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76年李镐旺等关于朝鲜出血热(KHF)抗原-抗体系统的发现,使得历时40余年。一直未获成功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原学研究发生了一个新的转折。他们首先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朝鲜出血热(KHF)疫区黑线姬鼠肺、肾等组织中找到了一种抗原,能与KHF病人恢复期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其后又报导从黑线姬鼠肺和EHF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出朝鲜出血热病毒。除将病毒适应于非疫区黑线姬鼠以外,KHF病毒还被适应于Wistar大白鼠和A-549细胞。朝鲜出血热与苏联、  相似文献   

2.
<正> 具有肾脏症侯群的出血热,在我国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朝鲜称为朝鲜出血热,在苏联称为出血性肾脏肾炎,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称为流行性肾病。这一疾病的病毒分离及病毒病因的确定长期未得到解决。朝鲜南方的出血热病毒工作者首先在黑线姬鼠肺细胞中以萤光免疫方法证明有同朝鲜出血热患者的恢复期血清起特异性免疫萤光反应的抗原存  相似文献   

3.
<正> 多种病毒均可引起人类出血热病。以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几种类别(附表1)。表中除有肾病综合征的出血热之外,其它各种出血热的病毒均已先后证实,并较易分离培养。唯独只有有肾病综合症的出血热的病原直至最近才确实可以证明病毒抗原的存在。此病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各称。在中国、日本、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称为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则称为朝鲜出血热(KHF);在蒙古称为蒙古出血热(MHF);在苏联称为出血性肾病肾炎[Hemorrhagic nephrosonephritis(HN)];南斯拉夫则称为流行性肾炎(EN);芬兰称为流行性肾病[Nephropathia epidemica  相似文献   

4.
出血热系指一组性质相类似的疾病。每多见于农村、林区,呈地方性,有明显季节性,但并非直接接触传染。1825年首先于苏联乌茲别克发现本病,其后在苏联的远东地区续有发现。我国东北、内蒙及朝鲜均曾有流行,挪威、瑞典等地亦有散发病例的报导。将本病分为三型,即克里木出血热,鄂木斯克热,伴有肾脏征候的出血热。伴有肾脏征候的出血热或称出血性肾病肾炎,亦即现所称之流行性出血热。其病原及传染方式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似以病毒的  相似文献   

5.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特异性检测方法(IFAT)的建立和病毒分离的成功,为本病流行病学及预防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可靠手段,并使有关研究取得明显进展,现综述如下。疫情与地理分布1 HFRS的世界分布HFRS是本世纪30年代初被发现,本病病毒的传播遍及世界5大洲。但迄今,发现病人或发生流行的国家仅见于欧亚两大洲。有疫情而发现病人或发生流行的国家和地区26个;无疫情而正常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的国家和地区22个,无疫情而鼠类肺抗原或血清抗体阳性的国家和地区15个。  相似文献   

6.
1975年7月到1980年4月湖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了71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这些病人的临床过程与朝鲜出血热(KHF)、斯堪的纳维亚流行性肾病和苏联的伴肾综合征出血热相似。总的病死率为11.2%,从这些病人中的某些人及湖北医学院附一医院住院病人所取得的血清与朝鲜出血热相关抗原起反应,显示出极其高的抗体滴定。我们断言:中国中部的流行性出血热(EHF)与朝鲜出血热(KHF)是同一疾病。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以发热、低血压、少尿和多尿等病期为特征的综合征在1950年~1952年的朝鲜战争中,这种疾病成为美国军队中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尽管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有所改进,但当时对确定致病因子的大量研究未获成功。从那时起,关于北欧、朝鲜和苏联EHF的疫情均有所了解,但是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内EHF的疫情则几乎没有。最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之间的协议,使美国科学家到中国参加研究工作有了可能。1979年11月到1980年4月本文作者之一Myron.S.Cohen(MSC)在湖北医学院生活和工作,并得到了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观察和治疗的机会。同时部分患者血清由湖北医学院学者带至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病毒研究室、伟黑文医学中心和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了病毒血清学研究,兹将有关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于30年代我国东北已发现本病的流行。1935年由伯力医学院内科助教TapaГHCK第一次在《急性肾炎》一书中,较详尽地描述本病。目前已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流行,分布在欧亚两大洲,主要是在北欧和东亚各国:苏联、芬兰、瑞典、挪威、捷克、东德、中国、日本、朝鲜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报告中国发生的流行性出血热与朝鲜出血热血清学关系的实验结果。这一以肾症状为特点的出血热疾病在苏联远东常称为出血性肾脏肾炎,在日本和我国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称为流行性肾病。引起朝鲜出血热的病毒分离获得成功,从而可能建立免疫萤光血清学方法并证明了苏  相似文献   

9.
<正>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国外的病原学研究已达40年之久。曾使用多种动物和细胞分离病毒均未成功。直到1976年,朝鲜李镐汪和李平佑首次报告用免疫萤光技术在黑线姬鼠肺和肾组织检出了一种抗原,能与朝鲜出血热病人恢复期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1977年,他们在黑线姬鼠和出血热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出朝鲜出血热病毒(KHF 病毒)。并作了鼠肺切片电镜观察的报导。其后又将 KHF 病毒适应到A-549细胞系,Wistar 大白鼠肺和黑线姬鼠肺。同时,通过免疫萤光技术确定了朝鲜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8年3月~2003年10月收治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共84例。在今年入冬以来收治的20余名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中发现,今冬出血热与往年有所不同,出血热抗体(IgM)阳性率低。在恢复期重复检查出血热抗体。从中发现阳性率明显提高。在抢救成功的病人中有糖代谢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多脏器功能衰竭、粒细胞减少症、肺综合征出血热、呼吸衰竭等病例。在诊治过程中积累了点滴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流行性出血热(肾型)的病毒病因研究,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多方面的(应用各种动物和细胞分离病毒及以血清血方法探索病毒的存在等)和长期的(苏联搞了约40年,我国搞了近20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尚未能分离到病毒,在国外南朝鲜工作者取得了一个突破,他们先后以黑线姬鼠及南朝鲜出血热病人血清分离到一种病毒。  相似文献   

12.
<正> 在 Lee 等的报告中,证实了中国浙江省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恢复期血清中,含有高效价的同朝鲜出血热病毒抗原起特异性免疫萤光反应的抗体。实验是应用间接免疫萤光法对三种来源的朝鲜出血热病毒抗原进行的:(1)黑线姬鼠肺(2)Wistar 大白鼠肺(3)A-549细胞系。最近又从中国湖北省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得到了10份恢复期血清,3份急性期血清。  相似文献   

13.
<正> 出血热是一组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欧亚大陆。本病各地命名不一,在我国称为流行性出血热(EHF),朝鲜称为朝鲜出血热(KHF),苏联称为出血性肾病肾炎(HNN),北欧称为流行性肾病(NE)等。自从1978年有了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方法后,发现本病实际上是由相应病原引起的一大组疾病,但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各不一致,病原相互间有抗原关系,而又有所不同,并各有其不同的啮齿  相似文献   

14.
应用Vero—E_6细胞从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中分离出两株病毒,经初步鉴定表明:病毒不耐酸,对脂溶剂敏感,不被5—碘脱氧脲嘧啶核苷所抑制,属RNA病毒;所分离病毒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血清和EHF患者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试验(IFA)均为阳性,其感染性可被EHF恢复期病人血清中和;将该病毒感染细胞做超薄切片在电镜下查到EHF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5.
出血热最初命名为流行性出血热,随后又称之为朝鲜出血热(KHF).当西方的内科医生在研究这种通常有很严重出血症状的新病时,他们发现,前10年就有人描述过苏联的一组出血热,其命名大多冠以当地的地名,如克里米亚出血热、远东出血热、乌兹别克出血热、鄂木斯克出血热、中亚出血热、雅罗斯拉夫尔出血热等等。远东的出血热还被认为是出血性肾小球肾炎或伴有肾病综合征的出血热(HFRS)。以后的研究证明,这些名称包括了分类学上不同的独立的疾病,并已证实每一种出血热的病原体是不同的病毒。病原体都是  相似文献   

16.
<正> 朝鲜型流行性出血热,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统称为“肾病型出血热。”本症是以高热、蛋白尿、出血作为主要症状的病毒性感染疾病。类似的疾病分布广泛,波及到斯堪底纳维亚、中欧、苏联、朝鲜、中国、日本,已确定所有病毒的抗原性几乎是一致的。一九三八年,在旧中国东北的日本军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的病原疑为病毒,自40年代即开始提出,直至最近才分离成功。关于在出血热尸体解剖肾脏组织中检测抗原,及用阳性肾组织切片检测抗体,在国内外尚未见报导。我们所用1979年典型出血热患者恢复期血清,并经用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人肺癌A_(540)细胞培养的朝鲜出血热病毒抗原,鉴定过的IgG抗体阳性血清,用间接免疫萤光法,检测出血热新生儿尸解肾组织细胞浆内,见有明亮萤光物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被世界公认为20世纪最危险的瘟疫。目前已在142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感染艾滋病病毒者已达500万人以上;预计两年后,世界将有0.5~1亿人受到感染。艾滋病已闯进中国。我国大陆已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22人。其中3人确诊为艾滋病病人,都是传入病例,已死亡。19名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其中浙江4人,余为外国人)。我国专家呼吁全社会动员起来,严加防范。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一属新的布尼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国外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半个世纪以来,本病在欧洲、亚洲等17个国家流行。EHF在我国流行分布很广,除台湾外,其余省区有本病存在和流行。发病逐年增多,病死率高,是我国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广西1982年发现和证实有EHF流行。1978年朝鲜李镐汪应用非疫区黑线姬鼠首先分离出朝鲜出血热(KHF)病毒1981年我国用非疫区黑线姬鼠和人肺癌传代细胞(A-549)分离出EHF病毒.从此EHF研究才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出特异性诊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出血热的病原是什么?有何症状?如何诊断和治疗?答:出血热的病原至今尚未完全肯定,苏联学者斯莫洛金采夫氏曾证明本病的病原体为病毒,但未被其他学者证明。吉曼(Geiman)氏等及苏联一些学者认为本病为立克次氏体所引起。国内学者的研究认为病毒的可能较大。出血热的症状为骤起,寒战高热、剧烈头痛、全身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