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侧俯卧位配合徒手矫正对头位难产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因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造成的头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把80例难产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正常阴道分娩方法,另一组为观察组经阴道分娩基础上增加了侧俯卧位配合徒手矫正,两组产妇自然分娩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经阴道自然分娩成功率为90%,对照组成功率为62.5%,观察组有6例剖宫产,对照组有18例剖宫产,两组产妇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应用侧俯卧位配合徒手矫正胎头,对于头位难产可以起到极佳的分娩效果,使产程缩短,减少产妇和胎儿发生临床并发症概率,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减少剖宫产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1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以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初产妇306例,其中156例为观察组,1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在产程中取侧俯卧位,在有效宫缩下充分试产,使胎头在下降时逐渐从枕后位转至枕前位娩出,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侧储卧位矫正枕后位是降低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骆秀翠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7):1735-1736
目的 :探讨产程中徒手旋转胎头联合同侧侧俯卧位纠正持续性枕横 (后 )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8例产妇产程进入活跃期产程阻滞的持续性枕横 (后 )位 ,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后 ,采取同侧侧俯卧位为实验组 ,并随机抽取以往单用徒手旋转胎头的13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174例经阴道分娩 ,成功率79 8 % ,对照组93例经阴道分娩 ,成功率68 4 % ;实验组剖宫产44例 ,占20 18 % ,对照组剖宫产43例 ,占31 62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5)。而且实验组徒手旋转胎头无效101例中有64例顺产 ,占63 37 %。结论 :徒手旋转胎头联合同侧侧俯卧位可提高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横 (后 )位的成功率 ,降低难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程中产妇采用侧俯位及徒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临产后宫口开大2-3cm时,经阴道检查或B超诊断为枕后位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医务人员陪伴分娩及护理,在第一产程中指导产妇采用与胎儿背侧同侧的侧俯卧位,第二产程使用徒手转胎头法,使胎儿从枕后位转成枕前位,经阴道娩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须其自然分娩。结果观察组胎儿有30例(占66.7%)从枕后位转成枕前位经阴道顺产,对照组经阴道顺产仅4例(占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产程中产妇采用侧俯位及徒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的临床护理,可有效地矫正枕后位,减少难产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徒手旋转矫正胎方位异常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对产程进入活跃期后胎头方位异常156例经加强产力,改变母体体位,封闭水肿宫颈等处理,胎头方位仍不能自然转为枕前位,产程阻滞胎头方位异常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辅以经孕妇腹部推胎儿背为脊前方位联合手法。结果156例经徒手旋转矫正成功118例,成功率75.6%。徒手旋转成功与头位分娩评分有相关性,即:四项综合评分高低对徒手旋转胎方位有显著影响。关键在于由枕横位2分增加到枕前位3分,枕后位1分增加到枕前位3分,使四项评分均达到10分以上,80%以上可经阴道分娩。结论徒手旋转矫正胎方位在头位难产中是必要的,它可以使难产转为顺产,对母婴有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过改变产妇体位矫正胎方位异常的效果。方法产程中确定胎方位异常后指导产妇取胎儿背部对侧侧俯卧位直至第二产程早期,观察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的差并。结果两组产妇的产程、剖宫产指征、分娩方式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手术助产率,剖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产程中孕妇取侧俯卧位,能大大枕后位,枕横位转为枕前位的机会,缩短产程,减少产时并发郑,提高顺产率,是一种人为的无创伤性,安全,易行有效干预方法,减轻产妇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正>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部位置异常,试产后不能恢复至正常位置的一种现象,若处理不当,极易转为剖宫产。徒手矫正是头位难产一种干预策略,指通过徒手方式改变异常的胎头方位,促进胎儿顺利娩出的一种方法。体位改变基于重心变化原理,指通过改变孕产妇体位促进胎儿头位变化的一种方法。本研究选取92例头位难产孕妇,分析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对经阴道分娩率的影响,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8.
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难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徒手旋转胎头在枕后位难产产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枕后位难产产妇96例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术,分析其转位成功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母婴并发症等。结果旋转至枕前位74例,成功率77.1%,自然分娩62例,剖宫产18例,自然分娩的新生儿中轻度窒息3例,体重小于3500g66例。结论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可使胎头以最小的经线通过骨盆,胎儿顺利娩出,该方法安全、有效、方便。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体位管理对产程的影响,我院2005年1~12月对住院分娩108例单胎头位自然临产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54例产妇进行体位管理,宫口扩张<3cm时嘱其自由活动,宫口扩张>3cm时取半卧位,阴道检查确诊为枕横位及枕后位者行人工破膜,取胎儿脊柱同侧侧俯卧位,宫口开全后取膀胱截石住.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平均398min,第二产程平均46min,对照组第一产程平均700min,第二产程平均72min,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观察组顺产率72.22%,胎吸率9.26%,剖宫产率18.52%,对照组顺产率33.33%,胎吸率12.96%,剖宫产率53.7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产程中对产妇进行体位管理,可缩短产程,提高顺产率,降低难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已经确诊为枕后位难产产妇100例纳入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通过盲选平均分方法将100例枕后位难产产妇均分两组,分别为研究组(n=50)、对照组(n=50);给予对照组产妇传统治疗方法,研究组产妇应用胎头旋转法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产妇的顺产率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及产伤率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应用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明显,产妇顺产率得以提高,剖宫产发生率得以降低,术中出血量低,产妇受伤发生率低,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阙彦臻 《海峡药学》2007,19(9):81-82
目的探讨产时改变体位及合理使用催产素纠正胎位异常的效果.方法研究组实行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并合理使用催产素使胎头下降过程中逐渐从枕后位或枕横位转枕前位娩出。对照组取自由体位,实行传统模式助产。结果研究组转成枕前位的占90.9%,自然分娩率90%;对照组转成枕前位的占40.9%,自然分娩率40.9%,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01)。第一、二产程的平均时间较对照明显缩短(P<0.01)。结论产时改变体位及合理使用催产素纠正胎位异常有显著效果,是降低难产率,促进自然分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中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的处理,防止第二产程延长,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148例第二产程中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孕妇,采取阴道内旋转胎头,同时腹部推动胎背的方法纠正为枕前位,之后嘱孕妇取胎背侧卧位.结果148例中119例以枕前位经阴道分娩,25例纠正胎位失败,4例纠正胎位后出现胎儿宫内窘迫,29例剖宫产结束分娩.结论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在第二产程中及时予以纠正,80%可经阴道分娩,明显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3.
左艳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6):429-430
目的:观察产程活跃期徒手纠正持续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孕周37周~42周、临产后内诊证实为枕后位的孕妇为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同时经孕妇腹部手推胎儿辅助其背部旋转至腹中线的位置,待胎头固定后方可松手的方法帮助分娩。将未行此方法的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结果。结果:观察组有90例经阴道分娩,占87%,对照组仅20例经阴道分娩,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产程活跃期徒手实施经阴道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可以降低难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探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第二产程中应用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选择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4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观察组给予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则仅给予单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第二产程时间和拔露至胎头娩出时间以及会阴和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为(82±16)min,拔露至胎头娩出时间为(14±4)min。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为(92±15)min,拔露至胎头娩出时间为(18±5)min。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及拔露至胎头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会阴完整占59.2%,会阴裂伤占29.2%,会阴侧切占11.7%。对照组会阴完整占35.8%,会阴裂伤占41.7%,会阴侧切占22.5%。观察组会阴裂伤和会阴侧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80.8%,对照组镇痛有效率为60.8%。观察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2±0.8)分,对照组VAS评分(4.2±0.8)分,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有效的降低会阴裂伤发生率,缩短第二产程,明显减轻产妇疼痛。  相似文献   

15.
压肠板托胎头娩出法在剖宫产取头困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玲  董金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4):1810-1810
目的:探讨压肠板托胎头娩出法在足月头位子宫下段剖宫产取头困难中的应用。方法:术中用手托胎头法娩头的79例为对照组,用压肠板托胎头法娩头的80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的取头时间、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取头困难44例,占55.6%;研究组19例,占23.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平均取头时间对照组55分3秒,研究组36分6秒,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压肠板托胎头娩出法较手托胎头娩出法能迅速而顺利取出胎头,安全性较高,母儿并发症较少,是子宫下段剖宫产取头困难时帮助娩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林 《中国药业》2013,22(15):97-9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过氧化碳酰胺治疗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医院第二产程中胎儿宫内窘迫孕妇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研究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过氧化碳酰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鼻吸氧联合常规治疗(左侧卧位、纠正酸中毒等)。结果治疗后胎心率恢复正常研究组30例(93.75%),对照组18例(56.2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2.00,P<0.05)。研究组患者中行剖宫产14例(43.75%),对照组患者中行剖宫产23例(71.88%),研究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19,P<0.05)。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不低于8分者,研究组明显多于对照组(χ2=4.95,P<0.05)。1 min Apgar平均评分研究组为(9.05±1.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2.10)分(χ2=6.11,P<0.05)。研究组羊水性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χ2=3.95,4.11,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过氧化碳酰胺松是治疗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改善宫内窘迫胎儿的缺氧状态,降剖宫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枕后位难产的产妇26例,待宫口扩张时机和宫缩良好时,行胎头旋转法。结果 17例成功转位顺利分娩,成功率65.38%,剖宫产9例,包括个人放弃2例,出现手术指征7例。结论胎头旋转法可纠正胎头方位,使胎儿以最小径线娩出骨盆,是更安全有效的助产方式。  相似文献   

18.
582例头位难产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中各因素所占的比例。方法 选择因头位入院待产而最终需剖宫产终止妊娠的产妇582例,研究其中各种因素所占的比例。结果 在582例头位难产的剖宫产中,因胎头位置异常而行剖宫产的522例,其中持续性枕横位348例,持续性枕后位140例,胎头高直位13例,前不均倾位14例,颜面位3例,额位4例;骨盆畸形15例;枕前头盆不称37例;软产道异常6例;产力异常2例。结论 在头位难产剖宫产中因胎头位置异常而行剖宫产者占相当重要的位置,而其中无绝对头盆不称仅因持续性枕横、枕后位行剖宫产的占头位难产的83.85%,可见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矫正胎方位,是提高产科质量、减少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刘小非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16-517
目的探讨产程中全程体位管理矫正枕后位枕横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妇产科收治的150例活跃期枕后位枕横位分娩足月健康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5例产妇于产程中在子宫收缩力及腹压作用下,取仰卧位,双腿向上极度屈曲并紧靠腹部,双手抱膝,充分外展,使胎头在下降过程中逐渐转至枕前位而娩出;对照组75例产妇行常规体位生产。观察两组的分娩方式与自然分娩率。结果观察组75例中69例胎儿从枕横位转至枕前位自然分娩,自然分娩率92.0%,其余6例(8.0%)为手术产;对照组75例中37例胎儿自然分娩,自然分娩率49.3%,38例通过手术分娩;手术产发生率50.7%。两组患者产程中全程体位的改变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产后及分娩过程中,及时发现枕后位及枕横位并矫正产妇体位,能有效降低手术产发生率,提高阴道分娩质量,减少围生期病率与新生儿病率。  相似文献   

20.
持续性枕后位是产科常见的胎抬头位置异常,是剖宫产和阴道手术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在产程中恰当的实施人为干预措施矫正持续性枕后位,降低剖宫产率已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近两年我科对492例住院分娩的产妇在产程中实施不同的体侧卧位,配合胎儿自身重力、羊水浮力及产力的协同作用,观察矫正枕后位的效果,实践证明,不同体侧卧位纠正枕后位有显著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