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副溶血弧菌分子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副溶血弧菌易引起食物中毒,研究表明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是多种毒力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分子水平对副溶血弧菌的溶血毒素、尿素酶、蛋白酶、侵袭力和黏附力等毒力因子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该菌的分子致病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魏爱旺  马智龙  杨娟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63-1964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分离株和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的血清群、毒力基因及其耐药性,为预防控制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利用血清凝聚试验进行分群,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毒素(TRH)毒力基因,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5株水产品分离株分布于O4、O3、O2、O11、O5、O1共6个血清群,无优势菌群,TDH与TRH毒力基因均阴性。22株食品中毒分离株分布于O3、O4、O1共3个血清群,以O3群为主,占81.8%,TDH阳性率77.3%,TRH阳性率13.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抗生素部分耐药或完全耐药,对其他类抗生素敏感。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分离株与食物中毒分离株的血清群、毒力基因存在较大的差异,所分离菌株对多种常用药物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进一步了解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粪便与可疑食物中的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方法 细菌分离改用L棒推涂其余参照GB/T4789.7-2003方法,对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做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tdh和trh)检测.结果 从4份粪便样品和2份从可疑食品中共检出副溶血弧菌28株可分15个血清型,来源于粪便样本的17株副溶血弧菌tdh阳性、trh阴性,来源于可疑食品中的11株副溶血弧菌tdh与trh均阴性.结论 该次食物中毒是由一组携带tdh毒力基因多种血清型混合的副溶血弧菌污染引起.  相似文献   

4.
一起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对一起可疑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相关实验室检测。方法:参照GB/T7489、WS/T.9-1996对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进行致病菌检测,并对分离的可疑致病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和药敏试验。结果:11份患者肛拭标本中,8份(占72.7%)分离出副溶血弧菌,血清分型均为03:K6;毒力基因检测为tdh阳性,trh阴性;RAPD结果显示,8株副溶血弧菌具有相似的RAPD图谱。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疑致病菌检测、毒力基因检测及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结果,证实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致病毒素主要为tdh编码的TDH。  相似文献   

5.
一起副溶血弧菌污染小龙虾的病原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食物中毒中采集的小龙虾等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查找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参照GB/T4789.7-2008对小龙虾等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培养,ATB进行生化鉴定及耐药试验,PCR扩增毒力基因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所检测的小龙虾和呕吐物中副溶血性弧菌均为不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小龙虾分离菌株对替卡西林和头孢噻吩耐药。结论:食用了被副溶血弧菌污染的小龙虾存在风险,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食源性副溶血弧菌表型特征与分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广东省食源性副溶血弧菌的表型特征,并对其分型进行综合比较.方法 对分离自广东省水产品和食物中毒的74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进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trh)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并对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核糖体基因分型(Ribotyping)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应用BioNumerics软件对不同来源、时间和地点的分离株进行比对,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副溶血弧菌除对氯霉素100.00%敏感外,对其余13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tdh阳性率为24.32%、trh阳性率为4.05%.74株副溶血弧菌分为26种血清型,O5:K17和O2:K28型为水产品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O3:K6型为食物中毒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74株副溶血弧菌分为62个核糖体型、67个PFGE型,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广东省大部分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分离株携带tdh毒力基因.3种分型方法中,PFGE的分辨率最高,Ribotyping居中,血清分型最低,3种方法相结合可提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临床和环境分离副溶血弧菌菌株的毒力基因特征。方法 对近年从食物中毒病人、临床散发病人和外环境 (小水产品 )中分离的 174株副溶血弧菌菌株 ,应用PCR技术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 (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 (trh)的检测。结果 临床来源的副溶血弧菌 (94株来自食物中毒病人和 34株来自散发腹泻病人 )菌株的tdh携带率均大于 97% ,trh携带率为 0 % ;而所有 4 6株分离自环境 (小水产品 )的副溶血弧菌菌株未见有tdh携带 ,仅 1株trh阳性。 1株tdh阴性、trh阳性的副溶血菌株 ,其尿素酶试验为阳性 ,而在其他所有trh阴性的副溶血菌株中 ,不管其tdh是阳性或是阴性 ,尿素酶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引起杭州地区食物中毒及散发腹泻的副溶血弧菌主要为tdh阳性、trh阴性菌株 ,外环境中存在的trh阳性的副溶血弧菌也是一个潜在的病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NotⅠ,对一起广州市某餐厅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中30株副溶血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 Version4.0软件(复选Dice相关系数和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分离的30株副溶血弧菌特异性toxR基因均为阳性,毒力基因tdh阳性,而trh阴性。30株副溶血弧菌PFGE型别相同。结论PFGE分型可揭示人、食品和公用具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菌株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为疫情溯源提供分子流行病学证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认2008年10月南昌市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 [方法]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从采集样品中选取6份可疑食品、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和1份呕吐物,运用荧光PCR技术进行检测;同时按GB/T4798.7-2003对所有采集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采用普通PCR技术对所分离的可疑菌株进行耐热溶血素(TDH)和不耐热溶血素(TLH)毒力基因检测. [结果]荧光PCR结果显示:1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病原菌分离培养及生化反应显示:4份食品、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其中1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分离到的菌株,神奈川溶血试验阳性;95份相关从业人员肛拭子未发现副溶血性弧菌;普通PCR检测发现:1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TDH阳性,4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TLH阳性.[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带有耐热直接溶血素(TDH)毒力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食物中毒的原因,查明致病菌。方法对14例食物中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3例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1份粪便标本及7份剩余菜肴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tdh、trh和toxR基因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3份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1份粪便标本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经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PFGE分子分型试验,4份患者标本的分离株试验结果完全一致。均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为O4∶K9,毒力基因tdh阳性、trh阴性和toxR阳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带型相似度为100%。7份剩余菜肴均未检出相关致病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分析,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所致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1起食物中毒的致病病原,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1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可疑食材和病例标本,将分离鉴定的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多重PCR毒力基因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在3名患者粪便均分离到副溶血弧菌,检出2种血清型,2株为O3∶K6血清型,1株为O4∶K8血清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均为trh(-),tdh(+),tlh(+).PFGE图谱聚类分析得到2种带型,其中2株带型一致,相似度为100.0%,2种血清型相似度81.3%.结论 该食物中毒是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水产品在流通加工等环节存在交叉污染,应加大监管力度和食品安全宣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锡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毒力基因、耐药性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对5份食品样品、8份环境涂抹样品、7份患者肛拭子、1份厨师肛拭子分别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图谱分析。结果分离自患者肛拭子的6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为O3∶K6型,毒力基因检测跨膜转录激活蛋白基因(tox R)阳性,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阳性,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阴性,PFGE分型图谱一致;分离自食品和环境的2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为O4∶K42型,毒力基因检测tox R阳性,tdh阴性,trh阴性,PFGE分型图谱一致;两者之间的同源性50%。8株副溶血性弧菌对临床常用的8种抗生素均敏感。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由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起,排除了所采集食品和环境样品被污染作为传染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09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和腹泻患者监测分离株的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特征.方法 对95株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和15株腹泻患者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PCR检测以及选取不同血清型副溶血弧菌81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从监测腹泻患者分离的15株副溶血弧菌,血清型以O3:K6(46.67%)和O4:K8(33.33%)为主;从11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的95株菌,血清型以O3:K6(44.21%)和O4:K8(28.42%)居多;7株食品分离株都不是O3:K6血清型;93株(84.54%)为tdh+ trh-菌株,13株(11.81%)为tdh-trh菌株,3株(3.65%)为tdh+ trh+菌株.81株副溶血弧菌的PFGE相似值为57.7%~100.0%,被分为36种不同的PFGE型别,PFGE001型和029型为2009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优势PFGE型别.结论 2009年广东省引起感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的副溶血弧菌以O3:K6和O4:K8型为主要血清型,多数菌株携带tdh基因,存在优势PFGE型别菌株不断引起各地区的散发和暴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病原学检测及分子分型溯源研究。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 4789.7—2013对事件中病例的粪便/肛拭子、可疑食物等10份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和鉴定。利用荧光PCR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特异的ToxR基因进行检测,并采用多重荧光PCR对其进行不耐热性溶血毒素(tlh)、耐热直接溶血素(tdh)毒力基因和耐热相关溶血素(trh)毒力基因进行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电泳获得指纹图谱,并经Bio Numerics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4例病例的粪便/肛拭子和2份可疑食物样本中共分离出6株副溶血性弧菌,含5种血清型,分别为O1:KUT、O1:KUT、O3:K6、O4:KUT、OUT:KIII、O3:KUT。6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扩增出副溶血性弧菌特异的ToxR基因。所有菌株tlh基因均为阳性,分离自病例的粪便/肛拭子的4株菌株tdh毒力基因均为阳性;分离自可疑食物的2株菌株中有1株为tdh毒力基因阳性,另1株为阴性;所有分离菌株trh毒力基因均为阴性。聚类分析显示,菌株间相似系数为62.3%~100.0%。分离自可疑食物的菌株与病例的菌株带型不一致,为不同菌株,分离自病例的同一血清型的菌株同源,不同血清型为不同克隆。结论这是1起由携带tdh毒力基因的O1、O3、O4等多种血清型的不同克隆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5.
李涛  黎明  苗艳芳  杨洋 《现代预防医学》2015,(18):3376-3379
摘要:目的 了解成都市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疫情分离菌株和生鲜冻水产品分离菌株血清型分布、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为成都市副溶血弧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检出的91株副溶血性弧菌采用血清凝结实验血清分型;采用E-test药敏试验进行耐药性检测;用荧光PCR检测菌株的tdh、trh、tlh毒力基因。结果 91株菌分属于8个群26个血清型,主要为O1群(36.26%),其次是O4群(23.07%)和O2群(16.48%);46株疫情患者肛拭分离株O4群(48.71%)、O1群(35.89%)为主;22株鲜冻海产品分离株O1群(45.45%)为主;18株生鲜淡水产品分离株O2群(55.55%)为主。91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检出tlh,检出tdh基因均为食物中毒患者肛拭菌株,仅有1株食物中毒患者肛拭菌株检出trh基因。E-test实验结果显示,除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外的其他12种试验抗生素均敏感。结论 成都市引起食物中毒疫情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为携带tdh基因的O4、O1群菌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福建省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携带毒力因子情况,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检测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PCR方法检测从食品及食物中毒病人分离菌株的毒力因子.结果 食品和临床病人分离菌株均含t/h基因,不含trh基因;临床分离菌株均含tdh基因,而食品分离菌株均不含tdh基因或含量少.结论 福建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  相似文献   

17.
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VP)是我国沿海地区夏、秋季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也是温州地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PCR技术对疑似的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在10~11h内作出初步检测。2006年7月4日温州市某工厂发生了一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共20人发病。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患者肛拭标本20份。2方法2·1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培养肛拭标本经过37℃,8h增菌后培养,按照常规鉴定技术进行生化鉴定同时用ATB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复核[1~2]。2·2 PCR检测毒力基因步骤检测和方法参照文献[3],设计并合成分别针对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tdh、trh和tlh的引物,采用PCR方法检测VP的毒力因子tdh、trh和tlh、trh上游引物为5′-TTGGCTTCGATA TTTTCA GTATCT-3′,下游引物为5-′CATAACAAACATATGC CCATTTCCG-3′。tdh上游引物为5-′GTAAAGGTC TCTGACTTTTGGAC-3′,下游引物为5-′TGGAATAGA ACCTTCATCTTCACC-3′。tlh上游引物为5-...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菌株之间及其与病人分离菌株的关系,了解食品中分离菌株的毒素基因携带情况。方法:对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并应用PCR法进行3种毒力基因(tdht、rh和tlh)测定。结果:55株O1~O4群副溶血弧菌的PFGE图谱分为50型别;三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为:12株菌tdh检测阳性、55株菌trh检测均为阴性5、5株菌tlh检测均为阳性。结论: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PFGE型别多,且相互之间关系分散;所有被检测副溶血弧菌均携带tlh基因,没有检测到携带trh基因的菌株,不同来源的菌株TDH基因携带情况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一起可疑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诊断。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GB/T4789-2003和WS/T9-1996附录A,对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检出的两种致病菌分别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2份患者和食品、环境标本中,分离出4株副溶血性弧菌、7株奇异变形杆菌。检测4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TDH,结果均为阳性;7株奇异变形杆菌的PFGE分型结果为不相关关系。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病原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结果分析,证实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一起两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研究。方法:参照WS271-2007等标准对10名病人的肛拭进行致病菌的检测,对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试验;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0份样本均检出O4:K8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其中5份样本同时检出O3:K6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两种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dh阳性、trh阴性。PFGE分型显示,同一血清型的菌株为高度相似克隆,相似度在92.9%~100%之间,同一样本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为不同克隆。结论:这是一起由O4:K8和O3:K6两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