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辽沈地区儿童特应性皮炎(AD)及荨麻疹患儿变应原随年龄的变化及两者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皮肤科确诊为AD及荨麻疹的99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外周血免疫印迹法检测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结果AD及荨麻疹患儿最常见的变应原均为食入性变应原,其中常见的食入性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总IgE及过敏原检测在西宁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例本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进行血清总IgE及过敏原检测。结果:200例患儿中总IgE阳性率66%,在食物组中以羊肉最高,吸入组中以屋尘螨为最高,3岁以下的患儿以食物过敏为主,3岁以上以吸入物过敏为主。结论:通过此项检测,可明确检出特异性过敏原,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D患者136例分为儿童组98例和成人组38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8例。采用德国PCA过敏原检测仪应用固相酶斑点技术,定量检测患者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结果儿童组午奶、蛋白、蛋黄、花生、曲霉菌属、分枝孢子菌属、鱼类等食物和霉菌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及检测结果较高,而成人组则为屋尘螨、粉尘螨、桦树花粉、艾属花粉、牧草花粉等花粉和螨;对照组大多为阴性或弱阳性。结论儿童组和成人组AD患者变应原特异性IgE种类有所不同(P〈0.01),且其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吉林地区更年期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分布特点及血清IgE在更年期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78例更年期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更年期体检者做为对照组,采用德NlMediwiss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30种东北地区特异性过敏物质及血清总IgE。结果更年期慢性荨麻疹患者特异性过敏物质检出率为942%,其中最常见的变应原为户尘螨/粉尘螨;血清总IgE阳性率为953%,平均含量为509454-103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户尘螨/粉尘螨为吉林地区更年期慢性荨麻疹患者最常见的变应原,血清培E检测在更年期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56例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中特应性免疫球蛋白E(SIgE)和总IgE的检测结果,为更好地诊断和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德国Meopioviss医疗诊断有限公司生产的“敏筛”过敏原检测仪(采用免疫印迹法)对156例特应性皮炎患儿的血清总IgE和sIgE水平进行定量检测.结果156例患者中血清总IgE阳性结果为118例,阳性率(75.64%)血清sIgE阳性结果为97例,阳性率62.17%.其中<1岁婴儿期的过敏原以食物为主,其中以鸡蛋蛋白为最高达22.4%,牛奶次之为20.5%,4-7岁患儿过敏原以吸入性为主,其中以户尘螨为最高,达17.3%.结论进行血清总IgE和sIgE检查,可寻找相关过敏原,为特应性皮炎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建民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27(1):60-60
目的 评价IL -13、IgE在特应性皮炎患者发病的作用。 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3 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血清IL -13、IgE水平 ,并与 3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特应性皮炎组IL -13水平为 9.82± 3 .46ng/L、IgE为72 .3 2± 19.77KU/L ,两者呈正相关 (r =0 .772 ,P <0 .0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均 <0 .0 1)。结论 检测IL -13、IgE水平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疗效观察及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特应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常见皮肤病。据统计在儿童中发病率为 2 %~ 3 %,在整个人群中约为 1 %[1] 。在我国儿童皮肤病中 ,占皮肤科就诊人数的 3 0 %左右。儿童哮喘和过敏国际研究协作组 (ISAAC) 1 998年报告了我国 6个地区 (包括香港 )的患病率分别为0~ 2 .5 %不等。我国总标化患病率为 0 .6 9%,患者率与年龄呈负相关[2 ] 。并且其一般发病年龄较早 ,60 %的病人在出生后 1~ 6个月内发病 ,90 %左右在5岁内发病。其临床上顽固难治 ,迄今还没有找到一种彻底根治的方法。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特应性皮炎(AD)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与血清IgE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6例AD患儿和35例正常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的阳性细胞百分率(percentage of positive cell,PPC),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E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的PPC和血清Ig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患儿高于正常对照组。进一步分析显示,CD23与血清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80,P〈0.01)。结论AD患儿CD23和血清IgE水平有明显升高,并且CD23和血清IgE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AD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患儿UniCAP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查结果,分析特应性皮炎患儿与UniCAP过敏原特异性IgE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32例特应性皮炎患儿与22例健康小儿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IgE含量升高者为32例,对照组无1例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轻度特应性皮炎与中度特应性皮炎、中度特应性皮炎与重度特应性皮炎血清总IgE含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niCAP过敏原特异性IgE是特应性皮炎病情活动性的指标,可明确检出特异性过敏原的严重程度,从而为特应性皮炎的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9岁,以全身皮肤红斑、丘疹、干燥伴瘙痒反复发作39a,加重2mo入院.患者生后不久出现皮损,病情反复,迁延不愈,3a前出现鼻塞、喘息症状,1a前在当地医院测得IgE4546IU/mL,近2mo患者病情加重,我科门诊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收入院.患者既往曾患“水痘”,否认手术史、外伤史,否认乳牙脱落延迟史、肺部疾病史.父母系近亲结婚(表兄妹),其有一兄长健在,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牙列整齐,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脊柱无侧弯,四肢活动自如,无畸形及肘、腕及指关节过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了解特应性皮炎患儿在不同年龄组的变应原数量及种类.方法 将81例患儿分为≤2岁组(27例)和>2岁组(54例),在前臂屈侧或背部做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 81例患儿中,SPT阳性率58.02%,变应原阳性率≤2岁组70.37%( 19/27),>2岁组51.85%(28/54),2组无明显不同(P>0.05).2组患儿变应原种类有显著不同:≤2岁组以食物变应原过敏为主(63.16%),如牛奶、鸡蛋、海鱼等;>2岁组以吸入变应原过敏为主(64.29%),如户尘螨、蒿草、粉尘螨等.结论 婴幼儿特应性皮炎以食物过敏为主,儿童期以吸入性过敏为主,SPT安全、易于操作、灵敏度高,适合儿童特应性皮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将12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他克莫司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口服氯雷他定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8.33%,与对照组51.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22%,对照组为19.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常见血清特异性IgE水平。方法采用IVT过敏原体外测试系统对6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进行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吸入性血清过敏原总IgE阳性率为64.67%,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依次为尘螨、粉螨、屋尘螨、桑树、梧桐、杨树;食入性血清过敏原总IgE阳性率为69.12%,最常见的过敏原为牛奶、鱼、蛋白、虾、蟹;大部份患者对两种以上的过敏原过敏。结论IVT可用于慢性荨麻疹病因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 [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与血清过敏原的相关性,为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7年11月—2019年2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皮肤科就诊的165例AD患儿,收集患儿基本信息及临床信息,以AD严重程度评分(severity scoring of atopic dermatitis,SCORAD)评估AD严重程度。检测患儿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 (immunoglobulin E,IgE)以及19种常见过敏原的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水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25(OH)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两两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或点二列相关性分析;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AD患儿SCORAD评分与血清总IgE水平(r=0.213,P=0.009)、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r=0.268,P=0.001)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r=0.249,P=0.003)呈正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的重要意义.方法选用欧蒙印迹法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经缓冲液预处理的检测膜条与患者样本进行第一步温育.如果样本阳性,IgE类特异性抗体与相应的过敏原结合为检测结合的抗体,加入酶标单克隆的抗人IgE抗体(酶结合物)进行第二次温育,然后加入酶底物,发生颜色反应.结果100例患者试验呈阳性反应者83例,阳性率为83%.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为:尘螨组合、屋尘、蟑螂、淡水鱼组合1、蟹、虾.结论由于该检测为体外试验,避免了因皮试造成系统性过敏反应的可能,也减少了由于皮肤条件、用药与否及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值得临床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6.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7,(2):123-125
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为防治慢性荨麻疹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3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E和总IgE含量。结果 3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总IgE阳性为293例(79.62%),其主要过敏原为吸入性的户尘螨(22.55%)、屋尘(13.32%),食物性的虾、贝、蟹(19.57%)和芒果(11.14%)。结论血清中总IgE和特异性IgE与慢性荨麻疹密切相关。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总IgE和特异性IgE,对慢性荨麻疹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和对复发的影响.方法 遵循随机原则将入选儿童特应性皮炎观察病例分为中西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观察在治疗开始前(基线期)、完成时,以及完成后的第4、8、12周内观察症状/体征和受累面积,按JM Hanifin的EASI评分标准计分评估.评估中西结合疗法的疗效和对复发的影响.结果 中西结合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医治疗对照组(P<0.05).中西结合治疗组第8和12周内的反复率低于西医治疗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结合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有着较好的疗效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慢性荨麻疹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1〕,目前有人认为部分患者可能与免疫有关。在对慢性荨麻疹针刺疗效与免疫机制临床研究过程中,笔者对IgE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1 病例组:32例慢性荨麻疹均为笔者所在医院初诊病人,符合文献〔2〕诊断标准。32例患者中,男8例,女2 4例。年龄1 6~6 0岁,平均年龄32 0岁±1 1 3岁。病程3个月~1 0年。1 1 2 正常对照组:32例门诊体检合格的健康成人,男1 1例,女2 1例。年龄1 6~5 8岁,平均年龄34 0岁±1 1 9岁。经t检验,2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1 2 … 相似文献
19.
儿童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环境、免疫和生理药理介质反应异常等因素有关,但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随着对AD研究的日益深入,已达到分子生物学水平,有望进一步明确AD的发病机制,从而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1340名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是一种难治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婴幼儿、青少年多见.为了解北京地区AD流行病学情况和发病特点,我们于2001年6月~2001年8月,对北京地区9所幼儿园的1340名儿童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