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脑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以脑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4例以脑损害为首发症状的SLE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其脑损害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SLE早期发生脑损害多为青年女性(占85.7%),脑损害症状以精神行为异常(42.9%)、癫痫(35.7%)为多见,SLE临床症状以肾脏损害(57.1%)、关节疼痛(50.0%)、面部蝶形红斑(50.0%)多见;免疫学检查抗核抗体阳性14例(100.0%),抗双链DNA抗体阳性10例(71.4%),狼疮细胞阳性8例(57.1%);脑电图检查异常12例(85.7%) 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无病例死亡结论以脑损害为首发病状的SLE早期诊断困难,对青年女性不明原因的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头痛、偏瘫等症状应进行定期随访,注意排除SLE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7例SLE有肝损害患者与无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无肝脏损害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07例SLE患者中合并肝损害42例(20.0%),多为轻中度肝损害;其中ALT升高27例,AST升高24例,ALP升高17例,γ-GT升高38例,TBIL和(或)DBIL升高2例,符合胆汁淤积3例。肝损害多无自觉症状和体征。42例SLE肝损害合并细菌感染21例(50%),165例无肝损害患者中合并细菌感染45例(27.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和血液。结论SLE肝损害,以肝细胞损害为主,与细菌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赛玉  郑婵如  张尤桥  吴少银 《河北医学》2007,13(10):1201-1203
目的:探讨以脑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例以脑损害为首发症状的SLE患者进行其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观察要点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制定应对护理措施。结果:经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收集资料,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恢复良好,仅1例患者出院3个月后复发再次住院,无死亡病例。结论:以脑损害为首发症状的SLE早期诊断困难,对年轻女性不明原因的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头痛、偏瘫等症状应仔细观察,通过全面细致的病情观察与应对,使以脑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症状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张然  张凌 《中国医药导报》2007,4(6X):101-10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多系统、多脏器损害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脏器或器官,而以假性肠梗阻(intestinalpseudo—obstruction,IPO)为首发表现的SLE罕见,常易误诊。现对华西医院2006年收治的2例以IPO为首发表现的SLE误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首发症状和误诊情况,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收集在2家医院确诊的SLE患者258例,通过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法,获得患者的首发症状和误诊情况,并从患者的首发症状及误诊时的检查等方面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258例患者中有127例(49.2%)曾被误诊,平均误诊时间是(4.2±2.2)月,其中单次误诊66例(52.0%),多次误诊61例(48.0%)。以发热、关节肌肉症状为首发症状误诊率56.3%(63/112);皮肤黏膜损害为首发症状误诊率为45.9%(28/61);肾脏损害为首发症状误诊率为24.2%(8/33);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误诊率为41.4%(12/29);消化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误诊率为58.3%(7/12);其他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误诊率为81.2%(9/11)。常见误诊的疾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肾炎,上呼吸道感染,白细胞减少症,多形性红斑,日光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等。结论 SLE误诊普遍存在,患者首发症状无特异性、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固定模式是构成SLE早期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早期症状不典型,包括发热、皮损、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改变、肾脏损害、多发性浆膜腔积液等,其中25%患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以神经系统弥漫性损伤为主。但以缺血性卒中为首发症状的SLE少见。本文报道1例以基底节区梗死为首发症状的SLE。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表现多为面部红斑、发热、关节痛、重要脏器损害,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者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0例以出血为首发症状SLE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例SLE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SLE诊断标准,且资料完整。10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apathicthrombocyocytopenicpurpura,ITP)为首发表现的SLE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首发的SLE以青年女性好发;初发症状为全身皮肤散在性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月经过多、甚至肉眼血尿、消化道出血;可伴有其他血液学异常,如贫血、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等;其特点为ITP反复复发,复发次数2~8次,平均复发3.2次。90.9%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从最初发病到最后确诊时间4~35月,平均22月。合并出现SLE表现有发热、皮肤损害、脱发、肾脏损害、关节炎、浆膜腔积液、神经系统损害、免疫学异常、抗核抗体阳性等。结论:以ITP为首发表现的SLE并非少见,其可经数月,甚至数年后才出现SLE的典型表现,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肝脏损害8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余月明 《重庆医学》2004,33(9):1394-139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害的发生率、与SLE活动的关系及其转归.方法明确诊断的237例SLE病例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SLE导致的肝损害占28.7%,大部分出现于SLE活动期,但肝损害程度与SLE活动积分无相关性,免疫学异常与无肝损害病例无差异,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反应好.结论 SLE肝损害较为常见,其损害程度与SLE活动程度无关,积极治疗SLE有助于肝损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9年10月~02年8月湘雅医院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200例SLE住院病人.结果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SLE患者共23例,在SLE病例中占11.5%,均误诊,误诊率100%.最易误诊为消化系统性疾病.结论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SLE极易误诊,应提高对其认识,熟悉其复杂多变的特点,提高SLE的警惕性,对于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同时合并多系统损害的病人早期行免疫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肝豆状核变性14例临床与脑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症状特点和CT表现特征以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观察14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的临床表现,查相关血生化指标,行脑CT扫描。结果 9例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1例以肝损害症状首发,1例以肝损害伴精神症状首发,1例以关节肿痛首发,2例无症状。14例血清铜检查均提示代谢障碍。CT见11例双侧基底节低密度灶,2例脑萎缩,1例阴性。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多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且脑CT提示的损害部位与临床症状相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妊娠首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f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对2例误诊为肠梗阻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的2例患者中1例妊娠17周,因腹痛、腹胀、呕吐1周,肛门停止排气4d就诊;1例妊娠16周,因腹痛、腹胀、呕吐、肝门停止排气5d就诊,均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术后均因宫内死胎终止妊娠。给予大剂量激素治疗后病情均缓解。结论妊娠首发SLE且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者不多见,极易出现误诊误治,临床应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最大限度地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与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发病年龄(18.94&#177;8.87)岁、K-F环阳性率、疗效,明显高于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者(均P〈0.01)。发病年龄≤18岁29例(64.496),明显多于〉18岁的例数(P〈0.01)。结论肝豆状核变性多见于≤18岁,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者的发病年龄晚、K-F环阳性率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肝损害的发生率,以及肝损害与病情和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999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资料完整的SLE患者131例,检测每名患者的肝损伤相关酶、胆红素、血浆蛋白浓度、肝脏B超及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U1-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IgG、补体C3等,采用直线回归相关分析肝损害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134例SLE患者中,SLE相关性肝损害32例,发生率为22.5%.自身抗体及补体C3降低发生率在SLE相关性肝损害和无肝损害病例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gG增高发生率在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LE相关性肝损害与SLE活动性之间相关无显著性(P〉0.05).[结论]SLE患者中肝损害比较常见,SLE相关性肝损害与自身抗体和SLE病情轻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为SLE的42例有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2例SLE患者中16例有肝脏损害,占36.7%,多为轻中度肝损害;其中ALT升高12例,AST升高8例,TBiL升高3例,ALP升高6例,γ-GT升高11例。结论:SLE肝损害并不少见,多发生在病情的活动期,以肝细胞损害为主。临床表现不特异,易发生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6.
肝豆状核变性15例临床与脑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5):248-249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和MRI表现特征,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观察15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的临床症状、相关生化检查指标、头颅MRI扫描。结果10例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2例以肝损害症状首发,1例以肝损害伴精神症状首发,1例以尿酸尿首发,1例无症状。15例血清铜蓝蛋白检查提示代谢障碍。MRI示双基底节区8例、丘脑3例、脑干和齿状核各1例的异常信号,2例脑萎缩,1例阴性。结论肝豆状核变性多以神经系统首发,且脑MRI提示部位与临床症状相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报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神经精神障碍者有所增加,尤其60岁以上老年患者,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或首发症状者,临床上易被忽视而误诊。兹报告4例如下。临床资料年龄为60~75岁,男女各2例,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至死亡病程为3~16个月,其中在6个月内死亡者为3例。 4例中有2例以精神异常和发热为首发症状,男2例分别于临床确诊为SLE5和6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HLD)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HLD 17例患儿的临床表现。结果17例HLD患儿中发病年龄最小6.5岁,最大14岁。其中肝损害15例,肾损害8例,神经系统损害7例,血液系统损害4例,骨骼肌肉损害2例。以肝病为首发症状10例,神经系统首发5例,急性溶血首发2例,骨骼肌肉首发2例。延误诊断14例。结论小儿HL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只有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以提高早期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常见临床表现,以减少误诊.方法 对67例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性别、年龄、首发症状及误诊病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以肝损害首发者最为常见,占70.15%,以肝损害同时伴有溶血性贫血首发者次之,占22.39%,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者相对少见,占7.46%.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者居多,少数误诊为肾炎、血液病.结论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首发症状各异,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生应加深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认识,遇到不明原因的转氨酶升高、青少年期肝硬化、急性肝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合并肝损害,应考虑肝豆状核变性的可能 ,及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何金昌  余素君 《海南医学》2014,(7):1074-107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器官受累和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为特点。SLE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并不少见,SLE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国内外都有个案报道,但以SAH为首发表现的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