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人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特征。方法 713例老年患者均先作12导联心电图检查,然后采用美国PI 12导联动态心电分析系统,作24 h DCG监测并详细记录活动情况及临床症状。经计算机处理回放分析、经人机对话方式,进行编辑和总结。结果7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年龄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老年人心律失常以房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检出率为93.41%。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63.39%。窦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23.98%。传导阻滞检出率为15.29%。其中房性期前收缩检出率最高,其余依次为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动过速。232例有缺血性ST-T改变,发生率为32.54%,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远多于有症状心肌缺血。结论 动态心电图能捕捉一过性、间歇性的恶性的心电变化,老年人行DCG检查,可及早发现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窦房结病变。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心律失常9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对新生儿心律失常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住院危重新生儿1 500例,发现心律失常95例(6.3%)。结果期前收缩31例(32.6%),显著窦性心动过缓15例(15.8%),房室传导阻滞17例(17.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10.5%),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3.2%),心房扑动5例(5.3%),心房颤动4例(4.2%),复合心律失常10例(10.5%)。结论为提高新生儿心律失常早期诊断率,应注意认真、仔细听诊,对高危儿除常规心电图检查外,应予心电监护。必要时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心律失常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常规心电图对新生儿心律失常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住院危重新生儿424例,发现心律失常32例(7.5%)。结果 期前收缩10例(31%),窦性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各7例(21.9%),房性心动过速6例(18.7%),复合心律失常2例(6.2%)。结论 为提高新生儿心律失常早期诊断频率,应注意认真、仔细听诊,对高危儿除常规心电图检查外,应予心电监护,必要时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对我院自2008-05-2009-05间988例患者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心律失常进行归纳对比分析。结果:在各类心律失常中,老年人房性早搏发生率居第1位,为93.1%,室性早搏发生率为84.6%,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发生率分别为46.7%和13.6%,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为15.8%和14.6%,短阵室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为1.62%、1.21%、1.01%。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临床上发现老年人心律失常重要的有效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24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结果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者226例(90.8%),其中伴有S-T段、T波改变者65例,仅有S-T段、T波改变者23例(9.2%)。在心律失常中过早搏动162例;异位性心动过速及房室颤动23例;传导阻滞67例;窦性心律失常32例。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动态心电图改变以各种心律失常最常见,部分病例可仅有S-T段、T波改变;动态心电图改变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依据;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显著的S-T段、T波改变多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6.
电话传送心电监测对偶发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话传送心电监测对偶发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姚恩达1王晋生1浦晓东1潘赛榕1柯文沅2关键词电话传送心电监测;动态心电图;偶发心律失常偶发心律失常依靠普通心电图(ECG)不易捕捉到,而动态心电图(Hoter)的检出率也不会很高。作者旨在探讨电话传送心电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心内科治疗的62例心律失常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的检查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于窦性心动过速和过缓、房性和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及房性心动过速的诊断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于房颤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24 h持续动态监测心电变化情况,能够获得心律失常患者系统、全面的心电图资料,在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我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86例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给予所有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同时给予常规心电图监测,对两种监测方式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中,房性早搏检出率为93.0%,室性早搏为80.2%,房速25.6%,房颤12.8%,房室传导阻滞窦房4.7%,窦缓传导阻滞2.3%,室内传导阻滞14.0%,房室传导阻滞7.0%,常规心电图检测中,房性早搏检出率为70.0%,室性早搏为54.7%,房速3.5%,房颤3.5%,房室传导阻滞窦房0.0%,窦缓传导阻滞1.2%,室内传导阻滞1.2%,房室传导阻滞2.3%。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相比,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明显较常规心电图检出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上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89例患者先行12导动态心电图监测,然后再行远程心电监测,对两种方法传输的心电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12导动态心电图无异常79例,心律失常148例,心肌缺血病人30例,心律失常合并心肌缺血病人32例;远程心电监测无异常62例,心律失常215例,心肌缺血12例。结论远程心电监测在早期心脏病的预防及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在心肌缺血检出率方面不如动态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生理参数分析远程无线心电监测和动态心电图在社区中的应用价值及效价.方法 使用远程无线心电监测检查系统,建立院外社区心脏病监护网络.采用自身对照,328例因心悸、胸闷、头晕、黑朦或晕厥等不适患者的远程心电监测和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结果.结果 远程心电监测组检出偶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及心肌缺血等重要心律失常比动态心电图多(P<0.05).远程心电监测24h花费100元,包月300元,动态心电图24h花费287元.结论 对发作无规律、间歇发作、持续时间短的心律失常及一过性心肌缺血的检出,远程心电监测价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巴马县长寿老年人198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巴马老年人心电图的改变特点,为长寿老年人健康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6511型单导心电图机对198例90~113岁老年人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描记。结果 198例长寿老人异常心电图138例(69.7%),其中ST-T改变78例(39.4%),房性期前收缩33例(16.7%),左室高电压30例(15.2%),以及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律不齐、右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Ⅰ°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颤等。结论长寿老年人中异常心电图较常见,加强心电图的监测,对指导其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机理。方法 :以标准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分析 30 0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病类型、机理。结果 :心律失常类型 :包括房颤占 36 6 7%,房性早搏 35 33%,室性早搏 30 0 0 %,窦性心动过速 3 33%,室上性心动过速 1 33%,室性心动过速 0 6 7%,窦性心动过缓 4 0 0 %,房室传导阻滞 3 0 0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1 6 7%,右束支传导阻滞 3 33%,左束支传导阻滞 0 6 7%,窦房阻滞 0 6 7%。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类型多变 ,其中以房颤的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常见心电图异常情况,为新生能否参加军训提供参考。方法 3626例大学新生进行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对异常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同一名新生出现1~3种异常心电图表现,重复统计在内,诊断标准依据黄宛主编《临床心电图学》。结果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3148人(86.8%),异常心电图478人(占13.2%),其中窦性心动过缓152例(4.19%)、窦性心动过速96例(2.65%)、窦性心律不齐82例(2.26%)、室性早搏39例(1.08)、房性早搏33例(0.91%)、右束支传导阻滞24例(0.66%)、房室传导阻滞21例(0.58%)、左室高电压17例(0.47%)、ST-T改变14例(0.39%)、游走心律13例(0.36%)、预激综合征6例(0.17%)、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0.14%)、交界性早搏3例(0.08%)。异常心电图中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以预激综合征、左束支传导阻滞、交界性早搏少见。结论通过十二导常规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并对各种心律失常进行初步风险评估,预防军训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8月门诊及住院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占首位,为72例(占80.90%)。其它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5例(5.62%),心房纤颤1例(1.12%),房室传导阻滞1例(1.12%),束支传导阻滞2例(2.25%),房性早搏1例(1.12%),窦性心动过缓7例(7.87%)。死亡病例10例(11.24%)。其中死于室速、室颤等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者8例,死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发生时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也是心肌梗死最主要的卒死原因,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在心肌梗死时也有发生但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LL - 1型便携式同步心电采集记录器及其远程通讯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64例患者应用LL - 1型便携式同步心电采集记录器及其远程通讯系统进行同步标准 1 2导联心电图检查 ,平均带机时间为 2 3.67± 1 .36小时 ,传输心电图 2 4 6人次 ,同时行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分析。结果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 1 97人次 ,异常心电图发生 1 90次 ( 77.2 % )。与动态心电图相比 ,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 :84 .7%与 93.2 % (P >0 .0 5 ) ;心肌缺血检出率分别为 :2 0 .7%与 34 .6% (P <0 .0 1 ) ;高于常规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检出率 ( 2 3.7% ,P <0 .0 1 )及心肌缺血检出率 ( 1 9.7% ,P <0 .0 1 )。诊断急性前壁Q波心肌梗塞 1例。结论 LL - 1型便携式同步心电采集记录器及其远程通讯系统为一便捷可靠的远程心电图检查系统 ,能全面满足临床诊断、治疗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2021年不同年龄层心律失常患者远程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调查,旨在为心律失常的诊断提供合理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医联体的心血管内科门诊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出现心悸、头晕、晕厥等症状等患者远程心电分析平台的病历,全部患者病历按照不同的年龄层分为A组(<60岁)42例,B组(60~80岁)40例,C组(>80岁)38例,对比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远程动态心电图每季度有效佩戴量以及心律失常检出率,同时观察3组患者对远程动态心电图监测方法的依从性。结果 C组分别与A组、B组相比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扑动、房性/室性心动过速、异位心律、窦速/窦缓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在2021年第1季度获取远程动态心电图数据的有效率最高,占96%(23例),在2021年第4季度获取远程动态心电图数据的有效率最低,占84%(21例)。3组患者在接受远程动态心电图监测期间未出现电极片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但C组有3例患者在接受远程动态心电图监测时出现了皮肤发红,脱落及过敏、瘙痒等情况,固定情况良好,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对心绞痛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心绞痛(2018年5月~2020年5月),均行常规心电图、DCG检查,对比ST段抬高、窦性心动过缓、T波高耸、室性心律失常、U波倒置、房室传导阻滞、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及ST段抬高情况。结果:62例心绞痛经DCG检出ST段抬高70.97%、窦性心动过缓67.74%、T波高耸75.81%、室性心律失常67.74%、U波倒置22.58%、房室传导阻滞25.81%高于常规心电图6.45%、16.13%、8.06%、19.35%、4.84%、9.68%(P<0.05);冠脉造影检查无明显病变7例(11.29%)、轻度狭窄14例(22.58%)、中度狭窄33例(53.23%)、重度狭窄8例(12.90%);本组62例心绞痛患者中58例存在ST段抬高情况,且抬高持续时间均>1 min。结论:DCG可完整记录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变化情况,对心绞痛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蔡茹丽 《当代医学》2014,(19):59-60
分析慢性肺心病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24h动态心电监测的肺心病患者50例,分别在24 h连续低流量供氧和间歇性供氧条件下监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以及药物(氨力农100 mg,1次/d,1周)治疗。结果(1)24h动态心电监测出33例心律失常,占66%(33/50),常规心电图监测出心律失常17例,占34%(17/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5例患者在24 h连续低流量吸氧条件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检测出7例心律失常,占28%;对25例患者间歇吸氧或非吸氧条件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检测出22例,占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氧分析:24 h连续低流量吸氧患者25例的血氧分压平均值为(10.33±1.05)kPa,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值为(6.67±0.90)kPa;间歇吸氧或非吸氧条件下患者25例血氧分压平均值为(8.6±1.34)kPa,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值为(7.3±0.55)kP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24h连续动态心电图监测,慢性肺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现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发现率,P〈0.05(2)肺心病诱发因素可有低氧血症及血液高碳酸状态;(3)动态心电图及充足供氧对慢性肺心病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我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86例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给予所有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同时给予常规心电图监测,对两种监测方式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中,房性早搏检出率为93.0%,室性早搏为80.2%,房速25.6%,房颤12.8%,房室传导阻滞窦房4.7%,窦缓传导阻滞2.3%,室内传导阻滞14.0%,房室传导阻滞7.0%,常规心电图检测中,房性早搏检出率为70.0%,室性早搏为54.7%,房速3.5%,房颤3.5%,房室传导阻滞窦房0.0%,窦缓传导阻滞1.2%,室内传导阻滞1.2%,房室传导阻滞2.3%。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相比,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明显较常规心电图检出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上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晕厥患者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8例临床诊断为晕厥的门诊或住院患者行24小时十二导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68例晕厥患者中,32例动态心电图无明显异常,36例动态心电图异常。10例在监测期间发生晕厥,而晕厥时动态心电图捕捉到心律失常7例,心电图无明显异常3例。36例动态心电图异常患者,窦性心动过缓18例,心房纤颤2例,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并伴有阻滞型心室停搏( R-R间期>2.0秒);室性心律失常6例。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对部分因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源性晕厥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检查阴性时也不能完全排除心源性晕厥,有必要时多次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