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西安市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市7岁以下儿童10 374人,男5 498人,女4 876人。以WHO 2007身高别体重肥胖标准作为诊断超重和肥胖的指标,并抽取3岁及以上的超重/肥胖儿童606例,选择正常体重儿童763例为对照,向以上儿童家长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儿童是否超重/肥胖为因变量(即:是=1,否=0),儿童性别、年龄、出生体重、母亲生产方式、母乳喂养情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儿童健康饮食情况和运动情况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1)2013年7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为16.87%,肥胖率为8.18%。其中男童超重1 008例,超重率为18.33%,肥胖491例,肥胖率为8.93%;女童超重742例,超重率为15.21%,肥胖358例,肥胖率7.92%,男童超重/肥胖率均显著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898,8.677,P均<0.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肥胖、家庭收入高、经常喝甜饮料、食欲好、进食速度快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父亲受教育程度高、代养人为父母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 西安市7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男童高于女童。儿童超重/肥胖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0~5岁儿童超重肥胖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中国0~5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现况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数据来自"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2013年儿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研究对象为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5个调查县(区)中0~5岁儿童32 862名。超重肥胖的判定:5岁以下儿童采用WHO 2006年生长发育标准;5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生长发育参考值。结果采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加权计算。结果 2013年中国0~5岁儿童超重率为8.4%,男童和女童超重率分别为9.4%和7.2%;城、乡儿童超重率均为8.4%。0~、6~、12~、24~、36~、48~和60~71月龄组超重率分别为13.0%、11.1%、8.3%、6.0%、4.8%、3.9%和15.9%;家庭低、中和高收入水平儿童超重率分别为8.0%、8.8%和8.9%。0~5岁儿童肥胖率为3.1%,男童和女童肥胖率分别为3.6%和2.5%;城市和农村儿童肥胖率分别为3.3%和2.9%。0~、6~、12~、24~、36~、48~和60~71月龄组儿童的肥胖率分别为5.8%、3.8%、2.5%、1.6%、1.2%、1.3%和7.8%;低、中和高收入水平儿童肥胖率分别为2.8%、3.3%和3.5%。结论 中国0~5岁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正在增高攀升,及时监测0~5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状况和实施合理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无锡市10~14岁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无锡市3个地区的10~14岁儿童共287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儿童超重检出率为11.39%(男生10.03%,女生1.36%),儿童肥胖检出率为2.23%(男生1.64%,女生0.59%),且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女生(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出生体重、父亲和母亲的BMI以及喜欢吃油炸食品为儿童期BMI的可能影响因素。结论无锡市10~14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情况处于中国富裕乡村和中小城市之间,控制超重向肥胖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预防措施。出生体重、父亲和母亲的BMI以及喜欢吃油炸食品是儿童BMI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应积极采取综合家庭干预的措施,预防儿童肥胖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4.
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超重、肥胖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从遗传、家庭因素、运动以及社区食品供应等几方面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京市3~6岁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现状并探索影响因素,为幼儿科学膳食和制定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南京市3~6岁学龄前儿童311例,以身高别体质量作为诊断超重和肥胖的指标,选取97例超重肥胖儿童,以168例正常体质量儿童为对照组,向儿童主要看护人发放问卷,获取儿童家庭情况、膳食选择、膳食习惯和身体活动等与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信息,以儿童是否超重肥胖为因变量,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35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南京市3~6岁儿童超重率为19. 29%,肥胖率为11. 90%。其中男童超重率为17. 32%,女童超重率为21. 97%,男童肥胖率为11. 73%,女童肥胖率为12. 12%,3岁女童的超重肥胖率高于男童(P=0. 045);②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看护人文化程度、是否高收入家庭、每日餐数、是否每日摄入粗杂粮、是否每日食用油炸食品、是否每日饮用甜饮料、是否周末锻炼等7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看护人文化程度、是否高收入家庭、每日餐数、是否每日摄入粗杂粮、是否每日饮用甜饮料、是否周末锻炼等6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其中高收入家庭、每日餐数多、每日饮用甜饮料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看护人文化程度高、每日摄入粗杂粮、周末锻炼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南京市3~6岁儿童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儿童超重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十堰市某小学儿童超重与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超重与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十堰市某小学二、三年级的192名儿童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被调查儿童的家庭情况、饮食习惯、生长发育情况及健康状况等资料。结果:192名儿童身体体制指数(BMI)为13.3~23.6 kg/m2,均数(16.9±2.0)kg/m2。男、女生的超重率分别为20.9%(24名)和13.0%(10名),肥胖率分别为5.2%(6名)和1.3%(1名)。超重的总人数为34名,患病率为17.7%;肥胖的总人数为7名,患病率为3.6%。超重与肥胖合计患病率为21.4%。家庭年饮食消费开支、食欲对超重与肥胖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调查儿童超重和肥胖率较高,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儿童营养失衡性疾病之一,是多种影响因素不同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对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7~17岁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流行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7~17岁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中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7~17岁儿童青少年2752人进行分析。采用Cook标准进行代谢综合征判定。结果研究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3.2%,在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中,MS患病率分别为0.7%、8.0%、23.9%。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MS各组分患病率、MS患病率在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中都成倍增加。较多发生的异常为腹型肥胖(超重、肥胖者:41.6%和77.9%)、高血清甘油三酯(超重、肥胖者:36.4%和50.7%)和高血压(超重、肥胖者:19.6%和39.0%)。在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者中,至少有1项MS组分的分别为40.3%、65.6%和90.6%;肥胖者中有62.9%至少有2项MS异常;3项以上异常聚集者在肥胖者中为23.9%;有4项以上异常聚集的均为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结论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多存在明显的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西安市17年间儿童超重/肥胖的变化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兼顾全市地理分布及经济状况,抽取了莲湖、未央和临潼3个区的0~7岁儿童10 374人,男5 498人,女4 876人。以WHO 2007身高别体重肥胖标准作为诊断超重和肥胖的指标,筛查出超重/肥胖儿童,并与1996年同年龄段儿童超重/肥胖率进行比较。对3岁及以上超重/肥胖儿童发放自行设计的0~7岁儿童饮食行为调查问卷。结果 1)2013年0~7岁儿童的超重率为16.87%,肥胖率为8.18%。2)2013年0~7岁男、女童超重率较1996年增加了约2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413.611,401.898,P<0.001)。2013年0~7岁儿童不同年龄段肥胖率的均显著高于1996年。3)超重/肥胖儿童食欲好,进食速度快,喜食甜饮料与肉食。结论 17年间西安市城区0~7岁儿童超重/肥胖显著增高,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制定儿童超重/肥胖的干预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区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3至7月按照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在西安市城区抽取莲湖区、未央区和临潼区3岁及以上的超重/肥胖儿童701例,选择正常体重儿童765例进行对照研究。向抽取的儿童家长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利用enter法对问卷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在两组儿童家庭情况中,超重/肥胖组儿童家庭收入、父亲和母亲超重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父亲受教育的程度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291、1.390、1.445、1.538,均P<0.1)。超重/肥胖儿童食欲好,进食速度快,多为祖父母或保姆照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872、1.668、1.569,均P<0.05)。结论父母肥胖、家庭收入高、经常喝甜饮料、食欲好、进食速度快是儿童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父亲受教育程度高、代养人为父母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已逐步认识到“肥胖”并不等于健康,过份的肥胖对儿童身心发育及成年后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均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解武汉市儿童肥胖症患病率,我们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领导下开展了0~7岁儿童肥胖症患病率调查,旨在今后做好小儿肥胖症的预防工作。 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太原市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超重和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太原市5所小学三年级学生共1 582名作为调查对象。【结果】 太原市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5%和9.4%,男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女童,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独生、父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母亲学历、银屏活动次数和出生体重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太原市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儿童超重和肥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城区儿童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统一调查方法和调查表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 【结果】 在被调查的1 844名儿童中,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1.12%、7.21%,男生超重肥胖合计检出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9,P<0.05)。超重肥胖组出生体重、父亲BMI、母亲BMI高于对照组,每餐进食时间低于对照组(P均<0.001)。性别、父母亲超重肥胖、每餐进食时间、晚上睡觉前半小时吃东西、是否认同“每天喝牛奶是个好习惯”和“活动少,容易发生肥胖”观点这7个因素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论】 广州市城区儿童超重肥胖较为常见,儿童超重肥胖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社区成年人超重及肥胖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天津市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内24个社区≥18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身体检查。结果 调查对象超重率为34.3%(8 072/23 533),肥胖率为10.7%(2 518/23 533),按2000年全国人口标化后,标化超重率为30.2%,标化肥胖率为9.2%。高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中年组超重率最高,为41.7%(3 099/7 431),老年组肥胖率最高,为13.9%(932/6 703),青年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为最低;中、老年组超重和肥胖合计>50%;调查对象腹型肥胖率最高,老年组腹型肥胖率男性为22.1%,女性为25.5%。结论 天津市社区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较高,男性中老年人群应为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儿童维生素D(Vit D)营养状况,分析儿童超重肥胖与Vit D营养状况的关系,为儿童Vit D的合理补充、预防Vit D缺乏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儿童的年龄、性别,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采集空腹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 共收集7 578名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98.57±39.96)nmol/L,其中男童为(98.58±39.64)nmol/L,女童为(98.56±40.38)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8名儿童Vit D缺乏 (8.68%)、1 602名儿童Vit D不足 (21.14%),不同性别儿童Vit D缺乏率及不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血清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不同年龄儿童Vit D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 D缺乏率及不足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χ2趋势=275.266,P<0.05)。超重、肥胖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儿童Vit D缺乏率及不足率均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与BMI呈负相关(P<0.001)。结论 广州地区学龄儿童和超重肥胖儿童Vit D营养状况均较差,应重视儿童尤其是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儿童Vit D的合理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河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抽取河南省内7个市6~17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共计19 390名儿童青少年纳入研究,超重肥胖检出率为42.3%,其中超重4 415人(22.8%),肥胖3 790人(19.5%)。其中10 390名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0%和20.8%,9 000名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2.5%和18.1%,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高中生和初中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超重(OR=1.842),母亲超重(OR=2.586),儿童青少年喜爱吃甜食、膨化食品(OR=3.161),进食速度过快(OR=3.268),经常在外就餐(OR=1.882),每天看电视、玩手机时间超过2 h(OR=2.376),每天睡眠时间不足(OR=2.640)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河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较高,应积极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避免超重肥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郑州农村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郑州6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1 042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结果 男童肥胖率6.94%,女童肥胖率4.08%,平均肥胖率为5.66%。肥胖在性别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4,P<0.05),男童肥胖率高于女童。父母体格状态对子代的肥胖影响较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有母亲体格超重或肥胖(OR=3.674)、高出生体重(OR=2.987)、肉食摄入频率高(OR=2.313)、进食速度快(OR=1.736),保护因素有母亲文化程度较高(OR=0.762)、母乳喂养(OR=0.783)合理的运动时间(OR=0.640)。结论 郑州农村学龄前儿童肥胖率已经接近河南某些城市的水平。肥胖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父母超重肥胖与儿童代谢指标异常聚集性的关系,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某所小学作为调查点,将身体测量、问卷调查和血生化检测均完整的1 280名6~11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父母超重肥胖与儿童代谢指标异常及其聚集性的关系。结果 父母一方和双方均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55.6%和19.8%。儿童代谢指标异常(腹型肥胖、血压偏高)及其聚集性(2项和≥3项代谢指标异常)检出率在父母不同体重状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与父母均体重正常的儿童相比,父母一方超重肥胖儿童存在腹型肥胖(OR=2.00)和1项代谢指标异常(OR=1.47)的危险性较高(P<0.05或<0.001),而双方均超重肥胖儿童存在腹型肥胖(OR=3.08)、血压偏高(OR=1.74)和代谢异常指标聚集(OR=1.64~4.60)的危险性更高(P<0.05或<0.001)。结论 父母超重肥胖与儿童腹型肥胖、血压偏高和代谢指标异常聚集性存在关联。这提示应该对有父母超重肥胖史的高危儿童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了解南宁地区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肥胖的发病机制及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宁地区5 658个 7~18岁儿童青少年,测量其身高、体重,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作为判断标准,并对检出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进行影响因素调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南宁地区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12%、8.48%;男童超重、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P<0.01);各年龄组间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回归系数的数据表明,对超重、肥胖性质影响最大的变量,从大到小依次是父母肥胖史、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时间、户外运动时间、吃油腻食物及甜食、进食速度、出生时体重、婴儿4个月内喂养方式。 【结论】 南宁地区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发生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遗传、饮食行为和运动是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超重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无锡地区1 435对巨大儿和正常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随访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与肥胖相关的资料,分析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超重肥胖的关系。 【结果】 巨大儿中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10%和2.86%,正常儿中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69%和1.61%;巨大儿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正常儿(P <0.01);巨大儿与正常儿相比,发生超重和肥胖的RR值分别为1.35和1.78,AR值分别为3.41%和1.26%。经趋势χ2检验发现,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超重和肥胖率均增加(P<0.01),发生超重和肥胖的RR值和AR值也随之增加;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出生体重、性别、父亲和母亲的BMI以及喜欢吃油炸食品可能为儿童期BMI的影响因素。 【结论】 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肥胖有关,预防肥胖应从胎儿期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