例。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及x线分析。结果15例患者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分,提高至76分,X线片示所有患者异体骨与宿主骨融合良好,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下沉、松动、感染。结论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在髋关节翻修中股骨缺损中的使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髋臼周围骨量储备或缺损的处理经验及选取生物型大直径多固定孔臼杯应用。方法选取辽宁本溪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5月-2012年4月期间髋关节翻修术中存在不同程度髋臼骨缺损共32例(34髋),骨缺损类型为Paprosky Ⅱ、Ⅲ型。我们采用大直径多孔臼杯结合植骨修复骨缺损,恢复髋臼旋转中心。结果平均随访3.2(2.5~3.67)年,Harris评分18髋〉90分,13髋为80~89分,2髋为70~79分,1髋〈70分,优良率达88.6%。结论大直径多孔臼杯结合植骨处理髋关节翻修术中严重髋臼骨缺损,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微孔涂层非骨水泥髋关节假体和骨水泥固定假体,对失败的髋关节假体翻修的近期效果。方法采用微孔涂层非骨水泥髋关节假体和骨水泥固定假体,行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9例,并通过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8例翻修术后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5年;7例髋关节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翻修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分,术后随访平均为85分。结论髋关节翻修中采用微孔涂层非骨水泥髋关节假体和骨水泥固定假体,自体或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达到了修复骨缺损和固定假体的目的,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螺旋臼合并特异性植骨术治疗髋臼翻修术中骨缺损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使用螺旋臼合并特异性植骨术治疗髋臼翻修术中骨缺损的病例。结果随访1~7年,平均5.3年。21例髋关节疼痛均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翻修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9分,翻修术后平均为83分。暂未出现术后假体松动而需要再次翻修病例。结论采用螺旋臼合并特异性植骨术治疗髋臼翻修术中骨缺损效果明确,取得了良好的短期和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颗粒骨、结构骨植骨技术进行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颗粒骨或/和结构骨植骨技术对16例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进行了翻修,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及X线片观察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1.7分提高到术后82.6分,术后优良率为达87.5%;9例患者无假体松动及下沉;余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股骨假体下沉,下沉的高度低于0.5~1 cm:所有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的症状,无需再次翻修术.结论 进行有效骨缺损修复,成功地重建股骨近端的骨结构是人工髋关节股骨侧骨假体翻修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髋臼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严重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严重骨缺损患者行髋臼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7.5a,根据临床症状及X线进行评估。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未见感染、假体四周骨折等并发症,X线显示髋臼骨床与植入骨完全愈合,髋臼钛板与植入骨、假体之间无完全性透亮带,无骨溶解和髋臼内衬位移病例。Harris评分75~93分,平均(85.46±8.26)分;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髋臼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可有效修复髋臼骨缺损,为假体提供坚强的初始固定,具有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的作用,且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张铭华  李波 《重庆医学》2008,37(19):2175-2176
目的 介绍螺旋臼联合植骨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骨缺损的修复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以来,21例在翻修术中存在髋臼骨缺损患者,按AAOS分:型8例,Ⅱ型13例;Ⅰ型采用螺旋臼联合颗粒-植骨,Ⅱ型采用螺旋臼联合结构性压碎屑性植骨;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及X线评估.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8~6月,平均22.8个月,未出现假体失败而需要再次翻修病例,植骨组织未见明显骨吸收.Harti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翻修术前平均28分,术后均84分.结论 采用螺旋臼联合植骨修复翻修术中Ⅰ、Ⅱ型髋白骨缺损,与骨床接触更紧密,减少植骨界面间微动现象,同时可阻断乙烯臼与髋臼骨质接触,减少骨溶解.该方法可有效修复Ⅰ、Ⅱ型髋臼骨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含抗生素骨水泥假体(PROSTALAC)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6例髋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病例采用PROSTALAC方法,进行二期翻修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16例髋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有14例于治疗后接受二期全髋或全膝关节翻修术,经平均46月的随访,感染无复发,成功率达87.5%.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达82.9分,膝关节评分平均达90.5分.结论在PROSTALAC基础上进行的二期全髋和全膝关节翻修手术能成功地治疗人工关节术后感染,并且保持术后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含抗生素骨水泥假体在人工关节术后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回顾分析含抗生素骨水泥假体(PROSTALAC)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16例髋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病例采用PROSTALAC方法,进行二期翻修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16例髋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有14例于治疗后接受二期全髋或全膝关节翻修术,经平均46月的随访,感染无复发,成功率达87.5%。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达82.9分,膝关节评分平均达90.5分。结论 在PROSTALAC基础上进行的二期全髋和全膝关节翻修手术能成功地治疗人工关节术后感染,并且保持术后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