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166-167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本院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70例抢救成功,16例死亡,死亡原因均为脑疝,抢救成功率81.4%。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行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的吸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head injury)是临床外科常见急症之一。该类患者如不能及时纠正创伤带来的脑水肿、硬膜下血肿和脑血肿,往往迅速死于脑疝等并发症。临床上处理重型脑损伤患者时,气管切开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必要抢救技术,而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质量更是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抢救治疗效果[1]。近年来,高压氧医学蓬勃发展,临床上已有  相似文献   

3.
王花 《中国实用医药》2014,(20):204-198
目的:探讨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气管切开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32例患者最终拔除气管套管,3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5例患者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采取规范的、综合性的个体化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范岩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477-47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方法及疗效。方法通过对我们基层医院2003年5月至2010年5月24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的抢救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48例重型颅脑损伤,死亡52例,病死率20.97%。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一及时清除颅内血肿,去大骨辨减压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关键;二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尽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防治肺内感染等并发症的综合治疗,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及熟练操作的技能。现将有关护理措施和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54例,男性37例,女性17例,年龄5-68岁,平均37.3岁。其中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术后16例,重度脑挫裂伤31例,原发性脑干损伤7例,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是汽车交通事故中最为常见的伤害类型,尤其是颅脑损伤后昏迷是造成患者重伤或死亡的主要致伤形式[1]。由于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多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多,呼吸道管理不当易误吸,其死亡率及致残率仍很高[2]。正确的院前救护是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3]。若无系统的院前急救体系及规范管理模式,尤其在交通事故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时,往往在院前急救方面耽搁宝贵的抢救时间,导致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但气管切开对患者是一种损伤,有较多的并发症,甚至发生意外。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需加强护理,尤其是呼吸道护理,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极为重要[1]。近年笔者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何俊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09-11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总结2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过程.结果 护理过程中6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1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在气管切开后6d因呛咳出现切口出血,及时发现给予止血.结论 正确的护理方法可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并发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气管切开是解除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是生命支持的基础,其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鸡西市人民医院共收治了96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气管套管的护理1.1保持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保持合适的温、湿度,室温在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致残率高,并发症多。气管切开是解决其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但气管切开后易使细菌直接侵入,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危与健康。我科2008年6月-2009年12月对37例重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术,术后经过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和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病情极其危重,多有意识障碍,舌后坠,咳嗽反射减弱,痰不易咳出致呼吸道不畅,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可以减少呼吸道无效腔,迅速改善通气功能增加有效通气量,便于吸痰,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后遗症极为重要。因此加强气管切开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的管理,着重做好以下四个环节:气道感染的预防,气道湿化,气管内吸引,减少引起气道刺激的因素,防止气道黏膜的损害。结果:70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者6例,肺不张者2例,无肺部并发症者6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管理的关键是无菌操作,适量湿化,有效吸痰以及减少刺激因素,从而降低肺部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治疗颅脑损伤的重要措施,而气管切开后的正确护理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有效途径。现将我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红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3):204-20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5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给予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气管套管留置时间7~30d,并发肺部感染8例、导管阻塞5例、气道狭窄2例、脱管1例。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并发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昏迷、舌后坠、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痰液易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缺氧。气管切开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2003年6月至2007年7月我院为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16~82岁,置管时间3~106d,其中脑挫裂伤2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10例,颅内肿瘤2例,原发性脑干伤8例。经治疗37例呼吸道感染得以控制,成功拔管,拔管后呼吸平稳,气道通畅,11例病情严重,分别于气管切开后2—6d死亡。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护理的要点。方法通过对5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给予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空气净化,定期开窗通风,严格限制探视和陪护。结果气管套管留置时间7—30d,并发肺部感染10例、导管阻塞6例、气道狭窄2例、脱管1例。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尽早采取气管切开支持呼吸、及时有效的吸痰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能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气管切开作为一种抢救措施,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有助于保持呼吸通畅,减轻脑部的缺血缺氧和脑水肿。但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病人预后的效果,我科从2005年至今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气管切开8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救门诊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月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223-1225
重型颅脑损伤是急救门诊常见的急症,病情急重,有多变、易变、突变的特点,死亡率高。在抢救过程中,早期开放气道并保持通畅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控制感染,加强呼吸道管理是预防肺部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重要措施。现将重型颅脑损伤在急救门诊的呼吸道管理要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科技与经济的日益发展,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逐渐增多,居全身各部位损伤的第2位,但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居首位。患者由于昏迷程度深,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丧失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舌后坠而导致呼吸道梗阻[1]。气管切开则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近年对重症颅脑损伤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本科2006年5月~2009年11月收治的82例重度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2例抢救成功,10例死亡,死亡原因均为脑疝,抢救成功率为87.8%。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做好基础护理,施行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吸痰,防止并发症发生是护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