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胃平滑肌瘤属少见病,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又需一定的条件,所以及时、准确诊断有一定的困难,临床漏诊、误诊屡见不鲜。为深入认识本病,提高诊断正确率,现将我院1992~1993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良性平滑肌瘤1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75岁,因呕血、黑便4小时于2002年5月6日门诊就医。急诊胃镜检查发现,胃腔有较多咖啡样液体,胃底见1个约3.5×3.0 cm的隆起肿物,亚蒂,表面黏膜充血,有2个约1.0×0.9 cm、1.5×0.9 cm的溃疡,覆血痂。以“胃底肿物并溃疡出血”收入病房。入院查体:T 36.5℃,P 82次/分, R 20次/分,BP 105/68 mmHg(14/9 kpa),轻度贫血貌,心肺  相似文献   

3.
食管平滑肌瘤较少见。我院自1972年2月~1990年10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食管平滑肌瘤25例。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分析本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18~56岁;位于上段4例,中段10例,下段11例。本组病史最长10年,最短3天。有吞咽不畅或阻挡感16例,胸骨后不适、胸闷撑胀感2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0岁。因恶心、呕吐伴黑便5 d入院。查体:T 35.5 ℃,P 100次/分,R 20次/分,BP 12/8kPa,重度贫血貌,心肺未见异常,剑突下有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物。入院后急诊胃镜检查:胃镜进入胃,即发现胃腔变形,辨别不清解剖部位,疑胃扭转,但反复多次充气,胃腔始终不张开,也辨不清胃窦和幽门,只见一个小空隙,胃镜弯入空隙内,见到环形皱襞,考虑为十二指肠降部,但胃窦、胃角及幽门始终未辨别清楚,只发现胃粘膜有淤血现象;未见出血灶,胃内也未见血迹。内镜拟诊断:完全性胃扭转。X…  相似文献   

5.
背景:内镜超声(EUS)已成为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对胃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的鉴别十分困难,目前有学者尝试利用Photoshop软件鉴别容易误诊的疾病。目的:探讨Photoshop软件对胃间质瘤与胃平滑肌瘤EUS图像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的118例胃间质瘤和42例胃平滑肌瘤的EUS图像,利用Photoshop软件分别测定两组病灶的灰度平均值(代表回声强度)和灰度标准偏差平均值(代表回声均匀度),分析其鉴别价值。结果:胃间质瘤组和胃平滑肌瘤组EUS图像灰度平均值分别为71.94和4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EUS图像灰度标准偏差分别为16.63和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US下,胃间质瘤的回声强度高于胃平滑肌瘤,而胃平滑肌瘤的回声更均匀,EUS联合Photoshop软件通过分析EUS图像的灰度平均值和灰度标准偏差有助于鉴别胃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平滑肌瘤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临床上又无特异症状。极易误诊为消化道的其他疾病,我院胃镜室自1989年—1998年从21488例胃镜检查中共检出上消化道平滑肌瘤105例,占同期患者的0.49%,现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105例中,男62例,女43例,男女比例为1.44:1,年龄最小23岁,最大78岁,平均52岁,其中中年人最多,占全部病例的47.6%。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炎症指标在胃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胃间质瘤或胃平滑肌瘤的1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胃间质瘤组105例,胃平滑肌瘤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等炎症指标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炎症指标对胃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相较于胃平滑肌瘤患者,胃间质瘤患者年龄、PLR、NLR更高,而淋巴细胞计数和LMR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PLR、NLR、LMR等单项鉴别胃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0.646、0.613、0.651,4项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60,明显优于单项检测的鉴别诊断效能。结论 患者年龄、PLR、NLR、LMR联合检测有助于胃间质瘤与平滑肌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71岁。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上腹胀痛,半年来,症状加重,进食后上腹痛伴有呕吐,吐后症状减轻。2d来,上腹阵发性疼痛,恶心、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无法进食进水。无口渴、尿少、发热等。体检:体温36.9℃,脉搏85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16/72mmHg。急性痛苦面容,皮肤弹性尚可,未见明显脱水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与方法:本文采用七种不同的诊断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并出血的消化道平滑肌瘤诊断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本病误诊率达41.9%,其最常见的好发部位为:(1)食管下段88.9%,(2)胃底81.8%;(3)小肠,主要是空肠62.09%.以结肠最为常少见.另外,七种诊断手段中,以动脉血管造影诊断阳性率最高(77.8%),其次为内窥镜(71.4%)、ECT(60.0%)及肠系钡餐检查(50.0%),B-型超声诊断率最低(15.8%).结论:(1)平滑肌瘤系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应重视本病;(2)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不同的关;(3)合理选择、综合应用特检的手段系提高本病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内镜超声检查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生长速度.方法采用内镜超声检查对18例上消化道平滑肌瘤患者每6个月进行跟踪检查一次,测定平滑肌瘤的最长径(A,mm);并计算出每月的生长速度.结果以最大径为10~20mm平滑肌瘤为最多见.肿瘤最大径A≤10mm者生长速度为(0.052±0.034)mm/月,10mm<A≤20nn者为(0.115±0.083)mm/月,20mm<A≤30mm者为(0.247±0.106)mm/月,30mm<A≤40mm者为(0.386±0.135)mm/月.肿瘤最大径于30至40mm之间的生长速度较肿瘤小于10mm者明显加快(P<0.05).结论上消化道平滑肌瘤以最大径10~20mm者多见,肿瘤最大径大于30mm者生长速度较快,须密切随访;肿瘤最大径较小(小于10mm)时可延长患者内镜超声检查的复查时间.  相似文献   

11.
肺淋巴管肌瘤病: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龚俊辉 Kell.  KV 《中华内科杂志》1993,32(5):313-315,T018
  相似文献   

12.
食管平滑肌瘤是食管良性肿瘤之一,随着瘤体不断增大,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治疗从外科手术逐步发展至内镜下微创治疗。本文报道1例巨大食管平滑肌瘤行开窗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瘤体完整切除,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对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治价值.方法 分析研究经EUS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常规胃镜、EUS等检查结果.将EUS的诊断结果与内镜或手术切除的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治疗后随访2~36个月,平均14.3个月,以观察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EUS诊断食管平滑肌瘤19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常规胃镜和螺旋CT对食管平滑肌瘤无特异性诊断作用.116例分别接受内镜(111例)或外科手术(5例)摘除治疗,101例术后组织病理确诊为食管平滑肌瘤,EUS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为87%.随访75例未治疗者和116例治疗者,发现前者病灶无明显变化,后者术后无复发.结论 食管平滑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EUS对该病的诊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平滑肌瘤可见于食管、胸内大血管及泌尿生殖道,偶尔见于胃肠道,很少见于呼吸道[1,2]。据统计,呼吸道原发性平滑肌瘤大约51%发生在肺实质,33%位于支气管内,16%位于气管水平[3]。在气管肿瘤中,平滑肌瘤占所有气管肿瘤的1%[4]。呼吸道平滑肌瘤并不常见,原发性胸膜平滑肌瘤更是少见。胸膜平滑肌瘤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和漏诊,目前相关的文献报道不多。现就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右侧胸膜平滑肌瘤合并肺炎患者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平滑肌纤维的良性肿瘤。平滑肌瘤在呼吸道是罕见的,在胸膜更是少见。这是我们决定报道这个右侧胸膜平滑肌瘤合并肺炎病例的主要原因。病例报告:我们报告一例50岁男性患者,以“右侧胸痛、气短1天”之主诉入院,行胸部X线及薄层CT(HRCT,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提示右侧胸腔积液伴右下肺炎症,行相关化验、支气管镜检查及B超引导下胸腔穿刺术均未能明确诊断,在超声引导下行右侧胸膜穿刺活检术,结合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考虑为右侧胸膜平滑肌瘤。经对症治疗肺炎症状渐缓解,必要时行手术治疗。结论:在考虑胸膜肿瘤的鉴别诊断时,原发性胸膜平滑肌瘤仍有可能。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平滑肌瘤内镜下分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典型上消化道平滑肌瘤内镜诊断较为容易,但多数病变表现多样化,容易误诊为其它病变,另外由于本瘤体是粘膜下病变,活检阳性率低,更易造成误诊。为了提高本病的内镜诊断水平,本文将30例上消化道平滑肌瘤内镜下几种表现结合本人体会试作如下分型,以助诊断。材料与方法本文报告30例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男16例、女14例;年龄:19~40岁17例,41~70岁13例。主要临床表现:反复上消化道出血19例,无规律性上腹痛12例,嗳气25例、反酸13例,饥饿性上腹痛13例,吞咽困难3例,无症状4例。瘤体分布:食管上段1例,中段2例,胃底14例,胃体9例、胃窦3例,十二指肠球部1…  相似文献   

17.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44岁。因"发作性晕厥3个月余"于2012年4月23日入院。患者近期5次劳作或休息时突发晕厥,瘫倒在地,伴有意识障碍,数秒后意识自行恢复,晕厥前过程可回忆,于外院行冠状动脉CT见:下腔静脉、右心室、右心房、右心房流出道、右肺动脉多发占位,黏液瘤可  相似文献   

18.
杨春  杨剑 《心功能杂志》2013,(6):746-746,748
1 临床资料 女性,45岁,主因“间歇性心慌/胸闷10年余伴晕厥3次”于2010年8月4日入院,无特殊既往病史。月经史:14岁初潮,(4—5)d/(28—30)d。每次经量不多,无痛经。体检: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口唇青紫,无明显腹水征及下肢浮肿及其它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心电图无明显异常;食管超声心动图:下腔静脉至右心房、三尖瓣口、右室、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及上腔静脉开口处均可见异常回声区,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圈套结扎在治疗上消化道小平滑肌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应用内镜下皮圈结扎的方法来治疗上消化道的小平滑肌瘤,并评价这种方法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通过内镜、内镜超声及内镜超声下穿刺细胞学检查确定了59例上消化道小平滑肌瘤患者,共发现64处平滑肌瘤。在这64处平滑肌瘤中,50处为食管平滑肌瘤,12处为胃平滑肌瘤,2处为十二指肠平滑肌瘤。对所有平滑肌瘤进行皮圈套扎治疗,术后2周开始,每周做胃镜检查观察结扎处的变化,直至创面完全愈合。结果 64处病变中50处食管平滑肌瘤被完全去除,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为3.1周。12处胃平滑肌瘤中9处被完全去除,其余3例由于结扎不彻底,仍有残余瘤组织,平均愈合时间为4.5周。2例十二指病变被完全去除,平均愈合时间4.5周。全部患者无一例发生出血、穿孔。结论 内镜下圈套结扎术是治疗上消化道小平滑肌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部疾病,目前病因未明。病变特点是肺泡平滑肌异常增生和肺实质的囊性破坏,并导致支气管、淋巴管和血管阻塞而引起的一系列继发性病理改变。临床上常造成误诊、漏诊,本文对我院2010年收治的1例PLA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