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特点,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其中术前2例行CT平扫,20例行平扫增强扫描,观察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表现。结果 2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混杂肿块,其中17例单发,5例多发(2例双侧多发),2例单发合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合并肾包膜下血肿,14例超出肾轮廓之外,1例患者合并结节性硬化。增强后80%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非脂肪部分表现为Ⅲ型强化。结论 CT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瘤的首选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宋晖 《现代保健》2012,(31):76-77
目的:探讨CT对肾血管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经肾穿刺活检或手术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结果:36例为多脂肪型,主要由脂肪和肌肉组成;9例为少脂肪型,肿块以平滑肌和血管为主,脂肪少;3例为极少脂肪型,基本由平滑肌和血管构成,脂肪极少,CT诊断率100%。结论:CT的高分辨率和对脂肪成分的特异性表现,在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50例经手术确诊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诊断准确率76%(38/50),CT诊断准确率88%(44/50),MRI诊断准确率85%(17/20).根据肿瘤大小及病变程度,行肿瘤剜除术35例,肾部分切除7例,肾切除8例.病理检查均为良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全部患者术后随访,肿瘤无复发.结论 B超、CT、MRI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要检查方法,相互结合能提高术前的诊断准确率.对于瘤体>4 cm、生长较快或位于肾脏表面向外生长及乏脂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因破裂出血风险明显增加,应积极手术干预治疗.手术治疗应尽量多的保留肾单位.  相似文献   

4.
曹会  薛小霞 《现代保健》2010,(30):133-134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肿块均呈等、低、高低混杂密度影,17例显示有脂肪密度影,3例显示有高密度出血灶。增强扫描皮质期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低于正常肾实质,脂肪、坏死囊变、出血区无强化,分泌期肿块持续强化。结论CT能显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块内的脂肪成份,增强扫描能了解肿块的强化方式,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B超和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38%、5 6 % ;9例行保肾手术 ,6例行肾切除术 ,1例保守治疗。结果 手术患者除 1例外 ,手术后均恢复顺利。结论 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的诊断要全面考虑 ;治疗时争取行保肾手术 ,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及鉴别。方法:对10例经手术证实的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为瘤内出血,瘤体急剧增大,内压增大而突出性腹痛;4例为肿瘤外向性生长。只要发现肾脏肿瘤中有脂肪密度,CT值在-40Hu以下,增强扫描脂肪成份不强化,血管肌肉组织强化可诊断。结论:CT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及鉴别.方法:对10例经手术证实的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为瘤内出血,瘤体急剧增大,内压增大而突出性腹痛;4例为肿瘤外向性生长.只要发现肾脏肿瘤中有脂肪密度,CT值在-40Hu以下,增强扫描脂肪成份不强化,血管肌肉组织强化可诊断.结论:CT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侧肾实质性或实质性为主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9例和双侧肾恶性肿瘤4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中经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平均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增大超过2 cm.1例伴结节性硬化仅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栓塞3个月后随访,肿瘤缩小约20%.双侧肾恶性肿瘤患者均为透明细胞癌,2例死亡,1例未见转移,1例Von Hippel-Lindau(VHL)病术后肌酐轻微升高.结论 双侧肾癌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VHL病推荐行肿瘤剜除;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结节性硬化者可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T证实和10例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化学位移成像表现。结果目测法,2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16例在反相位信号明显下降,5例病灶在反相位信号无明显下降,但脂肪抑制后信号明显下降,1例病灶在反相位和脂肪抑制序列信号都无明显下降。结论 MRI化学位移成像技术结合MRI脂肪抑制序列对病灶内是否含有脂质、脂肪有极高敏感性,有助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李健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796-4797
[目的]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构瘤,AML)的CT表现,提高对常见及少见类型AML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AML病例的CT表现特征。[结果]肿瘤以单发多见,大小不等,大多数为边界清楚或较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密度不均,CT值为-119~40hu,瘤内出血3例。未见钙化,增强扫描呈多样性强化。5个部分突向肾轮廓之外的病灶中3例(60%)周围肾组织呈杯口征.所有病例均无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者。[结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较有特征,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肾动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肾动脉造影结果为判断标准,对50例肾动脉狭窄的高度疑似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共诊断出狭窄。肾动脉77条,而肾动脉造影共检出狭窄。肾动脉72条,漏诊率为5.00%,误诊率为13.00%。随着血管闭塞程度的加重,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肾动脉造影结果的相符率依次升高,,其中重度狭窄组和完全闭塞组的符合率达100%。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中度狭窄组患者的PSV、EDV及AC均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且重度狭窄组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中度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准确率较高,可基本达到肾动脉造影诊断的标准,其参数PSV、EDV及AC对判断在患者肾动脉狭窄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5例结肠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出结肠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经我院诊治的5例结肠脂肪瘤患者的资料,对其诊断及治疗作分析总结。结果:结肠脂肪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粘液血便及并发肠梗阻为多见,可通过纤维结肠镜、钡灌肠、CT等辅助检查加以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结肠脂肪瘤无特殊临床表现,诊断困难,术前确诊率低,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的影像表现,评价MSCTU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临床尿培养、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结核的CT影像资料。本组病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2258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强化扫描,应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等技术,获得尿路成像图像。结果 37例患者中,确诊前通过MSCTU诊断肾结核34例,准确率达91.9%;其中肾脏形态、大小改变28例,肾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囊状低密度灶28例,肾内出现钙化灶14例,累及输尿管7例,膀胱3例。结论 MSCTU检查能够客观显示各期肾结核的病理特征,直观显示泌尿系全貌,逐渐取代了传统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对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B超及CT扫描在胆总管末端癌中的诊断价值,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38例住院治疗的胆总管末端癌患者B超与CT检查的情况。结果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4.21%,误诊率占15.79%,诊断敏感性为85.29%,特异性为75%;CT扫描诊断符合率达94.74%,误诊率为5.26%,诊断敏感性为97.14%,特异性为66.67%。结论 B超检查与CT扫描检查各有优缺点,两者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胆总管末端癌的诊断率。超声及CT诊断医生提高诊断水平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CT在肾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MRI和MRU)、MSCT和CTA检查技术,回顾性分析17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MRI、CT表现。结果:7例患者术后出现移植肾压痛、无尿及发烧;6例表现为移植肾积水、输尿管与膀胱吻合口间梗阻,并经手术证实;3例表现为肾皮髓质结构模糊,诊断为排斥反应;1例移植肾肾周血肿形成;1例出现移植肾局部血管栓塞至肾梗死。结论:MRI、MSCT检查可显示移植肾内外的多种结构,能够提供丰富的肾脏血管、输尿管及周边组织的图像信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腹部肿块的CT诊断准确性 ,并与病理诊断作比较 ,探讨CT误诊的原因。方法 将 36 0例腹部肿块患者CT诊断后行手术 ,经病理诊断将其分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炎症三大类 ,对CT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腹部肿块CT诊断符合率为 90 83% ,误诊率为 9 17%。结论 CT与病理有很强的互补性 ,应重视病史并做出综合分析 ,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至2011年诊治的29例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急诊行手术治疗,3例行介入栓塞治疗,6例行保守治疗。结果 20例行急诊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3例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病情稳定,6例行保守治疗患者中3例病情稳定,另外3例保守治疗过程中改行手术治疗。结论 B超和CT检查是诊断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重要方法,外科手术仍为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体袁肿块的CT表现并探索其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体表肿块作CT扫描,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CT诊断脂肪瘤11例,结核及感染10例,神经纤维瘤2例,表皮样囊肿2例,骨瘤4例,肌肥厚2例,血肿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1例,多形性腺瘤1例,脊柱侧弯畸形1例.恶性肿瘤12例.病理诊断符合率91.6%.结论:CT能明确判断体表肿块的解剖部位及大小,并能结合影像学特点及密度值作出定性诊断,结合临床资料可作出部分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肋骨骨折(rib fracture ,RF)诊断时采用CT扫描和X线平片诊断的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62例确诊为RF患者,分别采用X线和C T扫描方式予以诊断,判断2种方式的确诊率和错诊率。结果患者骨折情况均以最终手术诊断结果为准,62例患者肋骨骨折93处,X线组确诊率为79.57%(74例),错诊率为18.28%(17例);C T组相应数据依次为94.62%(88例),错误率为4.30%(4例),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RF患者临床诊断时采用CT扫描方式,可提升骨折检出率,降低误诊的情况,值得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单纯轻度尿检异常患者临床与病理的特点,为单纯轻度尿检异常患者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科室2009-2012年因单纯尿检异常而接受肾活检的患者77例,回顾性分析单纯轻度尿检异常患者肾脏病理类型的组成,根据肾脏病理将患者分为IgAN组、非IgAN组及基本正常组,对比不同病理类型组间各临床指标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77例患者中,肾脏病理基本正常11例,占14.3%;IgA肾病(IgAN)53例,占68.8%;非IgAN肾脏疾病13例,占16.9%。基本正常组的发病年龄、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均小于IgAN组和非IgAN组(P〈0.05)。结论:必须重视单纯尿检异常患者,特别是24 h upQ〉450 mg患者应当行肾活检,以期早期诊断和给予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