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梁达理  廖亮荣 《吉林医学》2013,(26):5440-5442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为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病因为围产因素,其次为溶血因素。溶血性黄疸多为重度黄疸,母乳性黄疸多为轻度。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多样,应注意围产期保健和预防感染,对高危患儿应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早期诊断和治疗,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黄疸,血液检查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本文选择近几年关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文献综述如下。1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理是未结合的胆红素在蓝光的作用下,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确切。张建勤[1]将12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为进行相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100例中非感染因素所致黄疸占70例,非感染性黄疸占发病率70%,包括因溶血致黄疸10例,围产因素致黄疸45例,母乳性黄疸10例,不明原因5例;感染因素致黄疸30例,占黄疸发病率30%,感染因素包括新生儿脐炎、肺炎、脓疱疹、败血症、肝炎综合征。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由多种因素所致,资料所示围产因素致黄疸为主,故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对有高危因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需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黄国日 《医学综述》2012,18(3):380-38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因胎儿型红细胞裂解释放产生胆红素过度所致,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有很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应予以高度重视。从目前治疗现状来看,换血疗法具有快速清除血中游离胆红素、抗体、致敏红细胞等,减少核黄疸发生的优点,故仍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快速有效的方法。现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价值及加用鲁米那或茵桅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价值。方法 1998—2001年我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4组(蓝光治疗组、蓝光 鲁米那组、蓝光 茵桅黄组、蓝光 鲁米那 茵桅黄组),比较4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每天血清胆红素下降值。结果 4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每天血清胆红素下降值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有效的,加用鲁米那或茵桅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无明确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原因所致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382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末梢血胆红素监测。结果:围产因素占228%、新生儿溶血占178%、感染因素占194%、母乳性黄疸占144%、不明原因者占215%、其它原因占42%。结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出现最早,峰值最高,重度黄疸的比例最大;围产因素次之,感染因素所致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多为早期感染,病程较短,与治疗是否及时、感染程度有关;母乳性黄疸出现黄疸最晚,病程最长;不明原因组黄疸的特点与生理性黄疸有一定的相似,认为可能包括部分“生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选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160例,治疗前后均做经皮黄疸仪测定及肝功能等检查,给予蓝光光疗,对治疗后结果进行分析并观察黄疸消退及是否发生副作用情况。结果:经光疗24~72h后,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副作用少。结论: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简单、有效的主要方法,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蔡小红  贺晓萍 《吉林医学》2013,34(17):3469-347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促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8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结合常规治疗的同时,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胆红素下降较对照组明显、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减少蓝光治疗次数及住院天数,减轻患儿家长的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亚型(CK-MB)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cTnI和CK-MB,并与3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进行对照及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cTnI和CK-MB进行对照。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cTnI和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治疗前cTnI和CK-MB明显高于治疗后,cTnI增高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存在心肌损伤,cTnI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比CK-MB检测更敏感。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光疗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捷华 《广西医学》2000,22(3):492-493
目的 观察不同光疗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9例随机分为持续光疗组和间断光疗组,对其疗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患儿在黄疸消退时间、光疗后胆红素下降水平及副作用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光疗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一致。  相似文献   

11.
石怀飞  潘晓英 《浙江医学》2011,33(11):1652-1653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当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未结合胆红素就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故对黄疸患儿尽早明确病因,尽早进行干预,对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避免或减少脑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相关因素,为预防胆红素脑病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方法对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0例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前三位病因是:感染性黄疸85例(40.5%),围产因素55例(26.2%),母乳性黄疸47例(22.4%)。结论防治新生儿感染,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可以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出生1周内新生儿黄疸的动态变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因分析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利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对产科出生的916例新生儿每日进行同一部位的皮肤测定,根据新生儿不同出生情况,对超过胆红素值安全范围者,及时给予口服药物或转儿科蓝光治疗。结果916例新生儿因高胆红素血症住院的144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5.72%,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检测和早期干预治疗,可大幅度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从而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黄国珍 《中外医疗》2008,27(21):54-54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为进行相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新生儿高疸红互血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分的总结.结果 80例中非感染因素所至黄疽占50例,非感染性黄疸占62.5%,包括因溶血致黄疸7例,围产因素致黄疸33例,母乳性黄疽10例;感染因互致黄疸30例,占黄痘发病率37.5%,感染因素包括新生儿脐炎、肺、脓疱疹,败血症等.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由多种因素所致,资料所示围产因素致黄疸为主,故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高疸虹素血症的关键.对有高危因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需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行为神经的影响。方法对3组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共85例在治疗前后行NBNA测定并与正常新生儿对照。结果随着血清胆红素的增加,NBNA评分降低,黄疸消退后评分比黄疸期普遍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NBNA是有效、简便发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方法,能预测胆红素发展的程度,为临床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以防止核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蒙脱石散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妮  牟红梅 《吉林医学》2011,32(23):4803-4804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8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蒙脱石散口服,观察两组皮肤黄疸及胆红素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6.0%,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分别为66.7%和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胆红素下降较对照组明显,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蒙脱石散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有效缩短黄疸的消退时间,蓝光治疗次数及时间也有所减少,可作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附112例分析)臧家新张秀梅袁秀清(滨州地区中心医院,251700)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例分析黄疸是新生儿期疾病中最常见症状之一,血清游离胆红素浓度过高,有可能发生核黄疸。因此,对高胆红素血症应及早诊断,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8.
邓银梅 《中外医疗》2012,31(31):153-154
目的研究并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护理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及预后判断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标准。方法以该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4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定为高胆红素组,以另外收治的59例黄疸患儿为生理性黄疸组,比较两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母乳喂养的情况、排便性质及时间。结果生理性黄疸组患儿排粪便和排胎便的时间明显早于高胆红素组,此外,患儿的哺乳次数也明显高于高胆红素组。结论合理地对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母乳喂养,加强母婴的产期保健,定期对孕妇进行血型鉴定产前检查并加强新生儿的护理、有效地减少产前及产后的感染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患儿可出现重度黄疸、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换血是治疗本病最迅速的方法。2006年11月我院收治1例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我科首次采用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并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心肌损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治疗组)及生理性黄疸20例(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所有患儿的血清心肌酶及其同工酶活性。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及同工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在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出现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