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锁托槽矫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自锁托槽的广泛应用,关于自锁托槽的摩擦力、患者舒适度、矫治疗程、牙齿位置的精确控制等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自锁托槽特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自锁托槽在正畸领域呈现出了火热态势。随着自锁托槽在临床应用率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想了解它究竟是一次成功的商业运作还是矫治工具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4.
自锁托槽矫治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锁托槽自问世以来不断改进发展,代表了直丝弓矫治器的发展方向.自锁托槽通过闭锁结构替代了传统托槽橡皮圈或结扎丝对弓丝的结扎,根据其对弓丝的加力方式主要分为主动自锁托槽与被动自锁托槽.因自锁托槽无需结扎,临床操作方便、快捷,节省椅旁工作时间,摩擦力低,在正畸临床应用中日趋广泛,本文就自锁托槽临床应用中矫治力的选择、矫治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3例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的成年患者(21~49岁,安氏Ⅰ类4例,安氏Ⅱ1类5例,安氏Ⅲ类4例;非拔牙矫治9例,拔牙矫治4例;)通过问卷调查、矫治后模型、面(牙合)相及X线头影测量分析综合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00%病例认为2D舌侧自锁矫治器无明显异物感;矫治后模型、面(牙合)相的评价优良率为69.22%;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安氏Ⅱ1类错(牙合)矫治前后ANB角、上前牙唇倾度、上下切牙间角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矫治前后上前牙唇倾度和上下切牙间角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时间11~19个月。结论:2D舌侧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无需排牙实验,安全、舒适、有效。能满足临床对成人轻、中度错(牙合)畸形的绝对隐形矫治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对比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矫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09.12),Embase(1974~2009.12),Cochrane Library(2009年第4期),CBM(1978~2009.12),CNKI(1994~2009.12),VIP(1989~2009.12)等数据库,筛选比较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矫治错牙合畸形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运用Rev 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个研究,共284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拔牙组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排齐牙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0.00,95%CI(-27.67,47.67),P=0.60];非拔牙组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排齐牙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3.48,95%CI(-44.74,-2.22),P=0.03].磨牙间距的改变拔牙组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72,95%CI(-0.42,1.86),P=0.22];非拔牙组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08,95%CI(-1.77,-0.38),P=0.003].而尖牙、前磨牙间距改变及切牙唇倾度改变在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2组中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拔牙或非拔牙矫治病例,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在尖牙、前磨牙间距及切牙倾斜度改变方面并无明显差异;而对于非拔牙矫治方案,自锁托槽可以缩短矫治疗程,更好的改善磨牙间距. 相似文献
7.
8.
与传统托槽矫治相比,自锁托槽正以其排齐整平时低系统摩擦力,而受到越来越多正畸患者及临床医生的青睐。本文将主要就自锁托槽的矫治原理及其生物力学性质,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正畸医生在临床使用中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SmartClip自锁托槽排齐牙列阶段双丝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差异。方法选取40例牙列不齐且使用SmartClip自锁托槽矫治的错胎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双丝组采用双丝技术进行排齐,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单丝逐步更换法排齐。比较两种方法的排齐速度和排齐效果。结果双丝组排齐时间为(114.53±28.32)d,排齐速度为(0.070±0.021)mm/d;传统组排齐时间为(145.35±36.15)d,排齐速度为(0.054±0.020)mm/d,两组排齐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5)。双丝组排齐后的牙列不齐指数为(1.05±0.34)mm,传统组为(1.46±0.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5)。结论在SmartClip自锁托槽排齐牙列阶段中采用双丝技术能有效提高排齐速度,缩短排齐时间,提高排齐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Quick自锁托槽与传统结扎式托槽在拔牙病例矫治中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方面是否有差异。方法 选择32例需拔牙矫正病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Quick自锁托槽和传统结扎式托槽。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排齐整平、关闭间隙和总的治疗时间。每位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组内、组间均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2组患者均获满意矫正效果。2组患者排齐整平、关闭间隙及整个疗程所需时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中,只有∠SNB和LL-E2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测量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ick自锁托槽与传统结扎式托槽相比,在拔牙病例的疗程和疗效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成人正畸患者的增多,矫治过程中的美观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一些“隐形”矫治技术快速发展且应用于正畸临床,如舌侧矫治技术、无托槽矫治技术等。伴随材料学、生物力学等多学科的发展,舌侧矫治技术日趋成熟,作为一种高效美观的矫治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对舌侧矫治技术的发展、组成、优缺点、临床操作、生物力学以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в۽��μ������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若萍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1):16-20
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临床科研及相关文献,从矫治器的使用、矫治技术的实施等方面阐述如何在自锁托槽矫治器的使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矫治。同时对自锁托槽矫治器的使用效果、矫治代价及主动自锁与被动自锁的特点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量FAS托槽在两种不同调节状态下与正畸钢丝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并与DamonⅢ和SPEED两种传统自锁托槽进行对比。方法制作尺寸放大20倍的FAS、DamonⅢ和SPEED托槽钢制模型,同时制作放大20倍的钢制圆丝和方丝,采用拉力传感器测量托槽与弓丝间摩擦力的大小。实验中FAS托槽分为两种调节状态:垫片完全收入和与弓丝平面无压力状态相切后旋转0.5圈。结果在垫片完全收入的状态下,FAS托槽与直径8.128 0 mm的不锈钢圆丝之间的动静摩擦力与DamonⅢ和SPEED托槽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使用9.144 0 mm×12.700 0 mm不锈钢方丝时,FAS托槽与方丝之间的动静摩擦力与DamonⅢ托槽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低于SPEED托槽,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垫片与弓丝平面无压力状态相切后旋转0.5圈时,FAS托槽与圆丝、方丝的动、静摩擦力均明显高于DamonⅢ和SPEED托槽(P<0.01)。结论FAS托槽可以有效调节摩擦力的大小,在无压力状态下,托槽与弓丝间的摩擦力与DamonⅢ托槽相似;在有压力状态下,可以有效锁定弓丝,防止弓丝滑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相比对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WangFang Data等数据库,查找从建库至2013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固定正畸治疗中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相比对牙周状况影响的文献。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结果发现除探诊深度(PD)外,自锁托槽组的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在观察时间为3个月和6个月的合并效应值均低于传统托槽组。结论:在固定正畸治疗中,自锁托槽较传统托槽更有利于牙周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个性化舌侧托槽的制作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预成舌侧托槽与个性化托槽底板铸造为一体。使用这种国产个性化舌侧托槽进行正畸治疗,其中安氏Ⅰ类68例,安氏Ⅱ类27例,安氏Ⅲ类9例。错[牙合]问题有:牙弓前突、开[牙合]、深覆[牙合]、反[牙合]、深覆盖、牙齿拥挤、牙齿阻生等。结果近百例舌侧正畸患者矫治效果良好,该方法对舌侧托槽的定位准确,除了可采取间接粘接以外,在二次粘接时可采取直接粘接。结论个性化舌侧托槽粘接精度优于传统的预成舌侧托槽粘接,牙齿排列更加整齐,能够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方法制造个体化舌侧矫治器的可行性.方法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与重建牙颌模型数据,并以该数字模型为基础,应用三维软件进行个体化舌侧托槽的CAD,通过快速成型与铸造技术将CAD托槽转化制作为个体化舌侧金属托槽,再根据CAD个体化弓形图弯制个体化弓丝.结果三维激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使用Time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托槽矫治上颌轻中度拥挤前后的牙弓宽度和上前牙凸度变化的差异。方法 选择46例轻中度拥挤的骨性Ⅰ类患者(女26例,男20例,13~16岁),治疗组23例,采用Time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对照组23例,采用传统直丝托槽结扎矫治技术。分别测量矫治前后牙弓宽度和上前牙唇倾度,比较2种方法所致的牙弓宽度和上前牙凸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前磨牙宽度和上前牙凸度在矫治后均增大,其改变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尖牙宽度和磨牙宽度在矫治后也增大,但其改变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锁托槽在矫治牙列拥挤过程中较传统结扎托槽有更好的后牙弓扩展作用,但也会导致前牙的唇倾,故临床上可选择面型良好的轻中度拥挤患者进行非拔牙矫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