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比较研究不同镇静、镇痛方法用于呼吸重症监护室( RICU) 抢救性气管插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110 例需抢救性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5 组: ①对照组: 插管前不给予任何镇静、镇痛药物; ②芬太尼组: 插管前给予芬太尼2 μg/kg, 继以芬太尼2 μg·kg- 1·h- 1维持; ③盐酸右美托咪定+ 芬太尼组: 插管前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1 μg/kg + 芬太尼2 μg/kg, 继以盐酸右美托咪定0. 5 μg·kg- 1·h- 1 +芬太尼2 μg·kg- 1·h- 1维持; ④咪唑安定+ 芬太尼组: 插管前给予咪唑安定0. 05 mg/kg + 芬太尼2 μg/kg, 继以咪唑安定0. 05 mg·kg- 1·h- 1 + 芬太尼2 μg·kg- 1 ·h- 1维持; ⑤ 丙泊酚+ 芬太尼组: 插管前给予丙泊酚1 mg/kg + 芬太尼2 μg/kg, 继以丙泊酚0. 4 mg·kg- 1·h- 1 + 芬太尼2 μg·kg- 1·h- 1维持。根据以上分组处理后行气管插管, 观察并记录5组患者插管前后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和呼吸频率( RR) , 氧合指数( PaO2 /FiO2 ) 指标, 以及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Riker 镇静和躁动评分, 严重心率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频发室性早搏、心室纤颤、心跳骤停) 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丙泊酚+ 芬太尼组及咪唑安定+ 芬太尼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5. 4% 和90. 9% , 高于盐酸右美托咪定+ 芬太尼组( 86. 4% , P 〈0. 05) , 但前3 组均高于芬太尼组( 45. 4% ) 和对照组( 31. 8% , P 〈0. 05) 。插管5 min 后5 组患者的PaO2 /FiO2 指标均高于插管前, 丙泊酚+ 芬太尼组、咪唑安定+ 芬太尼组及盐酸右美托咪定+ 芬太尼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5) ,但3 组均高于对照组及芬太尼组( P 〈0. 05) 。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 盐酸右美托咪定+ 芬太尼组( 0% ) 、咪唑安定+ 芬太尼组( 9. 0% ) 和丙泊酚+ 芬太尼组( 9. 0% ) 低于对照组( 13. 6% ) 及芬太尼组( 18. 2% , P 〈0. 05) 。插管时及插管后2 min 的MAP, 丙泊酚+ 芬太尼组、咪唑安定+ 芬太尼组低于盐酸右美托咪定+ 芬太尼组、芬太尼组及对照组( P 〈0. 05) 。插管时患者的Riker 镇静和躁动评分≤4 分者所占比例别为丙泊酚+ 芬太尼组90. 9% , 咪唑安定+ 芬太尼组86. 4% , 高于盐酸右美托咪定+芬太尼组( 68. 2% , P 〈 0. 05) , 但均高于对照组( 18. 2%) 及芬太尼组( 22. 7% , P 〈 0. 05) 。结论 小剂量的丙泊酚+ 芬太尼和咪唑安定+ 芬太尼及盐酸右美托咪定+ 芬太尼均可用于ICU抢救性气管插管, 可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盐酸右美托咪定+ 芬太尼在产生镇静作用的同时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影响更小, 减少心肌耗氧, 是抢救性气管插管时理想的镇静镇痛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咪唑安定序贯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50 例ICU 机械通气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C 3组,每组50 例。A 组:咪唑安定+ 盐酸右美托咪定疗程序贯镇静,B 组:咪唑安定+ 盐酸右美托咪定每日序贯镇静,C 组单纯咪唑安定镇静,3 组均配合舒芬太尼基础镇痛,以Riker 镇静和躁动评分系统(SAS)指导镇静深度,以危重症疼痛观察工具(CPOT)监测镇痛效果,比较3 组恢复性指标差异及舒芬太尼用量,观察3 组镇静、唤醒过程中不良事件 (低血压、心动过缓、谵妄)发生率及临床转归(ICU 死亡、院内死亡)。结果3 组机械通气时间与每日唤醒时间呈A0.05),但A、B 两组均低于C 组;3 组镇静、唤醒过程低血压、心动过缓、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低血压、谵妄发生率稍高于A、B 组,B 组谵妄稍高于A组;3组ICU 死亡及院内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咪唑安定序贯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ICU 机械通气患者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ICU 总花费,缩短每日唤醒时间,并可降低镇痛药用量,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中疗程序贯镇静方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40例,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8μg/kg(给药时间〉10min)及0.4μg/(kg·h)的维持量。B组以同等方法泵人生理盐水。术中采用多功能脑电监测仪(BIS),了解麻醉深度。观察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苏醒期各个时点A组心率、血压增高的程度均低于B组(P〈0.05)。躁动例数A组较B组少(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使全麻开胸手术患者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躁动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凭静脉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ASAI~Ⅱ级择期行全凭静脉麻醉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试验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微量泵泵注,10min左右泵注完毕,对照组泵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所有患者均以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连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对两组患者苏醒情况以及躁动和遗忘评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苏醒期躁动以及遗忘评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情况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的围麻醉期采用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患者躁动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组(F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SF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组(RF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于插管前予丙泊酚1mg/kg静注,F组给予芬太尼1μg/kg ,SF组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 ,RF组给予瑞芬太尼1μg/kg静注后,同时右美托咪定1μg/kg持续泵入10min ,达满意镇静深度后(BIS<60),迅速在喉镜直视下置入加强型气管导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F组给予芬太尼0.05μg/(kg · min),SF组给予舒芬太尼0.005μg/(kg · min),RF组给予瑞芬太尼0.05μg/(kg · min),三组均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 · h)持续泵入维持镇静镇痛。分别记录患者插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镇静镇痛起效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 Ramsay评分、停药后拔管时间及镇静镇痛期间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结果:RF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插管后较基础值未明显上升,且于各对应的时间点明显低于F组和SF组(P<0.05);SF组及RF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RF组镇痛起效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与停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和SF组(P<0.05);且其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效果更好,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神经外科全麻术患者对术后躁动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组,手术结束前10 min,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生理盐水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泵注。记录两组患者唤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对两组患者拔管后躁动发生情况、躁动程度、镇痛和镇静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术后唤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麻醉拔管期躁动程度(0级、1级)和躁动发生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Ramsay镇静评分拔管后5 min、30 min均高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拔管后5、30、60和120 min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减少神经外科全麻术后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改善术后疼痛镇静效果,且不延长唤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在脑室钻孔引流术麻醉中的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脑室内出血需急诊行神经外科脑室钻孔引流术的病人54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A组(右美托咪定+芬太尼组),首剂量右美托咪定1μg/kg静脉注射,术中维持0.3~0.5μg/kg/h微量泵持续泵入,枸橼酸芬太尼首剂量2μg/kg ,术中维持0.3~0.5μg/kg/h微量泵持续泵入。 B组(咪唑安定+芬太尼组)首剂量咪唑安定0.05 mg/kg静脉注射,术中维持0.05~0.1 mg/kg/h,枸橼酸芬太尼首剂量2μg/kg,术中维持0.3~0.5μg/kg/h微量泵持续泵入。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麻醉后两组MAP、HR均下降,A组低于B组P<0.05,钻孔时A组MAP无明显升高,P>0.05,而B组血压升高明显。 A组术中SpO2均大于95%,B组术中SpO2小于95%大于90%有5例,其中小于90%有1例。镇静评分A组高于B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麻醉应用在脑室钻孔引流术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长期镇静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该院收住的需要机械通气5 d以上、无确切疼痛的成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咪唑安定镇静为咪唑安定组,予咪唑安定0.06 mg/kg,注药时间60 s;维持剂量为0.1 mg/(kg·h)持续泵入;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为右美托咪定组,予盐酸右美托咪定1 μg/kg静脉泵注10 min.维持剂量为0.2 μg/(kg·h)持续泵入.比较两组的镇静效果.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停药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咪唑安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苏醒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咪唑安定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机械通气患者中长期镇静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连枷胸并肺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连枷胸并肺损伤需要行机械通气的患者3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18例和咪达唑仑组18例。右关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ug/(kg·h)经静脉泵注射20min,维持剂量0.2ug-0.7ug/(kg.h)持,咪达唑仑组:负荷量(0.01-0.3)mg/kg咪达唑仑进行镇静诱导,维持量(0.03-0.3)mg/(kg.h)。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芬太尼用量、脱机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等。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在机械通气6、24h的心率减慢(P值均〈0.05),而在48h的心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右关托咪定组的芬太尼使用量显著减少(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缩短(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连枷胸并肺损伤患者镇静安全、有效,能减少降压药物及芬太尼的用量,并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减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行全麻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麻醉诱导用药及术中处理相同,其中观察组围麻醉期应用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记录不同时点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及手术结束后首次自主呼吸出现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苏醒期躁动评级、遗忘程度评级。结果两组吸痰时、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率、遗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EA发生,且对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其苏醒快且生命体征稳定,为较理想的麻醉复合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乳癌插管全麻苏醒期拔管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选取2012年7月~2013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右美托咪定(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15 min,A组将右美托咪定0.5 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 ml,缓慢静推60s推完.B组只用10 ml生理盐水,拔管后,面罩吸纯氧5 min,观察拔管期的血压、心率、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和有无躁动.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痰时、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恢复、唤醒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并且A组躁动患者例数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乳癌插管全麻苏醒期拔管中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可以减轻麻醉拔管时对气道、循环的刺激以及减轻不良反射,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稳定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神经外科躁动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镇静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入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中的神经外科急重症及术后躁动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白酚组(P组),监测给药前(T1)及给药后10 min(T2)、1 h(T3)、2 h(T4)、6 h(T5)和次日清晨7:00(T6)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药物起效时间、达到Ramsay镇静评分2~4级时药物平均输注速度.结果 两组药物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D组患者用药后血压及心率均有所下降(P<0.05),用药后呼吸频率与T1相比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镇静治疗后血压较给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T2~4的心率明显下降(P<0.05),用药后10 min内即观察到呼吸频率下降,T2与T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微量泵持续输入用于神经外科躁动患者镇静安全有效,丙泊酚可应用于躁动患者的快速镇静,右美托咪定镇静过程中无明显呼吸抑制发生,但要注意防范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汪涛 《海南医学》2011,22(6):47-4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气管内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右美托咪定和曲马多做为患者气管内全麻苏醒期拔管的镇静药物,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吸痰、拔管及拔管后5 min的血压和心率、呼吸恢复、唤醒、拔管时间以及患者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吸痰时、拔管时和拔管5 min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拔管时和拔管5 min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躁动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右美托咪定在气管内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中应用,有显著的安全性和镇静作用,对于患者血压和心率的稳定有良好的效果,是术后镇痛的重要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14.
孙伟中  范迎平  王娟   《中国医学工程》2012,(8):56+59-56,59
目的探讨用于气管内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安慰剂组(H组)和右美托咪定组(Y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前10min,Y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mL。H组给予10mL生理盐水,二者均为缓慢静推60s推完,拔管后,面罩吸纯氧5min,观察拔管期的血压、心率、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和有无躁动。结果与麻醉前比较Y组患者在吸痰时、拔管时及拔管后5min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Y组躁动明显少于H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气管内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中应用有显著的安全性和镇静作用,减轻麻醉苏醒时对气道、循环的反射,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稳定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用于脑外科术后重症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脑外科术后需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组(D+P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4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根据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调整镇静药剂量,使镇静目标深度控制在3~4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静脉推注丙泊酚次数、丙泊酚用量、停药后唤醒时间、撤机后2h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以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下降、躁动或谵妄、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最终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73例,其中D+P组37例,P组36例。两组均能达到相同的镇静目标,机械通气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撤机后2 h SpO2、MAP下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相比,D+P 组静注丙泊酚次数和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1),躁动或谵妄发生率降低(P<0.05),而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P<0.05),减量或停用右美托咪定后心率可恢复。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用于脑外科术后重症患者镇静疗效满意安全,可减少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咪唑地西泮组,分别应用右美托咪定和咪唑地西泮。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2 h治疗效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2 h的血压、心率和SpO2的变化情况、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相当(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用药后的血压、心率比咪唑地西泮组的低(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患者中有1例给药后HR<50次/min。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对躁动的颅脑损伤患者镇静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心脏术后患者的镇痛、镇静作用.方法 选择心脏手术后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镇痛、镇静.在用药前、用药后1h、4h、8h、16h、24h,以面部表情评分法(FPS)评估患者的镇痛效果,以Risker评分法评定患者的镇静效果.记录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危险躁动次数以及停用镇痛镇静药物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结果 右美托咪定的镇痛、镇静效果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相当,平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及危险躁动次数前者少于后者.停用镇痛镇静药物后,右美托咪定组苏醒明显快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脱机拔管时间前者显著短于后者.结论 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且停药后患者苏醒快,临床上可替代芬太尼及丙泊酚用于心脏术后的镇痛与镇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01-2014-05间在我科使用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镇静镇痛治疗机械通气的40例患者,右美托咪定组20例,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镇静镇痛治疗;咪达唑仑组20例,给予咪达唑仑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镇静镇痛治疗;维持Ramsay镇静评分3-4分,记录两组患者布托啡诺用量、达到目标镇静所需的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谵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1 h(T1),用药后6 h(T6),用药后12 h(T12)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等数值。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布托啡诺用量、达到目标镇静所需的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谵妄发生率均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变化不大(P〉0.05);用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幅度小于咪达唑仑组(P〈0.05),两组间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起效快,易唤醒,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可减少布托啡诺用量,镇静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作用轻微,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龚清安  李熳 《重庆医学》2015,(29):4083-4085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定对胸腰椎骨折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生理盐水)、0.5μg右美托咪定组以及1.0μg右美托咪定组。分析右美托咪定剂量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苏醒过程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患者不同时间的SBP、DBP及HR水平在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μg右美托咪定组及1.0μg右美托咪定组在T2时的SBP及DBP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T0时的水平,HR水平显著低于 T0时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的SBP、DBP及 HR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μg右美托咪定组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及0.5μg右美托咪定组,OAA/S评分与躁动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及0.5μg右美托咪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剂量与SBP、DBP及 HR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呈正相关,与OAA/S评分及躁动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在胸腰椎骨折手术的全麻过程中,选择剂量为0.5μg能够较好地稳定患者在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其苏醒过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苏醒时间、拔管时呛咳、手术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二组患者均接受咪达唑仑、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舒芬太尼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30min,D组患者静脉输入右美托咪啶0.5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C组输注生理盐水20ml,输注时间10min。记录诱导前(T0)、术毕(T1)、吸痰时(T2)、苏醒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5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拔管时呛咳评分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D组麻醉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稳定。C组血压、心率手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和D组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D组拔管时呛咳评分及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二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减轻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呛咳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