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广跃  胡蕴玉  刘建  吕荣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5):518-520,528
目的:通过观察rhBMP2在去势大鼠中的异位诱导成骨效应,探讨rhBMP2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对双侧卵巢切除和单纯行开腹术大鼠双侧股部肌袋植入1.5mg和3mgrhBMP2,于植入后1周、2周和3周取材,行组织学检查,成骨量分析,碱性磷酸酶和钙含量测定。结果:组织学检查发现rhBMP2剂量越大,成骨多,成骨早。实验组较对照组诱导成骨活性增强,表现为成骨量,碱性磷酸酶和钙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在卵巢切除大鼠早期rhBMP2表现较高诱导成骨活性,可能与机体代偿有关。  相似文献   

2.
袁志  马平  胡蕴玉  罗卓荆  赵广跃  吕荣  孙梁  李丹 《医学争鸣》2001,22(18):1633-1636
目的:研制新型具有诱导成骨活性的异种骨植骨材料。方法:在重组合异种骨(RBX)基础上,以基因重组人BMP2(rhBMP2)取代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牛BMP,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BCB)复合,制成复合rhBMP2的异种骨(rhBMP2/BCB),并采用小鼠股部肌袋模型,通过组织学、骨计量学方法检测rhBMP2/BCB的诱导成骨活性。结果:实验组(rhBMP2/BCB组)术后7d在小鼠肌袋可诱导软骨生成,14d形成纺织骨,21d改建成板状骨并形成大量骨髓;对照组(BCB组)于术后各时间点均未见有软骨成骨形成。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性差异(P<0.01)。结论:rhBMP2/BCB具有较好的骨诱导能力,是一种较理想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一种可随意塑型、填充不规则骨缺损的骨植入材料并观察其成骨效果。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粘合剂复合脱矿骨粉制备骨泥,并将骨泥植入大鼠股肌袋内,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组织学观察及成骨面积测定,研究该植入物在肌袋内的成骨效果。结果CMCNa植入体内4周完全被降解吸收,无毒性反应。与骨粉粘合性好,可随意塑型,对骨缺损填充完全。动物实验大体观察,伤口无红肿及脓性渗出,愈合良好,无死亡。X线片显示骨泥不离散。全脱矿骨泥植入体内后2周,ALP均值高于表面脱矿骨泥组。表明全脱矿骨泥植入后可形成软骨和骨组织,成骨良好。结论CMCNa复合全脱矿骨粉制备的骨泥具有诱导成骨活性,可随意塑型,使用方便,可为临床提供一种填充不规则骨缺损的骨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运用超声与盐酸结合的方法制备脱矿骨的脱矿效果及骨诱导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条件下酒精脱脂、盐酸脱矿、冻干辐照的方法,制备人类脱矿皮质骨,检测其pH值、钙含量,并比较超声波对脱矿速度的影响。腹腔注射地塞米松造成大鼠的免疫抑制,将所制备脱矿骨异位植入大鼠的股部肌袋,术后不同时间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以观察脱矿骨的骨诱导活性。结果超声波条件下脱矿速度明显加快;脱矿骨异位植入后4周开始形成软骨细胞与软骨基质,5、6周形成较多的软骨组织,表现出良好的骨诱导活性。结论本研究所制备的脱矿骨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成骨活性,是良好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松质骨型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CPC)和醋酸地塞米松(DXMA)及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复合物植入大鼠股部肌肉内,观察复合物的骨诱导能力。方法将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12只,左侧股部制作成肌袋,A组植入CCPC/bBMP/DXMA,B组植入CCPC/bBMP,C组植入CCPC/DXMA,D组植入CCPC。分别于2、4周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组织学检查示:A、B、C组均有诱导成骨能力,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新骨形成增多,趋向成熟,A组成骨能力最强,D组未见成骨现象。A组ALP水平较B、C、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PC/bBMP/DXMA复合人工骨有强大的诱导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6.
rhBMP-2在体内诱导成骨中I,II型胶原及碱性磷酸酶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rhBMP-2在诱导成骨中CollagenI,II及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进行研究,方法:将含rhBMP-20.5mg的松质骨载体植入55只BALB/c小鼠的右侧股部股袋内,分别术后3-21d共8个时间点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新生骨组织中的I,II型胶原进行检测,对ALP活性进行定量分析,观察rhBMP-2在诱导成骨中CollagenI,II及ALP的表达情况,结果:(1)II型胶原的出现是和成软骨,软骨细胞的出现相伴随的,但是,肥大,变性的软骨细胞并不表达II型胶原,(2)作为成骨细胞成熟标志物的I型胶原,ALP在软骨形成期即有表达,但是随着成骨细胞的出现,骨组织的形成I型胶原仍表现为高表达,而ALP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结论:在诱导成骨中rhBMP-2促进了CollagenI,IIey ALP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骨发生蛋白 2 (hBMP 2 )转染兔自体骨髓基质细胞 (rMSCs)的骨生成诱导作用以及附和异体兔脱钙骨基质 (DBM )后的成骨效能。方法 :取兔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扩增 ,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人骨发生蛋白 2基因 ,将转染和未转染人骨发生蛋白 2基因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附和于异体兔脱钙骨基质形成新的生物植骨材料 ,连同空白及单纯脱钙骨基质对照组植入兔前肢肌袋和桡骨缺损。 2、4、6、8周分别取材进行大体 ,放射线和病理观察。结果 :肌袋试验 6周后 ,转染人骨发生蛋白 2基因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附和异体兔脱钙骨基质材料中出现骨组织细胞 ,末转染组和单纯异体兔脱钙骨基质组为纤维组织。骨缺损试验中 ,三组均能产生骨的形成和缺损的修复 ,但仍然是转染复合材料组的骨修复再生能力最大。结论 :局部应用hBMP 2基因转染的BMSCs -DBM材料可以诱导骨形成促进骨修复  相似文献   

8.
周勇  范清宇  蒋维中  蔡和平  文艳华 《医学争鸣》1999,20(12):1085-1087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DBM)骨粒、骨水泥(BC)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复合骨制损修复材料成骨诱导活性。方法:小鼠股部股袋内植入复合材料,不同时间分别取材HE染色观察复合骨制损修复材料的异位诱导成骨活笥;检测不同复合质量比的复合材料的聚合温度。结果:第7日时材料外周即形成间充质组织包膜,并沿材料不规则裂隙向植入材料内部长入间充质组织。第14日间充质组织继续大量长入且逐渐深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胶原涂层煅烧骨-成骨细胞复合物植入体内后成骨性能,探讨治疗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以牛松质骨制成煅烧骨(TBC),并涂以胶原制成胶原涂层煅烧骨(TBCc),培养兔骨膜成骨细胞(POB),构建复合物TBCc-POB;将该复合物移植到BALB/c裸小鼠背部右侧皮下,4周取材;同时将该复合物植入兔背部右侧肌袋内,8周取材。两种动物均在对侧相应部位植入单纯TBCc作为对照,并在相应时间内取组织块常规处理后光镜、电镜观察。结果植入材料在皮下及肌袋处均有成骨细胞大量生长、增殖,并有软骨组织、骨组织形成,而对照组则没有。结论将TBCc-POB 材料植入体内后,成骨细胞能够存活并产生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和珊瑚复合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 rh BMP- 2 ) /珊瑚复合人工骨的骨诱导活性和骨修复能力。  方法 :rh BMP- 2和珊瑚以一定的方式复合后 ,植入小鼠股部肌袋和兔颅骨标准大小缺损 ,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不同时间取材 ,通过组织学方法检测其骨诱导活性和骨修复能力。 结果 :复合人工骨植入小鼠肌袋 1周诱导软骨形成 ;3周形成编织骨 ;6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 ,同时珊瑚被部分降解吸收 ;复合人工骨植入兔颅骨缺损后 ,以引导成骨和诱导成骨双重机理完成骨修复过程。术后 12周 ,植入物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 ,其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珊瑚。  结论 :此复合人工骨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活性 ,骨修复能力较强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生物性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Nanobone putty is an injectable and bioresorbable bone substitute. The neutral-pH putty resembles hard bone tissue, does not contain polymers or plasticizers, and is self-setting and nearly isothermic, properties which are helpful for the adhesion, proliferation, and function of bone cell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osteogenic potential of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hBMP2) gene activated nanobone putty in inducing ectopic bone formation, and the effects of the hBMP2 gene activated nanobone putty on repairing bone defects.
Methods Twenty four Kunming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nanobone putty + hBMP2 plasmid was injected into the right thigh muscle pouches of the mice (experiment side). The nanobone putty + blank plasmid or nanobone putty was injected into the left thigh muscle pouches of the group 1 (control side 1) or group 2 (control side 2),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ectopic bone formation were evaluated by radiography, hist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analysis at 2 and 4 weeks after operation. Bilateral 15 mm radial defects were made in forty-eight rabbits. Thes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A, nanobone putty + hBMP2 plasmid; Group B, putty + blank plasmid; Group C, nanobone putty only. Six rabbits with left radial defects served as blank controls. The effect of bone repairing was evaluated by radiography, histology, molecular biology, and biomechanical analysis at 4, 8, and 12 week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tissue from the experimental side of the mice expressed hBMP2. Obvious cartilage and island-distributed immature bone formation in implants of the experiment side were observed at 2 weeks after operation, and massive mature bone observed at 4 weeks. No bone form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control side of the mice. The ALP activity in the experiment side of the mic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side. The tissue of Group A rabbits expressed hBMP2 protein and higher ALP level. The ne  相似文献   

12.
重组人BMP-2骨诱导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异位诱导成骨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探讨NGF在BMP骨诱导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CR小鼠4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行右侧股后部肌袋异位成骨模型,实验组植入含0.125mg rhBMP-2胶原海绵复合物,对照组仅植入相同体积胶原海绵,分别于术后3、7、14、21d取材,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测均证实,rhBMP-2胶原海绵复合物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术后第7d,在软骨大量形成期,NGF阳性染色达到高峰.在成纤维细胞、软骨前体细胞、软骨细胞、肥大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术后14、2ld,阳性细胞数量和染色强度有所回落。对照组未见成骨现象。结论首次证实在外源性BMP诱导成骨过程中有明显的NGF表达,提示NGF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并协同BMP的诱导成骨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以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ICPC)/纤维蛋白胶(FS)共同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载体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在小鼠体内异位成骨的能力,探讨其作为注射性骨替代物的可行性. 方法:在小鼠肌袋随机注射或植入ICPC/FS/bBMP复合物、ICPC/FS复合物和单纯bBMP材料,术后2 wk, 4 wk取材,通过碱性磷酸酶测定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其异位诱导成骨能力. 并对术后4 wk时新生骨进行定量测定和统计学比较. 结果:ALP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ICPC/FS/bBMP复合物有较多新骨形成,单纯bBMP诱导出少量骨,ICPC/FS复合物未见新生骨,诱导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可注射性ICPC/FS/BMP复合物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活性,ICPC/FS是BMP的良好注射性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对于骨质疏松症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构建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于胫骨内植入种植体?实验组种植体周围植入透明质酸钠复合rhBMP-2,对照组及模型组植入同等体积的透明质酸钠?术后4周和8周,通过X线?组织学切片及扫描电镜分析技术,观察各组胫骨内种植体骨结合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种植体周围新生骨组织包绕,骨质致密,结构优良,未见明显骨吸收现象,骨结合良好?对照组种植体周围同样新生骨形成,部分区域见炎症反应,少量结缔组织长入种植体周围?模型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形成较少,种植体脱落,未形成骨结合,种植体窝内炎症反应明显,周围结缔组织增生,部分区域出现骨质断裂?结论:rhBMP-2能够显著促进骨质疏松症大鼠胫骨内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加快成骨速度,促进骨质矿化,形成良好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兔大段负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大段负重骨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方法.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造成左侧股骨中上段缺损2cm的模型,A组植入异体骨 rhBMP-2 ACS,B组植入异体骨 rhBMP-2,C组植入异体骨 ACS,D组单纯植入异体骨,E组植入自体骨。术后3、6、9、12周照X线片,观察骨愈合情况并测量骨痂形成面积。术后12周处死动物,对标本进行三点弯曲力学测试,检测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结果 A组在X线表现、骨痂形成面积、三点弯曲破坏负荷、新骨形成率及骨孔隙率等方面均优于B、C、D组,与E组相仿。结论 同种异体皮质骨、rhBMP-2和ACS复合移植既具有高效持续的骨诱导作用,又能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是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兔下颌骨放射后骨延长的新生骨形成受到轻微抑制,本研究旨在初步了解rhBMP-2对其促进成骨疗效。方法 50Gy组(对照组)和rhBMP-2组(实验组)各兔6只,均在术前1个月接受50Gy放射,间歇8天后,以0.4毫米/次、2次/天的速度进行牵引,固定期6周。实验组在截骨线内同期置入2.0mg rhBMP-2。结果标本和X线均显示两组成骨均良好,与周围骨质无明显的界限;HE组织学切片可见两组骨小梁稀疏、细小,并存在成片状致密纤维结缔组织。图像分析软件结果是:50Gy组和BMP组的骨小梁面积比分别为0.445±0.054和0.459±0.036。经方差分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的rhBMP-2不能促进兔下颌骨放射后骨延长的新生骨形成。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对兔下颌牵张成骨的作用。方法:建立兔下颌双侧牵张成骨动物模型.于下颌右侧骨断端间植入含有rhBMP-2的可吸收胶原海绵(absorbable collagen sponge,ACS),左侧单纯应用ACS作为对照。分别于固定期第3、5周末处死动物。取标本行X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应用rhBMP-2侧新骨形成的速度以及骨小梁的密度均高于对照。结论:局部应用rhBMP-2能够提高牵张区新骨形成的速度和质量.对下颌牵张成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系列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Yuan Z  Hu YY  Sun L  Liu J  Lei W  Wang YQ  Sun YQ  Xia JL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28-132
目的:研制和开发能I期植骨、有效修复污染性或感染性骨缺损的植骨材料。方法:在重组合异种骨(RBX)的基础上,结合抗生素局部缓释技术,研制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RBX),并通过小鼠股部肌袋模型检测其诱导成骨活性和抗生素释放特性;将其I期植入细菌污染的犬桡骨骨缺损和已感染的兔胫骨骨缺损中,通过放射学、组织学、细菌学检测手段,评价其对污染性或感染性骨缺损的修复效果,以及对骨髓炎的防治作用。结果:(1)ARBX既保持高效诱导成骨活性,又有较好的抗生素缓释作用,在局部可维持长达30d的有效抗菌浓度,因此具有显著增强的抗感染能力;(2)ARBX在彻底清创基础上,可I期植骨修复细菌污染的犬桡骨骨缺损,并有效预防骨髓炎发生;(3)在彻底病灶清除前提下,ARBX可I期植骨修复已感染的兔胫骨骨缺损,并能有效治疗慢性骨髓炎。结论:ARBX具有高效诱导成骨活性和强力抗感染能力,能I期植骨修复污染或感染的骨缺损,并可有效防治骨髓炎。为ARBX应用临床,解决污染或感染骨缺损治疗上的难题,提供较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