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大蓟、大黄、石榴皮3味药生品与炭的外观及显微观察,讨论了药材内部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大黄,大蓟、石榴皮3味药炒炭后,在“炒炭存性”的质量标准下,组织结构均发生了多少不等的变化,纤维,导管,花粉粒都有不同程度的炭化,表明制炭后,均产生了炭素,此成分具有吸附、收敛的作用,可促进止血、近代研究的“药物制炭增进止血”的认识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药动学原理在临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侃侃 《中外医疗》2009,28(8):114-114
本文从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出发,概述了生物半衰期、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血清肌酐清除率等在临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卫校的生物、组胚、病理、微寄实验课中 ,需经常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切片或染色标本片 ,而显微镜又不能多人同时观察分析物像 ,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标本的结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利用显微图像显示仪则可弥补显微镜的不足 ,下面 ,笔者就显微图像显示仪谈谈其在实验课中的应用。显微图像显示仪在实验课中的应用杨朝丽(云南省保山卫校 ,云南保山  6 780 0 0 )   (1)显微图像显示仪的作用及性能。显微图像显示仪可将肉眼难以观察的微细结构 ,通过高分辨率的CCD摄像机和显微镜将视像放大数百倍乃至数千倍 ,在彩色专用监视器屏幕上显示出来 …  相似文献   

4.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是综合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其药效消长之间关系的一种有力工具,其借助数学方法定量表述浓度(或剂量)、时间和效应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药物的研究开发及合理使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针对目前PK-PD结合模型在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的阐述,并就中药效应基础的确定、效应指标的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集计算机、数码显微镜及局域网络系统为一体的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应用,显示了其具有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更理想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壮药万筋藤的显微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小燕  田辉  叶晶  张志 《广西医学》2010,32(9):1134-1135
万筋藤为兰科虾脊兰属的三褶虾脊兰Calanthe triplicate(Wilem.)Ames的全草。异名为藜芦叶虾脊兰、山三棱等。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寒,味微苦。  相似文献   

7.
在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实时交流,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它为医学寄生虫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药物基因组学是一门充满活力并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以探讨药物作用的遗传分布,确定药物作用靶点,提高药物效应及安全性为目标,研究影响药物分布、消除等个体差异的基因特性,以及基因变异所致的不同病人对药物的不同反应等。本文综述了药物基因组学在药动学研究中的进展情况,介绍和论述了药物基因组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探讨了药物基因组学在药动学中的应用,药物代谢酶的多态性和药物转运体的多态性;并展望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的药动学理论,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病二级以上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病二级以上患者57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10 mg,1次/d,晨间顿服,5 d后改为5 mg,1次/d,晨间顿服,疗程4周.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显效45例(78.95%),有效10例(17.54%),无效2例(3.51%),总有效率96.49%,治疗4周后SBP由(160.7±19.8) mm Hg降至(130.4±9.16) mm Hg,DBP由(98.7±12.9) mm Hg降至(76.6±5.21) mm Hg.疗程结束后复查实验室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应用氨氯地平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病二级以上患者,降压达标快,血压波动小,患者依从性好,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血液指纹图谱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血液指纹图谱技术的来源与建立方法,以及血液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了血液指纹图谱技术与微透析取样技术联用的思路.认为血液指纹图谱具有体现中药整体性特征的特点,较适合中药的研究,在中药药动学研究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寄生虫检验是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由于普通光学显微镜在功能上的局限,放大倍数不够灵活,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反馈与保存,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寄生虫学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受到了影响。应用显微镜数码互动,寄生虫检验的实验教学发生了质的改变。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这一系统不仅改变了以往手把手的实验教学模式,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报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2.
Seminar学习模式在神经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seminar学习模式引入到神经外科研究生教育中并加以完善,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与临床脱节,学生被动参与的现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显微数码目镜传递系统在基础形态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方法将传统光学显微镜的目镜更换为显微数码目镜,并通过相应的传递系统,在计算机中呈现由光学图像转化而来的数码图像,辅助教学,呈现显微镜下标本观察的全过程。结果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师的示教及讲解工作量明显减少。结论显微数码目镜传递系统在形态学实验中可以广泛应用,但同时应辅以多媒体技术和原始标本教具,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微透析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活体取样技术,克服了传统取样存在的动物数量较多、前处理过程复杂、不能准确反映成分在机体内实时变化、不能准确测定游离药物浓度等缺点,具有活体、实时、靶向、连续取样等特点,能更真实地反映药物在机体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在药动学及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显微CT,又称微型CT、小动物CT,是一种非破坏性的3D成像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样本的情况下清楚的了解样本的内部显微结构,它与普通CT最大的差别在于分辨率极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10μm,也就是能看见组织和细胞图像的  相似文献   

16.
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的建立,使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文结合传统实验教学,对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把现代信息技术融进了高等教育的课堂.在师生共享清晰图像的同时,还有语音系统相互交流,存贮图像信息和通过网络系统实现图像和资讯的异地共享等功能.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一方面消除了师生之间在显微图像上的沟通障碍,充分实现师生互动,另一方面使教师迅速而有效地对全体或个别学生给予指导或帮助,还可发挥计算机强大的图像处理和保存功能,为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提供了高效率的教学和沟通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 ip葛根素后不同时间新西兰白兔视网膜组织中葛根素含量 ,计算其药动学参数 ,研究药动学特点。方法  4 4只家兔随机分为 11组 ,各组每只家兔 ip葛根素 80 m g/ kg加等量 5 %葡萄糖液 ,在用药前 (0 h)和用药后 0 .5、1、2、3、4、6、8、12、16、2 4 h取视网膜组织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 HPL C)进行测定 ,3P87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ip葛根素后在兔视网膜组织中药动学符合开放式二房室模型 ,药动学参数理论值为 :Cmax=1.0 8μg/ mg,tmax=1.5 2 h,t1 / 2α=1.0 2 h,t1 / 2β=7.37h,CL =2 .6 7g/ h,AUC=6 .89μg/ (h· m g)。实测值为 :30 min时视网膜中葛根素的量为 (0 .0 6± 0 .0 2 ) μg/ mg,在 2 h达到高峰 Cmax为 (0 .2 1± 0 .0 5 ) μg/ mg,随后逐渐下降 ,8h降至较低为 (0 .0 2± 0 .0 0 )μg/ mg。结论 本方法特异、准确、灵敏 ,可用于视网膜组织中葛根素含量测定 ,葛根素通过 ip给药能透过血 -视网膜屏障 ,进入视网膜组织。  相似文献   

19.
药动学一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是将药动学与药效学通过血药浓度、时间和药效三者有机的联系起来,为药物的研究、开发、合理用药以及剂量确定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依据。由于中药的组成成分多且复杂,将PK—PD结合模型应用在中药的效应物质基础及效应指标选择的研究中,有利于探明中药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效应机制,对中药及其制剂的研究和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综述了PK.PD结合模型在中药研究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新药评价已经成为新药研发中最关键的阶段,也是安全合理用药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这一模型是将PK和PD两个相互关联的动力学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探讨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为更全面和准确地了解药物的效应随剂量(或浓度)及时间而变化的规律,从而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着重综述PK/PD模型的发展和在临床前和临床中的应用,证实了PK/PD模型可以为新药评价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并大幅度缩短实验周期,节省实验资源,比传统的药物开发策略更加准确可靠。随着药物评价学的不断完善,模拟软件和模拟条件的标准化,PK/PD模型在未来的药物开发中必将更充分地发挥其重要作用并加速药物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