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道蛔虫病目前已成为外科急腹症的重要课题之一,有关本病的文献很多,安病数遍及全国各地,因此在1956年曾宪九氏就提出进一步研究胆道蛔虫病的呼吁。福安地区胆道蛔虫病相当常见,在1958年1月至7月共收治胆道蛔虫病16例,均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吐虫史、上腹部阵发性痉孪性疼痛,胸骨剑下心窝部有明显之压痛点,十二指肠引流找到着色较深的蛔虫卵等而获得正确之诊断。有九例手术证明胆道中有蛔虫存在,最多的有37条,一般为1—4条,手术后症状立即消失。  相似文献   

2.
胆道蛔虫症是我国的多发病之一。查中医文献中虽无胆道蛔虫症的名称記載,但在張仲景“金匱要略”里关于“蚘厥”的症狀描写,与胆道蛔虫症的临床症狀颇相符合。仲景并提“烏梅丸”治疗“蚘厥”,不过此方虽可消除心痛等症狀,却很难达到驅虫的目的。该院在“烏梅丸”制方意义的基础上,拟出“胆道驅蛔湯”治疗胆道蛔虫症。1958年10月有38例胆道蛔虫症接受了“胆道驅蛔湯”治疗,其中門診28例,住院10例,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57岁。所有患者經治疗后,有22例全愈,10例症狀明显好轉,6例未能随診情况不明。一般病人,在用药2—3剂后即愈,个別病例一剂即有明显效果,但也有服药10余剂后而治愈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药杂志》1958,4(11):381-381
福建省福安孏皆褐幸娇圃S少麟、外科殷慕道兩医师用烏梅丸治愈三例胆道蛔虫症?李××12岁,男性,于1958年3月2日急症入院,主訴为上腹部剧痛已25天,剧痛發作时患兒卷狀呼嚎,經診断为胆道蛔虫病,即行手术,从总胆管及兩侧肝管中取出蛔虫共37条,並用“丁”型管作总胆管引流,术后症狀完全滑失。第12天拔除“丁”型管,但至第14天又發生与手术前完全相同的症狀,診断結果是蛔虫再度鑽入胆道。当时医生拟再施手术,但病人家屬拒絕再行手术,于是經中医会診,用島梅丸治疗,每次五分,每天三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药杂志》1958,4(11):381-381
<正> 福建省福安孏皆褐幸娇圃S少麟、外科殷慕道兩医师用烏梅丸治愈三例胆道蛔虫症?李××12岁,男性,于1958年3月2日急症入院,主訴为上腹部剧痛已25天,剧痛發作时患兒卷狀呼嚎,經診断为胆道蛔虫病,即行手术,从总胆管及兩侧肝管中取出蛔虫共37条,並用“丁”型管作总胆管引流,术后症狀完全滑失。第12天拔除“丁”型管,但至第14天又發生与手术前完全相同的症狀,診断結果是蛔虫再度鑽入胆道。当时医生拟再施手术,但病人家屬拒絕再行手术,于是經中医会診,用島梅丸治疗,每次五分,每天三  相似文献   

5.
(一)胆道蛔虫病李某某,男,23岁。1976年6月17日初诊。患者原有肠蛔虫病史。昨日突然起病,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并向右肩、背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吐出蛔虫,不能进食,大便未解。检查:上腹部剑突右下方按之痛,但无“极状”感,1‰肾上腺素滴眼试验(-),舌红苔黄,脉象弦数。此乃蛔虫钴入胆道,使肝气郁闭,胆气不行所致。治当疏肝利胆,通降止痛。方用大柴胡汤化裁:柴胡10克炒黄芩10克姜半夏10克大黄15克炒枳实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郁金10克广木香10克川楝子15克乌梅15克,水煎服。服2剂后,大便通畅,排出蛔虫13条,腹痛缓解,余症消失,病告痊愈。随访半年,病未再发。按:胆道蛔虫病,类似中医之“蛔  相似文献   

6.
蛔虫寄生于人身腸內,影响人体健康实大。多数之蛔虫团集时,有起腸梗塞之虞。一旦游走,为害尤烈。窜入輸胆管,乃起黄疸;游入气管支,即生窒息,甚至死亡。腸伤寒可因蛔虫之游走,而引起腸穿孔,及出血之危險。吾人临床診断蛔虫病时,除凭患者主訴有蛔虫史,以及粪便鏡檢有虫卵外;主要着重在症狀上的診断.如貧血、羸瘦,营养不良,或面部生白斑,惡  相似文献   

7.
胆囊穴位于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下1~2寸处,属经外奇穴。笔者指压此穴治疗胆道蛔虫症疗效满意,举例如下。王×,女,32岁。患者既往有胆道蛔虫病  相似文献   

8.
穴位按摩结合乌梅汤治疗胆道蛔虫症45例临床小结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525200)熊康寿,熊永辉主题词蛔虫病/中医药疗法,蛔虫病/按摩疗法,乌梅汤/治疗应用胆道蛔虫症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笔者应用穴位按摩结合中药乌梅汤内服治疗4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小结...  相似文献   

9.
针刺至阳穴治疗胆道蛔虫症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至阳穴治疗胆道蛔虫症36例陈小平刘继冰刘银山(中国人民解放军32364部队卫生队福建省福清县350303)图书分类号R246.9关键词胆道蛔虫病/针刺疗法至阳笔者于1992年1月至今,采用针刺至阳穴治疗胆道蛔虫症3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10.
胆道蛔虫症属祖国医学“蛔厥”范畴,系肠蛔虫病的一种并发症。笔者在基层乡镇卫生院工作时,用辨病及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以自拟安蛔汤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辨病依据1.1 腹部体征上腹部或右上腹部胆囊区阵发性剧烈绞痛、间歇期可不痛,患者自觉心窝部有“钻顶”感。腹部症状严重而局部体征轻微,仅上腹部剑突下偏右下方有轻度触痛,无肌卫。如合并胆道感染,可引起发热。可触到右上腹肌紧张。1.2 有肠蛔虫病史发作时恶心呕吐,吐蛔者更具诊断价值。2 辨证分型胆道蛔虫症就其临床症状的观察可划分为三型。即偏热型、寒热错杂…  相似文献   

11.
胆道蛔虫病属祖国医学“虫症“的范畴,是蛔虫妄动,钻入胆腑,使胆气下降,而引起的右上腹阵发性剧痛的蛔厥症.笔者运用自拟胆道驱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病89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胆道蛔虫是常见的异位蛔虫症 ,多由饮食不慎 ,蛔虫孳生 ,或驱蛔不当 ,使蛔虫上窜 ,进入胆道。地处闽北山区的武夷山是胆道蛔虫病的高发区 ,患者多以疼痛难忍就诊。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 ,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检查方法可排除其它急腹症 ,确诊为胆道蛔虫症 ,主要借助 B超检查 ,以 B超提示胆道蛔虫症为依据。胆道蛔虫汤是前人总结出来用于临床多年的方剂 ,笔者运用其治疗胆道蛔虫 5 6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 2 7例 ,女性 2 9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5 6岁 ;发病时间最短 3 h,最长 4d;单纯性胆道蛔虫 43例 ,…  相似文献   

13.
验方二则     
糖姜醋治疗胆道蛔虫林某 ,女 ,58岁 ,1981年 6月 7日晚因上腹剧痛、呕吐而入院。患者诉上腹阵发性绞痛 ,有钻顶样感觉 ,伴恶心、呕吐。体查 :剑突下有轻度压痛。大便检到蛔虫卵( )。诊断为胆道蛔虫病。经用阿托品、6 54- 2等药 ,腹痛未见好转。 3天后症状仍如前 ,遂嘱家属速用生姜取汁 1茶匙 ,加糖、醋适量 ,冲开水约 30 0 ml,频频饮服 ,5分钟后腹痛逐渐缓解。次日患者精神好转 ,诸症悉除 ,并排出蛔虫数条。前人有“蛔得酸则静 ,得辛则伏 ,得苦则下”的经验。本方取姜醋之酸辛加糖之甜味 ,立法重在诱蛔安蛔 ,使虫静下行 ,疼痛自止。糖姜醋有…  相似文献   

14.
肠道蛔虫进入胆道即引起胆道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胆道寄生虫病,约占胆道疾病的8~12%。处理不当,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危害甚大,也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原因之。笔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结合两药抗感染,对症等治疗24例胆道蛔虫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刘秉正,藏同国,翟改芬(无极县中医院052460)胆道蛔虫症是肠道蛔虫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亦是农村比较常见的急腹症。我院就1990年至1993年共收治63例,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法疗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l一般资...  相似文献   

16.
胆道蛔虫病是蛔虫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由于蛔虫窜入胆道后,产生俄狄氏括約肌强度痉挛,使胆汁排出发生障碍;同时污染虫体,更易形成胆道感染,因此,临床上表现,可以发生剧烈性疼痛以及程度不同的黄疸。祖国医学对本症很早就有了詳尽的敍述。如汉代张仲景“金匱要略”說:“蚘厥者,吐涎,心痛,发作有时,靜而复发,手足厥冷。”又如明代李梃“医学入門”記載:“有結胸发黄者,心胸滿硬,按之痛,不可近”。这些記載,很可能就是胆道蛔虫病。我院自1955年11月至1958年6月,收治診断确切的胆道蛔虫病病员120名,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术以及保守治疗。1958年7月至  相似文献   

17.
前言胆道蛔虫病,日前在我国已是相当常见的疾病,据西医文献报告在390例以上,充分说明胆道蛔虫病的多见,是与临床诊断技术上的进步和各医院施行手术的病例增多分不开的。从而明确蛔虫进入胆道的危害性,不仅使多年来一般医生认为肠蛔虫无关紧要的概念必须有所改变,更进一步加强了对胆道蛔虫病的重视。现代医学对胆道蛔虫病的辨症与施治胆道蛔虫病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急性腹痛,根据杨、鲁两氏(Yang-Lanbe)及黄志强氏等的报告,谓蛔虫侵入总胆管的疼痛,系特殊性质的绞痛与胀痛,绞痛虽时发时止,但胀  相似文献   

18.
胆道蛔虫病在我国較为常見,且流行地区很广。胆道蛔虫病都是因为腸道內的成虫向上窜入胆道而引起的,腸蛔虫病是人类最常見的寄生虫病,而胆道蛔虫病与腸蛔虫感染率有很大的关系。中医对于胆道蛔虫病的認識,远在公元前200年战国时代內經里,已有对本病的記載,“腸中有虫瘕及蛟蚘皆不可取以小針,心腸痛,膿作痛,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蚊蚘也”(据張介宾类经  相似文献   

19.
胆道蛔虫病是腸道寄生虫病的严重併发症,由于蛔虫在腸道上窜入胆管,造成胆管痙攣、阻塞,或继发炎症变化。过去认为該病非手术不能治疗,近几年来,由于祖国医学在党的关怀重視下,进一步发揚中医中药治疗胆道蛔虫病,已为国內、外科学界爭先应用。我院近一年来,收治二十余例,除一例用手术治疗外,其余均用解痙攣剂、驅蛔虫剂及中药驅蛔虫湯治癒。茲将其中19例經中药胆道驅蛔湯治愈病例总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蛔虫有喜鑽入细孔特性,尤以鑽入胆道內,致成胆道蛔虫病。为最严重而常见者。考胆道蛔虫病临床症状,为驟起之强烈疼痛,位于剑突下,呈陣发性(疒交)痛,較諸胆石症引起者,更为剧烈。并放射至背部与右肩胛部。发作时,屡有剧烈噁心与嘔吐,甚則吐蚘。“伤寒論”所称蚘厥者,以蚘痛而致厥,当包括胆道蛔虫病在內。然不得謂胆道蛔虫病,即蚘厥也。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