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正脊疗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互补作用及机制。方法:于2002-02/2005-08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均由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三维正脊组,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每组80例。三维正脊组采用三维正脊疗法,对间盘突出节段施行该疗法,1次/周,共做2次;银质针导热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腰部和臀部软组织病变部位施行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共2次;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先后采用三维正脊疗法和银质针导热疗法,各2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腰腿疼痛消失,临床体征均转为阴性,可恢复工作。②有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临床体征两三项转为阴性,可作轻微工作。③好转。腰腿疼痛减轻,临床体征有1项转为阴性,尚需继续治疗。④无效。治疗前后疼痛与体征无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3个月三维正脊组、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χ2=2.51,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χ2=4.03,P<0.01)。其中银质针导热组和三维正脊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8.288.03,P<0.05)。②治疗后1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治疗1个月后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9.26,9.03,P<0.01),而银质针导热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1.50,P>0.05)。③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组和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的有效率(痊愈及有效)分别为71%、72%和85%,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6.30,6.12,P<0.01)。结论:三维正脊疗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银质针导热疗法则有消除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血液供应和松解肌肉的作用。两种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腰椎定点牵扳疗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互补作用。方法:于2002—02/2005—08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均由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腰椎定点牵扳组,银质针导热组,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每组80例。腰椎定点牵扳组采用腰椎定点牵扳疗法,对间盘突出节段施行该疗法,1次/周,共做2次;银质针导热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腰部和臀部软组织病变部位施行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共2次;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为两种疗法的联合使用:腰椎定点牵扳疗法1周后对腰、臀部软组织病变部位分两次施行银质针肌肉导热疗法。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①症状消失:腰腿疼痛消失,临床体征均转为阴性,可恢复工作。③有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临床体征2-3项转为阴性,可作轻工作。③好转:腰腿疼痛减轻,临床体征有1项转为阴性,尚需继续治疗。④无效:治疗前后疼痛与体征无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3个月腰椎定点牵扳组、银质针导热组、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联合组更为明显(t=8.52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联合组更为明显(t=7.08,P〈0.01)。其中银质针导热组和腰椎定点牵扳组、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9.09,9.82,P〈0.05)。②治疗后3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联合组与腰椎定点牵扳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9.27,9.04,P〈0.01),而银质针导热组与腰椎定点牵扳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1.51,P〉0.05)。(勤银质针导热组、腰椎定点牵扳组、联合组的有效率(痊愈及有效)分别为72%,73%和88%,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联合组与腰椎定点牵扳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r=6.31,6.13,P〈0.01)。结论:腰椎定点牵扳疗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银质针导热疗法则有消除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血供和松解肌肉的作用。两种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腰椎定点牵扳疗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互补作用。方法:于2002-02/2005-08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均由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腰椎定点牵扳组,银质针导热组,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每组80例。腰椎定点牵扳组采用腰椎定点牵扳疗法,对间盘突出节段施行该疗法,1次/周,共做2次;银质针导热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腰部和臀部软组织病变部位施行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共2次;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为两种疗法的联合使用:腰椎定点牵扳疗法1周后对腰、臀部软组织病变部位分两次施行银质针肌肉导热疗法。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①症状消失:腰腿疼痛消失,临床体征均转为阴性,可恢复工作。②有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临床体征2~3项转为阴性,可作轻工作。③好转:腰腿疼痛减轻,临床体征有1项转为阴性,尚需继续治疗。④无效:治疗前后疼痛与体征无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3个月腰椎定点牵扳组、银质针导热组、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联合组更为明显(t=8.52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联合组更为明显(t=7.08,P<0.01)。其中银质针导热组和腰椎定点牵扳组、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9.09,9.82,P<0.05)。②治疗后3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联合组与腰椎定点牵扳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9.27,9.04,P<0.01),而银质针导热组与腰椎定点牵扳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1.51,P>0.05)。③银质针导热组、腰椎定点牵扳组、联合组的有效率(痊愈及有效)分别为72%,73%和88%,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联合组与腰椎定点牵扳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6.31,6.13,P<0.01)。结论:腰椎定点牵扳疗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银质针导热疗法则有消除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血供和松解肌肉的作用。两种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中首推硬膜外隙注药和三维正脊仪治疗。对比硬膜外隙注药与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两种疗法联合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3-01/2005-01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硬膜外隙注药组、三维正脊组、三维正脊及注药联合组,每组60例。注药组应用硬膜外注射20g/L利多卡因、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地塞米松混合液,每5d注药1次,共4次。三维正脊组采用三维正脊仪,施行1次/周,共2次,三维正脊组及注药联合组为上述两种方法并用,每注药两次后行三维正脊仪1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体征情况及疗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腰腿疼痛消失,临床体征均转为阴性,可恢复工作。②有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临床体征两三项转为阴性,可作轻微工作。③好转。腰腿疼痛减轻,临床体征有1项转为阴性,尚需继续治疗。④无效。治疗前后疼痛与体征无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3个月硬膜外隙注药组、三维正脊组、三维正脊及注药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联合组更为明显(X^2=2.12,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联合组更为明显。其中联合组与前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02,P〈0.01)。注药组与三维正脊组,联合组与注药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X^2=5.61,6.15,P〈0.05)。②各组治疗后3个月4项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联合组与注药组,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性意义(X^2=9.23,9.13,P〈0.01),而注药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11.6,P〉0.05)。③硬膜外隙注药组、三维正脊组、三维正脊及注药联合组的有效率(痊愈及有效)分别为75%,72%和92%,联合组与硬膜外隙注药组、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6.25,6.03,P〈0.01),而硬膜外隙注药组和三维正脊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8.62,P〉0.05)。结论:硬脊膜外注药、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高疗效,联合应用的治愈率高,临床体征转阴率高,预后好,无不良反应。硬脊膜外注药和三维正脊联合应用疗效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椎定点伸引手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作用。 方法;于2002—02/2006—02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均由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150例。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每组50例。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采用颈椎定点伸引疗法,对椎管狭窄节段施行该疗法,1次/周,共做2次;银质针导热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颈背部和肩胛部软组织病变部位施行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共2次;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先后采用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和银质针导热疗法,各2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3个月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8.62&;#177;1.39,2.36&;#177;2.80,x^2=2.52,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多数获得控制,以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1.12&;#177;2.78,r=4.02,P〈0.01)。其中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后1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颈椎挤压试验阳性率,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r=9.25,9.02,P〈0.01),而银质针导热组与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相比差异尤显著性意义(P〉0.05)。③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88%,78%,78%,r=6.31,6.11,P〈0.01)。 结论: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的作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则有消除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血供和松解肌肉的作用。两种疗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中首推硬膜外隙注药和三维正脊仪治疗。对比硬膜外隙注药与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两种疗法联合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3-01/2005-01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硬膜外隙注药组、三维正脊组、三维正脊及注药联合组,每组60例。注药组应用硬膜外注射20g/L利多卡因、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地塞米松混合液,每5d注药1次,共4次。三维正脊组采用三维正脊仪,施行1次/周,共2次,三维正脊组及注药联合组为上述两种方法并用,每注药两次后行三维正脊仪1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体征情况及疗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腰腿疼痛消失,临床体征均转为阴性,可恢复工作。②有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临床体征两三项转为阴性,可作轻微工作。③好转。腰腿疼痛减轻,临床体征有1项转为阴性,尚需继续治疗。④无效。治疗前后疼痛与体征无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3个月硬膜外隙注药组、三维正脊组、三维正脊及注药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联合组更为明显(χ2=2.12,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联合组更为明显。其中联合组与前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02,P<0.01)。注药组与三维正脊组,联合组与注药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χ2=5.61,6.15,P<0.05)。②各组治疗后3个月4项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联合组与注药组,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性意义(χ2=9.23,9.13,P<0.01),而注药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1.6,P>0.05)。③硬膜外隙注药组、三维正脊组、三维正脊及注药联合组的有效率(痊愈及有效)分别为75%,72%和92%,联合组与硬膜外隙注药组、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6.25,6.03,P<0.01),而硬膜外隙注药组和三维正脊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8.62,P>0.05)。结论:硬脊膜外注药、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高疗效,联合应用的治愈率高,临床体征转阴率高,预后好,无不良反应。硬脊膜外注药和三维正脊联合应用疗效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椎定点伸引手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作用。方法:于2002-02/2006-02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均由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150例。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每组50例。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采用颈椎定点伸引疗法,对椎管狭窄节段施行该疗法,1次/周,共做2次;银质针导热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颈背部和肩胛部软组织病变部位施行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共2次;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先后采用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和银质针导热疗法,各2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3个月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8.62±1.39,2.36±2.80,χ2=2.52,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多数获得控制,以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1.12±2.78,χ2=4.02,P<0.01)。其中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后1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颈椎挤压试验阳性率,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9.25,9.02,P<0.01),而银质针导热组与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88%,78%,78%,χ2=6.31,6.11,P<0.01)。结论: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的作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则有消除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血供和松解肌肉的作用。两种疗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电员针配合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治疗组105例及对照组50例分别应用电员针-运动疗法和综合疗法治疗。通过分值评定、疗效优良率比较,发现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肌电图观察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对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银质针刺疗法治疗前后进行腰部骶棘肌临床肌电图对照检查,以观察该症引起的腰部神经肌肉功能变化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提示治疗前全部病 有自发性电活动,经银质针疗法后7例减少,4例消失,3例患者治疗前运动单位平均时限低于正常的80%,为肌源性损害表现,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6例患者治疗后一周检查最大用力收缩动作电位出现混合相,单纯混合相、单纯相波形,与治疗后临床出现短暂的下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采用青龙摆尾针刺法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4例,经两个疗程治疗各项功能恢复正常68例。  相似文献   

11.
背景: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类型之一,是保守治疗及一些微创介入手段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是介入治疗的主要方向。目的:比较3种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对非包含性突出的疗效,探索提高治疗非包含性突出疗效的方法。方法:选择介入治疗的符合单纯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共174例,其中66例患者行钳取法经皮腰椎间盘切除,52例行盘内及盘外化学溶核,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双介入疗法56例。结果与结论:3组患者均经过连续6个月随访,双介入方法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5),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方法,说明双介入法可提高治疗的优良率,减少治疗后不适发生率,在技术上无明显增加难度,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计算机控制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JOA水平对疗效的预测价值。为这一技术的临床疗效预测提供依据,实现量化控制。方法:采用通过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分,根据分值水平(由低到高)将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3组,均采用计算机控制三维牵引治疗,牵引距离55~65mm,下倾角度-8—-12°,旋转角度±10~15°,观察疗效与JOA分值的关系。结果:A组(11~15分)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达96.2%、52.8%,B组(16~21分)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达95.83、58.3%,C组(22—26分)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达74.2%和29.0%。结论:计算机控制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较低分水平(〈21分,临床症状、体征较重)之间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对较低分水平比对高分水平(〉22分,临床症状、体征较轻)的临床疗效均显著。[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3.
14.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与程度,分别采用3种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其中采用单开窗法2l例,双开窗法9例,半椎板切除法6例。结果:36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优良率91.7%。结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强调早期手术以及术中注意保持脊柱稳定性,术中仔细探察椎管和切除突出的髓核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与疗效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部经本院住院手术确诊。男24例,女10例;年龄25~66岁,其中,25~35岁13例,36~59岁18例,60岁以上3例,病程2个月~10年。在装有空调和电磁屏蔽的检查室内进行肌电图检测,室温控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