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05年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并在监测点采集人群血清、鼠血清和鼠类肺脏做汉坦病毒抗体和抗原榆测。结果2005年全省共报告HFRS46例,年发病率为0.103/10万,无死亡病例。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在国家级监测点泸西县、省级监测点寻甸县和永胜县捕获鼠类8种713只,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带汉坦病毒率为3.22%(23/713),带病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高山姬鼠、大绒鼠、臭朐鼯;采集鼠血清262份、人血清407份进行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96%(13/262)和3.19%(13/407)。其中,泸西县春夏季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00%(3/100),秋季为5.13%(4/78),秋季感染率明显高于春夏季。结论进一步证实云南省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也存在着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姬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的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汉坦病毒普遍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不同类型疫区监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河南省不同类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人间疫情、宿主动物监测及影响因素,为控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及计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1990至2000年,河南省HFRS呈稳定下降趋势,其中姬鼠型疫区一直呈下降趋势,家鼠型有一定有春、冬两个季节高峰。(3)家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58.07%),黄胸鼠、小家鼠次之。野外以黑线姬鼠(33.67%)和大仓鼠(42.5%)为优势种。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46.12%)、小家鼠(42.92%)为优势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占绝对优势(83.04%),大仓鼠为次要鼠种(11.49%)。混合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为优势鼠种(73.8%),黄胸鼠为次要鼠种(17.83%);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49.66%),大仓鼠次之(36.43%)。(4)家鼠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带病毒率较高,其次为黄胸鼠、小家鼠,野外为褐家鼠、黑线姬鼠。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黑线姬鼠带病毒率最高,褐家鼠及小家鼠次之,野外仅有黑线姬鼠带病毒。混合型疫区居民区带病毒鼠包括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野外为黑线姬鼠、大仓鼠、黑线仓鼠。(5)在姬鼠型疫区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中发现带有Ⅱ型HFRS病毒。说明我省姬鼠型疫区已发生向混合型疫区的转化。结论:我省HFRS不同疫区呈不同流行特点,制定防制措施应根据监测结果分别实施,并密切观察不同疫区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海拔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特点,确定疫源地类型,分析该病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铁板鼠夹,花生米作诱饵,晚放晨收,开展室内外监测。收集鼠肺和鼠血,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中抗原和鼠血中抗体。结果10年共投放鼠夹40480夹次,捕鼠4621只,隶属2目3科7属8种。主要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川西白腹鼠,室内捕捉的高山姬鼠。结论盐源县目前仍为家鼠型HFRS疫区,宿主动物种类多且复杂;川西白腹鼠为高海拔HFRS宿主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1999年3月至2000年2月对吴淞沿江地区鼠类种群及密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115只,隶属于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5种(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臭鼩鼱),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全年平均鼠密度为4.06%。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国家级监测点疫源地宿主动物的构成、分布及汉坦病毒携带状况。方法在全省4个国家级监测点,分别于春季、秋季开展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携带情况。结果2005—2007年监测点居民区鼠密度波动在0.50%~3.19%之间,野外鼠密度波动在0.13%-0.94%之间。居民区鼠密度高于野外(χ^2=45.022,P〈0.01)。宿主动物构成以褐家鼠占绝对优势(77.57%),其次为大仓鼠(13.63%)和小家鼠(8.81%)。居民区汉坦病毒抗原阳性6只,鼠带病毒率1.91%,野外汉坦病毒抗原阳性2只,鼠带病毒率1.23%。8只阳性鼠中,褐家鼠7只,大仓鼠1只。结论河北省是以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混合型疫源地,应采取以消灭住宅区褐家鼠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北部地区的疫源地监测工作,从而有效地控制河北省HFRS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于1987~1989年,结合农村春、秋季大面积灭鼠,对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一、鼠种密度与带病毒情况:1980~1986年总鼠密度为18~26%(鼠夹法),主要鼠种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臭鼩鼱等。野外以  相似文献   

7.
南昌口岸啮齿动物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5年10月至1996年9月对南昌机场啮齿动物本底调查,共捕获鼠206只,经鉴定为2目2科4属6种,即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臭鼩鼱。黄毛鼠、黄胸鼠为优势种。平均密度为9.24%,生境不同密度有明显差异,提示除鼠措施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四川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动态,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全省2011年HFRS疫情资料;在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鼠,将鼠肺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 2011年全省HFRS累计发病60例,死亡2例;主要发病地区为达州市、凉山州、南充市.各监测点共捕获鼠10种63 1只,总鼠密度8.94%,居民区以小家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带病毒率为0.27%.结论 2011年四川省监测结果未发现可能引起HFRS发病率上升或引起流行的相关因素,今后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长春市家栖鼠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长春市家栖鼠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特征,为科学指导HFRS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鼠情监测采用夹夜法,将鼠肺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抗原。结果长春市家栖鼠类群落由褐家鼠、大林姬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东方田鼠、布氏田鼠、黑线仓鼠组成,平均鼠密度7.0%,褐家鼠为优势种,且该鼠带病毒率最高。结论褐家鼠是长春城市和农村居民区鼠害防制的重点鼠种,也是HFRS主要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10.
斗门口岸鼠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年对斗门口岸鼠类进行了调查,用夹夜法共捕获鼠类58只,经鉴定为2目2科4属5种,鼠种为臭鼩鼱、褐家鼠、小家鼠、板齿鼠、黄胸鼠,优势鼠种依次为臭鼩鼱、褐家鼠和小家鼠。年均鼠密度为1.79%。1、8、12月份鼠密度较高,是灭鼠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四川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动态,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2007-2009年疫情资料;在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鼠,将鼠肺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 2007-2009年全省累计发病284例,死亡2例,主要发病地区为凉山州、南充市、广安市和达州市;在凉山州盐源县、达州市开江县和南充市3个监测点共捕获鼠10种2046只,总鼠密度10.29%,居民区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带病毒率为2.22%。结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仍是四川省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盐源县为家鼠型出血热疫区,四川省的其他发病地区为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监测结果提示四川省今后2~3年本病可能仍将在低发状态波动,今后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明HFRS主要贮存宿主黑线姬鼠在越冬前后的鼠龄结构和带毒的动态。我们于1982年11月至1983年5月在安徽省颖上县陈桥区开展鼠类调查,结果如下:
一、从观察点捕获鼠6种1,299只,其中黑线姬鼠占41%,大仓鼠33%,褐家鼠11%;HFRS的带毒率褐家鼠为8.3%,黑线姬鼠5.4%。在大仓鼠及小家鼠中也检出HFRS的带毒鼠。
二、越冬后的黑线姬鼠、褐家鼠、大仓鼠、小家鼠的鼠龄有老化现象。黑线姬鼠带毒率随鼠龄增加而升高,从而提示早春灭鼠是降低出血热发病的适宜时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用间接荧光技术从安徽省颖上县本病的地方性流行区所捕获的6种鼠中,査到4种鼠携带本病特异性抗原。其中黑线姬鼠534只,阳性鼠29只,带毒率为5.4%;褐家鼠132只,阳性鼠11只,带毒率为8.3%;小家鼠19只,阳性鼠1只,其带毒率为5.3%;大仓鼠433只,阳性鼠2只,其带毒率为0.5%,因此认为,在该农村型HFRS的流行区,其主要宿主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从而指出褐家鼠在引起农村型HFRS的流行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本文还用模式图,分析了该区各鼠种生活活动区间的关系,指出这些鼠种间的特定生态学联系,在本病的鼠间传播和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宿县地区1980—199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通过人间疫情监测,证实了疫区由西向东不断蔓延,至1991年全区5县市均为HFRS疫区。疫情以11月至翌年2月为主,呈典型的秋冬季单峰型。年龄以20—49岁青壮年组发病多,职业以农民最多,男多于女,农村青壮年为该病的高危人群。临床分型以轻、中型为主。健康人群总隐性感染率为3.36%。对灭鼠控制HFRS高峰期发病效果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高峰期前灭鼠可达到降低发病率的目的。宿主动物监测显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9.85%(884/8977),小家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室外平均鼠密度为11.84%(1069/9025),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鼠带毒率褐家鼠为4.82%,黄胸鼠5.88%,黑线姬鼠4.27%,大仓鼠8.11%,为本区主要传染源。另对海拔高度50M的风景区鼠情调查,共捕鼠7种计119只,捕鼠率为12.57%,社鼠为优势种;社鼠和中华姬鼠为本区首次捕获,也是淮北地区新纪录。发现本区鼠类有1目2科8种,另有食虫目鼠句鼠青科的小鼠句鼠青、麝鼠青2种。对今后HFRS防治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南充市的流行规律与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历年HFRS疫情,开展动物密度、种群、带病毒率及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5年来南充市HFRS平均发病率为4·30/10万,死亡率为0·18/10万,病死率为4·09%。发病率最高是三区(7·83/10万)、蓬安(6·52/10万)和营山(4·02/10万),发病呈现5-7月和10月至翌年1月2个高峰;年龄以16~55岁组为多(85·70%);职业以农民为高(78·50%),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31%;宿主动物以黑线姬鼠与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鼠肺HFRS抗原阳性率为5·20%,鼠带病毒率以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为高,黑线姬鼠与褐家鼠,褐家鼠与四川短尾带病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南充市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HFRS疫区,发病呈高度散发和相对集中的流行特点。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是黑线姬鼠与褐家鼠,HFRS发病与鼠类总密度和居住区内褐家鼠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2005-2006年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流行特征,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常规夹夜法,将鼠肺冷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病毒抗原。结果居民区鼠密度平均为1.84%,带病毒率为3.33%,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和大仓鼠,褐家鼠带病毒率最高为3.35%;野外鼠密度平均为1.13%,带病毒率为2.44%,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东方田鼠、大林姬鼠和社鼠,黑线姬鼠带病毒率最高为6.67%。不同区域鼠类均有褐家鼠分布,且为优势鼠种;小家鼠和大仓鼠分布于9个市,构成比位居第2位;黑线姬鼠和东方田鼠分布区域较少。结论褐家鼠是河北省HFRS主要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在HFRS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应对该鼠种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防制措施,以控制HFRS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湖南省HFRS疫源地范围、类型、人群分布和流行规律以及宿主动物种类、带病毒率等情况,为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6年《湖南HFRS监测实施方案》,在全省7个监测点系统开展HFRS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宿主动物肺组织汉坦病毒(HV)抗原,了解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情况,并从HV阳性鼠肺标本中提取病毒RNA,应用HV型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2006年共报告病例560例,发病率0.89/10万。共捕获654只宿主动物,总鼠密度为3.15%,鼠带毒率为1.31%,在浏阳市、邵东县室内捕获的7只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黄胸鼠肺标本中均发现携带汉城型(SEO)病毒,双峰县室外捕获的1只黑线姬鼠肺标本则携带汉坦型(HTN)病毒。结论湖南省为SEO型和HTN型混合型疫区,以SEO型为主。防制HFRS应以灭鼠、免疫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等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流行特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常规夹夜法;将鼠肺冷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病毒抗原。结果居民区鼠密度为1.85%,带毒率为3.33%,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小仓鼠和大仓鼠,褐家鼠带毒率最高为3.35%;野外鼠密度为1.13%,带毒率为2.44%,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田鼠、大林姬鼠、小仓鼠和社鼠,黑线姬鼠带毒率最高为6.67%。不同区域鼠类群落结构为褐家鼠均有分布,且为优势鼠种;小家鼠和大仓鼠分布于9个市,构成比位居第2位;小仓鼠、黑线姬鼠和田鼠分布区域较少;社鼠和大林姬鼠仅分布在河北省北部承德山区。结论褐家鼠是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应对该鼠种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