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影像导航系统在鼻内镜下治疗鼻窦囊肿的方法及优势。方法 在导航鼻内镜下对121例鼻窦囊肿施行手术,其中上颌窦黏液囊肿12例,上颌窦黏膜囊肿5例,筛窦黏液囊肿43例,额窦黏液囊肿29例,蝶窦黏液囊肿32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根据手术中的需要标定探针或吸引器作为术中的定位设备,在鼻内镜下使用导航定位设备以判断囊肿的准确位置,根据术中探针的指引通过最短的距离到达囊肿,完整或部分切除囊壁,通畅引流。结果 121例手术均准确定位了囊肿的位置,完成手术, 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影像导航系统结合鼻内镜治疗鼻窦囊肿具有定位准确、手术创伤小的优点,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疗效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经鼻内镜下手术已成为治疗鼻部炎症性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法,近年来经鼻内镜手术的适应证不断地扩大,手术所涉及的鼻腔、鼻颅区的重要结构越来越多。为了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国内外耳鼻咽喉科医师越来越多地将导航系统用于经鼻内镜手术中,本文回顾分析了导航在耳鼻咽喉科应用的发展史,设备分类,应用效果及未来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36例66侧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结果36例患儿治愈28例(77.78%),好转6例(16.67%),无效2例(5.56%),总有效率94.44%。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鼻内镜是鼻科主要手术方式;而鼻科学由于结构隐蔽,位于腔内,体积小、位置深,与周围重要结构毗邻,手术风险大.对于初学者,进行必要的鼻内镜解剖知识的培训l,是十分必要的;而单纯的内镜教学,初学者往往容易造成对解剖结构知识的模糊。应用影像导航辅助鼻内镜,使得鼻科学的解剖及手术培训教学更为直观、更具吸引力,同时加深了学习者对解剖知识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经鼻内镜手术的适应证不断地扩大,手术所涉及的鼻部、鼻颅底区的重要结构越来越多,伴随而来是并发症的风险。影像导航技术有助于术者术中再确认重要解剖结构,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定位病变的边界,提高全切除率,并增强信心。但需牢记的是影像导航技术仅是一项工具,并不能代替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严格的解剖训练。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鼻窦炎稳妥开展鼻内窥镜鼻窦手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7.
目的〓〖HTK〗探讨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HTW〗方法〓〖HTK〗回顾分析2000~2006年手术并随访6个月以上38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Ⅰ型65例, Ⅱ型236例, Ⅲ型79例。〖HTW〗结果〓〖HTK〗Ⅰ型治愈率为92.3%, Ⅱ型为84.3%,Ⅲ型为67.1%。其中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轻微并发症27例。〖HTW〗结论〓〖HTK〗治愈率与临床分型、手术部位及术后综合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对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症状与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有效作用及其转变规律。方法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医学结局研究简表36项健康调查(medical outcome study short-form 36-items health survey,MOS SF-36,简称SF-36)和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等症状与QOL量表,对120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进行前瞻性随访调查与评估,并与200名健康体检者的QOL状况进行对比。结果经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患者术后3个月VAS量表的单个症状总分与总体症状、SF-36量表的生理角色与总体健康等部分维度以及SNOT-20量表的20个条目总分与5大条目总分等指标均开始出现明显好转(P〈0.05),术后3~6个月上述指标则无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症状与QOL状态较术前均全面改善。SF-36量表显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AS量表提示患者嗅觉减退和异常鼻漏等症状依然存在。SNOT-20量表提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睡眠障碍和异常鼻漏等重要问题仍未解决,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后6个月症状总体上得到解决,生存质量基本恢复常态,但嗅觉减退、异常鼻漏和睡眠障碍等重要问题仍明显存在,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9.
1998年国内开始使用影像导航(IGS)引导鼻内镜手术,逐渐成为鼻窦及鼻颅底外科的重要辅助工具,对促进鼻颅底外科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IGS对解剖结构的精确定位,包括肿瘤边界的定位和判断,具有明显的指引作用;同时可以帮助术者纠正内镜下的解剖错觉,提高手术技术水平。最关键的部分是数字化坐标定位系统,术前准确的配准是IGS手术成功的关键,软件技术也应是IGS的关键技术之一。医师需要改变观念,IGS会为临床鼻科医师提供更精确的指引。未来期待IGS不断创新,才能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发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鼻内镜鼻窦手术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分析国内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临床研究方向,再次强调了慢性鼻窦炎规范化综合治疗的概念以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手术原则和正确的手术方式。提出面临的主要任务和研究的总体方向应该是:在稳固现有临床工作的基础之上,以进一步提高疗效为目标,紧密围绕尚未解决的和对疗效构成影响的临床难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影像导航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其将影像技术、立体定向与计算机工作站相结合,能够把术中器械的实际位置与术前影像资料进行实时比较,近些年逐渐广泛应用于鼻内镜微创手术中。影像导航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减少术中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增强术者自信、提高手术效果。对于存在解剖变异或正常手术标志被破坏的复杂手术,应用该技术比一般简单手术更具有优势。临床医师应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与影像导航技术所提供的辅助信息。以提高手术精确度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术后主观症状改善的相关因素,以提高耳鼻喉科医师对疾病的综合分析能力。方法:对内镜鼻窦术后头痛、鼻塞的63例患者行进一步检查,加强科室会诊,对病因行相应治疗。结果:63例中,伴有内科疾病38例,鼻腔鼻窦病变残留或复发29例,伴有抑郁症5例。63例患者经相应治疗主观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术前要对患者行全面检查,并综合治疗相关疾病,以增强患者对内镜鼻窦手术的信心,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鼻窦手术1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完成随访的120例鼻内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分析.120例中1型25例(20.8%),2型78例(65.0%),3型17例(14.2%).其中113例在局部麻醉及部分辅以静脉强化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1型治愈率为80.0%,2型治愈率为74.4%,3型治愈率为58.8%.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7%.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影像导航辅助鼻内镜下筛窦骨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像导航辅助鼻内镜下切除筛窦骨瘤的微创治疗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筛窦骨瘤患者19例,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14~67岁,中位数37岁.术前行16排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全部病例采用影像导航鼻内镜下手术切除治疗.结果 19例患者均在影像导航鼻内镜下成功切除了骨瘤,其中1例联合眉弓切口,1例联合唇龈切口切除肿瘤,余17例全部通过鼻腔切除.肿瘤直径≤2 cm且局限于筛窦的5例患者在影像导航鼻内镜下直接切除骨瘤;肿瘤直径>2 cm且基底部较窄的2例患者在影像导航引导下切断蒂部,将肿瘤推人口腔取出;肿瘤基底部宽,与前中颅底、纸样板、眶尖、视神经管、眼眶骨质等部分或广泛相连、融合的12例患者在影像导航引导下采用虫蚀样电钻逐渐磨除肿瘤.所有病例术后随访8~64个月,全部病例术后头痛、鼻塞、流脓涕、面部不适等症状逐渐消失;1例复视患者术后1个月复视逐渐消失;2例面部隆起者,1例术后消失,1例好转.2例同时做了鸡冠切除,术后嗅觉丧失,分别随访9个月和26个月嗅觉未恢复;1例切除鸡冠者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行2次鼻内镜下修复手术后痊愈.结论 影像导航鼻内镜下手术适用于中线生长和局限于筛窦内的骨瘤,该术式切除准确、安全、微创,CT扫描是术前评估及制定正确治疗方案的保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inimally-invasive ablation of osteomas of the ethmoid sinuses endonasally.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done in 19 patients (15 male,4 female,aged between 14 - 67,medium 37) diagnosed as osteomas of ethmoid sinuses hospitalized from April 2005 to Ocotober 2009.All patients underwent sixteen-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and 3D reconstruction preoperatively.All underwent operation with the help of navigation system and nasal endoscope.Results The ethmoid osteoma in all 19 patients was removed successfully with endoscope and navigation system.Two open procedures(1 through superciliary arch incision and 1 through labiogingival incision) were performed to assist the removal of the tumor,17 tumors were removed under endoscopic and navigation guidance. In 5 patients whose osteoma was localized or with the diameter no more than 2 cm,these osteomas were removed endonasally with the help of navigation system.The osteomas in 2 patients was found to have narrow basilar part and relatively dissociative were removed from oral cavity after abscising the basilar part.The osteomas in 12 patients were found to have basilar part connected with ante-meso skull base,lamina papyracea,orbital apex,cranalis opticus,fossa orbitalis bone,these osteomas were removed using electric drill with the guidance of navigation system.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8 to 64 months,and were asymptomatic (1 patient who suffered from ambiopia had the sysmptom disappered,2 patients suffered from prosopo-eminencce,1 patient was asymptomatic and 1 patient was feeling better).Two patients underwent removal of crista galli,1 of them suffered from postoperative cerebro-spinal rhinorrhea,and recovered after endoscopic repairing procedure and iodoform gauze packing and recovered 15 days later.Two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emoval of crista galli suffered from anodmia and never recovered after 9 and 26 months follow-up.One patient with enormous osteoma suffered from repeated crusting and abnomal odor,and recovered after nasal flushing.Conclusions Endoscopic ablation of osteomas of the ethmoid sinuses with the guidance of navigation system is an accurate,secure,minimally-invasive procedure. Osteomas on median line and localized in ethmoid sinus is an indication of this operation.Preoperative CT scan is a safeguard for an accurate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5.
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手术前后鼻窦粘膜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30例慢性鼻窦炎内窥镜鼻窦手术前后的鼻窦粘膜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定量研究以及组织形态的定量研究,结果发现:术前上皮结构紊乱,上皮细胞脱落,细胞表面纤毛肿胀、倒伏、断裂及脱落;杯状细胞增多;细胞内线粒体减少、肿胀。术后的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纤毛数量增多,均匀;细胞内线粒体增加,其形状因子、长短轴比等计量参数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作者认为,从组织学角度来看,内窥镜鼻窦手术清  相似文献   

16.
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结局的主客观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主客观临床结局并构建临床实用性的主客观结局评估体系。方法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对12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临床结局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医学结局研究简表36项(medical outcome study short-form 36-items,SF-36)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条(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等症状与生存质量的主观评估,以及内镜下黏膜形态、纤毛功能与组织病理学等客观评估。数据统计采用t检验、Х^2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处理手术前后主客观结局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①术后12个月,VAS、SF-36和SNOT-20整体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其中85.96%、77.19%和83.33%的个体三项主观指标评分分别较术前改善,同时改善的比例为72.28%;手术前后各个时期,三种主观指标评分均具相关性(P值均〈0.01),其中SNOT-20兼性作用最大。②术后12个月,内镜下黏膜形态、纤毛功能和组织病理学整体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值均〈0.05),其中86.84%、86.81%和75.57%的个体三种客观指标评分分别较术前改善,同时改善的比例为71.85%;手术前后各个时期,三种客观指标评分均具相关性(P值均〈0.05),其中内镜下黏膜形态兼性作用最大。③SNOT-20与内镜下黏膜形态同时评估显示:术后12个月74.56%的患者主客观评分升降结局一致,而25.44%的患者主客观结局不一致,其中伴发鼻息肉患者更容易出现这种差异性(P〈0.05)。④手术前后不同时期,SNOT-20与内镜下黏膜形态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但前10位条目总分与内镜下黏膜形态评分具有相关性(0.18≤r≤0.42,P〈0.05),而后10位条目总分与之不相关(P〉0.05)。结论①内镜鼻窦手术可有效改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的症状、生存质量、内镜下黏膜形态、纤毛功能及组织状态等临床结局;②构建以SNOT-20和内镜下黏膜形态评估为主体的主客观结局评估体系,简约可靠,合理有效,具有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内镜下或内镜辅助下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或内镜辅助下切除鼻腔 鼻窦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总结 1997年起 ,在内镜下或内镜辅助下施行鼻腔 鼻窦恶性肿瘤手术的 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对部分术后患者进行随访 ,其中 5例手术后随访时间在 3年以上。 5例患者中行鼻中隔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 )切除术 1例 ,行筛窦鳞癌切除术 1例 ,行上颌窦腺样囊性癌切除术 1例 ,行嗅神经母细胞瘤切除术 2例。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超过 3年的 5例均无局部复发 ,仅 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术后 2年 8个月出现左侧颈淋巴结转移 ,术后 3年 10个月出现广泛的脑膜侵犯。结论 内镜下或内镜辅助下可以彻底切除经过选择的鼻腔 鼻窦恶性肿瘤 ,优点是创伤小 ,避免了颜面部瘢痕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随机分组、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 方法 选取慢性鼻窦炎患者206例,根据是否患有慢性鼻窦炎分为观察组85例与对照组121例。记录两组患者是否存在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下鼻甲及鼻丘气房肥大、中鼻甲反向偏曲及钩突气化等鼻腔鼻窦解剖变异现象。 结果 观察组鼻中隔偏曲、下鼻甲及鼻丘气房肥大、泡状中鼻甲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鼻甲反向偏曲及钩突气化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鼻中隔偏曲均以高位偏曲为主,但观察组鼻中隔高位偏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鼻丘气房及下鼻甲肥大均为慢性鼻窦炎发展中的重要结构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疗效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应用近拟尺度原理对一组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疗效进行了分析。92例鼻窦炎患者术后71.7%头痛消失,15.2%头痛缓解;鼻塞消失为73.9%,部分缓解为10.9%,术前下鼻甲肿大为+++的有67.4%,术后为2.2%。表明用内窥镜进行鼻窦手术,视野清楚,对病变切除彻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解剖结构,保存鼻腔鼻窦的正常功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对我科2000年1月~2005年1 2月完成随访的174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鼻内镜手术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74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男105例,女69例;年龄9~79岁,平均40岁.按照海口会议标准[1]:1型1期13例(7.5%),1型2期18例(10.3%),1型3期6例(3.4%);2型1期13例(7.5%),2型2期86例(49.4%),2型3期20例(11.5%);3型18例(10.3%).有一次手术史者12例,二次或以上手术史者7例.头痛1 04例,鼻塞172例,脓性鼻涕147例,嗅觉减退114例.所有病例术前常规行鼻窦CT扫描与鼻内镜检查,16例经下鼻道穿刺行上颌窦内镜检查,以明确上颌窦病变的性质和程度.鼻息肉患者入院即开始给予地塞米松10 mg,每日静脉滴注,3天后手术.术后常规应用辅舒良、雷诺考特气雾剂喷鼻至术后1~3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