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永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6):164-165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特点,从而减少临床漏诊与误诊。方法:对3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儿中36例(94.7%)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大,25例(69.4%)有肝脾大、皮疹等典型症状;32例异型淋巴细胞≥10%,传染性单核细胞抗体(EBVIgM)测定阳性。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肝脏酶学改变;呼吸系统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经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本病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感染相关性淋巴或淋巴样腺体组织反应性改变和多器官功能受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典型患者多,易漏诊、误诊,故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市第三医院儿科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符合EBV感染IM诊断标准的118例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118例患儿,其中男66例(55.93%),女52例(44.07%).发热、咽炎、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是IM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发热102例(86.44%),咽炎、扁桃体炎98例(83.05%),颈部淋巴结肿大93例(78.81%),肝脏肿大35例(29.66%),脾脏肿大29例(24.58%),皮疹42例(35.59%),双眼睑水肿12例(10.17%),外周血白细胞>10×109 97例(82.20%),其中>20×109 29例(24.58%),异形淋巴细胞10%~20%96例(81.36%),异形淋巴细胞>20%22例(18.64%),肝功能异常51例(43.22%),心肌酶谱异常36例(30.51%),血沉增快35例(29.66%).结论 IM的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对于急性起病、有发热、咽痛、淋巴结或肝脾肿大、皮疹、双眼睑水肿等症状者,须高度考虑IM,需进一步行相关检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和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8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 外周血涂片异形淋巴细胞超过10%60例,占69.8%,其中26例〉0.20,白细胞增高52例,占60.5%,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50%以上,ESR增快52例(60.5%),心肌酶谱增高8例,31例贫血,血清嗜异凝集试验效价≥1:40(或1:64)为阳性,69例,胸片异常22例。结论 对发热、咽痛,周围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或伴起病初期出现皮疹者,需警惕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作血常规,异形淋巴细胞检查及骨髓等血液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1].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年收治50例患儿,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16例误诊的临床资料,并对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6例误诊主要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炎,败血症,误诊时间达4~10d,后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需要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并配合实验室检查确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完善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胆囊壁增厚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4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热341例(100%),咽峡炎330例(96.8%),淋巴结肿大307例(90.0%),肝肿大272例(79.8%),脾肿大171例(50.1%),眼睑浮肿147例(43.1%),皮疹72例(21.1%),严重鼻塞71例(20.8%),肝功能异常144例/205例(70.2%),胆囊壁增厚34例/198例(17.2%).血小板减少和胆囊壁增厚率增高,则肝功能异常的程度增高(P<0.05).结论: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轻重不一,血小板减少和胆囊壁增厚往往提示肝功能损害较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21例患儿中发热19例、咽峡炎20例、淋巴结肿大21例、肝脏肿大16例、脾脏肿大9例、眼睑水肿11例、鼻塞5例、皮疹12例.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数>10×109/L者18例 (86%),异形淋巴细胞检查>10%者18例 (86%),EBV-IgM检测阳性19例 (90%).肝功能异常11例,心电图异常4例,胸片检查异常2例,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阳性者共5例,隐血2例.结论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及EBV-IgM检查具有特异性,可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阿昔洛韦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儿童中IM发病呈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一,常累及多个脏器,出现严重并发症以致危及生命,故早期诊断、治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两年来36例儿童IM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5例临床报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郭瑞官,陈长权,杨晓媛长乐市古槐中心卫生院林锦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由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延误诊断,现将我科收住的15例IM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所具备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0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对其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其中有65例患者获得痊愈,7例患者获得显著恢复效果,6例患者获得有效恢复效果,其总有效率为97.5%。结论 相关的医护人员应该足够的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所具备的临床特征进行重视,这样的话则可以及时的对该病进行诊断,有效提升诊断率,并使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有效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 C 反应蛋白(CRP)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儿童感染性发热病因。 方法:选取132 例发热患儿,其中 74 例细 菌感染性发热患儿,58 例病毒感染性发热患儿。 测定患儿血清 CRP、PCT、白细胞(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 )。 结果: 细菌感染性发热患儿 CRP、PCT、WBC 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性发热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 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RP、PCT、WBC 诊断细菌感染性发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分别为 0.864、0.810、0.654。 CRP对儿童细菌与病毒感染性发热的辨别力最佳。 CRP( >11 mg/ L) 诊断细菌感染性发热的灵敏度为 86.5% ,特异度为69.0% 。 PCT(>0.37 ng/ mL)诊断细菌感染性发热的灵敏度为70.3%,特异度为89.7%。 平行诊断试验灵敏 度为96.0% ,特异度为61.9% 。 系列诊断试验灵敏度为60.8%,特异度为96.8%。结论:血清 CRP 和 PCT 能辅助鉴别儿童感 染性发热;二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细菌感染引起发热的诊断的灵敏度(平行诊断试验)和特异度(系列诊断试验)。  相似文献   

12.
炎琥宁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伟 《中国药业》2008,17(5):50-50
目的观察炎琥宁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临床确诊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80.0%(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炎琥宁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对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热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IM),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昔洛韦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38.1℃~39℃以及39.1℃~40℃两个阶段的发热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在38.1℃~39℃以及39.1℃~40℃两个阶段的发热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的发热时间以及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和剂量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性喉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Ⅰ~Ⅲ度喉梗阻并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Ⅰ度、Ⅱ度喉梗阻患儿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Ⅲ度喉梗阻患儿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对照组Ⅰ度、Ⅱ度喉梗阻患儿给予常规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注射,Ⅲ度喉梗阻患儿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呼吸困难、声嘶、吸气性喉鸣、犬吠样咳嗽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Ⅰ度、Ⅱ度、Ⅲ度喉梗阻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院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度、Ⅱ度喉梗阻患儿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Ⅲ度喉梗阻患儿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可更快地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激素应用总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未增加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与异甘草酸镁(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YGC)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所致肝酶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将5年收集的儿童IM病例171例分为GSH组、YGC组和联用组。首先对各组病例背景均衡性进行分析,考察各组患儿疾病的恢复情况。其次,比较分析各组用药前后肝酶指标。最后,将组间有显著差异的单因素纳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评价影响肝酶异常的组内因素。结果 3组治疗肝酶异常的综合疗效恢复率无显著性差异,但YGC组降低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较联用组显著,降低异常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AL)水平较GSH组显著(P<0.05)。另外对GSH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体质量和用药时间对肝酶ALT的下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常用剂量3~5 mg·kg-1的YGC改善IM所致儿童的轻中度肝酶异常疗效显著;GSH降低异常肝酶的程度可能与体质量和用药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 2 0 0 1年 1月~ 5月住院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4 6例为对照组 ,2 0 0 2年 1月~ 5月住院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39例为治疗组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 ( 1mg kg,口服 ,1日 3次 )治疗。结果 :治疗组肺部罗音消失天数、住院天数、需人工吸痰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P <0 0 1)。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与氨溴索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江平  洪山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11):1649-1651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病毒唑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7月门诊及住院确诊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198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静脉滴注加炎琥宁10~15mg/(kg·d)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和炎琥宁10~15mg/(kg·d)静脉滴注,加用布拉氏酵母菌口服。两组均给予退热等对症处理,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和咽痛、流涎消失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并将两组样本均数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97/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7%(87/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退热时间和咽痛、流涎消失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病毒唑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可缩短病程,提高总有效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赵杰  赵瑞玲 《中国药事》2020,34(6):731-736
目的: 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出院诊断为感染性腹泻的22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和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流行病学特点、病原体分布特点、耐药性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 本次调查中,感染性腹泻患儿1岁以下占比为44.93%,1~2岁占比为36.32%,3~5岁占比为6.73%,6~14岁占比为12.56%,其中1岁以下患儿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发病季节以夏季为主,占比51.12%,显著高于其他季节,春季发病人数占比为28.25%,秋季为7.62%,冬季为13.00%。223份病例中,查到明确病原的为110例,阳性检出率为49.33%。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占18.39%,沙门菌感染率与轮状病毒相同,也为18.39%,大肠埃希菌感染占4.04%,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3.14%;柠檬酸杆菌感染占2.24%;腺病毒感染占2.24%,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占1.35%;奇异变形杆菌感染占0.89%;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占0.45%。细菌耐药结果显示沙门菌及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等的耐药率普遍较高,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较为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敏感。结论: 通过分析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儿感染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理性海水鼻喷剂治疗小儿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鼻窦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抗生素、黏液促排剂以及鼻渊通窍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使用生理性海水鼻喷剂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期间停用其他一切可影响鼻通气的药物。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VAS 总分、Lund-Kennedy 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生理性海水鼻喷剂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儿童鼻窦炎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4 mg,每晚一次口服,直至出院。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6.25±2.36)d(、7.82±2.77)d,气喘消失时间分别为(4.52±2.13)d(、6.18±1.98)d,住院期间氧疗时间分别为(18.74±2.91)h(、20.91±3.62)h,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20±2.57)d(、8.75±2.83)d,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 120.55±197.40)元(、1243.26±230.65)元,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