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5例放射性白内障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小剂量照射,特别是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能否被诱发放射性白内障,以及这类白内障的形态如何,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现我区从1995年至今由放射性眼病诊断组确诊的医院放射科医师5例放射性白内障介绍如下:1检查方法定期由专业眼科医师检眼镜检查眼底,用托品酰胺...  相似文献   

2.
现对我省 1988~ 2 0 0 0年在放射工作人员体检中发现并诊断的共 5例放射性白内障作一总结报告。1 方法1.1 各级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组在定期体检中发现的眼部疑难病例 ,通过转诊集中在一家省级医院眼科进行 1~ 3年的动态观察 ,并作全身全面检查 ,排除其他致晶体后囊下混浊的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清除自由基及改善眼部微循环的综合治疗,放射性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可普遍提高0.2~0.4,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放射性眼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二十多年前,从事放射的工作人员,由于设备落后,防护条件差,自身防护意识淡薄,工作量大而长期受到超过国家规定剂量限制的照射,从而使他们患上了各种放射病,现详细介绍一位放射工作人员在我们放射病诊断中遇到的X射线致眼晶体损伤病历。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白内障眼血流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放射性白内障的眼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在放射性白内障病理改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对比观测18例放射性白内障和36例正常人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RI)。结果 放射性白内障患者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Vs)、舒张末期(Vd)血流速度减低,阻力指数上升。结论 放射性白内障患者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供不足可能是导致放射性白内障的原因之一,眼球的CDFI检测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放射性白内障B超检查的声像特点,为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高频超声诊断仪检测18例放射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分析晶状体形态及内部回声改变。结果Ⅰ期放射性白内障晶状体平均厚度为4.4 mm,晶状体呈完整的梭形结构;Ⅱ期放射性白内障晶状体平均厚度为5.1 mm,晶状体呈球形结构;Ⅲ期放射性白内障晶状体平均厚度为3.7 mm,晶状体呈盘状结构,并且Ⅲ期放射性白内障患者玻璃体混浊率较高,达到38.89%。结论对于晶状体混浊较严重或患有青光眼不适合散瞳患者,高频B超检查可以帮助了解晶状体及球后病变情况,为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周贻谋 《家庭保健》2014,(11):27-27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由于营养不良,还曾经患过夜盲症。参加工作以后生活好了,夜盲症也随之消失。48岁那年,中央领导路过我们县,上级指派我守护他们途经的铁路和车站。白天我足足站了一天岗,晚上回到家,我眼前突然出现了阵阵闪烁的黑影子。到医院检查,中医院医生说这是飞蚊症:西医院医生说,这是白内障,发展严重会致盲,要我抓紧治疗。  相似文献   

8.
9.
放射性白内障在放射损伤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眼晶状体是人体对电离辐射敏感的器官之一[1],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既可以作为辐射损伤生物剂量计,又可作为远后效应的观察指标。为了观察放射性白内障病人的遗传效应并为诊断提供依据,对15例放射性白内障病人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与血液及眼球组织中锌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白内障与血液及眼球组织中锌含量的关系。方法 :用亚硒酸复制 SD大鼠白内障模型 ,给预防组大鼠眼内补锌 4周后 ,观察各组大鼠晶体的变化并测定其血液和眼球组织中的锌含量。结果 :模型组及预防组大鼠血液中的锌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 ( P<0 .0 1和 P<0 .0 5 ) ;预防组大鼠眼球组织中的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 P<0 .0 1 )。眼内补锌的预防组大鼠晶体混浊程度较模型组的轻。结论 :白内障大鼠血液中的锌含量降低 ,而眼球组织中的锌含量升高 ;锌对硒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抑制和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18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对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2 0年来诊治的 18例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者的临床特点 ;依据WS/T 188-1999X、γ射线和中子所致皮肤损伤的剂量估算规范对其局部损伤进行了剂量估算。结果  18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3 8~ 76岁 ,放射作业工龄 6~ 46a ,其中放射科医生 2人 ,骨科医生 16人 ,从接触射线到出现皮肤损伤的时间在 5~ 2 0a ,平均 14 3a。 18例中Ⅰ度损伤 1例 ,Ⅱ度损伤 5例 ,Ⅲ度损伤12例 ,Ⅲ度损伤者中有 3例发展为放射性皮肤癌。估算局部受照剂量 :Ⅱ度损伤者局部受照剂量为 64~ 83Gy ,Ⅲ度损伤者局部受照剂量为 10 3~ 2 0 4Gy。结论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有一定的潜伏期 ,损伤愈重 ,潜伏期愈短 ,并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慢性溃疡在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IL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以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呼吸道传染病。2003年4月9日,山西省临汾市出现首例SAILS病例,至5月4日共报告临床诊断病例18例。为进一步掌握SAILS流行特征,为今后SAILS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临汾市SAILS流行病学特征及防制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糖尿病(DM)为冠心病(CHD)的独立危险因素,DM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与心肌梗死关系密切.近年国内外临床研究均表明,DM患者与非DM患者相比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高且临床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死亡率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其病死率高与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有关.现将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儿童白内障手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统计26例(26眼)儿童白内障病例的术式,术后视力,并发症情况,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有19眼视力术后比术前有提高,术后6月时17眼在0.3以上。主要并发症为后囊破裂和玻璃体脱出、后囊混浊、前房炎性反应等。结论白内障摘除术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手术并发症有一定的特殊性,适时恰当的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邓长安 《现代保健》2010,(15):23-24
目的总结高原世居藏族肝硬化患者超声检查特点。方法对高原世居、绎临床确诊的藏族居民肝硬化患者超声检查表现为典型的晚期肝硬化肝脏改变、门静脉增宽及血流速度减低、腹水、合并原发性肝脏实质性肿块、胆囊疾病、脾脏肿大发现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典型的晚期肝硬化声像图表现占84.54%,门静脉增宽及血流速度减低占55.45%,腹水占65.45%,合并肝实质性肿块占21.82%,胆囊疾病占66.36%,脾脏肿大占43.68%。结论高原世居藏族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典型比例较大,合并胆囊疾病者较多,合并脾脏肿大者较少,这些情况可能与高原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肿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抗凝治疗结果进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痊愈7例(38.9%),有效11例(61.1%),总有效率为100%,均治疗有效出院。结论抗凝治疗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肿瘤患者是安全、有效、方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对于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d及7d视力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之间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欣  赖燕  张晓华  李莉 《职业与健康》2013,29(6):689-690
目的 了解慢性苯中毒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自1970-2010年随诊的18例慢性苯中毒患者临床症状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94.4%的患者存在头晕、乏力慢性苯中毒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50.5%的患者存在出血征象,44.4%的患者有睡眠不佳表现.经早期脱离苯作业及临床治疗,头晕、乏力等临床表现明显减轻,66.7%苯中毒患者病情好转,43.75%轻、中度苯中毒患者痊愈.结论 慢性苯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以头晕、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疾病预后较好,尤其是轻、中度中毒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药物超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药物超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病程及预后.结果 18例患者均以皮疹、发热为首发症状,于用药后2~8周发生;皮损形态多样,以皮疹型为主,常伴紫癜样斑疹、皮肤肿胀及反复脱屑;其中伴浅表淋巴结肿大者13例、肝功能损害者14例、肾损害者11例、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者13例、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者10例;可疑致敏药物:别嘌呤醇11例、卡马西平4例、苯妥英2例、米诺环素1例.糖皮质激素是首选治疗药物.结论 药物超敏综合征为具有特征性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较严重的疾病,及时停药、早期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