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比较/刘宜生等//中华传染病杂志,1994,12(2):177本文应用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104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36例,男、女各18例,平均年龄14.7岁,阿苯达唑14mg/kg,每日2次口服3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目前我国华支睾吸虫病药物治疗现状,推动全国华支睾吸虫病药物治疗规范化和驱虫工作的开展。方法 从2016年上报的全国各地重点蠕虫病防治工作报表中,选取有华支睾吸虫病报告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上述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抽取20个开展华支睾吸虫病治疗的县(区、市)。收集省级和县级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个体治疗方案和华支睾吸虫病群体性化疗方案,比较各地方案差异。结果 省级水平上,3个省有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个体治疗推荐方案,但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无群体性化疗方案。县级水平上,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个体治疗中,13个采用吡喹酮,7个采用阿苯达唑。从12个县(区、市)获取明确的吡喹酮治疗方案,按感染者体重60 kg换算,治疗总剂量为3.6~18.0 g,服药时间1~6 d,服药次数3~18次;从4个县(区、市)获取明确的阿苯达唑治疗方案,按感染者体重60 kg换算,治疗总剂量为0.8~8.4 g,服药时间2~7 d,服药次数2~14次。县级水平上,只有1个县开展了群体性化疗(具体为选择性化疗)。结论 目前,我国缺乏华支睾吸虫病群体性化疗方案。虽然多地开展了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个体治疗,但治疗方案差异较大,在药物种类、剂量、服用次数和时长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制定我国华支睾吸虫病群体性化疗策略指南,在国家层面推动华支睾吸虫个体感染者药物治疗方案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适合大规模应用的防治华支睾吸虫、钩虫、蛔虫和鞭虫等肠道蠕虫病的新方法,1992年3月至1993年12月,我们试制了含量为1%阿苯达唑药盐,并观察了该药盐的驱虫效果。阿苯达唑剂量为5g,30d为1疗程,华支睾吸虫虫卵阴转率为91.1%(41/45);阿苯达唑2.5g,15d为1疗程,钩虫、蛔虫和鞭虫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6.7%(29/30)、100%(78/78)和98.0%(49/50);其副反应率为7.7%(11/142);其副反应为腹痛、腹泻、头晕等,反应轻微,未经处理而自愈;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及肝区超声波检查治后均无异常改变。在华支睾吸虫及其他肠道蠕虫病流行区,经1年2次普服驱虫药盐,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由防治前的11.1%降至2.6%,防治效果比较显著。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由37.7%、66.9%和20.6%降至18.8%、34.8%和6.0%。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阿苯达唑联合黄芪对华支睾吸虫感染大鼠肝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2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未治疗组、阿苯达唑组和阿苯达唑+黄芪组.每组8只.未治疗组、阿苯达唑组和阿苯达唑+黄芪组大鼠给华支睾吸虫囊蚴50个/只灌胃,对照组大鼠给生理盐水灌胃:阿苯达唑组大鼠在感染后10周每日每只给阿苯达唑50 mg/kg灌胃,连续5 d;阿苯达唑+黄芪组大鼠在给阿苯达唑的同时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800 mg/kg,连续30 d.于感染后14周采集血样,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PCⅢP)水平.结果 大鼠血清ALT和LN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1.40、11.82,P<0.01).血清ALT和LN水平,未治疗组[(85.50±9.65)U/L、(64.20±4.18)μg/L]、阿苯达唑组[(65.29±7.78)U/L、(58.23±2.55)μg/L]较对照组[(47.88±4.88)U/L、(51.20±4.12)μg/L]明显升高(P<0.05);阿苯达唑组和阿苯达唑+黄芪组[(50.25±9.29)U/L、(53.68±5.63)μg/L]较未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阿苯达唑+黄芪组下降较阿苯达唑组更明显(P<0.05).大鼠血清TBIL、PⅢNP和H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是15.309、21.418、19.759,P<0.01).血清TBIL、PⅢNP、HA水平,未治疗组(2.400 μmol/L、46.220 μg/L、310.885 μg/L)、阿苯达唑组(1.200 μmol/L、36.540 μg/,L、178.010 μg/L)较对照组(0.700 μmol/L、26.085 μg/L、81.935 μg/L)明显升高(P<0.05).大鼠血清TBIL水平,阿苯达唑+黄芪组(0.750 μmol/L)较未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大鼠血清PⅢNP和HA水平,阿苯达唑组和阿苯达唑+黄芪组(30.470 μg/L、100.240 μg/L)较未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与阿苯达唑组比较,阿苯达唑+黄芪组大鼠血清TBIL、pⅢNP和HA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大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肝功能异常,经阿苯达唑联合黄芪治疗后肝功能得到改善,肝纤维化减轻,阿苯达唑联合黄芪治疗效果好于单独应用阿苯达唑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山社区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评价阿苯达唑治疗的效果,为制定华支睾吸虫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个华支睾吸虫病防控综合示范区收集社区居民大便,采用改良加藤氏涂片法检查华支睾吸虫卵。对检查阳性者给予阿苯达唑片口服治疗, 2次/d,2片/次(0.2 g/片),连服4 d;16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治疗后3周收取第二份粪便进行复查。结果 共调查532人,感染96人,感染率为18.05%。男性、女性感染率分别为28.63%(69/241)和9.28%(27/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34.99,P < 0.01);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3.84,P < 0.01)。96例感染者中参与治疗94例,参与复查86例。79例转阴,转阴率为91.86%。未转阴的7例中,5例存在不规律服药情况。参与治疗病人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山市2个社区的居民,尤其是男性和高年龄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阿苯达唑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下一步应加强普查普治,降低居民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1990年5~6月,我们在广西横县峦城镇应用阿苯达唑治疗华支睾吸虫感染者8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治疗对象为广西峦城镇中小学教师、机关干部及街道居民用乙醚蚁醛法粪检华支睾吸虫卵阳性者(同时记录其他蠕虫卵)。(二)药物和服用方法阿苯达唑(albendazole)为天津中美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规格为200mg/  相似文献   

7.
报告1例肝片形吸虫患者采用三氯苯达唑、吡喹酮和阿苯达唑的治疗情况,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对人肝片形吸虫病治疗无效,而三氯苯达唑能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吡喹酮以及苯并咪唑类药物对重组的华支睾吸虫乳酸脱氢酶(CsLDH)酶促功能的影响,探讨其药物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吡喹酮、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和甲苯咪唑加入CsLDH所催化的丙酮酸还原成乳酸(正反应)以及乳酸氧化成丙酮酸(逆反应)的标准反应体系当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NADH在A340处吸光度,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试验数据。结果相比于对照组,9mmol/L的吡喹酮对正、逆反应的抑制均可达到94%(P<0.01);0.2 mmol/L的阿苯达唑对正、逆反应的抑制分别为84%(P<0.01)和79%(P<0.01),0.06 mmol/L的芬苯达唑对正、逆反应的抑制分别为92%(P<0.01)和86%(P<0.01),0.1 mmol/L的甲苯咪唑对正、逆反应分别为98%(P<0.01)和87%(P<0.01)。结论吡喹酮、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和甲苯咪唑可能以CsLDH为作用靶点杀伤华支睾吸虫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吡喹酮、三苯双脒、左旋咪唑、蒿甲醚、青蒿琥酯、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体外对华支睾吸虫成虫的作用。方法 70只大鼠于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50~100个/只)5~7周后解剖,从胆总管内采集华支睾吸虫成虫,亨氏盐平衡溶液培养。取24孔培养板,每孔放置华支睾吸虫3~4条,加入不同浓度的上述药物,于药物处理后1、4、24、48和72 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成虫的活动和形态变化。结果吡喹酮可迅速减弱华支睾吸虫的活动,使口吸盘丧失吸附皿壁能力,虫体蜷缩、皮层出现空泡。吡喹酮对华支睾吸虫的最低致死浓度为0.1μg/ml。三苯双脒0.5、1和10μg/ml组虫体接触药物后迅速麻痹伸直呈松弛状。三苯双脒对华支睾吸虫的最低致死浓度为0.05μg/ml。左旋咪唑10和20μg/ml组华支睾吸虫的活动经药物作用后逐渐减弱,虫体松弛,但48h后,大部分虫体和口吸盘明显恢复活动。左旋咪唑的浓度高达50μg/ml时,虫体立即伸直麻痹,其表现与三苯双脒组相仿。蒿甲醚和青蒿琥酯10μg/ml和50μg/ml组虫体和口吸盘的活动减弱,虫体收缩,继则松弛,体表出现空泡,培养72 h后两组均有半数以上虫体死亡。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10μg/ml和5...  相似文献   

10.
反复查治防治华支睾吸虫病及肠道线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五华县榕树村进行华支睾吸虫病和肠道线虫病防治试点研究。1990年防治前华支睾吸虫感染率29.4%,经用吡喹酮对感染者进行治疗。每年复查复治1次,1991年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下降至13.9%,1992年下降至8.7%,与1990年相比下降了70.4%钩虫或鞭虫感染者经用阿苯达唑治疗,单纯蛔虫感染者用噻嘧啶治疗,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1992年比1990年分别下降70.0%、37.1%和12.2%。说  相似文献   

11.
阿苯达唑药化糖果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疗效观察广东省三水市预防保健中心(528100)邹惠宁,彭业恒,蔡文安,陆世祺广东省寄生虫病防冶研究所指导者欧作炎华支睾吸虫病是广东省三水市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人群平均感染率为38%。为了寻找一种大规模治疗的方法,研制...  相似文献   

12.
吡喹酮合并阿苯达唑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吡喹酮180mg/kg、阿苯达唑90mg/kg及吡喹酮90mg/kg合并阿苯达唑45mg/kg,3d分服,每日3次,分别治疗华支睾吸虫病患者66例、62例和74例,治后1个月粪检虫卵阴转率依次为98.5%(65/66),61.3%(38/62)和87.8%(65/74);未转阴者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9.7%,65.0%和97.3%。吡喹酮合并阿苯达唑治疗组的疗效虽稍逊于吡喹酮治疗组,但其对轻、中度感染者的疗效仍较满意,且药物副反应少而轻,对合并感染钩虫、蛔虫和鞭虫等肠道线虫的患者亦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复方阿苯达唑驱除肠道线虫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复方阿苯达唑(每片含阿苯达唑67mg和噻嘧啶83.3mg基质)的驱虫效果。方法:对成人钩虫感染者1864例、蛔虫感染者1568例和鞭虫感染者1785例及儿童蛲虫感染者373例,随机分组,比较服用单剂复方阿苯达唑3片或2片与单剂阿苯达唑400mg或噻嘧啶30mg(含基质10mg)/kg的驱虫效果和副作用。结果:成人复方阿苯达唑3片和2片的虫卵阴转率,钩虫分别为65.0%和52.7%(P<0.01),蛔虫均为100%,鞭虫分别为26.5%和19.2%(P<0.01)。3片的驱钩虫效果显著优于阿苯达唑和噻嘧啶组(P均<0.01)。2片的驱钩虫效果亦优于噻嘧啶(P<0.01),与阿苯达唑无显著性差异,但驱鞭虫效果低于阿苯达唑。2-6岁儿童服复方阿苯达唑1.5片的,蛲虫卵阴转率为100%,显著优于噻嘧啶(P<0.01)。复方阿苯达唑的驱虫作用快速,副作用轻,对血象、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无显著影响。结论:复方阿苯达唑具有阿苯达唑和噻嘧啶两药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联合西咪替丁(CMD)治疗继发性感染细粒棘球蚴,并比较单纯或联合用药的优劣。经囊减重率、药物浓度监测、病理及超微结构指标观察,结果表明:(1)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包虫病的效果优于单纯阿苯达唑,尤其联合西米替丁效果更佳(囊减重率95.74%);(2)脂质体包封阿苯达唑具有靶器官作用,可提高肝药浓度(1.5 ̄2倍),使囊组织及囊液有较高浓度有效成分直接发挥抗包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五华县榕树村进行华支睾吸虫病和肠道线虫病防治试点研究。1990年防治前华支睾吸虫感染率29.4%,经用吡喹酮对感染者进行治疗,每年复查复治1次,1991年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下降至13.9%,1992年下降至8.7%,与1990年相比下降了70.4%。钩虫或鞭虫感染者经用阿苯达唑治疗,单纯蛔虫感染者用噻嘧啶治疗,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1992年比1990年分别下降70.0%、37.1%和12.2%。说明在目前情况下,对华支睾吸虫病及钩虫病,采取反复查治仍不失为一项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3种药物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通过比较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探讨氧苯达唑抗包虫病的作用。方法 将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分别配成高、中、低浓度加入RPMI1640培养基中,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观察其每天的死亡率,直到对照组的头节全部死亡为止。结果 将相同条件下3种药物作用原头节的死亡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阿苯达唑、氧苯达唑高、中、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阿苯达唑脂质体仅在高浓度时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均有显著的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氧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与阿苯达唑相当,可认为是一种新型抗包虫药;阿苯达唑脂质体剂型并未显示出特殊的体外抗原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阿苯达唑脂质体(LiposomalAlbendazole,L-ABZ)联合西咪替丁(Cimetidine,CMD)治疗继发性感染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granulosus,E.g.),并比较单纯或联合用药的优劣。经囊减重率、药物浓度监测、病理及超微结构指标观察,结果表明:(1)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包虫病的效果优于单纯阿苯达唑,尤其联合西米替丁效果更佳(囊减重率95.74%);(2)脂质体包封阿苯达唑具有靶器官作用,可提高肝药浓度(1.5~2倍),使囊组织及囊液有较高浓度有效成分直接发挥抗包虫的作用;(3)西咪替丁可改变阿苯达唑代谢过程,提高药物浓度在小鼠体内分布,具有明显的抗包虫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在寄生虫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在寄生虫病治疗中的应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040)潘孝彰吡喹酮和阿苯达唑是目前寄生虫病治疗中的常用药,均为广谱药物。吡喹酮(praziquantel)为杂环吡嗪异嗪啉衍生物,我国1975年研制成功,1978年开始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19.
阿苯达唑对实验大鼠体内华支睾吸虫体壁和肠管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该药对虫体皮层和肠绒毛,在给药1h即出现皮层突起肿胀、粘连和肠绒毛肿胀,其内的点线模糊不清。给药24h损害已相当严重,皮层突起出现坏死、崩溃,部分肠绒毛溶解、坏死。而且皮层和肠管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同步的。可以认为阿苯达唑是通过对皮层和肠管的双重损害,进而影响其生理机能,使虫体死亡的。  相似文献   

20.
超声随访检查对肝泡型包虫病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57例肝泡球蚴病患者阿苯达唑治疗1年后的超声检查结果,评价阿苯达唑治疗效果。方法 对血清学检查(ELISA)阳性和经B型超声检查确诊的57例肝泡球蚴病患者给予阿苯达唑治疗1年后同法复查,根据疗后B超声像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57例患者使用阿苯达唑治疗1年后B超检查9例钙化痊愈,35例部分钙化好转,8例退化稳定,5例扩大恶化。结论 阿苯达唑治疗泡球蚴病有效,B型超声检查可用于阿苯达唑等药物治疗后的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